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_电动车前世今生及其他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李安定(资深媒体人)   始自2009年春的中国电动车热,越烧越旺,不但有中国汽车史上闻所未闻的百亿元的消费补贴,电动车也成为新能源车技术路线众多选项中,在中国“孤注一掷”的首选。
  电力并非新能源,电动车并非新发明。早在1834年,美国托马斯?达文波特就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比汽车问世早了近半个世纪。电动车曾在1899年创造过时速100公里的纪录,当时的汽车都不能望其项背。此后,由于技术进展缓慢,1960年代电动车只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0.1%,几乎退出历史舞台。
  直到20世纪后半叶,石油短缺和环保呼声日高,才使得电动车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外大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电动车开发。90年代,曾经有过一轮全球性的电动车热,丰田的RAV4电动车,通用的EV1等电动车做得可圈可点。早在1998年,在汕头南澳岛电动车示范基地,我曾试驾过这两款车,技术表现的确了得。
  美国加州是那一轮电动车推广的亮点,曾出台规定,2003年电动车销量比例必须达到10%。结果,期限未到,电动车因价格昂贵、充电时间长、续航历程短,而再次退潮。最积极的参与者丰田转向做混合动力,通用转向做氢能源车,全球新能源车的探索向多极化发展。
  1980年代起,中国科技部门对电动车早有一套高明的理论:传统汽车技术,中国比欧美晚了几十年;而电动车技术全世界还没有大突破,我们与欧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可能后来者居上。结果花了20年,打了几十亿元的水漂,不见中国成气候的纯电动车问世。
  直到2009年,电动车又以“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名义,在中国陡然升温。甚至进入举国体制,从来与汽车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产业和部门,也表现出对电动车空前的政治热情。
  不能不引以自豪,这一次中国的电动车热,史无前例地领跑了全球汽车业最新一轮电动车研发热情。我问过一家跨国公司的高层,何以突然押宝电动车。他的回答令我吃惊:因为中国官方对电动车的高度重视。
  电动车180年来屡战屡败,最大的瓶颈是电池,尽管不断有新的、充电快、容量高的电池问世的报道,但是国际汽车业的共识是,当电池的能量储存密度达到今天的10倍,电动车的实用性才可以和汽车打平手;且不说,价格和安全的差距,电池制造和销毁过程中的严重污染也是难于逾越的障碍;因此一二十年里纯电动车不会超过全球汽车总产量的百分之五。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电动车研发,比起国际先进水平其实还是小学生,还处于从电池做起的阶段;电池组的集成,电控、电机的开发匹配,到车体的设计制造,几乎都在最初的研发。今天就把技术远不成熟的试制电动车当商品卖,消费者岂不成了试车员?
  这一轮电动车热,从专家忽悠到政府补贴,不过短短两年,十足的大跃进速度。做了30年经济记者,见过不少从大轰大嗡到头撞南墙的瞎折腾,不禁为电动车的鼓吹者捏一把汗。
  1980年代初,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当时作为国民经济主要能源的煤炭运力低下,造成沿海地区电力供应短缺,工厂一周“开三停四”。而当时石油炼制中大量重油没有出路,于是由国家经委出面,调拨技改资金,在全国火电行业和工业动力系统大搞锅炉“煤改油”技术改造。有专项资金撑腰,各地争着把燃煤锅炉改成烧油。谁知不到一年,重油从无人问津变得供不应求,电力和动力行业又成无米之炊。结果又是国家掏钱在全国搞了一次“油改煤”的折腾,损失至今无法计量。
  近一点的例子是1998年,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谈到吉林等产粮省大量陈化粮无法处理,主持会议的国务院领导人当场拍板,进行用陈化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的试验。我当时在场,还写了报道。试验取得成功,陈化粮积压得到化解,玉米造乙醇却在全国产粮区遍地开花。有些地区还出现鼓励甚至强制汽车加乙醇运行,堪称一次小的“新能源”革命。然而乙醇产量大了,却引发了人与汽车争食玉米的窘境,甚至成为一场社会伦理的危机。玉米乙醇终被叫停,大量生产设备建成即告闲置。
  刚刚看到一则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拉闸限电此起彼伏,煤炭净进口已成定局。我就有些担心,不要说今天中国保有的八千万辆汽车都被电动车取代,就是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2015年中国生产150万辆电动车,脆弱的电力供应如何能够承受。现在的电动车,充电一次最多只能行驶一二百公里,像手机一样需要天天充电。赶上拉闸限电,就是一堆寸步难行的铁坨子。
  电动车是一种与汽车能源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型出行工具。何时拿出安全可靠的商品车型;配套设施是否跟得上;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能否适应;都不是大轰大嗡可以应对的。电动车是好东西,研发、推广都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砸了牌子,再要翻身就难了。

相关热词搜索:电动车 前世 及其他 电动车前世今生及其他 前世今生 今生前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