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华人_西点培训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过关斩将   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华人,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燕赵大地――河北省的华人,他就是西点的1997届毕业生――郭宏斌。他是西点军校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毕业生。他英勇地过关斩将、顺利毕业。他曾迈着军人的稳健步伐,骄傲和兴奋地从校长克里斯特曼将军手中接过毕业文凭,他又无比荣耀地受到了当时的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三军统帅克林顿总统的亲切接见。在这位大陆华人五彩光环的背后,充满着荡气回肠的艰辛磨练、困顿忍辱和苦尽甘来的感人诗篇!
  郭宏斌13岁时和他哥哥一起从河北移民到美国。他的父母是1980年从大陆到美国自费留学的,后移民定居。郭宏斌赴美后继续中学教育。凭着天资和勤奋,再加上父母的关心和帮助,他在学业上突飞猛进。耕耘自有收获。高二时,郭宏斌参加了大学入学预考,成绩优异,名列前茅。此后,几十所名牌大学给他寄来了入学邀请书,其中有哈佛、耶鲁和西点军校。在哥哥的鼓动下,他最后选择了西点。对于郭宏斌家来说,他的从军是移民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一项积极举措。父亲郭中枢先生这样说道:“西点军校是培养美国军事、政治和其他领域领导人的摇篮。如果我的孩子能够进入西点,说明我们华裔移民可以真正打入美国的主流社会。”
  
  西点的磨炼
  
  进入西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从高三年级的春季学期开始。郭宏斌得到了国会议员的提名。接下去是填表初审,然后是参加文化考试、体检和体能测验。值得庆幸的是,郭宏斌通过了所有的考试项目,于1993年4月接到了西点军校的正式录取通知。
  夏季转瞬即到,入学时节来临。郭宏斌选择了经济为主修,中文为副修。当理想化的西点随着入学的兴奋心情迅速退隐到幕后,现实的西点就严酷地摆在了郭宏斌的面前。对大多数西点学员来说,第一年都是艰难的,而对郭宏斌来说则如履薄冰。毕业典礼后,郭宏斌袒露心扉:“第一年,苦哇!”
  西点的“军事化”打破了郭宏斌的心理防线。这位一直生长在温暖家庭环境中的华人子弟什么时候受到过这样的待遇?他闷闷不乐,情绪低落。而此时学业上的重重困难也悄然向他袭来。最令郭宏斌头疼的是历史课。缺乏文化背景的他,对这门课实在是捉襟见肘,穷于应付。此外,英语课也成了他的“克星”。尽管当时的郭宏斌英语口语已相当流利,可碰到写作却一筹莫展。西点的写作课只有两种成绩:通过与不通过。渐渐地,中学时那个门门优秀的郭宏斌不见了,他的情绪和心理遭受着巨大的挫折和压力。
  这一年,郭宏斌犹如在一个“雷区”里战战兢兢地行走,不知何时就可能踩着了“地雷”,把自己的西点梦炸得粉碎。然而,他硬是凭着毅力和勇气,在家人的支持下,安全地闯过了这片“雷区”。
  
  宝剑锋从磨励出
  
  艰难的第一年终于熬过去了!以后的三年,西点的“战事”越来越趋于平静。郭宏斌感觉自己是从山顶上往下冲锋,阻力越来越小,速度则越来越快。
  对西点的文化课课程设置,郭宏斌相当满意。基础课使他扩充了横向知识结构,专业课拓展了他纵向发展的天地。每天中午一小时的心得讨论会,围绕着军容、军纪、礼节、荣誉、责任等专题,学员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郭宏斌从这些讨论中逐渐懂得了怎样做一个西点人和一个领导人。他的视野开阔了,心胸宽广了,信心也更加强了。
  西点学员的军事训练一般都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每年夏天,郭宏斌都要接受三至五个星期的实地军事训练,内容主要为野营拉练:射击、行军、摸爬滚打,无所不包。最后一年还去野战部队实习带兵。经过四年的军事磨炼,郭宏斌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职业军人。他的羽翼已经丰满,随时准备搏击长空。
  “西点四年虽然很苦,但却值得。”郭宏斌对自己的西点生涯这样总结道,“西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如诚实、勇气、自信心、领导管理才能等,但最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荣誉和责任,西点也赋予了我荣誉和责任。”――摘自《西点军校精英训练教程》 当代世界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西点 华人 西点华人 西点师工资一般多少钱 西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