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人生,诗意栖居]诗意的栖居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倏忽空虚熏染出她高贵肃穆与萎缩悲凉的双重基调。禅的智慧给予生命幻灭的启示,人们也在禅的清净中寻到了诗意栖居的理想。如何实现诗意栖居的理想,如何让生命获得家园感,参禅的“熟处转生,生处转熟”为人生的修行提供了途径。
  【关键词】禅;虚空;审美;诗意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52(2011)09-00-
  
  佛,可谓知行合一,是很有说服力的。精深玄妙的佛理以寂寥的宇宙气韵出乎世俗,这超脱给人们以启示;以宏阔的悲悯情怀入乎世俗,为踟躇于人海之中的我们摆渡。禅,以智慧的形象深邃地镌刻在文明史上;以其清净的性情飘逸在文人雅士的清新生活中。不久前,聆听到当代著名禅学家吴言生的“禅与人生”的讲座,兴味盎然,颇得意旨,感慨良多。我以为,倘若随波逐流潦倒困乏地“过”一生,不如上下求索清新智慧地“修”一世。
  一、生命:俗务、事业、审美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是祭花、叹花、惜春、悲悯馥郁芬芳的倩魂丽影。此诗行亦可言及三万六千日的个人生命。“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然亦有“多智慧,多烦忧”;生如薤露,又每每坎坷多舛,祸不单行,十之有九不如意;青春、健康、容颜、才思都不是永不枯涸、取用弥新的泉渊,她们赋予生命的意味如天光云影,瞬息万变,虚无缥缈,是幻灭的启示。无常之于生命,犹尘埃之于杳霭,亦犹蜜之于花,体匿性存,息息相伴。芸芸众生,有的把生命演绎得热闹而平庸的,有的在诗与思的维度体面地活着、死去。人们也都在希望与幻灭交织的困惑中寻找人生的出路或者说是理想。有的耽溺于游戏博弈,困顿疲乏,消耗元神,毫无裨益。有的深居简出,身居陋室,却涵泳于歌诗曲赋,修身养性。吴言生教授将生命划分为三个层次:欲界,即本能;色界,即社会;净界,即心灵,并以心灵为人类的家园。叶朗先生也有一说,他的生命三层次为:俗务、事业、审美。我是如此理解的,俗务缠身,事业烦心,审美消忧。一个人如果调适劳逸,料理俗务适宜,不为其羁绊;对待事业尽心,不为其攫掠;以高雅、古朴的趣味提炼审美,寄托心性,乐以消忧,他的人生便同茗茶一般清新雅洁,同音乐般婉转凝练,此谓“诗意栖居”。在审美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生命,变得纯净、皎洁、澹泊,意趣横生。生命若如此恬适,人们便不思彼岸,不思归去。然,诗意栖居,非旷达、雅逸之士不能达。
  譬如秋,自有许多好处。桂子远了菊近了;叶飞扬雨飘洒。雾氤氲心淡怡;阳光铺陈意清奇。赏晨昏晦明,鉴光影芳华,品林月丘壑,评歌诗曲赋。秋音秋语秋境,为汝设。但也不乏恶癖俗心之人,无心懒惰之人,辜负饿清秋光阴,并习而惯之荼毒一生,萎颓一生,倾圮一生,麻木一生。
  赏鉴品评之事,于世为闲事,“而品人者,以此观韵焉,才与情焉,何也?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拱壁,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非有真韵、真才与真情以胜之,其调弗同也。”审美以寄托情志,既风雅又不易得其真韵,首要的是要有“闲”,所谓闲情逸致,当然“闲”不是尸居肉食,无所事事,只有养性悦心,怡生安寿之“闲”才得其真“闲”。
  如何才能抵达如此风雅的境界?如何才能以真韵、真才与真情事赏鉴,得闲逸呢?这些不禁让人想起神秀那著名的偈语:“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二、修行:熟处转生,生处转熟
  神秀的偈语道出了:众生自心不一定等于绝对清净的佛性,众生入禅的途径只能是不断地修行,或持戒入定,或反省忏悔,通过渐修苦行接近平静空明的境界。虽然后来南宗禅主张“一切皆空”、“触处皆真”。一方面使禅生活化,这是我们通常在文人诗词中都能读到的一种“自然适意”;一方面导致了禅的非宗教化,即禅的宗教性的自我瓦解,致使一度泛滥狂禅之风。即便如此,大多后来的南宗禅禅师仍然回归到传统的思想,建立了约束行为的清规,渐修的理路也渐渐成为南宗禅的主脉。
  审美之事,譬如绘画要具有禅意、仙韵,才为文士标榜;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醒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游刃有余。简言之,禅,即全神贯注集中在佛的义理以澄澈心灵。审美,即以心神观照事理以获得美感,丰沛心灵。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尤其是吴教授所说参禅步骤更可以借鉴到审美中。步骤有二:熟处转生,生处转熟。熟,即俗的,恶的东西如妄想,贪念之类须陌生化,即死去。生,即雅的,优秀的东西要化入性情,生命,即活来。如此“死去活来”地参,才可能接近禅的神髓。审美之事,又何曾不须“死去活来”地修,炼呢?只有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审美才不会是附庸风雅,不辨雅俗甚至俗不可耐,审美才会是真韵、真才、真情、真闲。
  人之生而有时,受天地时令之气各异,加之后天家庭教养不同,人的精气神都有独特之处,因其独特就不免局限。天才是少有的,他们的才情、思想、志趣、见识都是不完美的,更何况其他凡夫俗子?因而于审美之雅事,孜孜以求,借鉴吸纳优者,摒弃劣者,精益求精,不为大方之家品评,只为自身修养,乐以忘忧,亦一快事。
  三、家园:禅意人生,诗意栖居
  吴教授以四句偈向我们道出了禅的思想神髓:“本来真面目,执着时迷失,放下分别心,即是回家日。”我们的本心是至善至真,清净澄明的,而当我们生起相对的观念,分别智的作用,我们便迷失了本心,沉迷于欲望,执着于那些相对、分别;但其实诸物皆空,我们若放下分别心,领悟到那些色、受、想、行、识皆为空的话,我们就寻到了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
  不淡泊无以明志,不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能放下的物愈多,他就愈富裕。这是心灵的富裕。简单,才能高尚,才能自由,才能诗意,才有家园,才会从容,旷达,将生命提升,凝练。
  
  参考文献
  [1] 长物志校注[M].文震亨著,陈植校注.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解 然)
  收稿日期:2011-7-12

相关热词搜索:禅意 栖居 诗意 禅意人生 诗意栖居 禅意人生 描写诗意生活禅意句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