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产怪兽”走向终结? 打怪兽游戏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在台湾,国民党曾依靠执政权建立了庞大的党营事业,成为所谓的“超级大财团”。一方面,党产一直是国民党维持和巩固权力以及参与选举活动的重要经济支撑,另一方面,它又备受各界诟病,成为国民党走向现代化民主政党的重要包袱。2008年马英九带领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再次提出处理党产问题。
  
  问题错综复杂
  
  曾有学者这样形容,“国民党党产是本烂账,其中有历史因素,也有权力与人性腐败的照应,其来历不清白,去处也黑幕重重”。早期的国民党党营事业可追溯至1947年党内大佬陈立夫创立的齐鲁企业(陈氏兄弟立夫、果夫长年把持国民党事务,因此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全数接收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的巨额资产,经1949年迁台后的不断发展,“由于某些投资风险非民间所能负担”(李登辉语),或者国民党利用威权体制独家垄断(如媒体),国民党党营事业在公权力的保护下逐步扩张成为一个企业众多、资本庞大的财团网络。至1994年国民党正式转型为“法人”为止,国民党的投资事业多达94家,总资产超过9600亿新台币。在台湾,国民党党营事业所涉及的领域从石化、水泥、电子、钢铁、制药、纺织到金融、贸易、投资、文化、传播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曾有国民党人士私下称,“党营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企业关系网,与政权相结合,影响力超过台湾任何一家大财团。”
  国民党党产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但呈现明显的威权性和非正当性。在“一党独大”的威权时代,国民党身为台湾地区的执政党,在负责制定经济政策与方针的同时,又通过党营事业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成为“球员兼裁判”,导致经济政策的公正性及党营事业的经营正当性常遭质疑,被批评为“以党领政”、“党库通国库”、“党产造成贪污腐化”等。据称,党营事业曾经每年替国民党创收达100亿元以上新台币。在岛内普通民众眼中,党营事业既非公营,亦非私营,乃是国民党“一党独大”体制下的“经济怪兽”。随着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民主化的发展,作为两蒋威权时代遗留产物的党产问题,迟迟未得到妥善彻底解决,成为国民党在历次选举中被对手攻击的重要把柄,党产日渐沦为国民党的沉重包袱。
  尽管党营事业存在种种弊端,但却是国民党这架庞大机器运作以及维持国民党在台统治的重要资金来源。党产不仅要支撑党务日常开支,而且要补贴自上而下的各类选举经费,特别是在选举中大撒金钱打“组织战”和“桩脚战”,成为国民党攫取和维护权力的重要依靠。李登辉在其主政的12年中,一面运用特权非法经营党营事业,一面滥用党产培植亲信人士,在台湾大搞“黑金政治”,结果不仅使党产规模和价值大幅缩水,更使国民党背上了沉重的政治黑锅。2000年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无法再走“政商合作”这条路,为研究处理党产问题,专门成立“党产项目小组”。根据2000年公布的数据,国民党党产涵盖党营事业、海外财产及在各地拥有的土地、建筑物资产等,价值共计799亿元新台币。经过审慎研究,国民党专门出台了处理党产的三项原则,即党产公开化、透明化,将过去因捐赠而取得、有争议的土地房舍归还当局或捐给地方,将该党中央党部大楼转型为公益性大楼。
  然而,由于涉及错综复杂的各方面利益,国民党处理党产的进度与岛内社会的期待相距甚远,社会大众对其“全世界最富有政党”的印象难以抹灭,给陈水扁当局留下操弄空间,不断利用党产抹黑、打击国民党。2005年马英九首任国民党主席后,大动作提出党产处理方案,但后因“市长特别费案”辞职被迫中断。2007年,国民党一度准备标售1971年成立的“中央投资公司”,但因当时执政的民进党恐吓买家,致使无人敢接受,最终不了了之。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岛内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国民党虽有意出售“中投”,但始终无人问津。直到2009年下半年,台湾经济景气回升,马英九预判岛内经济将继续上行,而且党产出清不宜一拖再拖,遂于10月接任国民党党主席后高调承诺尽速处理党产,并称处分“中投”后,“除保留党工退职金与党务运作与发展经费外,剩余将捐作公益之用,未来竞选经费将以募款为主,不再经营任何营利事业”。2009年12月30日,国民党中常会正式通过党营事业最终处理方案,宣布2010年6月底前完成“中投”的公开标售工作,最终完成出售则视实际情况而定。马英九曾以“今天踏出很重要的一步,启动党的转型再造”来形容这项艰难的改革。国民党方面估算,“中投”资产净值约200亿元新台币,处分“中投”资产后,每年党部人事及党部杂支开销高达15亿元。为弥补经费缺口,马英九及其亲信、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积极推动国民党向选举机器转型,在大幅精简人事、组织瘦身的同时,强化组织与文宣部门的作用。但民进党仍咬住党产问题不放,不仅要求成立独立委员会清算国民党党产,而且要求党产全数缴还“国库”或作为社会公益,否则“党产将是马英九永远甩不掉的包袱”。
  
  成败影响大
  
  出清党产是马英九兼任国民党主席后推行党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民党重塑形象的重要举措,其对马竞选连任及国民党未来发展有着相当的影响。
  首先,对提升国民党的政党形象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上世纪90年代,国民党给岛内民众留下难以抹去的“黑金政治”的负面印象。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年多来,受马英九执政不佳拖累,加上百年老店的旧气难改,以及推动实质改革步伐缓慢,其民意支持度虽然高于民进党,但较前并未明显提升。长期以来,岛内社会对国民党处理党产一直存有较高期待,视之为国民党落实清廉改革的重要指标。马英九在执政逆境中果断出清党产兑现承诺,如若成效显著,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党形象,扩大中间选民尤其是年轻选民的支持,而且是马展现其长期欠缺的领导魄力的重要契机。台湾《时报周刊》曾发表评论称:“金溥聪若能快刀斩乱麻处理好党产,除解决党的包袱外,也将获得外界全新观感,还可以为未来两场重大选战准备好兵马粮草。”但若在处理过程中再度引发社会争议,特别是雷声大、雨点小或是处理时程再度拖延,随着年底“五都”选举临近,势将成为民进党炒作的议题和攻讦的靶子。
  其次,将有助于推动国民党组织朝精化和效率方向转型。与民进党、亲民党等岛内政党相比,国民党凭借雄厚的党产维持着庞大的党务机器和人数众多的党工,但由于历史遗留积弊,党务组织运作松散,效率不高。此次马英九、金溥聪推动党务改造,并非单纯的“弱党”,而是希冀通过实质性转型增强国民党的“体质”,实现所谓的“党优政强”目标。国民党在出清党产后,其经费来源将会大大缩水,组织精简和人事缩编成为必然趋势,客观上对党工素质及党务运作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党产改革与强化组织工作有效衔接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已开始推行以提升地方党部和基层组织效能为指向的改革措施,其实施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国民党在未来所谓“零党产”时代的发展走向。
  再次,对国民党年底“五都”选举及2012年“大选”的影响不可低估。定于11月底举行的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和台南五大“直辖市长”选举,涉及全台约60%的人口,被指称为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前哨战。特别是国民党自去年以来在县市长选举和多场“立委”补选等几场选战中连连败北,民进党则止跌回升,因此年底选举的意义更显重要。目前看,马英九、金溥聪主推的党务改革虽确立了总体架构与方向,但缺乏具体可行的完整论述和实际做法,而且手法相对粗糙,被国民党内不少人视为是“马金体制”下的小圈圈决策。由于种种复杂原因纠结在一起,党内意志并不统一,有人冷眼旁观,有人看衰、甚至有人捣乱,尤其是很多长期支持国民党的基层党工不仅感觉无所适从,而且对精简组织和裁员相当不满,认为马执政不仅未给他们带来好处,相反还“拿自己人开刀”,对马英九和国民党的支持热情减退。国民党内部团结以及泛蓝选民的投票倾向都成为影响年底“五都”选举乃至2012年“大选”的变数。
  总体上看,国民党的党产改革必会遭遇强大阻力,亦必会产生“阵痛”。但若能趋利避害,有效调整适应,承受“阵痛”后,国民党则将有望朝岛内媒体所言之“脱胎换骨、焕然一新”迈出重要一步。

相关热词搜索:怪兽 终结 走向 “党产怪兽”走向终结? 党产怪兽 实践美学为什么走向终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