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反恐战略评析】车臣反恐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1999年10月5日起车臣全境进入反恐特别行动状态,到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National Antiterrorist Committee)宣布:自莫斯科时间当天零时起,取消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反恐行动状态。这意味着俄罗斯持续近10年的车臣反恐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俄罗斯境内的反恐局势并非一帆风顺。仅从2009年4月16日至11月底,车臣境内就先后发生了十余起恐怖袭击事件。11月28日,由莫斯科开往圣彼得堡的166次“涅瓦特快号”客运列车遭遇恐怖袭击,车臣恐怖分子声称对事件负责,这是近年来俄罗斯境内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预示着俄罗斯要和车臣实现真正和平决非易事。车臣反恐已经成为当代反恐的典型案例之一,其成败得失对当前其他国家反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车臣恐怖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苏联解体后,民族矛盾、宗教文化差异以及西方国家的渗透等因素进一步激化了俄罗斯与车臣之间的矛盾。
  首先,民族矛盾加剧了车臣人根深蒂固的反俄心态。18世纪初,彼得大帝向南推行扩张政策,先后两次派兵南下企图征服高加索地区,遭到了高加索地区穆斯林民族的强烈抵抗,车臣因此成为沙俄在北高加索地区的劲敌。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沙俄终于在1859年征服车臣并将其纳入俄罗斯版图,但车臣人内心深处却埋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这也成为民族分裂势力鼓噪车臣独立的借口。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在二战中勾结德国法西斯集体叛变为由,撤销车臣自治共和国建制,将38.7万车臣人强行放逐到哈萨克、西伯利亚和中亚。由于生活饥寒交迫,环境恶劣,约有13万车臣人死在流放途中。民族大迁徙使得两个民族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
  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后允许车臣人重返高加索家园,车臣自治得以恢复。1991年苏联解体成为俄车民族矛盾激化的转折点,车臣分离势力趁政局动荡、中央政府无力顾及边远地区之际,利用民族问题不断在俄罗斯境内策划实施恐怖活动,企图借机实现民族分裂。
  其次是宗教问题。在车臣民族矛盾很难和解的情况下,又加入了复杂的宗教因素,成为车臣乃至俄罗斯恐怖活动不绝的又一主要因素。俄罗斯的主要宗教为东正教,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车臣民族和高加索等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由于信仰不同,政治经济利益争端时有发生,尤其是宗教极端势力的活跃,致使伊斯兰教和东正教的矛盾不断。苏联解体后车臣穆斯林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开始复活,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组织与中东、中亚以及南亚的伊斯兰激进组织联系密切,不断在俄罗斯制造恐怖袭击事件,作案手段与基地等伊斯兰激进组织相同,对俄罗斯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由于东正教支持政府打击车臣分离主义势力,引发了穆斯林占多数的车臣人的仇视,信奉伊斯兰教的车臣分裂势力借机打着“民族独立”、“民族自决”、“争取主权”的旗号大行恐怖主义罪恶。毫无疑问,车臣恐怖主义已经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再次,车臣问题离不开西方国家的纵容和支持。多年来,车臣问题一直是西方攻击俄罗斯的焦点之一,西方的一些战略家深知:对付俄罗斯的基本战略应该是“分而治之”。车臣不仅具有可能肢解俄罗斯的潜力,还具有地缘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利益。于是,西方试图使俄罗斯高加索的边缘板块――车臣出现松动,从而使俄罗斯二度分裂。从地缘角度讲,车臣地区和外高加索与里海周围的中亚国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是北约东扩向亚洲地区拓展最好的延伸带。从政治经济角度来看,通过高加索地区可以把里海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输送出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打着“人权”、“民主”的幌子,采取双重标准,指责莫斯科在车臣“侵犯人权”、“滥杀无辜”,包庇车臣极端民族分子的恐怖活动,并向车臣分裂势力提供资金、武器以及政治避难所。
  
  车臣反恐的经验教训
  
  俄罗斯与车臣分裂势力较量10年,虽然成效显著,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成功经验主要有三:
  (一)完善反恐立法和机构建设。随着恐怖主义犯罪的日益猖獗,俄罗斯制定了相应的反恐怖主义法律。比如,俄罗斯把“恐怖主义、原教旨主义和车臣分裂势力”并列为“对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为了保证反恐法的顺利实施,俄罗斯在机构设置上进行了相应调整,建立了全国性的反恐领导机构,即反恐怖委员会,下设反恐小组,由俄联邦政府、内务部、安全部、国防部等作为执行机构,分工明确。为了加大反恐力度,健全和加强反恐机构建设,2006年2月16日,时任总统普京签署了《关于打击恐怖主义措施的命令》,决定成立全国统一的国家反恐活动委员会,以协调全国的反恐活动。
  (二)普京铁腕袷理。苏联解体后,车臣恐怖主义活动成为俄罗斯面临的最大军事威胁。普京出任总理和代总统期间,在车臣问题上采取了绝不妥协和坚决打击的强硬手段。普京等领导人还多次表示,将对威胁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实施“先发制人”战略,并动用军队对国内发生的恐怖主义活动进行打击。此举极大地鼓舞了反恐将士的反恐信心和决心,俄军很快扭转了车臣战局,对车臣恐怖与分裂势力予以毁灭性的打击。166次“涅瓦特快号”客运列车遭遇恐怖袭击后,普京承认:俄罗斯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仍然很大,但是完全可以抵制。他肯定地说:恐怖袭击总是很难避免的,我们必须对可预测的事件事先采取大型的先发制人的行动。
  (三)擒贼先擒王。俄军通过境外暗杀、线人引导等多种手段,接连消灭了车臣非法政权的三大“匪首”。2005年3月8日,车臣非法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在车臣北部被击毙。马斯哈多夫本人公开坚持车臣独立立场,策划过多起恐怖袭击事件。2006年6月17日,车臣非法武装重要头目萨杜拉耶夫当天被车臣警方击毙。萨杜拉耶夫策划实施了2004年袭击俄联邦印古什共和国警方及安全设施的事件,造成大约90人丧生。2006年7月10日,车臣非法武装头目巴萨耶夫在俄印古什共和国被俄军警击毙后,车臣匪帮一蹶不振。巴萨耶夫是车臣非法武装强硬派人物,经验丰富,策划和参与多起恐怖事件,指挥了莫斯科剧院和别斯兰人质事件。三大重要恐怖头目先后被清除,对遏制车臣非法武装的恐怖或分裂行动起到了决定性的重创作用,标志着车臣99%的战争结束。
  俄罗斯在车臣反恐问题上虽然取得了一定胜利,但多次严重的战略失误也导致政府贻误战机,致使车臣恐怖分子祸患十载。第一次失误是没有及时将车臣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苏联解体后,陷入无政府状态,社会失控,民族分离情绪空前高涨。1991年10月车臣宣布脱离俄罗斯联邦,成立车臣共和国,六万多人的国民自卫队开始与俄军抗衡。俄罗斯政府非但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反而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争端,结果为车臣势力的东山再起埋下了伏 笔。第二次失误是俄罗斯车臣一战的妥协,膨胀了车臣非法武装的势力。1994年12月11日车臣战争爆发,受苏联解体影响而大伤元气的叶利钦政权被迫与车臣反叛政府在1996年签订了《哈萨维尤尔特协议》,承认车臣在俄联邦享有“特殊地位”,俄联邦与车臣共和国之间以国际法为基础,俄军从车臣撤军等。俄军的妥协使得车臣在“独立”道路上越走越远。第三次失误是第二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政府没能及时采取其他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1999年8月俄罗斯政府出兵打响第二次车臣战争,到2003年普京总统选举前,大批车臣非法武装已被俄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剿灭,小股残余势力转入南部山区开展游击战。尽管俄军取得了军事胜利,可是单一的军事手段和高压态势难以弥合俄车之间的恩怨,剩余反政府武装以车臣为中心发动人体炸弹、汽车炸弹、劫持人质以及暗杀等恐怖事件,恐怖活动由车臣扩展至莫斯科以及俄联邦的其他城市。
  
  车臣反恐的战略启示
  
  车臣反恐问题之所以如此棘手,除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之外,还涉及到国际恐怖组织、周边国家以及西方势力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在车臣反恐行动中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胜利,关键是在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领域制定了综合性反恐战略。
  (一)妥善处理国内少数民族矛盾问题。为了争取广大民众的支持,消除滋生民族分裂的土壤,俄罗斯政府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妥善解决民族和宗教问题。在与车臣分裂势力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俄罗斯政府军的高压军事行动也引起了车臣人民的强烈不满,叛乱武装趁机与极端分子甚至狂热势力相勾结。因此,打击并消灭车臣恐怖组织中的极端骨干分子和头目,隔绝其与民众之间的联系,消除民族隔阂,实现民族团结成为军事胜利的前提。
  (二)反恐与立法并行。2006年3月6日,俄罗斯签署新的《反恐怖主义法》,该法案除在内容上更加具体外,还做了特别规定:在同恐怖分子谈判时,不应考虑对方提出的任何政治要求。另外,新法案在司法实践中还体现了无差别对待原则,即:恐怖分子不享受政治犯待遇,不享有任何特权和赦免问题,恐怖主义犯罪等同于普通的刑事犯罪。俄罗斯不仅具有完备的反恐立法,还构建了国家、社会、个人反恐互动平台,在反恐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开展和平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在解决民族、宗教矛盾时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国际社会、周边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干扰,英国在解决北爱尔兰问题,西班牙在解决巴斯克分裂主义问题时,都曾面临过来自美、法等国的干扰。排除外来干扰成为各国反恐的关键一环。对于存在着境内车臣恐怖势力与境外“基地”等国际恐怖组织紧密勾结的俄罗斯来讲,积极开展和平外交,加强国际合作,联手打击恐怖主义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俄罗斯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反恐条约的制定,积极推进建立由联合国主导的反恐合作机制;在地区层面,积极参与独联体国家与周边国家之间签署地区与安全的保障条约,尤其重视独联体内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反恐合作,以此切断恐怖组织的物资和资金来源,确保车臣反恐的顺利进行;在双边领域,俄罗斯加强了与美国、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大国的反恐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俄方虽有意搭乘美国反恐顺风车,以防范车臣问题“国际化”,但始终坚持车臣问题属于俄罗斯内政,不许国际社会插手。
  俄罗斯用了10年基本控制了车臣局势,但是仍有少数顽固车臣武装分子继续进行恐怖活动。零星的恐怖袭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臣有序的政治、经济重建进程,但对俄罗斯国内的和平与安全尚不构成直接威胁。不过,俄罗斯政府要想真正控制车臣局势,仅有反恐决心是不够的,在反恐耐心和争取民心方面尚需作出不懈努力。另外,俄罗斯与车臣之间如果不能消除民族矛盾、消弭心理隔阂,短时间内的恐怖袭击恐怕仍然难以根除。

相关热词搜索:车臣 评析 反恐 车臣反恐战略评析 国际反恐战略 美国反恐战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