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删除文本中的空格 空格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 本文总结空格在文本阅读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删除或替代有空格文本中的空格,对阅读产生的干扰作用;(2)在无空格的文本中插入空格,对阅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空格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受被试阅读经验、阅读方式和空格大小等因素影响;(3)被试母语和第二语言呈现方式的一致性会影响空格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4)今后应结合眼动控制理论,从注视点落点位置和熟悉性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键词 空格;文本阅读;词汇识别;眼动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认知活动,它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既有“低水平”的眼睛运动,也有“高水平”的认知加工过程(如视觉信息加工、词汇识别、注意和眼动控制等过程)(Rayne,1998,2009)。近年来,研究者利用眼动技术,探讨阅读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读者获取文本信息的眼动特点,即注视点的注视位置和注视时间:二是读者如何提取和加工文本信息,即如何把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纳入到正在形成的认知表征中(Winskel,Radach,&Luksaneeyanawin,2009)。
  阅读中的眼动控制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信息,注视点则可以反映眼睛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信息,能解释读者的眼睛接下来要注视何处(where)以及何时移动(when)(Nuthmann,2005;Rayner,1998,2009;Rayner,Fiseher,&Pollatsek,1998;Winskel et al.,2009)。关于眼动控制最主要的研究争论是注视点的落点位置(where),以及眼睛运动是由即时的语言加工过程还是由低水平的视觉运动因素所控制的(Kajji,Nazir&Osaka,2001;Rayner,1998,2009)。
  一些关于拼音文字的阅读研究发现,当读者确定眼跳目标并准备执行眼跳计划时。注视点倾向于落在离词中间近的位置上,这通常被称为最佳注视位置(optimal viewing position,OVP)上。相对词首和词尾来说,注视点落在目标词的OVP上时,对目标词进行再注视的可能性最小,词汇加工可以达到最佳水平(Winskel et al.,2009;Yan,Kliegl,Nuthmann,&Shu,2010)。但是在阅读中由于眼睛运动的限制,不管目标词的长短,接下来注视点实际落点位于OVP的左侧,即词首和词中之间的偏好注视位置(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PVL)(Rayner et al.,1998)。PVL主要反映被试对词各部分的注视频率(Yan et al.,2010),已在大多数拼音文字(如英语、法语、芬兰语等1研究中得到证实(Kajii et al.,2001)。研究者还认为PVL通常是由低水平的视觉因素决定。而不是高水平的词汇因素(Winskel et al.,2009)。
  关于拼音文字阅读的眼动研究结果表明,拼音文字的信息加工和眼动控制主要是以词为单位进行的(Radach&Kennedy,2004;Winskel et al.,2009),尽管许多眼动指标可以反映语言学因素对词汇加工的影响,但是注视点落点位置分布却表现出基于词的分类模式,这表明词与词之间的空格能提供明显的词边界信息,读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选择眼跳目标(Kajii et al.,2001;Rayaer et al.,1998;Rayner,2009)。
  从书写形式上看,大多数拼音文字的词与词之间都存在空格。作为一种清晰的物理线索,在文本阅读中,词间空格为被试提供了明显的视觉信息,有助于读者确定词与词之间的界限(Bai,Yah,Liversedge,Zang,&Rayner,2008;田瑾,2009)。然而并不是所有语言(如汉语和泰语)的书写形式中都包含空格,因此用基于有空格文本的研究结论很难解释插入空格对无空格文本阅读的影响。
  根据书写形式中词与词之间是否存在空格,近年来,研究者分别以两种思路来研究空格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一种思路以原本有空格语言(如英语和德语)为研究对象,删除或替代词间空格以考察对读者阅读产生的干扰作用(Epelboim,Booth,&Steinman,1994,1996;Pollatsek & Rayner,1982;Perea&Acha,2009;Rayner et al.,1998)。另一种研究思路则以原本无空格语言(如汉语和泰语)为研究对象,人为地在词与词之间插入空格,考察词间空格能否促进读者的阅读(Bai et al.,2008;Inhoff,liu,Wang,Fu,1997;Kajii et al.,2001;Kohsom&Gobet,1997;Reilly,Radach,Corbic,&Luksaneeyanawin,2005;Sainio,Hy6n~,Bingushi,&Bertram,2007;Winskel et al.,2009;Zang,Bai,Yan,&Liversedge,2009;沈德立,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冯本才,范晓红,2010)。鉴于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空格在不同书写形式的语言阅读中的作用,最后指出空格研究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
  
  2 非汉语阅读的空格研究
  
  2.1来自有空格语言的空格研究
  在大多数拼音文字的书写形式中,如英语、西班牙语等,词间空格是用来标记词边界的。词间空格将文本中的词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下面介绍空格在英语、西班牙语和德语这些原本有空格语言文本阅读中的作用。
  2.1.1英语
  在英语的书写形式中,词与词之间存在标记词边界的空格。一系列以英语为对象的研究发现(Pollatsek&Rayner,1982;Rayner&Pollatsek,1996;Rayner et al.,1998),词问空格在英语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英语中的词间空格不仅能为词汇识别提供明显的视觉线索,促进词汇识别,还能引导读者的眼睛运动,有助于读者计划眼跳“何时”(when)开始和下一次眼跳到达“何处”(where);如果删除英语的词间空格或用字母、数字、不同汉字替代词间空格,均会对阅读产生干扰作用,并降低读者的阅读速度,而且这种干扰作用对低频词的影响比与其词长匹配的高频词更大。他们还发现删除英语的词间空格,读者的眼动模式会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即干扰下一次眼跳在目标词间的空间位置分配(眼跳落点位置的分配),具体表现在:当存在词间空格时,注视点落在词中间偏左的位置;当删除词间空格时,注视点落在靠近词首的位置。
  英语读者通常习惯阅读包含词间空格的英语文本,那么删除空格产生的干扰作用是否是由 读者的阅读习惯造成的?为了排除阅读习惯对读者阅读的影响,Malt和Seamon(1978)在实验前让被试充分练习阅读替换词间空格的文本,结果发现被试的阅读速度依然低于阅读正常有空格的文本。
  英语包含大量由词素组成的复合词,从书写形式上看,英语复合词有三种类型:词素间无空格(如football,),词素间有空格(如long distance),以及词素间有连字符(如pencil-box)。除了以上研究词间空格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外,Juhasz,Inhoff和Rayner(2005)结合词汇判断任务和眼动记录法来考察词内空格在英语复合词加工中的作用。他们采用正常无空格(softball)、正常空格(front door)和错误空格(soft ball和frontdoor)三种呈现类型,被试词汇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均表明,加入词内空格能促进词素加工,而眼动指标则表明词内空格在词汇加工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如首次注视时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割优势,而凝视时间却表现出空间分割的耗时效应。这表明在正常无空格的复合词中插入词内空格,对复台词的后期加工产生干扰作用,进而表明插入非正常空格对词汇理解的阻碍作用。
  2.1.2西班牙语
  与英语类似,西班牙语也属于拼音文字,其书写形式中也存在标记词边界的空格。Perea和Acha(2009)采用正常空格、无空格和轮流黑体三种空格形式,考察词汇的辨别力对阅读西班牙语无空格句子的影响,同时为了区分空格对词汇识别和眼动控制的影响,还操纵了目标词词频。研究结果发现,删除西班牙语句子中的词间空格会降低被试的阅读速度,眼动模式也与正常阅读不同,得出与英语研究一致的结论。轮流黑体条件虽然删除了句子中的词间空格,但是被试通过视觉线索还能判断词边界,被试阅读这类型句子时,仍然会出现阅读代价(cost),但这并不会妨碍词汇识别过程。与无空格条件相比,采用轮流黑体的呈现形式可以提高词汇的辨别力。被试阅读轮流黑体呈现的句子时,对目标词的跳读率更高,注视时间更短,同时还发现轮流黑体条件下的词频效应的大小与正常有空格类似,被试的眼动模式更倾向于以词为单位进行。
  2.1.3德语
  与英语和西班牙语类似,德语也是一种词与词之间存在空格的拼音文字。德语包含大量的复合词,并且其组合形式较为自由,但是与英语复合词不同,在由词素组成的德语复合词中,各词素之间没有空格。Inhoff,Radach和Heller(2000)将德语复合词的词素问人为地插入空格。结合被试对目标词命名的潜伏期以及加工目标词时的眼动特点,考察词内空格对德语复合词加工的作用。结果发现,相对正常无空格的复合词来说,被试对插入词内空格的复合词的命名潜伏期明显变短,眼睛的注视时间也会缩短,这种促进作用仅出现在阅读早期,而较后期的眼动指标则反映出插入词内空格的抑制作用。于是推测德语复合词中的词内空格具有双重功能,不仅有助于在复合词加工早期获得词素的词形信息,同时还会干扰随后的复合词语义的整合过程。
  除了空格是最明显的视觉分割线索外,标点符号和大写字母等也能起到分割作用。Inhoff和Radach(2002)在Inhoff等人(2000)研究的基础上,以由两个名词词素组成的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视觉分割信息在德语复合词加工中的作用。复合词采用词素间无空格(如Gehirnchirurg)和词素间有连字符(Gehim-Chirurg)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结果发现词素间的连字符会影响注视点的落点位置,进而说明复合词的视觉分割信息为执行向前的眼跳计划提供重要信息,使眼睛落在文本的新内容上。
  综上所述,关于词间空格在原本有空格语言阅读中的作用,比较一致的结论认为:由于词间空格为文本中的字母串划分了界限,使词语保持独立性,所以词间空格不仅有利于文本阅读,而且能促进词汇识别(Inhoff et al.,2000;Inhoff & Radach,2002;Rayner et al.,1998)。如果删除拼音文字的词间空格,词汇识别和眼动控制均会受到影响,表现在:读者阅读无词间空格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变长,偏好注视位置从距离词中间近的位置移到词首附近,对下一个词(以及词中)的眼跳幅度也会减小fPerea&Acha,2009;Rayner et al.,1998)。研究者认为删除有空格语言文本中的空格会增加阅读难度,是因为增加了读者从语法上分析词以及决定眼睛接下来注视何处的难度(Rayner et al.,1998;Perea&Aoha,2009)。
  以上结果可以从两方面解释:(1)阅读无词间空格的文本时,读者很难确定词语首尾字母所在的位置――这是词汇识别的重要过程;(2)删除词间空格使读者难以定位当前词语以及执行对当前词或下一个词的眼跳计划――这是眼动控制的重要过程(Rayner et al.,1998)。Inhoff和Radach(2002)通过研究也证实了空格在有空格文本阅读中具有两种同等重要而又彼此独立的功能。一为动态功能(dynamic function),用于执行到文本不同位置的眼跳计划;二为语言学功能(linguistic function),用于描述那些能找出或解释语义的视觉目标或词语。
  
  2.2来自无空格语言的空格研究
  如上所述,已有研究证实在有空格语言文本中,词间空格对阅读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那么在原本无空格的文本中插入空格,是否也能促进阅读?
  2.2.1日语
  与英语不同,日语文本的书写形式中并不包含可以标记词边界信息的空格。现代日语文本包括日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种书写形式(Sainio et al.,2007),其中日本汉字是图形文字,大部分来源于汉语,常常具有一种以上的发音,以词素的形式表征独立的意义单元,用来编码语法范畴如名词、动词词干、形容词词干和一些副词。平假名和片假名是日语的两套表音符号。其中平假名用来标记语法结构,如词形变化和功能词,而片假名则用于外国名字、外来语、感叹词和一些专门的科技术语中。目前比较典型的日语书写形式主要包括日本汉字和平假名(Kajii et al.,2001)。除了词汇特征不同外,这三种日语书写形式的视觉特征也不同。从视觉上看,日本汉字比平假名和片假名更复杂,片假名的笔画相对较直,而平假名包括较多的曲线笔画(Kajii et al.,2001)。
  Kajii等人(2001)要求被试阅读三种不同书写形式的日语文本,考察被试阅读时眼睛运动是否以词为单位进行的。结果发现被试阅读日语文本的眼动模式是以词为单位进行的,注视点倾向于落在词首而不是词中间,对日本汉字的注视频率大于平假名或片假名。此外还发现双字词或三字 词的注视点分布与词语的书写形式有关:只有当词语的首字为日本汉字时,首次注视点才倾向于落在词首,而在全部为平假名的词语中,首次注视点落在词语各个位置的比例没有差异。这也表明在日语阅读中,三种日语书写形式的视觉特殊性对引导眼睛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日语文本包含其他的“视觉词汇”线索有助于识别词边界,被试往往不需要识别词汇,仅通过视觉特征就能区分边缘视觉中这三种不同的书写形式(Osaka,1989),尤其是具有独特视觉特征的日本汉字,可以为形态学分解提供线索,同时也有助于被试决定接下来要注视的内容(Kajii et al.,2001)。
  根据日语三种书写形式的视觉特征,Sainio等人(2007)考察了空格在阅读日语文本中的作用,要求被试阅读两种文本,即全部为平假名的文本以及平假名一日本汉字的混合文本,这两种文本均以正常无空格和词空格的方式呈现。结果发现,当被试阅读全部为平假名的文本时,插入词间空格会促进词汇识别和眼动控制,而在平假名一日本汉字的混合文本中,空格则没有促进作用。他们认为在平假名文本中,空格为读者提供了明显的词边界线索,而在平假名一日本汉字的混合文本中,日本汉字具有独特的视觉特点,可以为读者提供词边界信息,引入空格就会显得有些多余,因而不会促进阅读。进一步推测,如果在视觉特征一致的日语文本中,插入空格能为被试提供有效的词边界信息,进而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Sainio等人(2007)在平假名文本中还发现空格对首次注视位置的影响。相对无空格文本来说,被试阅读有空格文本时,注视点在词上的落点会更远一点。因此空格在平假名文本中的作用与英语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Rayner et al.,1998),但是平假名文本中空格的促进作用比英语中的小(平假名为12%,而英语为30%~50%)。他们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平假名文本中的词间空格并不是规范的书写形式。同时他们还发现在日语阅读中由于不同的书写形式导致的加工差异,在平假名一日本汉字的混合文本中,被试阅读有空格文本的速度要比无空格文本慢,但是这种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空格并不会影响平假名一日本汉字混合文本中的首次注视位置和偏好注视位置。不管是在有空格文本中,还是在无空格文本中,优先注视位置都在词首,这在知觉性质突出的日本汉字中比较典型(参见Winskel et al.,2009)。
  2.2.2泰语
  泰语属于拼音文字,由辅音、元音和声调符号构成。通常情况下,泰语采用从左到右的书写形式,与汉语类似,泰语文本中没有空格(Reilly,et a1,2005;田瑾,2009)。Kohsom和Gobet(1997)研究发现人为地在泰语文本的词与词之间插入空格,可以提高被试的阅读速度。Reilly等人(2005)利用眼动技术研究空格对泰语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泰语读者的注视点位置分布与英语或德语读者相似,但是泰国读者的眼跳幅度较小,这表明泰语读者的眼动控制很有可能也是以词为单位的。
  Winskel等人(2009)在控制目标词词频的情况下,考察插入空格对泰一英双语者阅读泰语文本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正常的泰语文本不包含空格,但是加入词间空格会促进词汇识别,但并不影响眼动控制和词切分。泰一英双语者在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表现出空格效应,但是首次注视时间并没有此效应,这表明插入词间空格明显促进了词汇加工的后期阶段包括词汇通达,但没有促进(或干扰)瞄准词汇和早期的词切分。此外,他们还发现空格并不会影响首次注视位置和注视点落点位置的分布。在空格条件和无空格条件下,目标词的首次注视位置是在词中间偏左的位置,这与拼音文字中的普遍现象类似,同时也证实了Reilly等人(2005)的研究结果,即泰语阅读的眼动控制是以词为单位进行的。
  
  3 汉语阅读的空格研究
  
  以上分别介绍了在非汉语阅读中,删除空格对阅读正常有空格文本(如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干扰作用,以及插入空格对阅读正常无空格文本(如日语和泰语)的促进作用。
  与英语等拼音文字不同,汉语的书写形式具有两个明显特点:(1)汉语是以汉字为基本的书写单元,而不是字母。汉字是一种结构复杂的方块字,不同汉字具有不同的视觉复杂性,如汉字的笔画数不同,构成汉字的部件数不同(由笔画组成的表示语音或语义信息的组块),以及汉字的构字方式不同(部件构成汉字的形式)(Bai et al.,2008)。(2)汉语文本中没有清晰的词边界标记(Hoosain,1992;Tsai&MeComkie,2003)。单个汉字仅代表一个独立的语音词素,汉语文本是由一连串空间间距相等的汉字组成。汉字之间以自然存在的空间而均匀间隔,除了以标点符号标注语义停顿和划分外,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标记。(3)在汉语文本中关于词的概念比较模糊,汉语读者甚至是语言学家对什么是词的看法都存在较大争议(Hoosain,1992)。
  与英语等拼音文字相比,由于汉语关于词的概念不如英语等拼音文字清晰,这就增加了描述汉语词边界的难度(白学军,田瑾,闫国利,王天琳,2009)。此外,与无空格的日语文本相比,汉语文本由一连串结构复杂的方块字组成,这些方块字不能为汉语读者提供类似于日语文本中的“视觉词汇”线索。这也增加了识别汉语词边界的难度。
  为了考察标记词边界的视觉线索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以往研究者通过人为地在汉语文本中插入空格,以探讨插入空格对汉语文本阅读的影响。在正常无空格的汉语文本中插入空格,究竟是促进阅读还是阻碍阅读呢?同时在汉语文本中插入空格,相应就会涉及到词切分,如汉语文本的空格应该放在词间还是字间,插入不同形式的空格是否会产生相同的作用。
  Liu等人最早采用速示器测量个体的识别闽限,要求被试阅读插入词间空格的汉语文本,比较被试阅读有空格和无空格句子的阅读速度,结果发现与假设相反,并没有发现词间空格对单词识别和阅读的促进作用,相反发现被试阅读有空格句子的速度比无空格句子慢。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汉语读者已经习惯阅读文本中没有空格的文本,而在句子中人为地插入词间空格会与读者已有的阅读习惯产生冲突,也有可能是因为测量方法对阅读过程的干扰(引自自学军,田瑾等,2009;沈德立,自学军,臧传丽,闰国利,冯本才,范晓红,2010)。然而在Hsu和Huang(2000a)的研究中,要求被试阅读计算机上呈现的正常无空格和插入词间空格的句子,记录被试阅读句子的反应时和阅读理解的正确率,结果表明汉语文本中的词间空格能促进阅读,被试的阅读时间显著减少,但是不会影响阅读理解的正确率。
  由于以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所以很难将Liu等人和Hsu等人(2000a)的研究结果加以比 较。除了使用速示器和计算机呈现外,还有研究者采用眼动仪来记录被试阅读的时间进程,以深入探讨空格在汉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
  Inhoff等人(1997)记录读者阅读以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和随机空格呈现的三种句子时的眼动特点,结果发现被试阅读不同呈现方式的句子时,其眼动特征没有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Inhoff等人研究中所使用的眼动仪空间分辨率和采样率(50Hz)比较低,所收集数据的可靠性较低,同时研究中所插入的词间空格的宽度较小(8个点),致使空格效应较小,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沈德立等,2010)。
  后来Bm等人(2008)利用Eyelink Ⅱ眼动仪(采样率为500Hz.),用空格和阴影来界定汉语词边界,采用四种不同条件呈现句子(正常无空格、词空格、字空格和非词空格),结果发现,被试阅读词空格和正常无空格句子没有显著差异。这就意味着不管是用空格还是阴影来界定词边界,对阅读既没有阻碍作用,也没有促进作用。他们认为文本呈现方式的熟悉性以及有无词边界信息所产生的促进和干扰效应存在权衡。虽然被试对平时阅读的那种无空格文本极为熟悉,但是词语之间没有标记词边界的信息,所以在词汇识别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难度;相反被试对不常见的有词间空格(或用阴影标记)的文本并不熟悉,但是这种文本能提供明确的词边界信息,所以有利于词汇识别,因而被试阅读词空格句子和正常无空格句子没有显著差异。与此同时,还发现与正常无空格和词空格呈现的句子相比,被试阅读以字空格和非词空格呈现的句子时阅读速度明显慢。因此推测汉语阅读的加工单位是词而不是汉字。
  为了更好地探讨空格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下面分别从阅读经验、空格大小和阅读方式三个不同角度介绍汉语阅读中的空格研究。
  
  3.1阅读经验
  Bai等人(2008)的上述研究是以阅读经验丰富的成人读者为研究对象,为了考察空格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是否受被试阅读经验的影响,沈德立等人(2010)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与Bai等人(2008)相同的四种空格呈现条件,得出与Bai等人(2008)类似的结果,即与熟练的汉语成人读者一样,小学三年级被试阅读有词空格和正常无空格句子时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沈德立等人(2010)还比较小学三年级学优生和学困生阅读空格呈现方式不同的句子时的差异,结果发现,学优生和学困生阅读词空格句子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相对学优生来说,非词空格条件对学困生的干扰作用更大,进而表明在阅读早期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学困生对文本视觉特征的依赖性更强。Bai等人(2008)和沈德立等人(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母语为汉语的读者而言,不论是阅读经验丰富的成年人,还是阅读经验不足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阅读传统无空格和词空格句子时没有明显差异。
  
  3.2空格大小
  Bai等人(2008)的研究并没有控制空格的大小。即空格的大小是固定的,为一个汉字所占的空间。而Hsu和Huang(2000b)研究发现,当词间空格为半字空格或整字空格时,被试的阅读时间比正常无空格条件下的短,而半字空格条件下被试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整字空格条件,但是均低于正常无空格条件下的正确率。这表明汉语文本词间的最佳间隔应在传统间隔和整字空格之间,汉语文本以词为呈现单位优于无明显词边界的传统呈现方式。另外,通过分析被试的阅读时间,还发现词间间隔的大小为半字空格和整字空格时.被试的阅读时间较短。
  为了进一步证实汉语词间空格的最佳大小,梁菲菲和自学军(2010)结合被试的主观评定结果和眼动实验结果,考察空格的大小和呈现方式对汉语阅读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阅读半字空格文本的阅读绩效与正常无空格无明显差异,均高于整字空格文本的阅读绩效;被试阅读字空格和词空格的阅读绩效与无空格的阅读绩效相当,均优于非词空格。这就是说半字空格既没有促进阅读也没有干扰阅读,而整字空格对汉语阅读产生干扰作用。
  
  3.3阅读方式
  上述研究是围绕空格在默读汉语文本中的作用进行的,然而读者的阅读方式可以分为朗读和默读两种。Taylor认为朗读和默读在发音、注意和认知资源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如朗读所需的认知资源大于默读,同时朗读也会限制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引自白学军,田丽娟,张涛,梁菲菲,闫国利,2009)。因此白学军和田丽娟等人(2009)研究被试朗读汉语文本时空格对阅读绩效的影响。他们要求被试朗读四种不同呈现方式的语篇,即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非词空格和字间空格,结果发现,在汉语语篇中插入词间空格会促进朗读,而插入非词间空格和字间空格会阻碍朗读。这说明采用朗读方式得出的研究结果支持Bai等人(2008)采用默读方式的结论,从而也证明了汉语阅读的加工单位是词而不是汉字。
  
  4 空格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
  
  不管是以有空格语言为研究对象,还是以无空格语言为研究对象,以上研究都是围绕空格在读者阅读母语文本中的作用进行的,那么空格在母语阅读中的作用是否有助于读者阅读第二语言?这里就涉及到跨语言迁移问题。跨语言迁移是指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语言所习得的学习能力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Genesee,Geva,Dressier,&Kamil,2006)。
  以汉语和英语为例,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书写系统。英语的书写单元和意义单元是对应的,其书写形式中包含空格,空格为词切分提供了明显的物理线索,因此英语母语读者习惯在阅读中利用物理线索感知词语。然而汉语文本的书写形式中并没有空格,因此在汉语阅读中,读者很可能因缺乏词边界信息而增加词汇识别的难度,尤其是对汉语水平较低的留学生来说难度更大,这是因为他们对汉语的词汇识别未达到自动化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词切分问题,例如,如何从一连串的汉字中确定哪几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白学军,田瑾等,2009)。
  高珊(2006)采用反应时法,以美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要求他们阅读不同呈现方式的汉语句子,结果发现被试阅读插入词间空格的句子时所用的时间较短。实验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词间空格有助于被试的阅读理解。正如前面所述,反应时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被试的阅读模式,但是缺乏即时性。因此,为了深入探讨汉语文本的呈现方式对美国读者阅读汉语文本的影响,白学军和田瑾等人(2009)采用生态学效度较高的眼动记录法,以具有初级汉语水平、母语为英语的美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空格的不同呈现形式对他们阅读汉语文本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阅读非词空格句子的阅读时间明显比正常无空格句子要长,同时也发现正常无空格句子的阅读时间明显比词空格句子的长。这表明对于只有初级汉语水平的美国大学生来说,加入 他们熟悉的词间空格能促进其阅读汉语文本,但加入字间空格对阅读没有显著影响,而加入非词空格则会对阅读产生干扰作用。
  后来Shen等人(2010)又以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为被试,进一步研究空格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是否受被试母语文本呈现方式的影响。所有被试的第二语言为汉语,母语分别为英语,韩语,日语和泰语,其中英语和韩语的书写形式中有空格,而日语和泰语的书写形式中没有空格。研究结果表明不管被试母语文本中有无空格,还是属于拼音文字或表意文字,词间空格都会促进留学生阅读汉语文本,同时这种促进作用还不会受被试母语文本呈现方式的影响。Shen等人(2010)还证实了对于第二语言为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汉语阅读的基本加工单位也是词而不是汉字。
  为了更深入研究空格在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作用,自学军、梁菲菲和闫国利(2010)又以美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一再学习一测试的方式,探讨空格在留学生学习汉语新词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被试对词空格句子的阅读速度快于正常无空格句子,而词空格句子的总注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时间均小于无空格句子。对目标词进行局部分析结果表明,词空格句子中目标词的阅读效率高于正常无空格句子的目标词,同时还发现仅在目标词的晚期加工和总体加工中表现出词空格文本的训练效应。这表明相比正常无空格文本来说,留学生在词空格文本中学习新词更容易些,对留学生进行阅读词空格文本的训练,可以促进他们对新词的学习。
  除了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存在差异外,英语和同属拼音文字的其他语言也存在差异,如英语和泰语,两者都属于拼音文字,但英语的书写形式中有空格,而泰语的书写形式中没有空格。Winskel等人(2009)通过比较泰一英双语者阅读有无空格的泰语文本时的眼动差异,以及泰一英双语者与英语单语者阅读有无空格的英语文本时的眼动差异,来探讨空格在词汇识别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加入词间空格能促进泰一英双语者的词汇识别,但是并不会影响其眼动控制和词汇识别,而对于英语单语者来说,词间空格促进了被试的眼动控制和词汇识别。然而不管是泰一英双语者还是英语单语者,删除英语文本中的词间空格,均会对阅读产生干扰作用,相比英语单语者来说,对泰一英双语者的干扰作用更大,因此推测泰一英双语者阅读英语文本时,不存在跨语言迁移。
  
  5 总结和展望
  
  综观已有研究,研究空格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时仍存在一些未解决问题,具体为:
  第一,研究空格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是否有助于构建汉语阅读的眼动控制模型?目前著名的E-Z读者模型和SWIFT模型是基于拼音文字中词的研究提出来的。E-Z读者模型认为眼睛接下来注视何处(where)是由文本中低水平的视觉线索决定的,如词间空格等,而决定何时(when)移动眼睛是由词汇加工的难易程度决定的,如语义等(Perea&Acha,2009)。Rayner等人在E-Z读者模型的背景下模拟了汉语读者阅读的眼动行为,发现汉语阅读的分析单位是词(Rayner,Li,&Pollastek,2007)。但是目前还没有人用SWIFT模型来模拟无空格的汉语阅读。这是今后研究空格在文本阅读中作用时需要关注的。
  第二,虽然空格能为读者提供词边界信息,但这里涉及到注视点的落点位置,尤其是插入空格或删除空格后,注视点的落点位置有哪些变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证据还不足,特别是在汉语文本中加入空格后,会导致注视点的落点位置出现何种变化,还需要深入研究。
  第三,有研究发现在有空格语言文本中,插入空格有助于词汇识别,而删除空格会对词汇识别产生干扰作用,那么这种促进或干扰作用出现在词汇加工的哪个阶段?这种促进或干扰作用是由插入或删除空格引起的,还是由被试对空格的熟悉性引起的?
  第四,关于汉语的大部分研究认为,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是词而不是字,那么作为基本信息单元的汉语“词”是什么类型呢?即汉语阅读中词切分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汉语的词切分争议很大,如汉语的词切分是应该参照客观标准(语言学标准),还是主观标准(心理词汇)?另外汉语的词切分还会受所在语境的影响,如“花生长”可以切分为“花生/长”,也可以切分为“花/生长”。
  第五,由于不同语言的书写形式不同,导致读者对文本中空格的熟悉性不同,因此对于双语者来说,可能会出现空格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文本阅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那么空格在不同语言文本阅读中的作用能否发生迁移,即空格在第一语言中的作用是否会影响读者阅读第二语言文本?
  第六,空格的物理属性是否也会影响空格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如空格的大小或空格的呈现方式等。这里可能会涉及到工效学问题,同时对不同阅读经验的被试来说,这种影响作用是否是一致的?

相关热词搜索:空格 文本 作用 空格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 空格符号 王者荣耀空格名字复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