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和他人的协调与心理理论的神经机制]工作机制包括什么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 有关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的研究远未达到共识。从自我与他人协调的角度看,可认为它是一个由多脑区有机组织而成的系统。自我中心化偏差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默认选择,要正确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需要抑制自我中心偏差。因此,心理理论的加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不同的过程:通过模拟自我理解他人,相应的加工脑区为镜像神经元系统;从他人与客体形成的二元关系中表征心理状态的内容,相应脑区是颞顶联合区;对模拟自我进行抑制,相应脑区为背外侧额叶;以及整合协调以上几个过程,其脑区可能是内侧前额叶。
  关键词 心理理论,脑机制,自我,他人。
  分类号 B845;B844
  
  1 引言
  
  心理理论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Premack和Woodruff提出的,指理解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并据此解释与预测行为的能力。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神经基础也是社会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关于心理理论神经基础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关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的研究远未达到共识。从自我与他人协调的角度分析其认知与神经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作为高度社会化的人类,我们与其他个体频繁地进行着各种交往。我们自身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受到其他个体行为的深刻影响,以致当我们计划自己的行为时不得不考虑其他个体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理解他人的意图、愿望、信念、情绪等心理状态来解释或预测他人的行为。以Harris为代表的持模拟论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我们通过模拟自我得到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这种通过模拟自我的心理状态理解他人的过程在一些情况下相当有用,可能是一种默认的优势选择。然而,并非所有情况都适合以己推人,当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存在矛盾时,以己推人显然就不适用了。事实上,不同个体之间对各种事物所持的信念,所产生的情绪、意图、愿望往往是有差异的,特别是自己与他人心理状态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交往行为。通过理解自己与他人心理状态的差异来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是社会交往成功的关键。当自己与他人心理状态产生矛盾时,需要抑制模拟自我这种默认优势,才能正确地表征与自我的心理状态不同的他人心理状态。
  由此,心理理论的认知与神经机制需要完成上述功能,必然是一个能协调自我和他人的,由多个加工过程有机组成的复杂系统。
  
  2 能协调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理论认知加工系统
  
  最初的关于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的研究,其思路是寻找心理理论的特定脑区。早期的一系列脑成像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在完成心理理论任务时,其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dex,MPFC)、颞顶联合区(temporoparietal junction,TPJ)、颞上沟(supratemporal sulcus。STS)、颞极(temporal pole)等被激活,其中内侧前额叶是众多研究发现共同激活的区域。同时,来自脑损伤病人的证据也表明,额叶损伤病人在心理理论上存在障碍。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额叶,特别是内侧前额叶是心理理论加工的关键脑区。
  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支持内侧前额叶以外的脑区在心理理论加工中的作用,加上镜像神经元系统研究的深入,都让研究者对心理理论的神经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心理理论的加工可能跟其它很多心理功能的神经机制一样,不只是单一脑区参与的,而是依靠多个脑区有机组织成的复杂系统。
  Frith和Frith最早提出心理理论加工是一个多个脑区参与的系统,这些脑区包括内侧前额叶、颞极和颞上沟。他们认为内侧前额叶是分离心理状态表征和物理状态表征的,是心理理论加工的特异性脑区;颞极是提取社会知识脚本的,颞上沟是侦察行动主体的,两者均非心理理论加工的特异性脑区。其后,Saxe等的研究发现颞顶联合区也是心理理论加工的特异性脑区。据此,Saxe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颞顶联合区是从他人、客体二元关系中表征心理状态内容,而内侧前额叶是协调自我、他人及客体三元关系的。然而,顺着Saxe的思路会发现,既然有他人、客体的二元关系,也有自我、他人及客体的三元关系,那么自我和他人这对二元关系,似乎在Saxe的假设中有所隐含,却没有明确提出。结合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以及自我心理状态抑制的研究,我们试图初步从自我和他人协调的角度提出一个修正的心理理论认知加工系统。
  从自我及他人心理状态协调的视角看心理理论的认知加工,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不同的过程。(1)通过模拟自我的心理状态来理解他人。当自我与他人心理状态一致时,这一过程是有效的。(2)从他人与客体形成的二元关系中表征心理状态的内容。要正确表征他人的心理状态,首先必须对他人与客体组合形成的二元关系进行表征,加工为心理状态的内容。比如他人看到房间里有一盆花,他人和花以看这个动作为中介形成了一个二元关系。主体对这种二元关系进行加工,获得他人心理状态内容的表征。(3)以上两个过程得到的他人心理状态的表征不一致时,需要对模拟自我的过程进行抑制。在表征他人、客体二元关系的同时,自我作为一个认知主体,不可避免地会对同一客体形成自己的表征,即形成自我的心理状态,且自我的心理状态通过模拟赋予他人。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表征会产生矛盾冲突,如经典的错误信念测验中的意外地点任务,故事主角对物品所在地点的错误信念和被试对地点的真实信念就是矛盾的。这样,要正确地推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就需要抑制这种模拟自我的过程。(4)以上各个过程的整合协调。由于存在自我和他人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表征,需要一个更高的整合机制协调自我、他人及客体的三元关系。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提示以上各过程的存在,并初步找到了相应的脑区。
  
  3 心理理论加工系统中各脑区的位置及功能
  
  3.1 模拟自我――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MNS)
  从个体发展的历史来看,5岁以前的儿童存在自我中心化的倾向。而在成年人中,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存在自我中心的倾向。社会心理学认为自我中心化偏差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默认选择,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观点直接赋予他人,这是一个通过模拟自己理解他人的过程。近年来对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也从脑机制上给这种模拟自我的过程提供了证据。在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状态一致时,这一加工过程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并正确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
  镜像神经元系统首先在非人灵长类身上发现,随后在人类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神经活动,其脑区主要包括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后部的前运动皮层(premotor cortex)以及下顶叶(inferior parietal lobe)。这些脑区的神经元在自己执行某动作 及观察到他人做同样的动作时均会被激活,且与动作模仿,理解动作的意图,共情等有关。一些研究者认为心理理论正是从这种对他人动作行为的自我模拟发展出来的。由于自己执行某动作与观察他人执行该动作由这一神经元系统连接起来,理解他人动作的意图就可以通过自身的模拟来获得。当观察到他人执行某动作时,自己执行该动作所涉及的脑区也激活了,然后将自己执行该动作时的意图赋予他人,就获得了对他人执行该动作的意图的理解。共情也和镜像神经元系统有关。当我们观察一个行动中的个体时,我们能够自动化地感受到他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情感,这也需要镜像神经元在中间起连接作用。
  然而,在很多情形下,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状态是不一致的,很难通过模拟自我来得到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正确理解。这在涉及他人信念时尤为显著。在这些情境中,信息的加工可能需要其它脑区协同作用。
  
  3.2 表征他人和客体二元关系――颞顶联合区(TPJ)
  较早的某些关于心理理论的脑成像研究就已经看到颞顶联合区(TPJ)的激活。然而由于另外一些研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而且其相邻区域颞上沟后部(pSTS)是加工社会知觉线索的,颞上沟后部(pSTS)与颞顶联合区(TPJ)邻近的关系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区分,因而有研究者认为颞顶联合区其实只是对社会知觉线索进行加工。
  然而,新的研究结果却向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错误信念任务中,颞顶联合区被激活。其中用一级错误信念任务(first-order false belief task)条件与错误照片任务(false photograph task)条件相比,前者明显更多地激活颞顶联合区,以及小范围的内侧前额叶激活。错误照片任务是对一个情景照相,然后情景变换,问被试照片上显示的是现在的情景还是原来的情景。这一任务和一级错误信念任务都需要处理一种三元的关系(旧情景-新情景-照片,自我的真实信念一他人的错误信念一真实情况),在逻辑推理结构上是完全一致的,唯一不同是错误照片任务不涉及心理状态内容的表征。这两种条件相减得到的激活脑区,可能是处理他人一客体的二元关系,表征他人心理状态内容的脑区,而不涉及复杂的三元关系的处理,因为这种三元关系已经被减去。
  来自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也同样支持颞顶联合区的重要作用。Samson等报道了3例左侧颞顶联合区损伤的病人PF、DB和RH。研究采用的是一级错误信念任务,分为言语故事和非言语录像任务。三个病人均在通过一系列非言语的记忆、抑制功能等控制任务的情况下,不能通过非言语错误信念任务。但由于非言语任务中需要对视觉社会线索进行加工,因此不能排除这是由于社会知觉线索加工障碍所致。然而病人PF在通过所有言语控制任务的情况下,不能通过不需要加工社会知觉线索的言语错误信念任务。因此,颞顶联合区可能不是加工社会知觉线索,而的确与表征他人心理状态有关。
  另一个间接支持颞顶联合区是处理他人和客体二元关系,表征心理状态内容的证据来自对颞顶联合区相邻脑区功能的研究。最主要的是紧邻颞顶联合区的后部颞上沟的研究。颞上沟是加工视觉信息的运动成分的,而生命体的运动,如眼睛注视的方向、手部运动的方向等,其加工区域位于颞上沟后部。猴子的颞上沟前部的作用相当于人类颞上沟后部。对猴子颞上沟前部的神经元电活动记录的研究表明,手部运动方向的加工与动作指向的客体有关。猴子颞上沟前部的部分神经元仅对有效地指向客体的手部动作作出反应。当猴子观察到人类或同种个体的手是伸向某客体做出抓的动作时,颞上沟前部的神经元放电;而当手离开某客体做出抓的动作时,则神经元没有反应。可以推测人类颞上沟后部也有相似的功能。这种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动作与动作指向的客体联系起来形成二元关系,就能进一步加工为心理状态的内容,如手的运动方向与意图的内容有关,眼睛注视方向与知识状态、信念的内容有关。与颞上沟后部相邻的颞顶联合区很有可能就是表征心理状态内容的脑区。
  
  3.3 抑制模拟自我――背外侧额叶(dorsolateral frontal cortex,DLFC)
  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常常会存在差异。Keysers和Gazzola认为,当他人和自我相类似时,可以通过模拟自我理解他人;然而,当他人与自我不相似时,模拟自我就会得到错误结论,这时需要其它认知机制作为补充。他人的心理状态与自己的产生矛盾时,需要对模拟自我的过程进行抑制,抑制将自我心理状态赋予他人的倾向才能让他人心理状态得到正确的表达。
  抑制自我心理状态的脑区可能独立于表征他人心理状态的脑区。Samson等报道了一例背外侧额叶损伤的病人完成两种意外地点任务的情况。需要抑制自我心理状态的错误信念任务就是经典的意外地点任务,被试知道物品的真实地点,因而存在自我心理状态,要正确推断他人的心理状态,需要抑制自我的心理状态。不需要抑制自我心理状态的错误信念任务则是稍作修改的意外地点任务,整个任务中不让被试知道物品的真实地点,因而不存在也不需要抑制自我的心理状态。这例病人在需要抑制自我心理状态的错误信念任务上表现出困难,但却能通过不需要抑制自我心理状态的错误信念任务。他能表征他人的心理状态,但却不能抑制自我的心理状态,提示他人心理状态的表征及自我心理状态的抑制在认知和脑机制上可能是分离的,抑制自我心理状态的脑区可能在背外侧额叶的额下回区域。而一些功能性脑成像研究的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Vogeley等用需要抑制自我观点的错误信念任务,与不需要抑制自我观点错误信念任务相比,发现前者更多激活背外侧额叶的额下回区域。
  
  3.4 协调自我、他人及客体三元关系――内侧前额叶(MPFC)
  既然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可能存在矛盾,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状态需要协调,必然存在一个更高的统合脑区执行这一功能,这个脑区可能是内侧前额叶。
  早期关于心理理论加工的功能成像研究虽然范式不同,但都比较一致地发现内侧前额叶的激活,内侧前额叶可能是心理理论加工的关键脑区。最有力证据主要来自两个研究。这两个研究采用的范式是让被试参与电脑游戏。其中一个条件下,指导语让被试相信游戏对手是一个人;而另一个条件下让被试相信对手只是电脑程序。其中一个研究用的是博弈游戏,另一个用的是石头、剪、布游戏。两个研究的结果一致地发现,当被试认为对手是一个人时,比认为对手是电脑程序单一地更多激活内侧前额叶。Gallagher和Frith认为这种范式的两种条件唯一不同的是被试有没有考虑对手的心理状态,不涉及低级社会知觉线索等等混杂因素的加工,因此是支持内侧前额叶为心理理论加工的关键脑区的有力证据。
  然而,Saxe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内侧 前额叶实际上是加工自我、他人及客体或他人、他人及客体的三元关系的,并对McCabe等及Gallagher等单一激活内侧前额叶的研究作出了不同的解释。Saxe认为两个游戏条件的不同在于,当被试认为对方是另一个人时,需要处理自我、他人及客体的三元关系。
  这种协调三元关系的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早期的一些激活多个脑区的研究。早期的脑成像研究使用涉及心理状态的推理故事与物理事件推理故事相比的方法,两者的逻辑推理结构并不一致。例如Fletcher等及Gallagher等的研究所用的涉及心理状态的其中一个故事:一个罪犯在抢劫完商店逃离现场的过程中,身后的警察看到他掉了一只手套,就对他喊:“站住!”罪犯听到后就举手投降了。正确理解这个故事需要处理他人、他人与客体,以及自我、他人与客体的复杂的三元关系。而物理推理故事则是抢劫犯在抢劫商店时看到一只昆虫在身边爬过,不久后警报就拉响了,只需理解昆虫触碰了警报系统。这样的物理故事除了不涉及心理状态以外,也不涉及复杂的三元关系的处理。因此,这些研究得到的激活脑区就比较多,包括颞顶联合区、内侧前额叶等脑区。也许颞顶联合区是表征二元的他人-客体关系,而内侧前额叶则是处理三元关系的,因此会同时激活。
  当然,也有不支持内侧前额叶在心理理论加工中作用的证据。Bird等报道了一例双侧内侧前额叶广泛损伤的病人,并没有在一系列心理理论任务上表现出障碍。这例病人脑损伤的病因是脑梗塞,病灶明确,双侧内侧前额叶广泛损伤。所用任务包括失言任务,Fletcher等及Gallagher等曾在脑成像研究中应用的涉及心理理论的推理故事任务,即上面曾举例的抢劫犯故事,还有涉及意图的故事图片排序任务,违背社会准则任务,以及几何图形动画的心理状态归因任务。无论是关键脑区说还是三元关系说,都不能很好解释这例病人的表现。内侧前额叶在心理理论加工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而对于脑成像研究的结果还需结合其它研究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综合解释。
  
  4 小结
  
  综上所述,从自我与他人协调的角度,我们初步假设关于心理理论加工的认知及脑机制如图1所示。
  
  一方面,通过模拟自我的过程可以得到一个他人心理状态的表征。另一方面,客体与他人组成一对二元关系,加工为另一个他人心理状态的内容。同时两个信息在更高的水平上整合:如果两者不一致,则发动一个抑制过程,抑制模拟自我的过程,让他人心理状态得到正确表征。模拟自我的脑区是镜像神经元系统;表征他人、客体二元关系的脑区可能是颞顶联合区:抑制自我心理状态的脑区可能是背外侧额叶;协调自我、他人及客体或他人、他人及客体三元关系的脑区可能是内侧前额叶。

相关热词搜索:协调 神经 机制 自我和他人的协调与心理理论的神经机制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