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点建设 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八年来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出对共享工程的综合概括、总体建设、具体建设、地方实践、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共享工程与图书馆的研究构成当前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分类号]G250
  
  2002年4月,由我国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推进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旨在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卫星宽带等方式将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整体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改变农村文化信息资源不足、文化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八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共享工程实践,在改善城乡基层文化服务、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实践的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渐丰富,本文即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文献调研情况
  
  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检索词(题名or关键词or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867篇文献(截至2010年5月),这些文献类型涉及到期刊论文、年鉴记录、报纸报道、会议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每一种文献类型发表论文篇数如表1所示:
  年鉴记录和报纸报道多是对某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的描述,如果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考虑,需要更多地关注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硕士论文以及博士论文中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探讨,因此笔者对CNKI中上述类型的文献剔除冗余并逐一分析,发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主题分布(见图1)。
  对共享工程进行综合概括,从理论层面探讨共享工程的现实价值的文献占6%,这是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认识;对工程总体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以指导实践,这类文献占研究总数的16%;工程建设涉及到资源建设、应用技术与标准规范、服务内容、知识产权、管理等具体问题,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得研究更为深入与细化,从而为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这类研究所占比例为25%;在国家启动共享工程项目之后,各地积极开展工程实践,从图1可看出,所占比例最大(35%)的就是对某地共享工程建设或是对地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文章;共享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活力与契机,因此如何在农村开展共享工程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所占比例为6%;纵观我国共享工程的实践,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共享工程多依托图书馆而建,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与共享工程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主客体关系,图书馆也在共享工程的实践中拓宽了服务路径,此类研究占8%;除了上述研究主题外,也有学者探讨了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共享工程与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笔者将其归结为其他研究问题中,比例为4%,这些文献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2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内容分析
  
  2.1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综合概括
  八年来,共享工程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学者们也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综合概括,从而为共享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准确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1]指出,共享工程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其以锐意改革的勇气和丰富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不失为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共享工程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传递手段多种多样、反馈机制灵活便捷、信息服务公平及时,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共享工程的实施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献[3]探讨了共享工程的服务模式、建设内容、实施效果与发展目标,并对共享工程的启动背景、服务体系、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等做了阐述,从而使人们对共享工程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共享工程是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一次探索,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实践,学者们通过对共享工程进行综合概括,尤其是对共享工程作用与意义的阐述,确定了共享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使人们对共享工程有了整体的认识。
  2.2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体建设
  共享工程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下数字可以说明其实施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截至2009年底,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14个县级支中心、1522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45.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覆盖全国44%的乡镇和75%的村;资源总量达到90TB(1TB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其中视频资源72345部/集、70434小时;专兼职工作人员68万人;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累计服务超过6.9亿人次。
  
  对于共享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学者也从基层网点、资源建设、传输方式、培训工作、服务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总结;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也认识到了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策略。笔者将目前共享工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方面:
  从资源层面讲,各地文化信息资源征集工作发展不平衡,征集力度有待加强,且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从技术层面讲,资源存储分散,缺乏统一的共享平台,不利于检索和利用,且技术实现尚不成熟;从服务层面讲,基层中心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服务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评估层面讲,对共享工程进行的绩效评估还不完善,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工程建设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从人才层面讲,专业人才匮乏,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等。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党中央提出的“把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共享工程只有妥善地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学者们提出了解决对策与措施,总结如下:
  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加大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征集力度,拓宽资源征集渠道,进一步加快数字资源建设步伐;完善技术体系,利用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创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以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建成完备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改善服务,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严格管理,确保工作进度,将共享工程建设纳入社会文化事业的考核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机制。除此之外,也要建立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等,以确保共享工程顺利开展。
  
  通过对共享工程总体建设的探讨,人们了解到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以 突破共享工程建设的瓶颈,这是此项研究的可取之处。作为一项以政府主导的惠民工程,共享工程需要一种顶层设计,以使工程建设有章可循。如果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看作是这种顶层设计的话,那么在工程总体建设过程中,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如何就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也就是说目前需要从理论上对共享工程的总体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梳理,而当前的理论研究正缺少这部分内容。
  2.3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具体建设
  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服务大众的网络框架、资源框架与服务框架,工程的具体建设也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因此,技术应用、资源建设、服务内容就成为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标准规范、知识产权等问题与此息息相关,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3.1 技术应用 共享工程是一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和载体的文化推广工程,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共享工程的方方面面,文献[9]认为共享工程的技术体系由管理控制系统、资源建设体系、资源传输系统、终端应用系统四个部分组成。数据共享技术、网络存储技术、资源传输技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各种先进技术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朱亚玲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网格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探讨了基于元数据及本体的网格资源描述及组织方法,设计了核心网格本体及应用本体,提出了本体映射策略并构建了语义元数据管理框架,为共享工程提供了基于网格的技术解决方案,不失为一种新的技术探索。
  2.3.2 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是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王芬林指出文化信息资源范围的界定、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应用、资源共建模式、资源选题策划的切入是资源建设中需要斟酌的几个问题;赵保颖认为项目规划、素材征集、库房管理、素材审验、资源加工、成果验收六个环节构成了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基本流程;学者们也研究了文献资源、讲座资源、娱乐资源等具体类型的资源建设;资源整合、特色资源建设等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文献[16]指出,“加强资源整合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当务之急”,整合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网络资源、数字资源、基层站点、管理资源、人才资源以及财力资源;文献[17]指出应“围绕地方特色资源,构筑共享工程资源库群”,即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要体现地方特征、展示民族特色。
  2.3.3 共享工程的服务内容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服务民众是共享工程的本质要求,对于共享工程的服务问题,学者们探讨了服务政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模式等。
  文献[18]概述了目前工程已争取到的政策优惠,总结了这些优惠政策在资源建设、传输、服务方面的具体实施;文献[19]、[20]分别探讨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实现方式和休闲娱乐性服务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对于共享工程的服务模式,文献[21]指出“总一分馆式”是基层图书馆承担共享工程后服务网络模式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共享工程服务内容的探讨,人们对共享工程所提供的服务有所了解,而共享工程也需要根据群众的信息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
  在工程建设中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即标准规范与知识产权。对于标准规范问题,文献[22]指出,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应用规范需与数字图书馆保持一致,并提出“在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基础上构建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视频资源建设标准规范选用广电标准并以数字图书馆标准为参照进行适当调整、补充”。共享工程需要重视版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建设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文化信息内容数字化中的版权问题、文化信息内容传播中的版权问题、数据库开发和利用中的版权问题等,这些知识产权问题都可能成为制约共享工程效益发挥的障碍,因此需要妥善面对、正确处理。目前来看,对于标准规范与知识产权的研究仍有所欠缺,这也是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2.4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实践
  我国各地广泛开展共享工程建设,探讨地方实践的文章在研究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涉及我国23个省25个市、县的共享工程建设,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讨对策,展望未来。
  通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各地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总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地方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规范化建设程度提高;资源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不断丰富;传输方式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基层工作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服务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地方工程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者结合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如文献[25]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探讨了共享工程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献[26]论述了共享工程在吉林省农村的实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些思辨性的文章来源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各地共享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地区将本地实际情况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设模式(典型的如“辽宁模式”),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丰富多彩的工程实践,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属于某地特色的建设模式,同时对于某种模式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为其他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当前对各地工程实践进行介绍的文章数目众多,但是总体来看形如散沙,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文章比较鲜见。
  2.5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
  2006年9月18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和平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共享工程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强调,“共享工程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信息支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共享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许多学者有所论述。文献[28]将共享工程界定为扭转农村文化落后面貌的“德政工程”、缩小地区与城乡差别的文化普及工程、弘扬先进主流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民心工程”、实现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化工程。一些学者也就共享工程在农村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服务思想要由“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服务当代农民由“要我文化”转变为“我要文化”,服务战略要由“三下乡”转变为“常下乡”,从而使基于共享工程的农村文化建设成为一种常态。
  2.6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图书馆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图书馆成为了实施共享工程的重要依托,共享工程也为图书馆延伸服务提供了路径,因此共享工程与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形成了共生发展的关系。
  文献[30]指出,共享工程的理念与公共图书馆平 等、民主的理念是相同的,共享工程与公共图书馆都应该充分尊重公民的文化权利,通过服务使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成为可能,并保护这种权利;文献[31]指出要让共享工程成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抓手。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论述了县级图书馆如何利用共享工程开展服务,共享工程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共享工程与图书馆的关系。事实上,公共图书馆与共享工程也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如2008年7月1日,国家图书馆与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以优势互补为基本原则,在基础设施平台搭建、数字资源交换和共享等多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通过以上合作两者在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并进一步提升了国家图书馆与共享工程在资源建设、技术支撑与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除了以上六个方面以外,有学者探讨了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介绍了美国、英国、印度等与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似的项目,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文献[36]论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两者的协同共建;也有学者以共享工程为例,探讨网络信息环境(市场)的培育等。学者们对共享工程进行多维审视,从而使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也为我国共享工程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3 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通过前文论述可以发现,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研究的趋势所在。
  ?介绍共享工程这一国家项目及具体建设内容的文章较多,而立足当前文化繁荣与数字环境共同作用的宏观视角,从共享工程运行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规律这一层面上进行的研究偏少,缺乏一种系统化的分析框架。学者们对共享工程进行了总体思考,包括建设架构、流程、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等;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具体问题,包括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知识产权、应用技术及网络设计等也有较多的论述。然而,研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文章较为鲜见,而健全的运行机制正是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薄弱环节,因而运行机制研究应成为这一领域的关注重点。运行机制是保证共享工程正常运行的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或是制度化的方法,是共享工程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意味着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上升到本质的说明,也能够推动相关研究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目前研究成果较为多见的是对某地共享工程经验的介绍,缺乏对实践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各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共享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上海模式”、“辽宁模式”等已成为各地实践的典范,共享工程的各省级分中心、各基层分中心也在探索着适合本地的特色化共享实践,对某地共享工程经验的介绍为本地共享工程的发展作了总结,也为欠发达地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然而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实践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共享工程实施八年来成绩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了解各地实践的情况下,对全国共享工程进行一次总体的调查研究。“十一五”期间共享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正是对共享工程的实践进行一次系统梳理与全面盘点的良好契机,也将为共享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理清思路。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在对用户文化需求的不断分析与互动反馈中,对服务进行动态调整和不断修正,这就需要在共享工程评估过程中嵌入有效的绩效评价模型,但目前相关研究忽略了对共享工程服务过程的动态跟踪和考核,对于共享工程绩效评估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只有融入对服务过程和内容的记录和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测评,才能客观反映出共享工程的建设者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通过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论文进行客观审视与理性分析,笔者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众多但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的理论层次有待提高。共享工程是一项长效工程,随着它的进一步开展,相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将逐渐深入,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将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图书馆建设,2008(2):4-5
  [2]刘兹恒,张丽,试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特点,图书馆建设,2008(2):10-12,24
  [3]孙承鉴,李晓松,数字资源社会共享――文化共享工程概述数字与缩微影像,2007(4):12 15
  [4]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和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总结会暨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10-05-28]http://www.mcpro.省略/sjzdshwhs/gzdl/201002/t20100202_76834.html,
  [5]周和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问题及措施数码世界,2007(2):3-5
  [6]冼育华,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9(4):45-47,32
  [7]冯锦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图书馆建设,2008(2):114-117
  [8]谢林,认识与实践――用理性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建设,2008(2):29-31
  [9]吴晓,孙承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展望,图书馆建设,2008(2):78-81
  [10]史同广,蔡菲,许玲,等,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研究,情报杂志,2006(2):20-22
  [11]于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两项重要技术的探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50-52
  [12]徐周亚,镇锡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共享技术探索,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3):7-9
  [13]朱亚玲,基于网格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8
  [14]王芬林,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和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26-29
  [15]赵保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流程及其相关问题图书馆建设,2008(2):61-63,67
  【16]吴建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之我见,图书与情报,2008(1):12-15
  [17]贺定安,以地方特色理念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图书馆建设,2D08(2):57-60   [18]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政策解析及对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的思考,图书馆,2010(1):94-96
  [19]郭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界,2004(3):28-31
  [20]袁少如,浅论电子阅览室开展体闲娱乐性服务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3):48-50
  [21]李源江,“总一分馆式”是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模式发展的趋势//万群华,胡银仿,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607-610
  [22]赵保颖,数字图书馆应用规范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的实践图书与情报,2008(6):91-94
  [23]余跃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5):29-31,38
  [24]文化部关于2009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情况的通报,[2010―05 30],
  [25]刘若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3):49-51,54
  [26]吴爱云,鲍成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吉林省农村的实践与思考,贵图学刊,2009(1):7-9
  [27]陈彬斌发展工程基层服务点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中国文化报,2006-09-19(1)
  [28]高永明,农村文化建设的最佳平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33-35,74
  [29]石丽珍,严春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农村的实践与思考,图书馆建设,2008(2):97-99,105
  [30]谭祥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图书馆建设,2008(2):13-14,18
  [31]张永环,让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抓手,图书馆建设,2008(2):112-113
  [32]向京,县级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发展策略,当代图书馆,2009(3):35-37
  [33]吴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理论观察,2008(6):117-118
  [34]文化共享服务,[2010-05-031]
  [35]刘璇,徐珊,王萱,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图书馆建设,2008(2):19-24
  [36]张德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科技,2008
  (10):20-21
  [37]方允璋,网络信息环境(市场)培育刍议――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为例,图书馆建设,2D04(2):69-73

相关热词搜索:述评 信息资源 我国 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述评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