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高位_油价:高位依旧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抑制油价走高要有两个关键性的条件:一是降低石油需求,二是增加炼能。目前这两个条件均不存在。      在几家著名媒体所评选出的2005年全球重大事件中,油价高涨均被列入其中。2005年国际油价先后出现了三次高峰――3月底、6月底和8月底。8月底,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的关口。在11月回落到56美元后,以60美元的价位迈入2006年。
  
  2005年油市的五大特点
  
  2005年,世界石油市场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油价屡创新高、运行区间再次提升。全年油价运行区间基本在每桶45~65美元,明显高于2003年的25~35美元和2004年的35~45美元。二是油价水平高于上年。2005年年均布伦特油价为每桶54.38美元,而2004年为38.21美元。三是油价波幅较大,各种原油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25~30美元。四是实际油价高于年初预测,年初的主导预测认为2005年的油价水平在每桶40美元左右,与2004年相差不大,但全年运行下来,要比当时的预测高出15美元。五是成品油价格“水涨船高”,当原油价格每桶突破70美元时,国际市场汽油价格达到100美元左右。
  总体上看,2005年的油价上涨属于供应短缺型的。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由2004年的3.8%回落到1.4%;而中国的石油需求仅增长3%,显然,“中国因素”不再成立。所以说,2005年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短缺。首先,由于俄罗斯增产幅度下降、西欧和北美产量持续递减(美国还遭受飓风袭击),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增产大大低于预估;第二,欧佩克几度增产之后产量已经接近极限,而且增产的原油多属于高含硫原油,并非市场真正所需;第三,炼油环节出现严重的“瓶颈”和结构性矛盾。2005年炼厂利用率高达95%左右,炼厂为了环保标准要生产更多的轻质油品,同时为盈利起见而更加喜好低硫轻质原油;第四,在产能和炼能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满负荷生产以及天气原因造成油田和炼厂发生多起重大事故,最终导致供应短缺。
  
  影响2006年油价的各种因素
  
  2005年的高油价理应使石油需求增速减缓,不过,2006年国际石油市场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油价既有促降的因素、也有坚挺的理由。但不管怎样,每桶60美元的开局意味着全年油价水平不至于太低。
  
  不确定因素――飓风
  
  正如2004年的“伊凡”飓风一样,2005年的“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同样打乱了世界石油市场的正常进程。墨西哥湾地区是美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供应中心,海上原油日产量150万桶,占美国总产量的29%;天然气日产量100亿立方英尺,占全美产量的17%;原油日炼制能力800万桶,占全美的47%。
  美国政府的报告说,到2006年3月份,墨西哥湾地区的石油产量可以恢复到飓风前的81%。当然,该地区生产恢复的速度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恢复得缓慢,供应就会不足,油价就要上涨;如果迅速恢复,则可能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从而使油价下跌。
  
  促降因素
  
  有关各方都在做出积极努力,以使油价回落。
  欧佩克继续增产 2005年,欧佩克投资200亿美元扩能100万桶/日,2006年计划投资150亿美元扩能90万桶/日,并准备在2010年前投资1000亿美元扩能,其中,增长的67%为轻质油。
  美国的办法 一是释放战略储备;二是搁置油品标准;三是提高美元利率至4.25%;四是开放禁区,寻找能够替代墨西哥湾的其他海上产区。
  国际社会的努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国际能源机构、七国财长会议及20国财长会议等都高度关注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和各地区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和隐患,致力于冷却油价并减缓其对经济的冲击。
  石油库存状况较好 由于“卡特里娜”飓风,经合组织(OECD)国家动用石油战略储备,这可以很好地平衡供需。从商业库存来看,近期也已回升,情况也还比较好,OECD国家的原油库存水平处在过去五年的高限以上。美国的商业石油库存总量、原油及各种油品的库存情况都有助于油价的稳定。
  支撑因素
  然而,抑制油价走高要有两个关键性的条件:一是降低石油需求,二是增加炼能。目前这两个条件均不存在。
  需求可能反弹 2005年的油价只相当于1980年实际水平的2/3,加上能效提高和结构调整,世界经济增长并没有受到高油价的严重打击,美国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4%以内。因此,石油需求将继续增长。普遍预计,2006年增长160万桶~180万桶/日,高于2005年的120万桶/日。
  对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增产不可过于乐观 目前,国际权威机构对2006年非欧佩克产油国增产的期望都很高,但这是不现实的:欧洲北海产量直线递减;俄罗斯增速下降;北美的增产主要是恢复性的,即把2005年飓风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所以,增产的希望只落在非洲等少数地区。
  炼制瓶颈继续存在 近几年,世界炼油能力的增长速度还是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水平。据预测,全球炼油厂2006年的加工能力只能提高0.7%,低于全球石油需求量2%的增速。炼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此,工业国炼油厂目前满负荷运行的局面至2007年才有可能改观。
  地缘政治风险依旧 2006年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沙特政权能否稳定;伊朗恢复浓缩铀活动是否引发国际争端;伊拉克出口管道能否正常运行;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国内局势是否恶化;等等。一旦潜在风险化为现实,不排除油价再次突破每桶70美元的可能。
  
  中国的需求增长回稳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整个能源系统状况大为改观,特别是煤电能力提高,这使得石油压力大大减轻。
  2005年,国内石油消费量为3.26亿吨(原油3亿吨),增长4.5%,大大低于2004年16.4%的增长和2005年年初10%的预测。全年原油产量1.81亿吨,同比增长3.6%,是近年来增幅比较大的一年;原油净进口1.19亿吨,同比增长1.9%;由于成品油进口大幅度下降,因此全年石油总进口只有1.43亿吨,同比下降5%。
  然而,由于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低于计划,加上夏季台风影响,2005年总体供应依然偏紧。同时,由于油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倒挂”,导致炼油加工全行业亏损,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12月份,中石化得到中央财政补贴100亿元人民币。
  展望2006年和“十一五”期间,国内石油市场开放将进一步深入,在华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完成由战略投资到市场扩张的转变。国家会进一步加强石油市场监管;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一步完善;石油公司在技术、环保和安全稳定方面的投入可能加大。2006年,由于受政策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需求增速预计将保持在GDP增速的1/2左右,总量达到3.4亿吨,国内原油产量有望保持稳产,石油净进口量将突破1.5亿吨。同时,中央确定“十一五”期间节能20%的目标,这是科学发展观在能源政策上的体现。
  
  2006年,国际油价总体上会趋于回落,但落幅十分有限,油价将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据路透社对20余家金融研究机构的最新调查,2006年,WTI和布伦特年均油价分别为每桶57.34美元和55.25美元。然而,由于过去几年对油价的预测总是不到位,每桶存在6~15美元的差距,所以,对2006年的油价也存在低估的可能。

相关热词搜索:高位 油价 依旧 油价:高位依旧 国际 油价 以来 高位 国内油价依旧处于高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