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守望老济南]济南李铭是混子吗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描写是经典而贴切的。如今,济南老城已经被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商业街包围,却仍旧安静而鲜活地存在着。
  李铭就是这样一个对济南老城怀有深厚感情的济南人。18岁那年,李铭进入济南市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到如今,他已经从事了30年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文保大痴
  
  1997年3月,济南市组建了文物工作队,李铭任工作队副队长。成立之初,文物工作队只有四五个人。凭着对考古工作的热爱和对文物保护事业的责任感,李铭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工作。
  文物队组建以来,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和打击破坏、盗掘地下文物活动抢救性发掘了多处古墓葬,其中较重要的如历下区七家村宋代墓地、历城区大官庄金泰和元年壁画墓、平阴县西山古墓群、章丘市洛庄汉墓,还对华阳宫古建筑群进行了保护性修复。1998年,济南市文物工作队更名为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熟悉李铭的人都说他是“文保大痴”。他说自己越了解济南,就越想呼吁大家保护济南的老街区、老建筑。对于考古这项工作,他也是越做越热爱。“考古工作虽然充满艰辛,但它带来的愉悦感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2003年,在对古巷县西巷进行考古发掘的过程中,李铭凭经验推测这里可能出土有确切年代的文物。如果是这样,将对县西巷年代的确认和研究济南古城的历史变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结果,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块满是泥巴的青石板,用手触摸感觉有些粗糙。用清水一冲,他眼前一亮,“大宋”二字赫然入目,接着又看到了“开元寺”三个字。石碑名为“开元寺修杂宝经藏地宫记”,碑是北宋熙宁元年所刻,这样就证明了历史上的开元寺就在现县西巷南部。李铭说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当然,考古工作也随时充满危险。有一年的大年初四,大型古墓被盗,李铭赶到现场,二话没说,腰上系上绳子拿着手电筒和相机就进入了盗洞。古墓的土质是流沙性质,随时有坍塌的可能。李铭说,后来想起来觉得后怕,毕竟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但后来,他仍然一如既往地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
  
  另类解读
  
  1962年,李铭出生于济南市宽厚所街。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他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出的热爱。三十年工作经验以及对大量专业书籍的研读,让李铭对济南有了更深刻、更不同于常人的理解。
  在他看来,济南市有着别的城市无法比拟的特色:历史悠久,有8500-9000年的历史;建城史在全国排在前列,大约4600年的历史;有两城,一是古城,二是商埠城,这在中国是极少见的;济南的泉水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用来生活和使用的;济南的泉水和古城长期和谐共存,形成了济南独有的人文和自然风景;济南的名士文化也是这个城市的一大亮点⋯⋯
  对于济南的特色“山泉湖河城”,李铭也做出了另类解读:济南的山很有灵气,不仅南部有多座名山,如佛惠山、黄石崖、千佛山、玉函山,还有被称为“三山不见”的铁牛山、灰山、历山;济南的泉不仅仅是七十二名泉,还有很多寻常百姓家里的泉眼,被称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济南的湖是由泉水形成的湖;对于河,李铭觉得小清河和护城河更是具备济南特色;泉相连的是河,护城河、小清河连接泉、湖和大海,济南的河古时可行船通海,在内陆城市中少见⋯⋯融山、泉、湖、河、城一体的独特自然风貌共同构成了泉水文化名城。只要一说起济南,李铭就显得格外认真和热切。
  
  影像记录
  
  工作之余,李铭最大的爱好是拍照。和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的不同点在于,他不过多讲求摄影艺术效果,而是更重视对拍摄对象细节的定格。进入一个古建筑,他总是每个角落拍个遍。因为此,他拍摄了大量照片,家里电脑的硬盘也从最初的40G扩大到现在的250G,为的就是以影像的方式留住老济南。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永远存在下去的。”李铭觉得,一个要永远存在下去的城市,是需要有自己的历史的。而记录着岁月沧桑的老建筑,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记录着济南历史的老建筑,则是泉城的灵魂。
  因此李铭的镜头里,更多的是济南的老建筑、老街区、寻常胡同、寻常人家⋯⋯他曾经带着妻子和孩子寻访济南老城,在七弯八拐的胡同里穿梭自如,家人惊诧于他对老城的熟悉度,更惊诧于济南还有如此美好的景致。事实上,李铭已经把济南老城的古街区、古院落走了95%上。一有时间,他就带着相机上老城走走拍拍。
  从最初在考古基层工作到现在成为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所长,李铭说身份的转变并没有影响他对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热爱。相反,他觉得身份的转变更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近两年,他先后出版了《济南老建筑寻踪》、《泉城古韵》两部专著,还被很多地方邀请去讲课。每到一处,他必定宣传保护老济南,他也希望发动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老济南。
  
  Li Ming: Keeping Watch on Jinan
  In 1962, Li Ming was born in Kuanhousuo Street in Jinan. As a native of Jinan, he loves his hometown so much. When he was 18 years old, Li Ming started archeological work in Jinan Museum. He has been engaged in archeolog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work for thirty years. In these years, he has researched and read lots of special and ancient books and gained deeper insight into Jinan.
  From doing the grass-roots work at the beginning to now becoming the director of Jinan Arch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Li Ming has always loved the archeolog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work. He thought that his change of identity has been very favorable to developing the work of cultural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he wrote two books―Tracing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Jinan, and The Ancient Charms of Jinan. In addition, he goes to many places to give lectures on protecting the old Jinan. He hopes to mobilize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work together to protect Jinan.

相关热词搜索:济南 守望 李铭 李铭:守望老济南 济南猪肉串李铭照片 济南李铭是混子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