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艺术片票房低 [艺术归别人,票房归小刚]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王小丫妹妹的“开心辞典”如果给出这样一道题目:“冯小刚+葛优+喜剧=?”100%的人都能得出正确答案:“贺岁片呗!”   冯小刚是个聪明人。当下聪明的人特多,但能把聪明劲用对方向成了事的聪明人却特少。冯小刚是个不寻常的聪明人,只是,他的聪明劲儿使得过于执着,比如造就他的名声与成就的冯氏喜剧就是一例。冯小刚称得上是国产贺岁片的“大哥大”,甚至内地贺岁片的“祖师爷”。对冯小刚来说,十年前选择拍贺岁片,就像买中一只绩优股,一路涨到了公元2007。正如《甲方乙方》主题歌中唱过一句“成全了我,也陶冶了你”,贺岁片成全了冯小刚,也娱乐了老百姓。
  冯小刚也说了:“我对贺岁片的理解是:拍的时候才不管它是什么,就是一部电影,要求演员按正常逻辑去演。电影里要讲究传奇性和人民性。传奇性对受众来说非常重要,人民性是反映了人民的想象力而不是人民的生活。”可是,通观冯氏喜剧贺岁片,很自然地发现:他把中国人民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片子给定义得忒狭隘了!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老王十分的不爽。
  我的一位搞影评的朋友说,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导在电影语言上的弱点就已经暴露无疑,但是由于观众还没有从“后王朔”风格的套路中擦亮眼睛,对他的导演还有所期盼;后来的几个片子,总是难以去掉那些非电影的东西,走了一条背离电影本体的不归路。用老王的话说就是,冯小刚拿拍电视剧的手法操作电影,用《编辑部的故事》那一路由王朔式语言起家、凭着“抡圆了侃的”的纯属瞎掰的搞笑对话来忽悠着能听懂北京胡同幽默的那部分北方观众捧着肚子傻笑。简单说,他是把由他在内的一帮年轻人兴起的“室内情景喜剧”的播放面积由电视机屏给放大了N倍,冠以“电影”的名称而投影到巨大的幕布上去而已。
  2008新年临近,冯小刚以战争片《集结号》给中国以及海外的华人百姓拜年。从艺术的角度上看,是冯小刚改邪归正的标志。其实在这之前,冯小刚在大的不变里面,也有微变,他的第六部贺岁片《天下无贼》终于打破了贺岁片“喜剧、大团圆”的规矩,忍不住死了一个人,――刘德华扮演的贼成为冯导贺岁片里第一个死掉的人,当然这也符合中国传统道德中鼓励“浪子回头”的定式;到《夜宴》,开始变成血淋淋的古装片;而给2008年贺岁的《集结号》干脆以悲壮为主题,完全抛弃了任何所谓“贺岁”的原味。对此,与其说冯小刚在贺岁大道中已经游刃有余,不如说他开始正视电影语言了,不管这种正视是有意还是无意中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对电影来说,题材和故事背景是次要的,是不是电影才是重要的。能否因此说,这其实是冯小刚的聪明在发挥作用,企图用喜剧之外的作品来完成自我拯救?
  现在新片始映,看过的人都对战争场面印象深刻,银幕上呈现出来的画面色彩和那种粗颗粒感,让一些观众觉得和看过的《拯救大兵瑞恩》类似,毕竟是聪明人,在自己本行里学什么像什么啊。冯氏这部片子的好处,是在片中放弃了国产战争片所习惯的那种“小米加步枪”似的游击战,克服国人传统战争片的不足,最终拍出了战争的震撼力,把战场上惨烈的“真实”展现给百姓们看。至于冯小刚本人不同意《集结号》是他转型之作的说法,说什么“导演的工作就是拍摄各种各样的电影”,任他姑妄说之好了,圈内人都知道冯小刚跟王朔早年一起成事儿,写小说的本事没学到,光学到嘴硬了。
  眼下冯小刚又放出话来:“是哪个林子里的鸟就该在哪个林子里踏踏实实地飞,飞出去玩一圈,临了还得回来”,声明自己要重回喜剧片路线,下一步拿《贵族》来开涮中国的土贵族和海龟们。站在老王这边看,冯导还是把转型之路走到底吧,回归喜剧片,得到的是票房(这还得以顽冥不化死认北京胡同幽默的那帮子观众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能坚持进影院观看为前提),得不到的是个人的艺术成长。所谓见好就收,今年冯导在电影版相声这棵树下逮到了票房这棵兔子,明年在喜剧这棵树下继续等,又逮到了,接着是后年、大后年……幸运的票房捕猎者冯小刚导演,一连逮到了十年的票房大兔子。只是,再笨的兔子,似乎也该长长记性,不至于十好几年都非得在同一棵树底下撞死了。

相关热词搜索:票房 艺术 归小刚 艺术归别人,票房归小刚 艺术归别人 票房归小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