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杰尔马文 奈杰尔.马文,全球首位西方“熊猫大使”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1967年的一天,父亲罗杰?马文为儿子买了一本精装版的《动物园时光》画册,在扉页上写下“送给奈杰尔,爱你的爸爸”。当7岁的奈杰尔?马文翻开书,看着一张大熊猫照片兴奋地手舞足蹈时,罗杰怎么也不会想到,四十多年后,奈杰尔会成为中国政府邀请的全球首位来自西方的“熊猫大使”。
  书中的大熊猫是伦敦动物园上世纪60至70年代最著名的动物明星大熊猫“奇奇”。这也是国内第一只作为礼物被送往国外、象征两国友好的中国大熊猫。
  这是奈杰尔?马文生命中第一次见到这种有着黑白皮毛、体形憨态可掬,并以竹子为食的动物。这一中国独有的“国宝”在马文眼里显得陌生又稀奇。
  这篇介绍“奇奇”的文章,马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在那之后,他便许下了两个愿望:一个是能够抱一抱可爱的幼年大熊猫,亲手抚摸它们的皮毛;另一个是能在中国找到一只野生大熊猫。今年,他的这两个梦想全部实现了。
  
  将野生大熊猫搬上银幕
  
  现在的奈杰尔?马文,是英国最著名的野生动植物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有“电视界的斯皮尔伯格”之称,曾登上代表美国电视业最高荣誉――艾美奖的领奖台。
  让马文少年时代熊猫梦想成真的,是一个“熊猫题材”纪录片的拍摄计划。2009年,全球最大影视节目内容供应商――英国富曼集团策划并资助了这个项目。2009年9月,马文来到中国,组成一支“寻找野生大熊猫”团队,踏遍了中西部的崇山峻岭,在那里完成了近五个月的取景拍摄工作。
  这部纪录片共分5集,名为《马文与中国大熊猫》,由马文自己导演并主持。在2010年4月的戛纳国际电视节上,该片引起轰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个主流电视台签约播出。播出后,英国BBC第五频道还为此专门设立了“熊猫周”。纪录片投资方告诉记者,CCTV10和四川卫视也买下播放权,很快这部纪录片将与观众见面。和其他纪录片不同的是,《马文与中国大熊猫》是没有剧本的。“因为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找到一只野生大熊猫”,马文说。
  虽然之后证明片子很“卖座”,但在前期,纪录片的投资方可没这么轻松。现在野生大熊猫数量稀少,很多科学家花数月寻找,却空手而归。
  马文他们也可能面临“找不到野生大熊猫”的风险。为此他们设计了一条特殊的路线――以秦岭为中心,北至陕西西安,南至四川成都,他们的足迹遍布雅安、德阳、绵羊、峨眉山、瓦屋山、唐家河、太白山、周至、洋县、佛坪等地,沿路不仅可以跟踪大熊猫的足迹,还能拍摄其他中国特有的动物及鸟类。在动身来中国之前,他们甚至还到美国加州南部的圣地亚哥动物园,拜访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大熊猫。
  2010年7月,因为这部纪录片,奈杰尔?马文还被成都市政府聘为“熊猫大使”,这是继影星成龙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人,也是全球首位来自西方的“熊猫大使”。作为BBC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马文有着近30年野生动植物纪录片和电视节目的制作经验,足迹遍布57个国家,甚至到达南极洲追寻企鹅的脚步。
  “现在,我可以利用传播者的身份来向全世界介绍大熊猫了。”纪录片完成后,马文如是说。
  
  拯救大熊猫是人类的自我救赎
  
  “一个滑稽的黑白双色的大家伙向我飞奔而来,刹那间来到我的面前,扬手就是一记上钩拳。然后它的18个同伴也加入了行列,两只攻击我的裤腿,另外的则试图爬上我的脊背。我被熊猫宝宝环绕着……站在它们中间,我才意识到,我刚刚实现了我毕生的梦想。”
  这是马文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拥抱了熊猫幼仔后,在日记里写下的。完成纪录片拍摄后,马文又去和那19只熊猫宝宝道别。“它们又强壮一些了不是吗?已经是满周岁的大宝宝了。”马文像慈父般地看着它们,“谈论熊猫,能让我的内心如绒毛般温暖、舒服。”
  去年出生的这19只熊猫幼仔,创下了大熊猫出生率的年最高纪录,这是大熊猫人工繁育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目前,人工饲养的大熊猫数量已经达到了300多只。
  雌性大熊猫产下双胞胎幼仔的概率很高,但熊猫妈妈的母乳却永远不够同时喂养两个孩子。10年前,每当一个雌性大熊猫产下双胞胎,其中一只就常由于营养不良而死亡。但现在,基地工作人员会让刚出生的双胞胎幼仔轮流喝母乳,并保证在任何时候只有一只跟随母亲。另一只则在吃过之后就被抱离,送到育婴中心进行人工喂养。这样,两只幼仔都同母亲相处了一段时间,能够获得充足的奶水。
  关于熊猫保护,以前曾出现过一种说法,即如果一个物种无法适应现在的环境,就不应该花费那么多金钱和物力,去挽救一个注定灭绝的物种。美国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曾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大熊猫,他是第一个来中国研究大熊猫的西方人。两年前,他就支持这一观点,明确表示尽管中国人作了很多努力,大熊猫可能还是会遭到灭绝。
  马文说,他读过夏勒很多书,但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如果任由大熊猫走向灭绝,是不是就更有理由剥夺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呢?大熊猫濒临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所以人类要为之负责。”马文说,“而且,现在人工繁育技术突飞猛进,乔治?夏勒也改变了想法,他认为从历史上看,大熊猫保护最好的机会就是现在。”
  尽管中国在大熊猫人工繁殖上卓有成效,人们的最终目标还是把它们放生野外,回归自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大熊猫在野外天敌不多,但很多圈养的大熊猫已经丧失了在野外求生的能力。野外天然的竹子共有1000多种,而大熊猫吃的只是其中40多种,曾有被放生的圈养大熊猫开始时会常常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竹子。因此,目前基地工作人员会先把它们放在一片半封闭式的自然栖息地中,慢慢锻炼它们适应环境,自己觅食。
  人工繁育大熊猫的野化训练,将会是马文下一部纪录片《未发现的中国》其中一集所要拍摄的内容。为此,马文将在4月份再次来到成都大熊猫人工繁育基地,拍摄等待回归自然的成年大熊猫们。据纪录片制片人肖珩介绍,这部纪录片将不同于《马文与中国大熊猫》,他们会在内蒙古、新疆、湖北、青海等地拍摄6种不同的地貌和其中的动物。目前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已经买下版权,《美国国家地理》或美国公共电视网也有望加入购买者的行列。
  2010年的最后一天,马文带着耄耋之年的父亲罗杰一起来中国跨年。对父子俩而言,此行意味深长。“回想起当年,若不是父亲给我的画册,可能我也不会选择现在的道路。”
  马文说,他想和父亲一起来见证童年梦想的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熊猫 首位 大使 奈杰尔 马文 全球首位西方“熊猫大使” 奈杰尔马文十大致命 奈杰尔马文的老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