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李敖:李敖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如果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形容李敖,并不为过。他的笔厉害,嘴厉害,出人意料的举动更厉害。香港《明报》称其“是一个集天才、自大、狂傲、犀利、狡黠、善良于一身的台湾奇人”。2005年9月,李敖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的演讲,在大陆刮起了一股“李敖风”,也让大陆民众近距离见识了这位倨傲不逊、卓尔不群、特立独行、快意恩仇,集才气、勇气与流气于一身的“李大师”。
  
  和蔼可亲和“老传统”
  
  我曾经三见李敖,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到他的“立委”办公室拜访,与李敖大师长谈,其睿智和敏捷实让一般人难望其项背。
  一出电梯,已经71岁的李敖笑容可掬地站在办公室门前,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难以把眼前这位谦恭的长者与媒体经常采用的“狂狷”二字相联系。
  李敖微笑着以弯腰近乎90度的传统礼节接过我们的每张名片,很认真地看着,并笑称:“我被博士们包围了。”一般地,很多人在交换名片时,大多不仔细看,随手就放进胸前的口袋里,最多在需要招呼的时候才掏出来。李敖的和蔼可亲和“老传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李敖找出他的名片并分送给各位。他的名片与众不同,雪白的硬纸片上只有李敖签名的手写体字迹,下面是他的地址和电话,没有大陆文人常见的种种头衔。猛然间我才自省,李敖确实不需任何注释,名片的空白处体现着他极度的自信。
  
  李敖,究竟是何许人也?
  
  他是台湾著名的作家、史学家, 1935年出生于哈尔滨,1949年随父亲到台湾。李敖曾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和历史系,学法律半途而废,结果重新又考入历史系,在台大可谓是史无前例。在台大,李敖以穿长袍闻名。一身青色长袍,一副黑边眼镜,一年四季,天天不变。父亲李鼎彝去世时,面对3000人的葬礼,李敖提倡新思想,主张对传统丧礼形式实行改革,却招来许多“不孝”的骂名。
  大学毕业后,李敖做了一年半少尉预备军官,此间写下了66万字的从军日记。30年后,李敖所著的《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一书出版 。
  1961年,李敖开始在文星书店创办的《文星杂志》上发表文章,与胡秋原等人展开了中西文化论战,1965年,《文星杂志》被国民党封杀,也因此,李敖老走霉运:警总一再“约谈”;没了生计,靠贩卖旧电器为生;又因协助“党外”人士彭明敏偷渡,被扣上“台独”的帽子,遭全年跟踪,终于在1972年2月28日被捕入狱。过去,反国民党专制的阵营统称“党外”,而后来随着民进党的产生,“党外”变成了“台独”,李敖就与之分道扬镳了。一个反“台独”的人竟因为涉嫌“台独”而入狱,历史有时也会开玩笑。李敖先后两次坐牢达六年之久,但不改的依然是他的“狂叛”个性和玩世不恭。
  出狱后,李敖每月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后又出版《万岁评论丛书》,但都难逃被禁厄运,李敖曾自嘲说:“我出版了100多种书,有96本被查禁。”这也可以说创下了“世界之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敖的生活大放异彩,进入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他不但陆续出版了《李敖大全集》等多部著作,而且还在电视上大秀其才。1995年10月,李敖在台湾真相电视台主持“李敖笑傲江湖”系列节目,轰动海内外。播满1000集后又推出“李敖秘密书房”、“李敖颠倒众生”、“李敖大哥大”等栏目。2004年4月,李敖在香港凤凰卫视开始主持“李敖有话说”,赢得如潮好评,一时间风靡大陆。
  李敖一辈子生活在体制外,是一个典型的“个体户”。富于戏剧性的是,2004年12月,他到了退休年龄时,却以最后一名的成绩,当上了台湾的“立法委员”,让人跌破眼镜。李敖说,他当“立委”,就是要利用“立法院”这个平台发音,使官不聊生。
  
  好斗也好讼
  
  有人说李敖好斗,此话不假。六年的牢狱之灾,几十场的官司,96本书被查禁丝毫不能改变他顽强好斗的性格。他说:“这一点我像我爷爷。他在清末从山东闯关东,一生做过响马,也打过响马,是个极其凶悍的人。”
  1961年,26岁的李敖挑起中西文化的论争,以“虽千万人,吾往矣”之气魄,单英战群雄,独自一人挑战当权的保守势力,成为文化界的风云人物。
  蒋介石父子在世时,李敖不畏权势,反抗蒋介石父子威权,并因此而入狱。
  李登辉刚接班时,李敖就讲他有问题,还找出证据,说明李登辉是共产党的叛徒。1998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李敖大骂李登辉是混蛋,并在每晚 “挑战李敖”电视节目上,左批李登辉、右骂李登辉――批则体无完肤,骂则狗血喷头,令观众痛快淋漓,拍案叫绝。李敖不但嘴上骂,下笔也狠,很快写出《李登辉真面目》、《替李登辉卸妆》两本书,掀了李登辉老底,扒下了李登辉的伪装。2000年5月22日,李敖还控告李登辉,罪名是“伪造文书”。他说蒋经国的“遗嘱”是李登辉伪造的,并举证说明,言之凿凿,令人笃信不疑。
  陈水扁上台后,李敖照骂不误,因为陈水扁要搞“台独”。李敖过生日时,陈水扁送上其自传《台湾之子》和鲜花。李敖则毫不领情,他说:“在我攻击他的时候,批评他的时候,这个东西对我没用。”他所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恩怨,而是民族的大义。李敖也写下《陈水扁的真面目》一书,把昔日的“扁弟”揭露得淋漓尽致。
  李敖好斗也好讼,从“总统”到“五院院长”,再到一般人,全都无所遁形,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经他抨击、骂过的形形色色的人超过3000余,在古今中外“骂史”上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出庭几百次,下笔几十万言。因此,得他帮助的人固然多,开罪的人也不少。有人说:“有时候我们爱他爱得要死,有时候又讨厌他讨厌得要死,但他的魅力无法抗拒。”又有人说:“台湾社会如果没有了李敖,将多么寂寞!”更多的人认为:“李敖说出我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的话虽然可能很偏激,但就像是晨钟暮鼓,当头棒喝,让人清醒。”
  
  “在家排名第四”
  
  李敖个性放浪不羁,一生中与胡茵梦等众多美女、才女有过亲密关系,但他从来不“脚踏两只船”,这就是为什么他对每一段感情至今念念不忘、还常常见诸笔下的原因。
  李敖的感情之船最终停在了与他生活了20多年的妻子王小屯的港湾里。在李敖眼中,小屯是个“一百分的妈妈”。婚后,她全然不管李敖,而把所有的时间、心思完全放在两个孩子身上。仅仅是倒一杯水这样的小事,就会令李敖感动得不得了。李敖一个人生活惯了,向来把扫地、拖地之事当运动,连扣子掉了都是自己钉,堪称“模范丈夫”。李敖却乐在其中。
  李敖说他在家里很窝囊,因为他比太太大30岁,比儿子大58岁,比女儿大60岁。落差过大,孩子对他不像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倒像是祖父和孙子、孙女的关系。所以李敖只有惯他们,而他们对李敖也非常骄纵。有一次上街,儿子对李敖发脾气,李敖小声地对儿子说,“你别这样和我讲话,你对我这样发脾气,被人家看到,别人就不怕我了”。所以,李敖说他在家里的地位是排名第四。如果小孩再养小猫小狗的话,他就排名第五、第六了。
  
  全台湾最快乐的人
  
  李敖反“台独”旗帜鲜明。他曾在一首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中这样写道:“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
  李敖赞成“一国两制”,主张两岸统一也是旗帜鲜明。李敖说:“我赞成‘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对台湾是有利的,台湾因此可以保持现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可以拥有保留军队和司法终审权,大陆不向岛内派官员,而且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其他的问题还都可以谈。这有什么不好?我现在就是要把这个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讲出来。李登辉、陈水扁之流搞民粹,混淆事理,用似是而非的假货蒙人。这就更需要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出来把话说明白。”
  李敖的“大陆情结”是人所共知的。他在文章中写道:“大陆是我的乡土,但我不在其内;台湾是我的乡土,但我被见于外。不过,对我说来,在内与见外,皆属过眼烟云,总归中国是我的乡土。”
  2005年,李敖对大陆进行“神州文化之旅”,回到了阔别50年的故乡,一圆他在《北京法源寺》一书中的最后那句话:“沧海浮生,难忘我是大陆人而已。”2010年,李敖送儿子李戡来北京大学求学,再圆他的北大情结,父愿子承,人生一大乐事。
  这就是李敖,反“台独”,拥统一;斗国民党,骂民进党;既金刚怒目,又菩萨低眉。他的一位友人如此评价:“李敖是全台湾最快乐的人。因为他独来独往,高兴骂谁就骂谁,就能骂谁、就敢骂谁、就毫不顾忌任何人地骂谁。他没有老板、没有上司、没有朋友,又一笔在手六亲不认,多痛快啊!李敖是全台湾最快乐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我所 李敖 我所认识的李敖 我认识的李敖 胡因梦和李敖怎么认识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