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读书

发布时间:2017-01-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感悟读书篇一:读书的感悟

读书的感悟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读书,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因此,我非常喜欢读书。

书是知识的海洋,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建立在科学家广博读书的基础上。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在上学的时候,除了完成老师教的功课外,还大量阅读课外书。他在《应闲》一文中写道:“一个人不应当为收入菲薄而害羞,而应当为知识不广博而耻辱。”正因为张衡广博读书,天文、地理、气象、历算等等无所不读,所以他发明了候风仪,地动仪,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增长知识。如爸爸给我买的《三国演义》,使我知道了三国主要指魏、蜀、吴。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战役都是以人多为胜,著名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就是以少胜多的典范。同时,我还知道了曹操并不是戏曲里所描写的奸臣,而是一个有胆识的政治家和诗人。

认真读书,我们还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必须通过教育,广泛读书,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我学习了一篇关于雷锋叔叔的课文,我被雷锋叔叔“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精神深深感染。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雷锋叔叔那样全心全意为他人

服务,那我们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和谐。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

读书是快乐的,有益的,我常常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假期或星期天,我一有空就会去新华书店看书,我恨不得把那里的书全部读完。有一个暑假的一天,我吃过午饭就去新华书店看书,我拿到我喜欢的《鲁滨逊漂流记》看起来,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别人,直到书店老板叫我,我才发现书店里只有我一个人了,其他人都走光了。我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下午六点了。我不好意思地对书店老板笑了笑,赶快放下书走出书店大门。

我喜欢书籍,更喜欢读书。因为我知道:我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评语:

本文小作者能紧扣主题,写出自己

感悟读书

读书的感悟,写出了读书对自己成长的巨大影响,既有简单的议论,又有具体的读书的小故事,真实感人。

感悟读书篇二:在读书中感悟人生

在读书中感悟人生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东校 高三一部 王丹丹

从小就喜欢看书,文学类、艺术类、社科类……,总之,很杂,这也就造就了我是一个很随性的人。小学的时候,记忆最深的是挂在教室里面的那幅书法作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孩提时代的我似乎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总是幻想能将天下的书都读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这句话的理解倍感深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读书又怎么能进步呢?那时,最爱读的就是一些故事书,有《王二小》、《水浒》等等,每每和小伙伴们争相传阅,总惹来大人们一顿训斥“不务正业,不好好读书,将来跟老子一样种地”。于是,便赶紧猫似地趴在桌前,朗诵起“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之类的名句,完全没有了读书的乐趣。记得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发奋读书,希望能从书中探寻到千钟粟、黄金屋亦或是颜如玉。然而,终究却没有任何的黄金屋之类,到头来却成了一名教书匠,在无尽的铅华之中,辛勤耕耘着自己的那份心田,同时也在引导我的学生认识这读书的真正目的,人之所以富有,首先应该是心灵的充实和纯洁,其次才是物质的追求。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浮躁到连书都不愿意读,猖狂到视读书人为另类而不齿,那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就没希望了!

后来,随着知识量的增大,读书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从以前读的薄如手掌的书发展到厚如砖头之类的大部头,于是有了《楚辞》、《儒林外史》、《骆驼祥子》,有了《神曲》、《战争与和平》……,每读完一本书,心中都有无尽的感慨,都仿佛经历了一段生活,在这些书中收获的是成长。今夏,又重读了《曾国藩家书》,《平凡的世界》。读曾国藩,感受着这个改变中国历史的湖南湘乡人,将儒家讲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根植于自身的人生,尤其是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笃学力行,老而不懈,他那一千六百多封、近百万字的家书,涉及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家教家训等各个方面,让我增长了不少有关治家、治学、修身、立志等方面的知识。虽然曾国藩的生活离我很远,可他的理念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于是在自己教书的时候,看到不好好读书的学生,总不免的会跟学生们“信口开河”、“恨铁不成钢”。有时候自己也在发愣,为什么会被书中的情节感染。尤其是在读《平凡的世界》时,总有一种在写自己的感觉,常常会融入到小说里面,潜意识里面总是觉得那山、那水、那人、那事,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于是在读他的时候,总不免发出一片感慨。后来在一次文学欣赏课上,深刻的分析了他,也分析了自己,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表现农民生活和农村题材的多之又多,也涌现出如《白鹿原》、《缱绻与决绝》这样的力作,这些作品的背景确也波澜壮阔,表现手法也是淋漓尽致。但我还是最喜欢《平凡的世界》,他的表现,就算放到现在来说,也不脱离时代。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

家庭条件也不是太好,从小就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现如今,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能够切身体验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道理,因此,从小就认真读书,初一接触对这部小说,就深深的扎了进去,深深地被小说的情节所渲染,饱含很深厚的感情读完了他。后来又断断续续的读完两遍,每一次都是感慨。我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就是,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历史事件的小处着笔来看,《平凡的世界》是一部非常大气的小说。既然是带着感情读完的,所以,感悟往往是深刻的。每次面对我的学生,我都有一种深深地期待,希望他们在我的有限的能力之内有所发展,对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我更是经常对他们强调“知识改变命运”,每当看见他们贪玩不好好学习,我的耳边时常响起“不好好读书,将来跟老子一样种地”的话语,眼前浮现的是老一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却不舍得吃穿的景象,这时候,我也会规劝他们----看一下《平凡的世界》吧。

或许是世界变化太快了吧,周围的学生爱看书的少了,总免不了要伤感一下,不看书,怎么能进步呢?!我认为学生应该爱读书,爱学习,在读书实践中要弘扬读书精神,养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中国的文化艺术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精气神密切相关,在读书实践中聚精会神、养气升格,追求剑胆琴心,励精图治,坚毅不屈,可以进一步养育读书精神,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些,都是我读书得来的,也希望我周围更多的人热爱读书、热爱学习。

感悟读书篇三:我的读书感悟

我的读书感悟

“夜半读书,红袖添香”印象中古人读书带着几分执着,几分痴迷。“凿壁借光”“囊莹映雪”在别人看来或许太过艰苦,殊不知读书人乐在其中。如今,读书的味道发生了变化,如同一条河流,出发时是清澈的涓涓细流,一路奔腾,慢慢加速,行进过程中掺杂了太多功利,于是变得污浊,方向也发生了改变,读书不再是自己的需求而是迫于学习工作的要求。闲暇时间,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迷乱了双眼,书籍像一个失宠的孩子被我们冷落在一边,慢慢淡出视线,却不知道,我们是错过了最美好的风景。

读书使女人优美。女子盛时无十年,女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景致,每个阶段的女人都可以是美丽绽放的,只是这美丽的内涵不同,由内到外的美丽无关岁月的流淌,一个好女人就像一本好书,需要内涵来支撑,时间来点韵。婉约的词句是李清照的内心独白,历经时间的淘洗,它们熠熠闪光,后人记住了词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位久经坎坷依然美丽的女子;“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用自己凄感的笔触记下关于人生的思考,像一朵冷艳的郁金香开在人们心中;面如桃花的林徽因更是因自己的才气成为女人心中的楷模,男人心中的理想女士。爱读书的女人是美丽的,当你阅读的时候常常会心一笑,微笑便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比任何色彩的涂抹都光彩夺目。一朝春尽红颜老,万千宠爱成过往,再美的红颜也经不起岁月的磨砺,当青春逝去,有些人惊恐万分,不知所措,热爱读

书的女人则可从容面对,以优美的姿势坦然接受。

读书使男人睿智。读书的男人更善于思考,行走于文字之间,碰到疑问处,驻足思索,加点生活的体验,刹那间的顿悟会让你惊喜万分,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书的男人更加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从书中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所以面对更强的人不必自卑,长久的读书可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切不可骄傲,这种不卑不亢的精神使男人更具魅力;读书的男人较少持续的沉沦悲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们懂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道理,从书中得到安慰,因此行动起来决断坚定。有的演员说:“生活中我只能扮演自己,而当了演员,我就可以不停地扮演别人,找到另外一种人生的体验”人们常常期待睿智的男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而男人在书中能找到自己未能体验的丰富人生,充实起来,睿智起来。 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可以增长才干,既能使女人优美,也可让男人睿智,但如果掌握不好正确的读书方法,则会事倍功半。杨振宁教授主张“渗透”读书法: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时,如果有意识的吧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番境地,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正如我们学习政治的时候,许多的真理抽象难懂,但如果吧它们放在历史的情境中理解就容易多了。触类旁通,不仅能大力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视野开阔,思想活跃。鲁迅主张“跳读”法,他认为: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样的方法有

利于对书本的整体理解。另外,我们要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既要广泛的浏览各种书籍,又要对一些经典名著反复钻研,细细品味。 “书犹药也,可以医愚”不同种类的书,犹如不同的药,可医不同的愚昧,提升自己。诗歌由诗人的血和泪浓缩而成,读诗时能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心灵体验。“凤凰涅盘,浴火重生”郭沫若用激昂的笔调驱走了多少麻木的神经,唤起人们对祖国新生的渴望;小说是阅读中最好的从现实脱离的方法,深深投入后,便会和主人公同喜同辈悲,即使读完,一时间也无法从虚拟的情景中摆脱出来。在读张爱玲的《半生缘》,那段时间,情绪随着曼桢的遭遇而起伏,和世钧的感情稳步发展,替她感到高兴,遭到沈鸿才的欺辱,又为她感到强烈的不公,,当读到她的孩子生病无人照顾时也不禁流下眼泪,读完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曼路为何如此绝情,人情竟如此冷漠;散文是一种最好的交谈,读一下乐一下,读一下愣一下神,带着愉快的心情阅读就像漫步在春意盎然的郊外,寻寻觅觅,走走停停,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何处,只需把心投入到当前的景色便好。还有人物传记,纪实文体等,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体验读书的多种乐趣。

童年时,畅游于一篇篇童话故事中,每天都做着灰姑娘和青蛙王子的美梦;青年时,满腔热血,豪情万丈,在激扬的文字中指点江山;到了中年,心智变得成熟,每次摔跤碰壁无处诉说时,便从书中寻找安慰,得到力量,扬起嘴角,重新出发;老年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历尽沧桑,猛然发现,身边知心的人寥寥无几,而书籍像一位忠实的朋友,你见与不见,他都在那里,于是会心一笑,能够得此知己,一生

足矣。

读书

读书是完成生命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就像溺水的人渴望抓住救命的稻草——肉体在喧嚣的世俗里下沉需要凭籍形而上的力量来提升和拯救。书就有这样的浮力——读的书越多,承载肉体的浮力就越大,完成泅渡和救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然,这需要具有审美的眼光和辨析的能力,否则,就如菲尔丁所言:“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

读书增长才干,开阔眼界,明白事理,陶冶性情,改变命运,“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惠普尔也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读书的用意之大已无可辩驳。物质生活的殷实逐步把人们的精神生活引向丰富,人们由生存需要向发展需要迈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有赖于通过读书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心灵世界的充实,精神压力的缓解,社会地位的进步,都与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越来越多的汲取知识营养的方式中,读书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和其他浮光掠影式的速食文化快餐相比较,读书滋养、净化、提升灵魂的作用最明显。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互联网的普及,影视文化快餐的泛滥,也影响着每个

人的价值取向。人们一度更多地注重眼前的利益,追求“短、平、快”,思想浮躁已成通病,能够静下心来耐住寂寞坚持读书的人日趋流失。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获取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能力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人的精神素质的高低,从书中汲取营养的多寡,决定了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因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对此,弗·培根说的好:“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能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据报道,一些功成名就或者获取丰厚物质回报的成功人士又坐回了课堂——后劲不足使他们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而更多的人则是在生活中从书里认识自己,塑造自己,汲取精神的力量。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尤里·邦达列夫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笑、会哭、会同情和参与——这里就开始了书的影响。所有这些,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就是‘感情的传染’。几乎在每个人的命运中,印刷的话语都起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最值得遗憾的人就是不曾醉心于一本严肃的书的人——他抛弃了第二现实和第二经验,因而最终就缩短了自己生命的时日”。

相关热词搜索:感悟 读书 读书感悟大全 教师读书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