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简谱 奢侈逼上,简朴逼下?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春秋时的齐国,有两个著名的宰相,一个叫管仲,一个叫晏婴。两个人都很有名,但是两人的生活趣味大不相同。管仲生活奢华,而晏婴极其俭省。更加有趣的是,当时和后世的思想家、评论家对两人都很不赞成,他们批评管仲奢侈逼上,同时也指责晏婴俭朴逼下。原来奢侈可恨,过分节俭也不见得是美德。
  历史记载说管仲在齐国为相的时候,奢侈程度超过国君,孔子首先对他不满。孔子说:“管仲镂簋而朱,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税。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按先秦礼制,前四样都是天子才能用的,后两样也只有诸侯才能有。管仲作为宰相,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与天子和国君之间还是隔着一道鸿沟。所以孔子批评管仲僭越礼法界限。
  孔子一辈子的事业就是“克己复礼”,他所要恢复的“礼”,就是规范等级秩序的一套规则仪式。当年,孔夫子听说作为卿大夫的季氏在家里进行八佾舞表演时,气急败坏地质问:“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用八佾舞,季氏一个卿大夫只有资格用四份舞,也就是四个人一排共四行,十六人的集体舞。
  八佾舞于庭让孔夫子愤怒得近乎失态,管仲用只有周天子或诸侯才能用的仪式进行祭祀时,孔夫子心中也是非常不爽的,他批评管仲逼迫君主,使他的君主不知该怎么做了。当管仲僭用天子和诸侯才可用的仪式的时候,天子和诸侯又该使用什么仪式呢?如果仍然用旧有的仪式,则不能与大臣管仲形成差别,无法体现优越性和高贵性:如果重新选择更高级的,那么,礼制的规范整个就乱了。
  与管仲不同的是,晏婴这个齐国后来的宰相,是一个十分简朴的人,他绝不会有逼上的麻烦。孔夫子们应该表扬他吧?其实不然,孔子的弟子就激烈反对晏婴的做法。
  孔子的弟子曾子和有若两个人曾有一段对话。曾子说,晏子大概是懂得礼法的大臣吧。有若立即反驳说,晏婴一件皮袄穿了三十年;他父亲死后举行葬礼,按照礼法的要求,像晏子这样的大臣,应该派五辆车去坟墓,并举行隆重的仪式。但是他只派了一辆车去坟墓后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就返回了。晏子哪里懂得礼法?有若的意思是,作为大臣的晏婴如此俭朴,就是逼下,让下属无法做人。晏婴一件皮袄穿三十年,那么,更小的官该穿多少年呢?尤其,当晏婴俭朴简单地举办了父亲的葬礼后,那些地位更低的臣子们,还怎么给自己的父亲办丧事呢?
  因为俭朴逼下而遭到指责的,不仅仅是晏婴。法家的韩非子在其著作中说,楚国的首相孙叔敖虽然生活极端俭朴,吃穿简单,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是一个好大臣,但是,这种做法却是“逼下”,是不可取的。三国时期,南阳太守王畅行为俭朴,他的学生刘表就进谏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而此后历史记载中,也常常能够看到有心人对过于俭朴的做官朋友的忠告。唐朝的大官李义琰生活简单,历史记载说他“宅无正寝”,他的弟弟李义琏买了木料送给他,并劝老哥说,官场上那些刚当上小小的丞尉之类的人们都要大张旗鼓地修建宅地,老兄你是当朝高官,怎么能够住着破房子“逼下”呢?
  可见,在中国古代,虽然思想家政治家都在反对官员奢侈,提倡节俭,但事实上,他们反对的仅仅是超越自己身份的奢侈,如果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则奢侈反而是正确而且必需的。相反,不奢侈,节俭,与钟鸣鼎食的地位身份不相符合的俭朴却不合官场伦理和规矩,是破坏官场等级秩序和政治生态的做法,是要受到谴责批评的。
  因此,古代官场中的奢侈之风是止不住的。这不但由于奢侈享受是出于人性的弱点,其诱惑难于克服,更是由于与身份地位符合的奢侈享受还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官场生态必不可少的美德呢。
  编辑/邱祥吉

相关热词搜索:简朴 奢侈 逼上 奢侈逼上,简朴逼下? 别逼逼上号 逼逼上梁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