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云缤纷乱眼 [好书过眼]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 怎样认识斯大林与希特勒签署的条约?   ● 为什么说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是斯大林起了决定性作用?   ● 斯大林缘何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   ● 苏联共产党是个什么样的党,它执政的合法性是如何丧失的?
   ……
  
  从十月革命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这70多年的时间里,苏联发生了很多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在国际舞台上给人留下深刻记忆的人物。对苏联发生的重大事件与出现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国内外一直尚存不同的看法,有些观点是相互对立的。我们国内至今还有人仍在竭力颂扬与捍卫苏联―斯大林模式,这对正在全面深化各个领域改革与实现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以及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创建其理论体系的我国来说,定会受到干扰。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本书在前言中一开头就明确提出,撰写本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使国人正确认识苏联模式并科学地总结其失败的教训,从而排除各种干扰使我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正如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为本书作序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不要苏联特色,就是‘去苏联化’”。我也完全赞同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阎明复在为本书作序中强调指出的:“本书的重要意义首先是有利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
  全书分六编。它们是:十月革命与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与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为了使国人了解一个真实的苏联,对在我国有着争论乃至是非颠倒的、又是人们极为关注的苏联重大问题,本书作者根据充实的资料在认真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回答。全书共列出101个问题,这里不妨择其若干问题向读者推介。
  围绕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变化,本书提出了很多让人值得思考的问题:先分析了十月革命前俄国政治经济的特点,指出俄国苦于资本主义不足,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后,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列宁从军事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的缘由以及最后夭折,其原因是什么,在书中作出了清晰的回答。
  本书对斯大林时期的问题研究,占了很大的篇幅。因为这是国内争论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该书先从形成斯大林模式的三大社会运动即农业全盘集体化、超高速工业化和政治大清洗谈起,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看法。例如:
  在论述斯大林模式形成原因时,不是用过去传统的即强调客观因素分析,而是从诸多主观因素加以论证,这更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实际。
  对斯大林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实质及危害问题,本书认为,斯大林强调的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职能,他最喜欢的字眼是“彻底消灭”,这包括“潜在”的对手。另外,他的专政极力讳言民主。在斯大林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变成了苏共领导少数人专政,最后变成他一人专政,从而严重破坏法制,大量滥杀无辜的现象得不到遏制。
  针对目前国内有些人认为俄罗斯在重新评价与肯定斯大林的说法,本书进行了较系统分析并明确否定了这个看法。书中引用俄总统在纪念卫国战争65周年纪念日前讲的话:斯大林并没有“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从国家层面上而言,自新的俄罗斯国家产生以来,国家领导人对斯大林的评价非常明确”,认为“斯大林对自己的人民犯下了大量罪行”,“做出了不可饶恕的事情”。
  本书对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与经济改革等问题的起因与过程作了论述,并给予了客观评价。认为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改革者,但又是一个改革的失败者,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他要想与斯大林分手,但又不同斯大林创造的制度分手。
  谈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本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由于政治体制倒退与出现了悄悄地重新斯大林化等原因,在稳定的表象掩盖下,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是积聚大量矛盾与问题的时期,是苏联走近衰亡的时期。
  对戈尔巴乔夫时期,本书研究的重点放在他的改革与苏联剧变的关系问题上。书的作者提出的一个基本看法是,苏联剧变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苏联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忽视引起质变的诱因,忽略量变背后更为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
  本书最后一编研究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因为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其弊病太多,已走不下去了,已走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正如阎明复同志在序言中指出的:“本书在分析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这一重要问题时,以邓小平‘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一理论观点为指导,明确指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党的问题也只有从制度中去考察才能说明把握问题的本质,因为党的问题本身就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认为,从制度与体现制度的体制作为分析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阅读此书,可以帮助读者破解过去长期迷惑的很多问题以及澄清不少被歪曲的历史事实,如:
  △怎样认识斯大林与希特勒签署的条约?
  △战后斯大林缘何不思改革?
  △为什么说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是斯大林起了决定性作用?
  △斯大林缘何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
  △“贝利亚事件”的真相如何?
  △赫鲁晓夫下台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中国“九评”批倒的吗?
  △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改革停滞不前的原因是什么?
  △缘何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出现“持不同政见者”?
  △戈尔巴乔夫缘何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苏联特权阶层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苏联剧变的影响是什么?
  △邓小平对中苏大论战的看法给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苏联共产党是个什么样的党,它执政的合法性是如何丧失的?
  △如何评价苏联经济建设的成效?
  ……
  本书的写作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把大量焦点问题集中起来,以回答的方式加以论述,这使广大读者便于找到自己关心的或是长期迷惑不解的问题答案。
  本书是通过集体努力完成的一部力作,正如李风林同志在序言中指出的:“参加本书撰写的作者较多,既有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也有后起之秀。他们绝大多数是长期从事苏联有关领域研究的资深专家,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苏联问题,体现了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可以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营养。研究历史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该书反映了我国研究苏联问题的最新成果,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值得关心社会主义事业的各级干部、学生和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学者重视和阅读。”阎明复同志在序言中也强调指出:“我深信,本书值得重视与阅读,读它可以引起我们对苏联很多问题的重新思考,给人以启发,这对于推动我国研究苏联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是大有益处的。”
  
  本书由陆南泉等主编,新华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155万字,上中下三册。定价246.00元。

相关热词搜索:过眼 好书 好书过眼 过眼 老过眼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