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中医事迹【李振华和他的中医情结】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2006年3月,《河南中医》杂志刊登了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原河南省中医学院院长李振华教授撰写的《论中医药的发展形势与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一文。该文详尽阐述和解读了“中医药的发展形势”、“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医药科学”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该文一经刊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轰动。
  2006年7月20日上午10时,天气凉爽,细雨如织。《中国报道》一行3人在郑州富田丽景花园李振华先生住处,就中医药科学的有关问题采访了这位83岁高龄、从医63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学家。
  《中国报道》:众所周知,先生在中医药界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论中医药的发展形势与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一文,更标志着先生对中医药学研究发展方向的真知灼见。目前,中医药科学越来越成为我国内外乃至全世界不可或缺的、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对此,请先生谈谈国内外不同环境条件下中医药科学的发展形势。
  李振华:祖国的医学可以说是千年辉煌、百年变迁。一方面是灿烂的历史和光明的前景,一方面又是严峻而残酷的现实,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科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义务。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初步显现,回归自然、用天然药物治病,已成为全人类的迫切愿望,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欢迎。据报道,除中国以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的中医诊所达5万多家,现有中医从业人员19万多名。仅美国加州就有近百个中医诊所,英国中医诊所更达4000多家。截至去年,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我国建立了包括中医在内的医学交流协会。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制定了使用中草药的法规和条例。为了培养中医药人员,不少国家或办学习班,或建立正规中医学校,允许开业就诊,同时还派学员来我国学习。为了研究中医药,很多国家的医药院校甚至综合大学都建立了研究中医药的机构;天然药物制成的药品占全球市场药物的30%,每年收益达400亿美元,且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工作会上指出了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将中医药纳入卫生防疫工作中,并采取措施培养中青年名医;广东、浙江、黑龙江、山东等省亦采取措施大力继承老中医经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着手研究制定高等中医教育计划及研究中医院管理及办院方向、方法等。
  《中国报道》:先生被媒介誉为“人民医生”,充分说明了您的医德,即使目前您83岁高龄了仍坚持坐诊和进行不懈的中医药科学攻关研究,请问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持您的这种行为呢?
  李振华:外界过誉了,人生之路,既是心灵的轨迹,也是人格的体现。1924年我出生于河南洛宁县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景唐公医术精湛,闻名豫西。我自幼受父亲“真善为本、济世成德”的谆谆教导,“从医济世”的种子深埋我幼小的心灵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父辈的言传身教,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中医科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医科学探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神圣的历史使命、强烈的敬业精神,使一代又一代成就卓著的中医学家,为发展和繁荣祖国的医学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我又亲眼目睹了1941年日寇侵占豫西后,水旱蝗灾连年不断、疾病瘟疫随处可见、缺医少药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更坚定了我从医济世的决心。“穷难夺志、苦愈自强”、“鸡鸣五更起、带月荷锄归”是我在医学宝库之林研读的真实写照。我坚信行医首先要立品做人,才能济世救人,才能最终做到为祖国医学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建国初期,我就是洛宁县人大常委。之后,我又在中医事业和参政议政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我是人民的儿子。如果说我为中医科学、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作出了一些成绩,这也是党的培养、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这个信念始终激励着我把医学技术用在为人民群众的服务上。现在我老了,可我相信“莫道桑榆晚,彩霞尚满天”这句话,我要继续为人民群众、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中国报道》:先生在中医药研究上奋斗了65年,医学技术博大精深。请先生谈谈,中医药学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之上?中西医学理论的不同之处又在哪里?
  李振华:中医学是在《易经》的哲学基础上,通过人民对疾病斗争的反复实践,总结升华为理论而形成的。也可以说“医源于易,医易同源”,它是东方文化的产物,其形成过程是:实际问题→产生直觉观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般概念和经验→再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其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辩证观、取类比象等。西医理论是空间医学,它着重研究有形的实体和物质的构成,主要靠分析抽象和实验数据。而中医是时间医学,其特点是从整体出发,认为万物生化的根源在于本质功能,也就是无形之气。它严格保持人与自然的整体状态,坚持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受整体的统摄,而不是从部分(局部)看整体。西医受还原论影响,把现象看作合成的整体,认为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可以用部分来说明。
  《中国报道》:中医药学这颗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璀璨明珠,在经历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洗礼后,越来越绽放出灿烂夺目的光彩。这种光彩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这种光彩的背后也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辛勤奋斗的经历。先生不仅仅是载满荣誉光环的中医学工作者,更是一位出色的中医教育学家。那么请问先生,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使祖国的医学事业发扬光大呢?
  李振华:祖国的医学事业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来浇灌培育的。当前,如何面对中医学出现的大好形势?我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解决好对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认识问题;二是要重视培养人才,抓好中医教育;三是继承为基础,发展创新是目的;四是要应用现代多种边缘学科研究发展中医学;五是要防止青年中医学术上的“不中不西”。这里我要强调培养人才和传承创新问题。“文革”刚结束,我就以我个人名义向中共河南省委写了“河南中医药后继无人情况严重”的内参。经省委书记刘杰批示,在全省招收了500名中医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子女。在学院又自费培养出了中医班合格毕业生120人、中药班合格毕业生100余人,现都成为省内中医药队伍的主要力量。在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我又率先提出了“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问题,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西医的冲击和十年浩劫教育的断层造成中医人才极端匮乏,如不及时培养中医药人才,祖国的医学事业怎能发扬光大!早在1979年,我就招收并指导了10届中医硕士研究生,2004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在全国聘请了10位名老中医举行传承授徒仪式,我是其中之一。在我80岁生日学术讲座时,面对400余位学生、亲友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我也着重讲到了中医药学的传承教育问题。目前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组织108名中医专家进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究”。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中医传承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苍龙日暮仍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尽管我已是一棵日暮老树,但我要用有限的时间,把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学到的医学技术,最大限度地还给人民。

相关热词搜索:情结 中医 李振华 李振华和他的中医情结 李振华最好徒弟 临河李振华中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