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学范式研究综述_图书馆学是冷门专业吗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从对范式概念的理解、图书馆学有无范式的讨论、图书馆学范式是什么及图书馆学未来范式等几个方面综述我国图书馆学范式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图书馆学界基本对“图书馆学是有范式”的观点保持一致,不再进行图书馆学有无范式的争论;但国内图书馆学范式研究中还存在对“范式”概念的认识不确定、实证研究方法不足、尚未形成规模等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学范式理论综述
  [分类号]G250
  
  自库恩于1960年在其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paradigm”这个名词之后,该词已变成科学史、科学哲学史与思想史讨论中常常出现的概念。该词在中国大陆被译成“范式”,在中国台湾被译成“派典”或“典范”。库恩范式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引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从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最早利用范式理论的是邱昶、黄昕,他们在1982年发表在《图书馆学通讯》上的《论我国信息时期的图书馆学研究》一文中,首先引用库恩科学革命论观点,指出当时我国图书馆学正处在危机和革命的交接处,从而提出图书馆学危机说。之后,国内许多学者利用库恩范式理论对我国图书馆学所处阶段展开了讨论,并由1988年马恒通先生的《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一文引起“图书馆是前科学与常规科学”的争论。在进入21世纪之前,“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的观点占到上风,获得了多数学者的认同。之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内图书馆学界基本对“图书馆学是常规学科”的观点保持一致,并开始探讨图书馆学范式是什么而不再进行图书馆学有无范式的争论。
  根据库恩范式理论得出:有无范式是常规科学与前科学区别的标志。对于一门常规学科来说,该学科的研究范式既能够“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从而使他们搜集材料与理论表述都成为高度有目的的活动,以提高学科的研究效率,又“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范式规定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考察整个图书情报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各种研究范式相互‘对话’的结果”。由此可见范式对一门学科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那么图书馆学的范式是什么?国内的研究进展如何?本文试图对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一番梳理,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1 关于范式概念的理解
  
  马斯特曼将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各处提到的范式总结出22种意义,大致可分为三类:①形而上学范式,如一组信念、有效的形而上学思辨、标准、看法、统率知觉的条理化规则等;②社会学范式,如公认的科学成就、具体科学成果、一套科学习惯等;③人造范式,如教科书或经典著作、工具仪器、类比、格式塔图像等。由此可以看出范式概念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因而不同的学者对该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国内学者对库恩范式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说法。
  马恒通教授认为,库恩提出的“范式”就是科学家们所共同接受的一种(或两种)理论体系,并据此判断发展至今的图书馆学仍然处于前科学阶段,整个学科尚未进入常规科学阶段。时隔10年,马教授重新认识了库恩范式的含义,指出根据库恩对科学规范的论述,规范的含义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规定了该学科发展的共同方向。范式的两个根本特点是:①它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②它又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汪冰等认为,一个范式是某一学科的成员观察其责任领域现象的一种“有色眼镜”。改变这种“有色眼镜”就转变了用来完成实践或研究的方法,就重新描述了影响实践和研究的价值观,并日,改变了对学科范围包括什么的认识。台湾学者赖鼎铭、国内学者王子舟教授及张力等认为库恩所说的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约定俗成的科学准则,是公认的科学成就或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解答的范例,并认为库恩范式的概念有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等。范式的作用有:①是一个学科成熟的象征;②是研究人员入门的指导;③是研究传统延续的条件;④让研究详细而深入;⑤平息争论、建立研究的自信心;⑥用来区分不同科学社群。范式能够解释学科对象的普遍现象、能够统领学科概念群。而储流杰认为科学研究的范式是科学认识主体的信念、理论、方法等整合机制,对科学认识主体的心理或知觉有定向作用,对科学研究共同体的研究工作和目标具有定向与纲领作用。学者陈慧鹏从库恩的背景及范式理论产生的根源出发对范式概念进行了梳理总结,认为学术界基本上同意将范式理解为“表示一种由诸多概念、假设与方法构成的框架,在此框架中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从事着他们的研究。”并指出学术界对范式理论几个方面的批评:①范式概念的模糊性;②由范式概念的模糊性导致与其密切相关的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③库恩的范式理论会导致研究陷入相对主义。学者白卉、蒋永福认为“范式”是一种“话语模板”,“只要一群研究者使用同一种价值标准阐发他们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并形成对后米者来说是‘绘图指南’的话语‘模板’,那么这种话语模板就可称之为是一种范式。”
  还有学者认为库恩所说的范式就是一个学科的内核。它决定了学科的基本性质,该学科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有意无意地认同和遵循这个内核。该学者从马里兰大学的教授Ritzer在1975年出版的著作中对范式做出的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出发理解范式的概念,认为范式其实就是科学研究最底层的结构,它包含四个方面:①对真的基本判断标准;②元问题;③元方法;④元表述。而范式的基本特点是:①要求从事某个学科的研究学者都要认可该学科的研究范式;②限制和制约学科的研究命题;③对研究方法有基本的估计;④研究范式不是不变的。笔者认为此学者对范式的理解较为深入。
  综合以上学者对范式的理解,范式具有以下特点:①范式与科学共同体密不可分,有了科学共同体才有了范式;②范式与模式的含义几乎相同;③范式对学科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
  图书馆学范式理论研究
  
  2.1
  图书馆学有无范式
  国内学者对图书馆学有无范式的看法,是由对图书馆学是前科学还是常规科学的争论引发并深入的。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美国大批有名气的图书情报学院、系纷纷倒闭或者改名,在此背景下,我国图书情报界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倡导“图书情报一体化”,不少图书馆学院系纷纷改名为“图书情报学”院、系。这些大规模的改名引发了学术界一些人的思想混乱。于是有人对图书馆学是否是一门科学提出质疑,有人认为图书馆学仅仅 是一门前科学。那么图书馆学究竟是不是前科学呢?由此国内学者展开了争论。
  持“图书馆学是前科学观点”的代表性学者是马恒通先生,他在1988年和1998年发表两篇文章深入分析后认为目前图书馆学处于前科学阶段。在马先生做出该结论之后,国内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回应。如陈耀盛、王子舟、蒋永福和尹鸿博等,他们认为图书馆学有范式,图书馆学是常规科学而不是前科学,并分别从库恩范式的概念出发来说明图书馆学范式存在的原因。
  例如,陈耀盛教授指出,库恩的范式理论并非如马恒通等学者所说的是一种统一定义、观点的理论体系,不能以有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作为划分图书馆学是前科学还是常规科学的根据。他还从图书馆学存在自己的科学家共同体、存在核心模式等方面对“前科学”说进行了反驳。王子舟教授认为图书馆学是由许多具体分支组成的学科,各个分支的发展不平衡,有些分支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其中文献分类学是有范式存在的。学者储流杰明确提出,图书馆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近200年的艰辛开拓,已经建立了基本稳定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规范,是有范式的。蒋永福先生指出一门学科是否形成有范式,并不完全取决于该学科是否已经处于常规科学阶段。只要该学科在理论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话语群像,就可认为存在有范式。学者尹鸿博通过对当代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著作的比较,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相关学科5个方面形成范式证明图书馆学是常规科学。
  “前科学之争”促进了范式概念在图书馆学界内的理解与运用,从之后发表的文章来看,大多数学者认可了图书馆学存在范式,至于其范式是什么或者有哪些,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或许可以看作“图书馆学范式的新一轮争论”,而正是这些学术争论才促进了图书馆学不断向前发展。
  
  2.2
  图书馆学范式的含义
  经过1998年~2000年的第二次“前科学”争论过后,图书馆学范式的存在似乎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不断有学者就图书馆学范式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国内明确提出图书馆学范式含义的学者很少。其中有陈耀盛和白卉、蒋永福等。陈耀盛认为,图书馆学范式是图书馆学研究者所共有的东西,即专业的一些科学准则和范例、专业或学科所具有的共同信念、共同的传统、学科发展的共同方向,就是用来解决图书馆活动实践之问题的基本原理方法(主要包括图书馆藏书建设、分类编目、读者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他在《二评图书馆学是前科学》中提到,图书馆学发展的常规科学阶段的标志是图书馆学名称概念和整理说的提出。1807年,德国施莱廷格首次提出“图书馆学”概念,1808年出版的《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提出以图书配备和编目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整理理论”体系,从此形成了图书馆的范式,也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和图书馆学研究人员研究活动的模式――图书馆活动的原理方法。之后,白卉、蒋永福把图书馆学范式理解为:对图书馆理论或实践的本质及其发展持有相同或相似观点/信念的一群研究者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话语特征。而其他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图书馆学范式就是图书馆学科学共同体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视角。
  
  2.3 图书馆学范式转换
  在国内学者对“图书馆学存在范式”的观点取得共识之后,大多数学者对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的范式转变进行了讨论与总结。100个人就有100个图书馆学,讨论总结的结果也有很多种。
  王子舟教授总结了图书馆学历史中对研究对象问题的各种观点的演变过程,即整理总和说、图书馆管理说、图书馆事业说、知识交流说、信息资源说到知识组织说,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各个观点的范式特征。储流杰从不同的侧面出发总结了图书馆学在发展过程中主流范式的转变:①从对研究客体的研究角度和视点看,经历了整合总和范式――图书馆管理范式――图书馆事业范式――知识信息交流范式的转换过程;②从对研究客体的研究层次看,经历了微观实体范式――宏观系统范式――(微观和宏观兼具的)技术应用范式的转换过程;③从对研究客体的认识深度上看,经历了具体表象的认识范式――整体抽象的认识范式――本质规律的认识范式――深入整合的认识范式的转换;④从研究范式的核心内容来看,经历了文献范式――信息范式――知识范式的转换过程。熊伟把图书馆学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方面,认为图书馆学近200年的历史主要是“客体――中介”综合范式形成与转换的历史,并认为这种范式发生了三种转变:一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三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而今面临着全面的范式转换。他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范式形态:一是客体范式新形态;二是中介范式新形态;三是“主体”范式新形态。
  学者张力认为图书情报学研究范式的演进过程是量化研究范式――质化研究范式――复杂性研究范式。杨晓农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出发认为图书馆学在近20年发展中经历了三次嬗变:第一次变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以图书整理为主的研究转变为80年代中期后的文献学研究;第二次转变是从80年代中期后的文献学转变为90年代初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图书馆学;第三次嬗变是从90年代初的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研究转变为世纪之交以知识为中心的研究思潮。柯平教授总结近三十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过程,得出图书馆学发展轨迹可以归纳为一次对经验描述的历史传承和两次关于研究范式及研究重心的重大转折:一是从机构化经验描述到社会化功能发挥的研究范式变革;二是源自技术进步的研究重心转移。白卉、蒋永福根据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话语特征,将图书馆学范式划分为技术范式、人文范式、知识范式、认知范式、信息资源范式和制度范式六大类型。傅荣贤先生认为,迄今为止的图书馆学研究可以归纳到实在论和价值论两大范式之下,并指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几个方面进行:①研究对象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②图书馆学价值目标应该从一元走向多元;③研究内容应该从图书馆小文本到社会大文本;④研究方法从二维线性模式到多元立体模式”。
  从上述学者讨论的结果看出,由于对范式概念本身的理解不同,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多数学者从图书馆学研究内容出发来总结范式的转变,如王子舟、储流杰、熊伟和杨晓农等,也有学者从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来总结范式的转变,如张力;而白卉和蒋永福总结的范式既有研究内容的角度也有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图书馆学范式理解较为全面的是傅荣贤,考察了研究对象、学科的研究内容、价值目标和研究方法四个维度。
  
  3 图书馆学范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关于存在问题的研究
  对于图书馆学范式研究存在的问题,储流杰认为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并未形成主流范式,指出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的突出问题不是缺乏理论假说,而是缺乏深入扎实的系统研究,缺乏良好的学派传统,而目前所形成的范式也只能属于前范式。柯平也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少模式化的学派式研究,“目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一个特点是分散式研究较多,集团式研究或学派式研究较少,如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就有五十余种,到90年代末则有五六十种之多。许多学说提出后,也缺乏研究者本人的深入后续研究或他人的系统全面跟进”。
  蔡艳艳、赖辉荣认为,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学者们更多的是遵循着直接建构整体的学科体系,但这种范式偏重于对学科做整体性考虑,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完整性和包容性上。而有的学者怀疑图书馆学是否真正存在这种整体性范式。
  
  3.2 关于解决对策的研究
  储流杰针对图书馆学未能形成主流范式的问题,提出图书馆学应该进行整合形成学派,以此形成主流范式。他认为图书馆学的整合可以从整合图书馆学研究资源和整合图书馆学学术资源两个方面进行,并针对整合提出了具体模式。陈慧鹏认为图书馆学范式理论的意义在于归纳出图书馆学中的不同学派和观点,做系统化的总结与区分,以促进研究的深入。他认为图书馆学应该是一个多重范式多维并存的学科。由此图书馆学研究应该更多关注子范式的研究,而不应该过多探讨整体性范式的存在与否。
  
  4 图书馆学未来的研究范式
  
  一个学科有无前途是看其能不能发展,而能不能发展要看其有没有未来,进一步从实际来看有没有学者在思索其未来。针对图书馆学的发展,不少学者从范式理论角度进行了探讨。
  陈业奎在指出目前图书馆学存在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文主义范式两种范式之后,认为两种范式的融合是图书馆学研究不可避免的发展走向。储流杰则认为,知识组织理论将成为图书馆学的主流范式。熊伟指出本体――客体――中介――主体综合范式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未来范式,并分析了新范式的新起点、新的程度、新在何处等问题。张力提出图书情报研究范式的未来应具有应用取向,其特征有以下几点:①研究视角向多元化拓展;②研究重心渐向知识领域移动;③研究特点呈现从“技术至上”到“人文”领先的态势;④研究过程显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钟丽萍、孟连生认为未来图书馆学研究新范式为循证图书馆学(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EBL)。蔡艳艳、赖辉荣认为走以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的“问题研究”范式的道路,是发展和完善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
  
  5 结语
  
  通过1988年和1998年由马恒通引发的两次“前科学”之争,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范式问题逐渐获得学者的重视。经过两次争论过后,国内对图书馆学范式的研究逐渐从对“图书馆学有无范式”的探讨转向了讨论图书馆学范式的具体内容、主流范式的转变及图书馆学未来的研究范式。而国内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范式”概念的认识依然处于不确定的状态,由此得出图书馆学的范式莫衷一是;二是研究方法采用非实证研究即理论论证研究方法,多是通过对观点、理论、思想等概念的梳理综述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的臆断局限;三是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规模,国内关于图书馆学范式的研究文献只有20多篇,参与该问题讨论的学者还很少,而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并持续研究的学者几乎没有。这种局面不利于作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重要内容的图书馆范式的发展。图书馆学研究者应充分认识范式理论的重要性,加强对图书馆学范式的研究,进而运用其理论成果促进图书馆学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图书馆学 范式 综述 我国图书馆学范式研究综述 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官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