未来是湿的 书名翻译_未来为什么是湿的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未来是湿的意思是如何让未来成为更人性的,更有人情味的?互联网的终极意义,社会性软件的终极意义,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往往有一个错觉,就是以为发明互联网,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技术化,更干巴巴。其实正好相反,借由社会性软件,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的人文含义,就是让世界变得湿乎乎的。湿,是交流空间打破鸦雀无声,走向众声喧哗。互联网,就是中国的加湿器,未来的加湿器。
  “编者伊凡娜丢失了手机,拾到者不还。于是她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
  “这件小事在网上迅速成为人人关心的热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将众多角色一一卷入进来。事情闹大了。”
  类似的故事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其实讲的就是未来的组织方式。
  在克莱?舍基笔下,微软软件与开源运动在组织方式上的区别,象征着旧组织与新组织(“没有组织的组织”)的区别。
  这其实也是软件与湿件的区别。湿件这个词,由鲁迪?卢克1988年在《湿件》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术语。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分为“软件”和“湿件”两种类型。“软件”也称“思想”,是编码化的、储存在人脑之外(如书籍、磁盘、录音录像带等)的知识;“湿件”也称“技能”或“只可意会的知识”,是储存于人脑之中、无法与拥有它的人分离的知识,包括能力、才干、信念等等。我们可以把湿件理解为是处于生命状态的东西,它和软件可以保存于无生命的代码状态不同,和包括机器、设备在内的硬件更是不同。所以说,微软在软件的维度中存在,而开源运动在湿件的维度中存在。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前现代的组织,是按硬件的方式组织的;现代的组织,是按软件的方式组织的;后现代的组织是按湿件的方式组织的。所以,未来是湿的。
  湿是很具体的,但是说未来是湿的,就显得很抽象了。
  说未来社会是湿的,当然不是指南极溶化,海平面上升,把人类都弄湿了。前苏联故事片《办公室的故事》中有段精彩对白,比较接近本意。女上司严厉地质问男主角:“你说我干巴巴的?”男主角吓得摇手说:“不,正相反,您湿乎乎的。”
  工业化,在本质上是干巴巴的。用启蒙运动的术语,这叫祛魅。工业化好比一台烘干机,将社会关系中一切带有人情味的东西烘干,然后用原子式契约将个体联系起来。我们把烘干的社会关系,或者把社会关系的干,称为组织。每个生命体,一旦脱离了组织,就会感到惶惶不可终日。活的东西,反而要将就死的东西。
  未来在本质上是湿乎乎的。当人们把组织像衣服一样脱掉时发现,人与人之间可以凭一种魅力,相互吸引,相互组合。就像克莱?舍基在本书中描述的DIGG、MySpaee、维基等各种情况一样,人与人像日常生活那样联系,凭感情、缘分、兴趣快速聚散;而不是像机关、工厂那样“天长地久”地靠正式制度强制待在一起。
  这是人人时代,这是组织的日常生活化,或用克莱?舍基的话说叫“大规模的业余化”。

相关热词搜索:未来 为什么是 未来为什么是湿的 未来是湿的txt 未来是湿的读后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