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斗之城平民狂欢卡包 [平民的京剧狂欢]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赓扬集,如今北京名头最响的京剧票房。始办于1993年,至今已走过了17个年头。17年间,除了“非典”等特殊时期,每周末演出不辍,累计已达900多场。      名词解释:票房
  与目下报纸上常见的“某某电影票房过亿”的“票房”不同,此票房非彼票房。乾隆年间,子弟书在八旗子弟当中颇为流行。为防止八旗子弟耽于享乐,朝廷规定只有持官方所颁发“龙票”者方可演唱,这类持龙票的人便被称为“票友”。因其属于业余爱好,不取任何报酬,清中叶以后,便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戏曲、曲艺演唱者统称为票友。而他们活动的场所,便称为“票房”。
  赓扬集,仅这个名字,就透着古朴风雅。“赓”意为继续、承继,“扬”是发扬,“集”则是群贤毕集的意思。取这个名字的人,是晚清巨贾王君直。这位王先生不仅是位儒商,更是一位造诣极高的京剧票友。当年,他在湖广会馆组织票房,取名赓扬集,并邀请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名伶前来助阵,一时传为佳话。1993年,北京京剧院的李世英、郭新生夫妇在他们承包的民族宫歌舞厅搞起了“京剧OK联谊会”。后来几经辗转,终于在修葺一新的湖广会馆扎下了根。回到了前辈们曾经的风云之地,他们将“京剧OK联谊会”易名为赓扬集。如同名字本身的含义一样,而今的赓扬集,正是对老赓扬集的继承与弘扬。
  
  能听,也能唱
  赓扬集的活动时间是每周六上午9点到11点半。9点到10点半是票友展示的时段,想要登台演唱的票友,必须8点半就到台口找志愿者登记。别看是票友,但在赓扬集,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演唱实力才能上台。不能您嗓子痛快了,别人耳朵却陪着受罪。不少票友十余年来始终跟随着赓扬集,彼此都是熟人,谁唱的水平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可如果是新面孔想登台,必须得先过票房负责人李世英这一关。她会先让对方在台下小声哼几句,假如实在荒腔走板,那对不起,只能请您练练再来了。
  赓扬集在如今的北京京剧界,算得是头号票房,早就声名远播。每周至少都有两三位外地甚至外国的票友,想要在这里一展“戏”喉。李世英说:“人家大老远来的,就是想在京剧的大本营北京登一回台、唱一段戏,有点儿‘朝圣’的意思。不少人都是兜儿里揣着火车票、飞机票,当天晚上或者第二天就要回家。所以每次,我们也都尽量尽着这些外来的票友。那些常年在北京的票友,也都特别体谅。有发扬风格把机会让出来的,我下次就优先安排他们。”
  10点半以后,由专业演员献唱。李世英在京剧圈生活了一辈子,人缘极好。每周,她都会约请五六位不同流派、不同院团的专业演员前来助阵,让戏迷们享足耳福。十余年来,梅葆玖、梅葆?、谭元寿、尚长荣、张学津、冯志孝⋯⋯无数名家都登上过赓扬集的舞台。戏迷们与这些京剧大腕儿近距离接触,大过戏瘾。而现在很多崭露头角的新秀,更是从在戏校当学生时就在赓扬集登台锻炼。戏迷们的鼓励,给了他们最初的自信,让他们有胆量、有决心,把一生献给京剧。
  不管是上台演唱的票友,还是专心听戏的戏迷,这里的票价统一都是楼下15、楼上20。想喝茶的话,水费1块。不过,每次在门口这样掏钱的人却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买月票的老主顾。买月票稍有优惠,12块钱一次。如果不想要这个优惠,还是选择15一次的话,就能得到预留专享座位的权利。并且,如果观众喜欢哪位票友或专业演员的演唱,还可以买花对他(她)以示鼓励。买花的钱,就算作演唱者与乐队的小费。
  
  银发族:乐三天,盼三天
  十七桌在大戏楼一层最后一排靠中间的位置,姜大爷是十七桌的桌长。买15块钱一次月票的,每个人都有专属座位。这些座位常年固定,像姜大爷,从来都是坐在十七桌正面靠右的位置。每桌6个人,从中选出1位热心人担任桌长,有事时负责通知其他人。
  姜大爷是赓扬集的铁杆观众,从当年民族宫歌舞厅的“京剧OK联谊会”,一直跟着辗转到了湖广会馆。比起那些住在望京、通县、门头沟的老观众,住在南四环大红门的他算离得近的。虽说有固定座位,没有早去占座儿的必要,但姜大爷每周六都要起个大早,最迟8点必须出门。要么骑车、要么坐几站公交,反正得早到一会儿,为的就是能跟老哥们儿多聊一会儿。
  姜大爷说,赓扬集的魅力,不仅在于能让他们这些喜欢京剧的老年人过过戏瘾,还能够把这帮志趣相投的老伙伴们凑在一起,畅快地聊上半天儿。“现在胡同都拆没了,住进楼里,平常连个说话儿的人都没有。也就是赓扬集,每礼拜六能把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聚到一块堆儿,连听再唱带聊天儿,痛快上半天儿。”虽然平常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戏院的京剧演出也不少,但姜大爷说,那儿的高价门票不是他们这些人所能够承受的。
  
  80后:不见兔子不撒鹰
  跟老年观众不一样,徐可每次去赓扬集,几乎都是9点多才出门,在门口买一张20块钱的散票,进门正好10点半,专业演员开始登场。
  徐可今年26岁,在一家媒体做编辑。来赓扬集的80后戏迷,基本都与她的情形相似:奔忙劳碌了一周,周六上午是法定的睡懒觉时间。让他们在周六早起,非得有超乎一般的强大吸引力不可。事实证明,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跟银发族们的周周不落相比,80后的戏迷基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非得有自己喜欢的演员才去捧场。比如徐可,每周二,她都会关注赓扬集的博客,因为这一天博客上会贴出当周的节目单。发现有自己心仪的演员的话,她就会把节目单复制到豆瓣“在北京看京剧”小组里,征集同好组团前往。
  这周,正好赶上徐可的头号偶像――人称“谭大宝”的大帅哥谭正岩来赓扬集,她当然是非来不可。来就不能空着手儿,必须带着家伙。她拿上了刚买没多久的LOMO相机,冲着偶像一通狂拍,临了还不忘了鼓掌叫好,尽显花痴本色。
  
  不会主持
  不论是老年戏迷还是80后,有一点是公认的:除了票友和专业演员的精彩演唱,李世英的主持也是赓扬集的一大特色。在她的主持下,赓扬集的场面火爆热烈,从来就没有过冷场的时候。甚至有的人来赓扬集,听戏倒是其次,主要就是想来听李世英的主持,其魅力可见一斑。
  那天,正好赶上唱大轴的是梅派名家李开屏。当年她戏校毕业后,分配到了山西京剧团,李世英打趣道:“您肯定是找苏三去了。”接着她向观众介绍,说李开屏上一次来赓扬集还是在八年前。“您抗战去了吧?”引发一片笑声。有时候,赶上演员也爱说爱笑,那就更热闹了。
  同样是那天,老生演员陈志清一段《空城计》唱罢,掌声如雷。李世英上台就说:“师哥,您唱得真有味儿!”“是吗,什么味儿呀?”“王致和的味儿。”观众已经乐不可支,没想到陈志清又回了一句:“那好,一会儿给你再来碗豆汁儿!”连环包袱,大笑升级为爆笑。
  有人总结李世英主持有几大特点:一、亲切自然,使人听了如沐春风。二、风趣幽默,就像是在说单口相声。三、点评专业,句句话都切中要害,让内行折服。四、博学多闻,梨园轶事、中外典故信手拈来。
  
  戏迷情深
  17年来,赓扬集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把李世英、郭新生夫妇和戏迷们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提起戏迷,李世英总容易动情。谈到最令她感动的戏迷,她第一反应就是:“那可太多了。”沉吟半晌,她讲了两个故事。
  戏姥姥今年90多岁,从少女时代就喜欢京剧。鼎盛时期的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四大须生马谭杨奚她全赶上过。赓扬集创办初始,戏姥姥就是铁杆观众。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戏姥姥得知李世英在每次赓扬集活动之前,都忙得没有时间吃早点,就主动给她买了炸糕和豆腐脑。从那天以后,就形成了惯例,每次赓扬集开始前,戏姥姥都要变着花样地把早点送到李世英的手里,还得眼看着她吃了才算放心。15年如一日,回回如此。发展到后来,她甚至每周五的晚上都要给李世英打一个电话,单问她第二天想吃什么。李世英说:“您随便,什么我都爱吃。”这些早点,有的是外边儿买的,有的是戏姥姥自己做的。她的厨艺堪称一绝,当下北京京剧院最红的几位角儿――王蓉蓉、杜镇杰、李宏图,他们还是戏校学生时,就没少去她家蹭饭。李世英的女儿郭震子说:“现在戏姥姥家只要一包饺子或者一做打卤面,就给我妈打电话,让她端去。”
  戏姥姥和李世英一家,就像《红灯记》里李铁梅唱的:“比亲眷还要亲。”可还有另外一位老人,李世英只见过他两面,却也终生难忘。
  几年前,赓扬集举办过一场男旦的专场演出,请来了梅葆玖压轴。不用说,那天的场面自是十分热烈,李世英也是前台后台一通忙活。演出开始了有一会儿,她正好有事儿出门,在湖广会馆门口,看见一位老先生正在那里不停地踱来踱去。“他穿得不太好,衣服很破旧,而且看得出来,身体也不怎么太好,脸色发黄,时不时地咳嗽。老伴儿告诉我说,他从一大早儿就在门口转悠。我就过去了,‘大哥,您怎么啦?’他看我跟他说话,表情很窘迫,勉强冲我笑笑,说:‘李老师,我认识您。我以前看过您唱戏。今天我儿媳妇就给我5块钱饭钱,我知道,这5块不够票钱。您能不能等到最后梅先生上场的时候,让我进去?我就听他唱一口儿就成。’说着,把5块钱递给我。”李世英听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把5块钱给他放回兜儿里、掖好,马上带他进戏楼,在第一排加了把椅子,又让闺女给他沏茶、买吃的。“他没跟我们客气,也没说谢谢,接过吃的就大口吃起来。同时,一直特别投入地看着台上,使劲鼓掌、大声叫好。我在台口不时偷偷瞄他一眼,清清楚楚地看见,他脸上全是泪水。”那以后,那位老先生只又去过一回赓扬集,然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今年,赓扬集的演出场次就将达到1000场。按惯例,每到这样的整日子,100场、200场⋯⋯800场、900场,都要当作生日,热热闹闹地大办一次。每一次都是名家名票汇聚,台上台下大联欢,今年的1000场整寿更将如此。
  有人曾经问赓扬集的戏迷:“每周末都去听京剧,每个唱段都听过上千遍,烦不烦?”那位戏迷回答:“每天米饭、面条、馒头,你烦不烦?”在这些戏迷心中,京剧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而赓扬集,就是个小饭馆,它不像大饭店那么气派,但是照样能够吃饱、吃好。最主要的,是吃得起。“从创办以来,赓扬集没花过国家一分钱,但却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这是最让李世英引以为傲的。
  “其实,1993年我们刚开始做‘京剧OK联谊会’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能坚持100期。到了100期,也没指望能到500期。所以,1000期以后的事儿,到时候再看吧。如果身体没问题,如果我女儿能接过班,如果⋯⋯我愿意让赓扬集一直延续下去。”
  编辑/冯 岚 icarusfeng@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京剧 平民 狂欢 平民的京剧狂欢 平民百姓的京剧狂欢 炎夏激情里的一场平民狂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