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汹涌,外储泄洪】热钱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全球金融危机缓和以及实体经济的触底反弹,使得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强,对盈利水平的要求变得更高。从现在的趋势来看,热钱再度涌入中国的可能性已经愈来愈大了。   
  中投越来越耐不住几个月未“出海”的寂寞了。继6月2日拟增持大摩12亿美元普通股之后,中投正将目光转向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陆毅安(lanluder)透露,中投公司正认真考虑在英国投资。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在4月份的博鳌论坛期间曾表示,会积极考虑投资于欧洲市场,已经有许多潜在目标,会谨慎以适度规模进行投资。现在看来,中投“出海”的愿望还很迫切。
  细细观察金融危机以来中投公司掌门人的言论,会发现一丝端倪。楼继伟2008年12月3日在香港的克林顿全球倡议会议上表示,目前不敢投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因为“我们不清楚他们遭遇了什么问题”。而在2008年10月24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演讲时,楼还信心满满,称当前美国实体经济进入衰退不可避免,而实体经济的衰退可能会导致遍地是黄金。一副跃跃出击的姿态。
  中投公司操作理念短时间内如此强烈变化,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正是中国外汇储备急剧膨胀下,病急乱投医的典型表现。目前面对每月在不断推高的“外汇储备笼中虎”最头痛的不止中投公司一家,最郁闷的还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
  
  
  藏汇于民漫漫路
  
  过高的外汇储备使中国更加依赖美元和美国的金融市场,加剧了资源错配现象,国家外管局应该深知其中痛楚,但是近20年走顺的老路,短时间扭正也非易事,“汇率作为对外的基石”关联着太多的利益方。
  “只能一点点改变,中国外汇储备5000亿美元就足够支撑经济需要的,超过7000亿就是很大的包袱,这是经济研究者的共识,但是短时间内给中国外储消肿,还真没有哪个学者能给开出切实可行的药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魏加宁研究员认为,长远来看,藏汇于民是中国必然选择的方向。
  5月以来。国家外管局针对外汇管理连续出台了三项政策,这让市场对此变化充满了期待。
  先是在5月5日,外管局发布了《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此措施被认为是缓解了境外机构外资借道流入国内市场的风险。紧接着,5月13日下发的《关于调整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批权限的通知》,将资本金账户异地开户、境内机构对外提供担保等10项业务的审批权限下放。5月18日,外管局再次就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征求意见,拟在境外投资的外汇资金来源、资金汇出管理以及境内企业对外融资担保等多方面对境内企业“走出去”进行支持。此外进一步放宽QDII专户业务限制和开启新一轮额度审批。
  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分析,这些规定会对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产生比较重大的意义。“显然,这个规定从外汇融资、审批、前期费用以及利润汇回等诸多方面。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并购提供了便利,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企业出海并购在外汇资金运作方面的忧虑。”
  而更为重要的是加大了对政府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期望。“这些制度性的变化力度虽然仍显有限,但制度的变迁确是长期的,目前已经开了个好头。短时期内密集出台放松外汇管制的新规,是国家根据现实需要积极推进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也为将来资本项目的开放打下基础。”张燕生认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这不仅是目前企业“走出去”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无论是资源、粮食等大宗商品,还是上市公司股权,都处于较低的位置,而政府鼓励企业去购买包括矿山、能源等资产,不仅会减轻外汇储备的压力、促使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对资源的获取能力更会关系到今后一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而从近期政府在推动双边货币互换以及人民币贸易结算、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动作上来看,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还是非常坚定的,而人民币的真正国际化,客观上就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能够尽早开放。
  其实,在现在经济形势下,用传统的强制结汇的老办法防止资金外流,掌握和监测国际资金流动趋势。在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经济研究院梅新育研究员眼中,这是非常可笑的,因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本身,就是资金流、货物流和信息流以及人流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的过程。资本管制能维持多长时间效果呢?一旦全球金融市场松动,信贷扩张开始,外储规模估计急剧膨胀,外管部门不得不提早开闸泄洪。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些外汇管理的制度性改善,都为今后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尽早开放提供了条件。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司司长杜鹏近日也表示,外管局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有序放开中国的资本市场。
  从根源上来说,是人民币汇率的长期低估让中国错误地积累了过多的外汇储备,而人民币资本账户的不开放,又使得每个人无法自由地处置自身拥有的外币资产,只能被动地交由国家来集中管理和投资,这就是事实上的强制结汇。
  “外汇储备现在交由外管局和中投等机构来处置,外储所有权和决策权偏离所造成的激励机制扭曲,以及政府管理者的权责不匹配。无法指望外管局的交易员们在投资时像对待自家房产那样来对待国家外储,也无法让其承担由他们的投资行为造成的损失。”梅新育认为国内外储经营存在诸多弊端,黑箱操作的投资和运作模式需要改变,应该深究中国外汇储备背后的制度性原因。从长期来看,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应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
  
  热钱酝酿套利中国
  
  让国家外汇管理局高度紧张的是热钱蜂拥的态势。
  经济好转让资本的风险承受能力明显增强,资本不再希望躲在安全性较好的美国国债上“睡大觉”,而是要投入到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来赚取更多的收益。而这其中,中国可能是这些资本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地。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由于大陆的人民币资本账户没有开放,国际资本一般在香港股市购买中资股作为投资替代。而目前,国际资金已云集香港准备做多中国――由于国际资本大量涌入要求兑换港币,香港金管局网站显示,5月迄今,香港金融管理局至少有9天进行干预,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此保护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
  香港特区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曾在5月21日向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汇报金管局工作时,确认香港已成热钱避难所。6月5日,香港银行系统结余达到了2569.67亿港元,创出香港历史最高点。而花旗银行最新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流入香港的资金,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每周流人的资金量水平。
  对于热钱大肆流入香港的原因,魏加宁 认为,主要是看好内地经济。迫于资本流动不畅(无法进入内地),热钱只能借道内地大型上市企业汇聚的香港市场。从大趋势上来说,中国经济将领先其他主要经济体而率先复苏,人民币对美元仍维持在人为低估的水平,全球主要央行都实行了幅度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三个因素,决定了热钱再度大幅涌入中国的风险之大。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的“优等生”;而中国经济复苏要领先于欧美同行的判断,已经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广泛认同。因此,全球资本会优先配置到中国,这是战略性判断,不会因为短期经济波动而随意改变。
  热钱大量流入是铁定的事实,据了解基本上都以货款、贸易融资、外债、外商投资资本金、转移支付或服务贸易收汇的方式流入境内,并最终反映到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仅香港一地,最初源于银行贷款的跨境流入资金一年就可以多达900亿美元,再加上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外汇贷款、贸易融资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外方股东的自有资金,累计流入中国内地的外汇资金规模应当是相当惊人的。
  中国历来“宽进严出”的外汇管制体系,为大量外资流入中国创造事实上的宽松环境。张燕生认为,以中国近期股市、房市的涨幅来看,中国对于境外热钱早就不是如何防堵的问题了(它们早已通过各种管道渗入中国),而是未来当它们撤资中国的时候,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可以说,目前国际实业资本对中国经济的看好程度,明显超出了去年年末市场的预计――无论是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还是关心中国经济的市场人士,当时一个普遍的担忧就是,一些欧美跨国企业很可能会大规模从中国撤资。
  可是一些有实力的、具有长期战略投资眼光的在华跨国公司却在悄悄地逆势增资。逆势增资的跨国企业包括IT业巨头3M和思科公司、医药巨头杜邦、日本零售巨头永旺集团,甚至包括陷入困境的通用汽车公司。此轮经济危机不仅没有中断实业资本向中国配置的趋势,更有可能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
  目前,金融资本对中国的态度又是如何?在张燕生看来,中国经济可能将要迎来跨境金融资本流动的拐点了。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危机,金融资本的态度也将发生明显转变,也许在数月之后,就会再度呈现热钱涌入中国的大趋势了。这种趋势,将提升今后中国经济的景气度,但也会放大潜伏着的通胀风险。
  历史上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游资在1980年代进入日本股市,在1990年代进入泰国,无不在大量撤资的时候导致了经济、金融危机。而对于中国来说,热钱似乎正在避险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汹涌而来。“中国应现实地做好应对经济危机的系统性方案。加速对外投资的步伐,扩大进口,减少顺差,以避免外资大出大进。”张燕生提醒等到人民币升值到头的时候,外资大幅流出,不可避免。

相关热词搜索:泄洪 汹涌 热钱 热钱汹涌,外储泄洪 热钱汹涌 热钱再汹涌pdf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