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严氏刻书 [文献学家渭南严氏父子]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渭南严氏父子严遨、严谷孙不但酷爱藏书,精于版本目录之学、金石书画鉴藏,而且还亲自研读、点校、编纂、刻印、发行传播珍善本书籍,是近现代重要的文献学家。从其身世生平和文献活动两方面详细考察分析他们的文献学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关键词]严遨 严谷孙 藏书家 文献学家
  [分类号]G256
  
  清末至民国年间,渭南严遨、严谷孙父子酷爱藏书,精于版本目录之学、金石书画鉴藏,亲自研读、点校、编纂、刻印、发行传播图书,创建贲园书库,是近现代重要的文献学家。
  
  1 身世生平
  
  严遨,原名祖馨,字德舆,后以岳莲名,更字雁峰,别号贲园居士。辛亥后,慕唐末郑遨之为人,更名遨。咸丰五年(1855年)生于渭南孝义里,民国七年(1918年)殁于成都,享年64岁。清末民初蜀中著名学者、诗人和文献学家。
  严遨两岁随父人蜀,四岁丧父,归柩关中,留居乡里。八岁随母返蜀。1876年中秀才。陕甘督学吴大徵赏其才,欲罗致门下,他不屑措意。后从王湘绮就读尊经书院,与骆成骧、杨锐、张祥龄、廖季平等蜀中知名学者交往甚密。王湘绮以公羊学授弟子,严遨认为公羊多异说,失经旨,独治左氏春秋。王十分器重他,也不介意。严遨问学6年,颇窥堂奥,时人誉为湘绮门下高足。王离蜀时独出手书《湘军志稿》及辛未前后作《圆明园词》等古体歌行数篇,写作长卷赠严遨,对他寄以厚望,冀其学说赖之以传人西部地区。1894年严母去世,严遨始亲家政。他一方面剔弊刮疵,振兴家业,以致家业益昌;另一面思以儒学自见,“嗜古搜奇,抽妍骋秘,往往不足……出巨金,大求之于书坊,得数万卷”,“遂侈侈隆富,甲蜀中收藏家”。
  严遨是造诣很高的诗人,从未冠以迄晚年,均有诗集行世,川陕名胜往往留有墨迹,后合刻为《贲园诗钞》,收诗109首。时人称其“诗境峦壑群趋……近百年秦中诗人之首矣”;“凡分心科举者,诗必不二,以是求之,万无一失,然后知贲园难能而可贵也”;“其为诗,风骨遒峻,则得之於性情;词采瑰奇则裕之於问学……比於蜀中数君子非但不愧之而已”。
  严遨“医术高明过人,但并不行医,志在医医,而非医病,专驳难经之乱古法。能读古医书,识文理,精医道者,舍君其谁”。设中药铺,对贫者行医送药,不取分文,广济世人。
  严遨在诸多方面为人所称道,而由于他不同流俗,未能见用于当世,被称为寓公而不甘独处,受谥为遗老而胆识急进。他不为世人所理解,是时代的奇人和狂人。他把诗稿书寄深山道士处,就自知不为时人所容,文也无由而达众人之耳目。
  严邀之妻祝氏无出,以陕西老家族人之子严式诲为嗣。,即谷孙。谷孙,1890年生于渭南县孝义里,入川时已过学龄。严遨深感后学艰苦难成,除亲授以诗文外,为勉其学,特为其书斋取名“时过学斋”,以示警励。嘱其读书,整理古籍,并引用黄宗羲《书天一阁藏书记》巾“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又难矣”来告诫谷孙。谷孙遵循教诲,在宋育人、廖季平、张森楷等学者的关怀教导下,长期蛰居“时过学斋”,勤奋好学,不仅能克绍箕裘,而且能摒弃声色犬马,拥万金家资而不自娱。他耗费重金继续修建贲园书库,整理古籍。
  1924年,贲园书库建成,严谷孙遵父遗嘱,敦请张森楷先生长家,备极敬重之礼,早晚必请安。凡有训示,言必行,行必果。每日勤于课读,并“乞编贲园书目”。森楷先生躬亲整理古籍,编定目次,经两年时间检阅全部藏书,按四部分类列目,校订编辑。谷孙随侍在侧,耳闻心记,承教不倦。森楷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视野宽阔,义理踏实,把整理古籍的学问传授给谷孙。从建书库到书目整理,历时13年,谷孙均亲自参加,乃嗜书成癖,酷爱收藏,积累了丰富的整理典籍的实践经验,对金石、书画、古籍版本均有较精深的研究,对真品、赝品尤有独到的鉴别力。他毕生致力于搜藏古籍,整理精刻善本,辑有《音韵学丛书》、《渭南严氏孝义家垫丛书》,流行较广,对保存和整理古籍有很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严谷孙将贲园全部藏书及其书库捐献四川省人民政府。清点后共计30余万卷,由蒙文通、杨啸谷、严谷孙等三人共同圈定善本5万余卷,自刻木版3万多片,珍贵书画碑帖文物数千件。书籍全部完好,没有虫蛀、水渍。当时,以藏书之富在全国素负盛名的宁波天一阁,由于后人保管不善,藏书量反而远远瞠乎贲园书库之后了。谷孙先生被聘为川西行署特邀人民代表、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1976年病逝于成都,享年87岁。
  
  2 搜求典籍,建设贲园书库
  
  1882年后,严遨曾三次回陕乡围不中,即淡于荣进,远离八股。敝屣功名。他醉心游历,与故人长者日饮吟咏,历时两年遍游名山大川,领略祖国河山,饱览胜迹文物,结识社会名士,与陈三原、江叔海、易顺鼎等人交往。他求知若渴,爱书成癖,搜求异书,校刻古人著述以自慰,开始了他作为文献学家的生涯。
  
  2.1 搜求典籍
  严遨虽为盐商,但不以聚财为目标,而是醉心于收集海内珍本古籍。他往来秦蜀、湖广、南北两京,足迹所至,遍访书肆及仕宦旧家,只要是精椠旧镌、秘籍善本,即使是价值昂贵也不惜重金购之。1894年(光绪20年)谒选人都……遂不引见而归。便以资费巨金大求之于书坊,得数万卷,装运回川。途经西安时,遇藏书家张芥航有大量藏书出售,又重金包购下来。“余与严子交最久,知最深,其生平觅善本几成癖,阅异书心辄醉,穷年屹屹,手不释卷,当世罕有知者,而严子亦不求人知,意在征实,不在猎名,亦后来之振奇人哉”。
  严遨晚年变卖家族经营多年的盐业,得数万元巨款,矢志访书、购书、藏书、刻书。冷廛荒肆之畸零秘本,人所罕见,随时买人。如是者终其身勿懈。因此,凡成都、西安、北京、南京、天津甚至日本商,如有善本、珍本都要联系。例如在成都,当他听说清军提督唐友耕之孙,因为家道中落欲售藏书时,便亲自去唐家登门求购,高价购得不少珍本书籍。收藏四部之书凡“14 145种,115 232卷,45 982册”。
  严谷孙继承父志,拓展收藏渠道,经营书店,四处托人搜集,收得宋、元、明、清各代地方志2 800余种。解放前流传全国各地之著名县志,贲园均收藏无遗,其中多为世不经见者,不少孤本极为珍贵。1935年,在北京结识张大千,接受其建议,除搜求书籍外,始收购古代名画和文物。
  经过两代人数十年努力,贲园所藏有宋、元、明、清刊本及各名家抄校本等善本5万余卷,总计达30万卷以上,成为继陆氏丽宋楼、丁氏八千卷楼、杨氏海源阁、翟氏铁琴铜剑楼之后,藏书界的又一后起之秀。
  
  2.2 建设贲园书库
  严氏父子在成都骆公祠街(今和平街)当年严家景勋楼旧址上,根据皇家档案馆的样式于1914至1924年历时10年耗巨资建成贲园书库(取义于《周易?贲卦》)。书库长18米,宽14米。系两层青砖建筑,歇 山式瓦屋顶,双层檐角,出檐粗犷,属中国北方建筑的风格。楠木结构,外砌石砖,高大宽敞,外梵石,通户牖,为石库状。小院门楣上雕刻篆字“怡乐”,大门是“满月门”,门之上辟小型阳台,阳台窗户上方嵌“书库”两个斗大隶书横匾。基座上雕刻着青狮白象、卷草、白云,线条简练道劲,是典型的南方园林建筑风格。四周皆辟有方形小窗,窗户小巧而精致,左右对称,中间有阳台,又具西式建筑的特点。小楼墙体有50余厘米厚,所有窗户都装有隔水板,屋檐下修有腰檐,小窗之上设有气窗,防潮防晒。库内分上、下和地下室三层,四壁有通气孔,空气流通,板壁上加一层铁皮,地板清丝严缝,不让湿气侵入,像一座牢固的碉堡,室内温度稳定。周围种植银杏、幽篁,冬暖夏凉,清新雅洁。
  贲园书库落成,由金正炜先生亲题匾额,从此蜀中文人学士有了进修园地和考订场所,对全川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王湘绮先生闻建书库,亲自撰写一联,派人专程由长沙送来。联文:天爵自尊,不官亦贵;异书满室,其富莫京;后附跋语:“雁峰老弟专使索书楹贴,云此16字,足见其志”。初建时,谷孙先生曾多次请宋育人、廖季平、张森楷、林山腴等为之作记。宋等欣然命笔,阐发贲园宗旨。廖季平文日:“成都图书馆,余尝以林山腴之请为序,以发明寒士专一之效。腧数季,贲园后出。然贲园收藏在先,其作库以应士林之校读,顾在其后,二家公私不同,收储亦不尽合……然贲园先生喜收书而能读,能解,易记,难忘……贲园财力既厚,尤精鉴别”。
  贲园书库曾经是全国知名的藏书楼,有“成都天一阁”之称,是当年众多学者、文人、画家乐而忘返的学术圣地,被专家称为“成都地区目前唯一见到的专门的民间藏书建筑”,已于2001年2月被成都市政府公布为市首批文物建筑。
  
  2.3 藏书特点
  2.3.1 质量贲园书库所藏经、史、子、集皆备,并以奇书、精刻善本、孤本驰名海内外。在这些珍本书籍中,就有孤本宋版《淮南子》、《淳化阁双钩字帖》、《晏子春秋》、“马元调本"30卷《梦溪笔谈》也有胡林翼、严树森、曾国藩来往信札手稿及其用兵的山川地图,顾炎武的《肇域志》手抄本,刘永福幕僚荀氏的《使越日记》,王?运的《湘军志》手稿等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经传版本最丰,史部类多而杂,医书较为整齐集中,中医古籍亦有不少秘本。“藏书于医部尤详,凡日本《丹波聿修堂丛书》,北宋《圣济总录》以及明刻《医统正脉》等籍,皆寻常不可多得之书”。方志收录最全,凡2800余种。有些类种藏书比四库书目还多,如“孟子类录为经文之属4种,音训之属33种,说解之属11种,别派之属13种,多四库书目3倍有余。又如时令类,四库书目所著录仅2书,存目亦只11书,大类晨星廖落。贲园此类书,多至26种”。
  2.3.2 数量藏书总数达30余万卷,其中善本5万余卷。还有大量秦、汉、魏、晋、唐、宋、元、明的碑文拓片和名人字画、文物。
  2.3.3 体例 自为类例,参以校雠,略叙古今进退,以究其理。按四部分类法立部、类、种、家、卷、册。如《易》属经部,为一类。“首列经文以明系统,次合顺循章句、训释、章疏者,为《易传》注章义之属,为第二种;次合摘文立义阐发章旨者,为《易说》解考辨之属,为第三种;《易?纬》为第四种;《易?图》为第五种;《易?别派》为第六种”;然后再按家、卷、册人藏,杂而不越,丝毫不乱。
  2.3.4 保护方法 在贲园内,书库外的三大间敞房里长年雇有七八个翻书工人,其工作就是坐在敞房内,一年四季不停地翻书,以避免虫蛀、水沤、湿气浸润。意自“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每年五黄六月的烈日当空,为了不使藏书虫废,谷孙都要请人帮助晒书。书架书柜全是楠木、檀木、香樟,髹漆透亮,常用皂角、油槌子水浣洗,因而不遭虫蛀。珍贵的大部头套书,均固定箱柜。小部头书及单行善本,也都有木夹板或硬壳绸面、皮面封套。箱柜内常置樟脑。数十万卷书无虫蛀、鼠耗、水渍、霉烂。如此规模宏大的珍贵藏书辅以如此好的书库、设施设备、分类体系、管理保护措施,在四川乃至全国实为近代私人藏书所罕见。
  2.3.5书目 关于贲园藏书,1924年张森楷编《贲园书库目录》15卷;又仿刘欣《七略》别撰《贲园书库目录辑略》两万言,极有学术价值。该书概述了贲园藏书区分部类的体制,源流清晰,分类精辟,评论平允,是对古籍目录的一篇很好的总结,对我们今天探讨贲园藏书状况仍不失为“图书分类法之一绝好参考书”,对今天整理古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库存书中,下面都注明卷册、版本、纸色,不仅防散失,而且是一种求学的秘诀。
  
  3 校刻古人著述
  
  严氏父子不但酷爱藏书,而且亲自点校、编纂、刻印图书,以刻书精善著称。纸质、字迹、印刷皆称上品。“好刻古书,椠本流布海内外”。
  
  3.1 刻书概况
  严遨晚年在搜求典籍外修建书坊,取名日镐乐堂,亲自参与校镌善本书籍。镐乐堂书店设在成都市桂王桥西街,刻书坊则在贲园书库外的敞房里。
  严氏刻书最早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20世纪30至40年代最为兴盛,结束于40年代末。早年曾校勘刻印《关中金石记》、《孝义杂缀》、《毛西河四种》、《明四子诗集》、《戴东原文集》、《马氏逸史》、《医学初阶》等诸多善本。严遨曾拟于晚年回陕兴学建祠,辑《渭南严氏孝义家塾丛书》,仿汲古阁毛氏刻书,以饷后学,惜粗有眉目,未竟而殁。
  严谷孙继承父志,从20世纪20年代起,以贲园所藏浩繁广博的中国音韵学书籍,编辑《音韵学丛书》,先后刊刻32种123卷,集唐宋以来音韵学之大成。“编辑发端于华阳林君山腴,编次雠校则成都龚君向农、巴县向君先翘”。1935年8月,丛书刻成,太炎先生欣然为之作序,国内学人称之为“渭南严氏刊本”。《渭南严氏孝义家塾丛书》虽然是其父着手编订目次,但刊刻则是由严谷孙完成。这部丛书和当时双流刘沅、刘碱刻的《槐轩全书》、《推十书》,在近百年来成都私家刻本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该“丛书”以其内容精、版本好、校镌精美、纸质柔软洁白、装帧美观大方,备受中外学者称誉。
  在编辑以上两部丛书的同时,严谷孙撰有三种与此相关的著述:《切韵指掌图校记》1卷、《颜氏家补校注》1卷、《重辑曾子遗书》14卷。除此之外,严谷孙还刊刻了缩刊明世德堂本《老子道德经》、《梦溪笔谈》等单种书籍。这些精镌善本,由镐乐堂书店向省内外销售,深为藏书家、广大读者所珍爱。
  严谷孙将父亲倾注极大精力校勘、验方的书籍辑录、镌刻为《渭南严氏医学丛书》,凡5种,34卷,百余万字。最著名的有《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全编》10卷、《伤寒条辩》8卷、《温病条辩》6卷、《金匮伤寒论》、《本经逢源》等,受到医学界的高度赞誉。
  严氏父子以一己之力,穷其一生致力于古籍刻印工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精校善本和多种著述,知见刻本凡85种510卷,使得许多古籍善本、珍本赖以广泛流传,成为蜀中近世私家刻书的杰出代表。
  
  3.2 刻书特点
  ?底本考究。镐乐堂所刻古籍一般均有可靠的善本作为底本,同时将版本来源、依据等通过各种形式交代清楚。如《精刻马元调本梦溪笔谈》和《重刻梦溪笔谈》等。
  ?名家校订。廖平、向楚、龚向农、林思进等蜀中名儒宿彦亲自参与校雠,使得镐乐堂所刻之书深受藏书家和学者的追捧。
  ?刻、写、印俱佳。严氏不惜重金,聘请名匠,中以陆吉三舅甥两人最具代表性。
  ?名人书签。所刻各种书的书名均请名人学者书家书签,如吴昌硕、郑孝胥、谢无量、张大干等。
  
  4 其他
  
  4.1 多有著述
  严氏父子不仅勤于收藏,而且以读书为乐,多有著述。在访书、刻书过程中,他们撰有序、题、跋,涉及版本学、校雠学及选刻各类书的缘由,对读者阅读严氏刻本有一定启发和参考作用。如严遨题《明四子诗集》,手编《渭南严氏孝义家塾丛书》目次,当代学者谥其文学处士。严谷孙则撰有《医学初阶序》、《重校稽古楼四书记》、《重刻梦溪笔谈跋》、《音韵学丛书初编目录序》、《贲园书库目录辑略跋》等。他们的著述(包括编、撰、辑),不计存佚,凡8种。
  
  4.2 广开文化交流之路
  严氏父子坐拥数十万卷珍藏,不仅供自己朝夕诵读,还慷慨地供当时的蜀中学者、文人查阅。自王湘绮始,蜀中学者常出入他的书库,王?运、廖季平、顾颉刚、陈寅恪、章士钊、于右任、张大干等名满天下的文化人,经常到贲园谈诗论文挥毫书画。贲园一时成了全国文人学者研究学术的荟萃之所。同时,严谷孙还大量向国内外学术单位如国史馆、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图书馆、列宁格勒图书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等赠送家刻精校书籍。
  
  4.3 宁舍万金,不弃一卷
  严氏父子藏书经历了不少磨难,先后经历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他们把藏书全部装入棕木箱子,分藏成都郊区各处,保全了藏书。期间,国民党军阀、西方古董商威逼利诱,要求严谷孙转让出售藏书,均被拒绝。解放后,严谷孙把全部藏书捐献人民政府,藏书人藏四川图书馆。

相关热词搜索:渭南 父子 文献 文献学家渭南严氏父子 明朝严氏父子 光绪三十三年渭南严氏刻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