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袈裟的国度】 缅甸袈裟节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去年,缅甸发生了一场带有明显政治诉求的民主运动。游行队伍中身穿袈裟的僧侣方阵静静地走在队伍前面,尤为引人注目。就是在国外,也出现很多缅甸僧侣抗议的身影。甚至有西方媒体将这次运动比喻为“藏红花革命”或“袈裟革命”。按说,按佛教教义,特别是小乘教教义,僧侣应该“出世”和“独善自我”,但缅甸僧侣为何如此热衷于政治?佛教和僧侣在缅甸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做一个缅甸人就是
  做一个佛教徒”
  
  大约纪元前后,佛教从印度传入缅甸,并在11世纪中叶形成了小乘佛教在缅甸一统天下的局面。经过一千多年的适应和融合,佛教思想深入到缅甸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熔铸了缅甸民族的风骨与品格。缅甸已经成为一个高度虔诚的佛教国家,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僧侣超过了40万,有寺庙2万多个,佛塔10万多座。缅甸人进屋,入寺院,上佛塔,都要脱鞋,连到缅甸访问的外国元首参观大金塔都不例外。
  缅甸有句著名谚语:“做一个缅甸人就是做一个佛教徒”,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佛教信仰在缅甸的地位。缅甸人的一生贯穿了佛教习俗。如出生、命名、出家、结婚、殡葬等要迎请僧侣来做法事。日常的居室、店铺以至公共汽车里都供有佛龛或佛像。缅甸人相信,一生信佛不仅会使家庭幸福、买卖兴隆、出行安全,而且来世可以脱离苦海。缅甸人的佛教活动名目繁多。每到节假日或休息日,缅甸人最喜欢的是到佛塔拜佛,到寺庙聆听高僧讲经布道。
  缅甸人对佛教的虔诚在1994年4月~6月间中国佛牙巡礼缅甸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佛牙抵达曼德勒时,欢迎的人群从市郊一直列队到20公里以外。在佛牙供奉过程中,前来朝拜的甚至有百岁老人、孕妇和怀抱婴儿的年轻父母及被人搀扶的残疾人,甚至还有一些被担架抬来的垂危病人……在缅甸巡礼的45天中,前来朝拜佛牙者多达2400多万人次,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缅甸人的精神核心
  
  对缅甸社会影响最大的佛教思想是功德观念以及与此观念相关的佛塔、寺庙和僧伽,缅甸人捐钱修建佛塔、给男孩剃度和供养僧侣被视为最好的积德方法。多少年来,缅甸人宁愿自己过着贫穷的生活,也要将省吃俭用留下的钱用来维修、兴建佛塔,如果自己能单独捐资造一座塔,则更是无尚荣光的事。缅甸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缺钱建佛塔,而且用的都是最好的建筑材料,佛塔的建筑水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辉煌。仅从1988年9月缅甸现政府上台至1995年,缅甸人花在佛塔上的费用就高达8200万美元。
  缅甸人认为一生最崇高的事业莫过于出家为僧了。父母送儿子出家是一种最能积德的善举。一个缅甸男子一生如果未出过家就不算成人,会遭到社会的蔑视,结婚找工作都会遇到困难。再穷的缅甸人家都要想方设法为年满六岁的儿孙举办剃度礼。不能终身为僧的男子成年后也会常到寺庙里短期出家。而且,寺庙担负着教育的功能。缅甸语中寺庙与学校是同一个词。不少孩子在寺庙里接受初等教育,僧侣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引路人。正因为如此,僧侣在缅甸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普通信徒碰到僧侣,要双手合十,躬身施礼,直到僧侣通过为止;穷人家宁愿自己不吃,也总把好饭好菜布施给僧侣。此外,僧侣用语,如吃饭、睡觉、死亡等等都有一套俗人不能用的专门词汇。任何人求见僧侣都必须行跪拜礼,所以在缅甸的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丹瑞、貌埃等政府高官跪拜在高僧面前。小男孩一旦剃度,父母也要在其面前跪拜。
  
  僧侣参政由来已久
  
  尽管从佛教教义看,僧侣要摆脱轮回,达到涅?,不应该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但是,缅甸僧侣和普通信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不仅为信众提供宗教服务,提供有关世俗问题的咨询和意见,有时还仲裁和调解遗产继承等纠纷。反过来,信徒们为僧侣提供衣食,目前缅甸每个僧侣就需要100个~150个老百姓养活。由于僧侣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一般人,因此普通信众生活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僧侣。这就造成了缅甸僧侣貌似超然物外,实际上十分关注社会的发展。
  在封建时代,绝大多数缅甸国王维护和推崇佛教,使佛教在缅甸生根发芽并且长盛不衰。英国殖民者占领缅甸以后,为缩小佛教的影响,强制推行基督教文化。但是他们贬低佛教的做法激起了缅甸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缅甸的民族解放运动就是从保卫和振兴佛教的斗争开始的,以吴欧德玛等为代表的僧侣在上世纪20年代就曾担当了缅甸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
  1948年独立后,由于传统佛教的影响和势力相当强大;再加上当时整个亚洲正处于佛教复兴的高潮,所以吴努政府继续奉行佛教民族主义。然而随着对佛教的过分扶持,广大佛教徒的宗教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佛教民族主义逐渐被“唯我独尊”的民族宗教沙文主义所取代,表现出压制其他民族宗教的倾向。所以当1961年佛教被立为国教以后,少数民族和其他宗教的信徒纷纷表示不满。为了安抚,吴努又同意其他宗教可以平等传教。激进的僧侣则认为这样的修正影响了佛教的国教地位,为了发泄不满,一些僧侣和普通信众向仰光等地的清真寺发起攻击,从而爆发了佛教徒与穆斯林的大规模流血冲突。
  1962年奈温政府上台以后,严格执行政教分离的政策,严禁僧侣涉足政治。但在奈温统治缅甸的26年间,缅甸僧侣一直没有停止过反对奈温政府的斗争。一开始主要是因为对奈温的佛教政策不满,后来逐渐带有反对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意味。如1974年底奈温政府对支持吴努的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葬礼置之不理,并多方阻扰、破坏僧侣、学生自发的悼念活动,仰光、曼德勒等地的僧侣和学生为此组织了长达半月之久的抗议活动。最后奈温政府出动军警才将抗议活动镇压下去。
  
  三大民主力量之一
  
  在1988年3月~9月的民主运动中,缅甸的佛塔寺庙成为了民主运动的重要基地,僧侣在组织反政府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因此一度被视为和大学生、民盟并列的三大民主力量。1990年10月缅甸军政府镇压了曼德勒僧侣对军人及其家属的宗教抵制运动后,僧侣的政治影响似乎有所降低。但是军政府为了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此后在压制僧侣参与政治的同时,又大力弘扬佛教,把僧侣又重新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军政府各级官员经常向僧侣大规模布施,耗费巨资改善僧侣的生活起居,经常就重大问题征求僧侣的意见,政府重大活动必须有僧侣到场等。军政府甚至在必要时还邀请高僧调解政府与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都刺激了僧侣的政治热情。
  
  可以说,在未来缅甸的政治版图上僧侣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短期内僧侣再度起来反对军政府的统治,尤其是拒绝军人及其家属以及与军政府有关人士的布施(即所谓的“倒钵”),军政权将再度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因为在笃信佛教的缅甸,僧侣不接受你的布施,就意味着你被开除了佛教教籍,不被社会所认可,这会严重影响到军警队伍及其家庭的稳定。

相关热词搜索:缅甸 袈裟 国度 缅甸:袈裟的国度 缅甸女人图片大全 缅甸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