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他们,从这里走向新生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这不仅是新时期监管工作的方向和要求,也是行刑制度改革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山东监狱系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提高刑释人员生存发展素质,遏制重新违法犯罪”的技能教育矫治工作理念,全面提升服刑人员的生存发展能力,有效解决了服刑人员刑释后谋生就业困难、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滑坡、与现代文明社会不适应等难题,让迷途浪子们成功回归并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全省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逐年下降,一直低于司法部的规定标准,居全国最低水平,被誉为落实“首要标准”的“山东经验”。
  高墙之内学艺忙
  3年前的一天,潍坊市的家机械厂派专车到潍坊监狱门口迎接刚被释放的服刑人员黄某,这在监狱犯人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黄某在潍坊监狱服刑期间学成了高级车工,释放前又通过监狱组织的刑释就业推介会与这家机械厂签订了用工协议,目前工资已经涨到每月4000多元,并且娶妻生子,生活幸福美满。这样的事例让众多的在押犯看到了光明前途,坚定了接受教育改造和学习技艺的信心。
  近年来,山东监狱机关在工作中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技术人才,凡学有专长的刑释人员,不仅就业问题容易解决,而且重新违法犯罪率也很低,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人员大部分都无一技之长;但受制于监狱生产结构的特殊性,服刑人员技术教育的门类还不宽,技术含量低、简单手工劳动岗位占有较大比重,不利于提高服刑人员劳动谋生技能。
  针对这些问题,全省监狱系统坚持把提升服刑人员就业谋生能力放在社会大视野中统筹谋划,不断强化服刑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增强服刑人员刑释后的就业谋生能力。全省各监狱都设立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立了技能教育流程和体系,对新人监的服刑人员先进行岗前职业技术培训:在服刑人员改造中期,广泛开展联合办学,开办职业技术教育班,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促进服刑人员劳动技能的提高。服刑人员改造后期,进行劳动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并组织劳动技能鉴定,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特殊工种操作证书,使绝大多数服刑人员在刑释前都能掌握下2门实用技能。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0万余名服刑人员在狱中取得社会通用技术等级证书,1.2万名刑释人员签订就业协议。
  为给刑释人员创造较为有利的就业环境,全省各监狱每季度都要举行刑释人员就业推介会,邀请社会用工单位到监狱参加就业推介洽谈,签订用工意向协议;有些监狱还向社会企业开通了热线电话和网络联系渠道,用工企业和服刑人员可以在网上会面洽谈;一些监狱还为服刑人员办理了短期刑释保险。
  来自心灵的救治
  山东监狱机关对服刑人员的调查分析表明,思想道德低下是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思想根源,也是制约服刑人员就业谋生能力提升的“总开关”。多年来,山东监狱系统利用教育矫治这把“金钥匙”,大力加强服刑人员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高服刑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干事先做人,为回归社会后就业谋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组织编写了服刑人员思想道德教育教材,通过课堂教学、自学和辅助性教育改造活动等形式,使服刑人员逐步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用道德规范调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各监狱将法制教育作为培养服刑人员就业谋生能力的必修课,定期进行统一考核,以促使服刑人员知法、懂法、认罪服法,增强遵规守法的意识。山东监狱机关还把“亲情”理念引人教育改造工作,探索出了亲情会见、亲情电话、亲情帮教、亲情救助等2O多种教育方式,激励服刑人员树立就业谋生信心。据统计,全省监狱有1.3万名服刑人员接受亲情救助,帮助3835名服刑人员辍学子女重返校园。“亲情感化教育”成为山东监狱机关的特色教育品牌和模式之一。
  为规范服刑人员的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山东监狱机关还率先在全国监狱系统创办了特殊学校,率先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如今,山东监狱系统的道德教育成效显著,全省各监狱内服刑人员相互帮助蔚然成风,凡服刑人员家庭有困难之事,如孩子上学、亲人重病等问题,服刑人员都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实施教育矫治,大多数服刑人员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有了明显提升,为将来踏上社会、就业谋生消除了心理与道德上的障碍。
  平穗走入社会
  高墙隔离了服刑人员与外面的世界,时间越久,服刑人员刑释后越难在社会上顺利生存和发展,这是监管工作的世界性难题。为了克服这难题,山东省监狱机关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他们首先大力开展了“社会回归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各监狱服刑人员服刑指导中心在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指导、安置帮教等方面的突出功能与作用,培养增强服刑人员刑释后顺利融入社会的各种应变能力。
  为使服刑人员出狱后尽快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物质生活方式,他们不断加大对监狱现代设施的物质投入,改善服刑人员的居住、医疗、饮食、娱乐、健身等生活条件,普遍应用了电脑、网络、磁卡等现代化信息设施,普遍建立了狱内“超市”、可视电话等,让服刑人员在狱内也能体验到当今社会先进文明的现代化生活设施和生活方式。为使服刑人员顺利回归,他们还积极营造模拟市场经济的狱内环境,如推行了服刑人员劳动报酬制、定岗定员、竞争上岗、劳动奖惩、技术职称补助、刑释短期生活保险等制度,大大增强了服刑人员公平竞争意识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缩短了监狱与社会间的距离,使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能很快适应社会。
  山东监狱机关探索出对服刑人员的后续帮扶办法,进一步巩固教育改造成果。2005年以来,他们在青岛监狱和北墅监狱实施了“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试点,将帮教内容扩大到服刑人员心理、婚姻、家庭、法律案件、就业安置以及接受先进文化教育等方面,建立信息传接机制和对接管理机制,对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的改造、生活、就业、家庭等各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行联合施教、共同帮扶、多方救助,初步建立起“大墙内外资源共享、监狱社会双向互动”的工作体系,推动了教育改造工作的社会化。
  
  编辑 杜启洪

相关热词搜索:新生 走向 他们 从这里走向新生 走向新生 走向新岸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