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故里行】莎士比亚14行诗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车出伦敦,恰逢中雨,雨刷不断地刮开挡风玻璃上朦朦的水雾,露出在前边高速公路上驰行的前车尾部。从伦敦西区向西北逆行180多公里,就来到被德国诗人海涅称之为“在……戏剧创作上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一代文豪莎士比亚的故乡――艾冯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这一带既无高山峻岭,也无深谷名川,有400年历史的斯特拉特福镇至今人口不过2万,称不上什么通都大邑,但来自世界的游客却每年多达200万人次。如此众多的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偏僻小镇,就是为了一睹莎翁生长的这片故土。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诗人、剧作家,生于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20岁左右到伦敦谋生,广泛接触社会。1592年左右参加剧团,开始舞台和创作生涯。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作品,无论是在鲜明的人物形象,强烈的内心冲突,还是在复杂严谨的剧情结构,精粹激越的语言文辞,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至高境界,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突出的地位,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历尽沧桑的故居
  斯特拉特福位于英格兰真正的地理中心,距东、西、南海岸以及北面苏格兰边境的距离大致相等。这里有茂密的森林、青青的草地、秀丽的山川、蜿蜒流过的艾冯河,夹杂其间的还有黑色、白色、以草铺顶、造型别致的村舍。
  莎翁诞生在城中心亨利街的一所毫不起眼的二层小楼上,这是他父亲的房子,莎士比亚就在这里被抚养成人,按照传统习惯他继承了父亲梳羊毛的行业。这所狭小而简陋的房子是莎士比亚这位天才的真正生长地,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宝贵的青少年时期。当我在这幢简陋小楼寻觅莎翁的足迹时,无论是在房间的墙壁上或是在窗户的玻璃上,都会发现涂满了无数前来瞻仰莎翁时留下的名字和缩写字母,在这些签名留念的人群中,有不少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如狄更斯、萨克雷、白朗宁等。
  在这所屋子里,如同在别的著名故居一样,有许多在这里居住时用过的遗物:有那支旧式毛瑟枪的损坏的枪托,莎士比亚偷猎时曾用它射过鹿(据说,他因此受到当地贵族托马斯?露西爵士迫害,被迫放弃梳羊毛的工作,在22岁时逃往伦敦);还有他的烟盒以及他扮演哈姆雷特时不离身的那把剑;劳伦斯修道士在墓中发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时用过的那盏提灯!这里还有大量莎士比亚种的桑树,如今已然长成浓荫一片。
  最引人注目、令人喜爱的珍品却是莎士比亚的椅子。这椅子放置在他父亲工作间正后方一间阴暗斗室的烟囱旁的角落里。也许在幼年时这个顽童多次在这张椅子上,凝视着在炉火上缓缓转动的穿满了羊肉片的炙肉叉,眼光里满含着渴望并咽下一口口急谗的涎水;或者在夜间坐在这椅子上,聆听斯特拉特福的朋友们讲述英国苦难年代的教堂墓地故事和传说轶闻,从中汲取到无尽的创作灵感。
  当年轻的诗人忍辱含垢地正要飘泊到前途堪虑的未知世界去时,他一定心事重重地回过头来对自己的桑梓故园投以深情的一瞥。如果当时他能预见到不久之后就会载誉而归,他的名字会成为故乡的荣耀,他的遗骸会作为最珍贵的宝藏而受到虔诚地保护,他的泪眼凝视着逐渐变小的教堂尖顶,有朝一日会成为矗立在绮丽景色中的一座灯塔,去指引全世界的文学爱好者前来拜谒,那么,他的心情该会多么愉快啊!
  莎翁身后,这所房子虽有3个世纪仍为其后人所有,却无人注意善加保护,而长期被用来开设杂货铺。只是近年来,因莎翁声名日隆,才大体恢复了原貌。
  屋后的花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其中品种都在莎士比亚剧作中有所提及。房子左侧,是“莎士比亚中心”。这所现代化的大厅既是图书馆也是档案馆,是研究莎士比亚学的学者们时常光顾的地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中心”并非英国政府所建,而是由美国及加拿大私人捐款建成。它的一个特色是门厅玻璃上刻有许多莎士比亚戏剧中许多典型人物的肖像。
  人生的两个版本
  莎士比亚在他年幼时,因家庭的经济情况,没有在这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进过一所文法学校,13岁时因家里交不起学费就辍学了。到伦敦后,家乡有人听说他在一个剧场前为观众看马,后来又进一步成了剧场的杂役和演员。他后来每年都会回来一次,因为经济情况渐渐好转,还在家乡购置了房产和地产,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52岁去世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他留下的遗嘱,讲了一些琐事,却没有提到自己有什么著作。
  还有一个版本,说莎士比亚在老家当了七八年梳羊毛工人后,某一天与斯特拉特福的浪荡子们结伙盗猎托马斯?露西爵士苑囿中的牡鹿,在这次轻举妄动中,他成了阶下囚,被带到饲养员的小屋里凄惨地关押了一夜。他被带到爵士面前时,肯定受到了屈辱的对待。因此他耿耿于怀,甚至写了一首粗鲁的讽刺诗贴在爵士邸园的大门上。
  这一明目张胆的攻击冒犯了爵士的尊严,使他勃然大怒,于是他聘请了瓦立克郡的一名律师,要用法律去制裁这位通晓音律的偷猎者,莎士比亚没有斗胆坐等这位郡中爵士和乡间律师的联合进攻,三十六计走为上,他立即离开了风光明媚的艾冯河岸,抛却祖业,漂泊到伦敦,寄食于剧院门下,继而成为一名演员,最后写起剧本来。这样,由于托马斯?露西爵士的迫害,斯特拉特福失去了一位无足轻重的梳羊毛工人,而世界却赢得了一位不朽的诗人和剧作家。可是许久以后,他对那位勋爵的虐待仍然耿耿于怀,于是在自己的剧作中施行报复。据说托马斯就是夏禄法官的原型。法官的盾徽和爵士的一样,在四个方格内都有白梭子鱼。这样,影射挖苦就轻巧地落到了爵士头上。
  就他的处境和癖性而言,这些欠考虑的举止是很自然的。莎士比亚年轻时无疑具有一个热情洋溢、放荡不羁、傲岸不驯的天才所具有的一切鲁莽荒诞、不受约束的品性。在诗人的气质中,自然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境界非他人所能企及,在命运的荒唐赌博中,一位天纵之才将成为大流氓或成大诗人,这常常像转动一粒骰子一样。幸而莎士比亚酷爱文学,经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剧作大师。
  世界文学的圣地
  夏天的英国乡村景色一片青葱翠绿,处处花繁叶茂,远处白云朵朵般的羊群在绿茵般的草地上出没,依稀传来咩咩的声唤,麻雀和喜雀在茅檐和绿叶环绕的树篱周围啁啾鸣啭;知更鸟在往昔的暴躁中平添了活泼生动的音调。云雀从水气弥漫的草地深处一跃而起,向上翱翔,钻进亮闪闪的如絮的白云里,倾泻出一串串美味的歌声。我凝视着这小歌手越飞越高,最后在白云深处变成一个小黑点,而歌声仍不绝如缕,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际。
  斯特拉特福附近整个乡间确实是充满诗意的地方:它的一草一木都使人联想到莎士比亚。每见到一所旧舍我都想象成是他幼年常往之地,他在那儿获得了淳朴生活的最初知识,听到了许多轶闻传说和荒诞不经的故事,剧院前看马时阅历了进出剧院的各色人物,剧团杂役和演员的生活锤炼了他对人生的品味,使他成为一位不仅悠闲地出入历史、政治、法律、地理等学科,而且熟知宫廷贵族生活的知识渊博、无学不窥的一代文豪。尔后又像变魔法一样把这一切穿插进他的戏剧中。据说在他那个时代里,冬夜里人人喜爱的消遣就是“围炉而坐,讲述有趣的故事:游侠、女王啦,情人、君主啦,淑女、巨人啦,还有侏儒、盗贼、骗子、女巫、仙女、恶鬼、以及修道士等等”,这些都成为他在以后创作中取之不尽的素材。
  我途经之处,艾冯河不时地映入眼帘,它流过广阔肥沃的河谷,曲折蜿蜒,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林荫道上的橡树和榆树,参天高耸,庄严肃穆,有点像哥特式建筑的气氛情调,让我联想到浪漫主义的豪华壮观。同时,也显出一个古老贵族家族昔日的尊荣和傲然自恃之态。
  有些莎士比亚评论家推测,诗人早年就在这锦绣的美景中徜徉,就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氛的幽绝境地漫步,于是才在《皆大欢喜》中描绘出那些迷人的森林图景,也只有独往独来地在这些地方流连,才能深深地吸收幽雅的灵感,才能对大自然的美丽产生强烈的反应。想象被激发起来,成为梦幻遐思,变得如醉如狂。朦胧而又强烈的意象和观念不断涌上心头,心灵翱翔在精神的天宇,使人默默地陶醉在几乎不可言喻的联翩浮想之中。也许就在我眼前这些荫蔽着翠堤和艾冯河粼粼波光的大树中的一颗树下,诗人的幻想得到了完美的升华,转而成为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章。莎翁故乡行,我不禁浮起诗人的卓异天才。他能把自己的精神魔术施展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他赋予各种事物、各个场地以本非固有的魅力和性格,他把这个“忙碌扰攘的世界”变成了完美的仙境。他确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施魔法的人,其魔力并非作用于人的感官,而是作用于人的想象和心灵。万千的祝福和荣耀归于诗人:他用纯洁无瑕的幻想给暗淡平庸的现实生活镀上了金光,在我沧桑变幻的人生旅程,他给我展现了无法估价的强烈欢欣,他以对生活的诚挚而欢乐的同情心,消磨了我许多精神孤寂的时光!
  我怀着高山仰止而深为激动的心情完成了这次难得的莎翁故里行。回顾莎翁的名作,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在自己的每一部作品中,总是既做精细入微的细节刻画(用形象和语言、服饰和动作),创造出十分生动而又十分独特的形象,同时又进行广泛的概括,使人人都感到他的作品亲切易懂。这种非凡的艺术天才促使他去创造典型。毫无疑问,莎士比亚创造了一系列超越自己时代的人物典型,这些典型更多是反映了当代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和精神,而不是一味地媚俗和哗众取宠。从某种意义上说,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典型已经达到了广泛的哲学概括;这种概括尽管是艺术化的,但却是唯物主义的、健康的、而且深深植根于永远蓬勃进取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莎士比亚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天才的儿子和先知者。
  (本文责任编辑:卜卫东)

相关热词搜索:莎士比亚 故里 莎士比亚故里行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8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