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民工】超能农民工赵富贵免费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城里的月亮      “脚穿解放鞋,身背铺盖卷,汗水一路洒,游走都市间。”这是城市居民多年来流传的对农民工生活的写照。2005年7月,我走进山东某建筑工地一群农民工们的生活,并用相机记录了这些都市中的农民工。
  今年30岁的女农民工赵云华,是钢筋班的骨干。两年前,她把幼小的孩子托付老人照看后,从四川老家来到济南打工,与已经工作多年的丈夫一起搞建筑。白天夫妻俩双双进工地,晚上她总爱为丈夫做上两道下酒的川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问起她出来打工的感受,她打趣道:“拿镰刀的手与钢筋混凝土交上了朋友。”
  与赵云华在一个班组的李小群,如果不是在工地上见到她,很难想象得出,这位留着大辫子、性格文静的“川妹子”,竟然也是一名从事重体力活的建筑工人。她说四川巴中老家人多地少,到这里来一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见见世面。
  被大家称为“小秀才”的张运刚,经常挑灯夜读,学习高中课程。2002年,这位来自山东高唐的22岁农村小伙,职业中专毕业,为了赚钱上大学出来打工。他将在职专学到的机械制造理论,用到工地上的实际操作中,成为机械维修能手。他一边辛勤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对自己的追求充满了信心。
  年近五旬的农民工向从金,在建筑工地上风风雨雨十几年,干过电工、钢筋工、抹灰工⋯⋯粗细不一的铁丝在他的手中如同面条般柔软,拧来转去后,铁丝就牢固地绑扎在一个一个钢筋上。每次拿到工钱时,他都要数上好几遍,舍不得买上一盒香烟。他说:“家里的庄稼、果园全部交给女人去打点,娃儿念书还需要钱,咬咬牙再拼上个三两年。”
  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们,他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成天与钢筋水泥打交道,尽管活儿又脏又累,但每当他们看到用自己双手承建的大楼建成,他们总会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他们还是经常被城里人误解,还担心拿不到工钱,他们渴望的是社会的理解、支持甚至是同情。
  在城里打了二十多年工的张友生说:“尽管现在社会已经对我们很关心,但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仍跟城里人差得很远很远……”
  
  离开土地的农民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参军提干、考学招工,到市场经济时代的打工创业,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一直是许多农村青年梦想得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1.3亿人。由农民到“市民”,不仅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然而,由于体制积弊,在农民与市民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工非农的特殊群体――农民工。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这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庞大的劳动大军,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各个角落、卖力气的各个行业,他们与城市的兴旺发达难舍难分了。试想,若一夜之间他们全部消失了,我们生活的城市还能运转下去吗?桥梁没人建,公路没人修,垃圾无人清理………离开了农民工真是无法想象。
  目前,农民工打工收入已占我国农民现金收入的三成以上,同时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铸就了“中国制造”持久不衰的成本优势。
  然而,他们的生存状态却并不理想,他们大多工作、生活在设施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是城市中最苦最累的活儿,而收入却很微薄,微薄的收入还要花在生活成本高昂的城市生活上,微薄的“血汗钱”还常常被拖欠⋯⋯挣点钱回家盖个房子,娶个媳妇,供孩子或弟妹上个学是他们全部的希望。
  农民工们聚居、栖身的地方,拥挤、破败、脏乱,卫生健康令人担忧,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舍不得花钱看病,没有基本的医疗和社会保障。除了打牌消遣,他们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枯燥的生活使他们感到孤独。婚姻、家庭、性生活也同样困难重重,存在着危机。更为难堪的是,他们的人格尊严常常会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和偏见,有时会被当作“另类”。
  社会的不公与歧视,渗透在他们生活的各个细部。遇到困难时,他们渴望与城里人一样得到法律和政府部门的保护。
  农民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待遇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建立司法援助、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市场中介等综合配套的机制来保护他们。而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江浩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十佳新闻摄影记者”,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摄影中心主任记者。
  2004年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一等奖
  2008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铜奖
  2008年出版纪实摄影书《生存》
  2010年参展平遥摄影节

相关热词搜索:农民工 都市 都市农民工 最强农民工李青小说 最强农民工混都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