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惠“三农”:深圳惠三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编者按:   为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从2002年9月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四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创造了“行政、社会、市场”三线推进的“宁夏模式”,即“立足科技项目,突出科技创业;实施体制创新,注重金融推动;坚持市场导向,实行三线推进”。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把政府意志、群众愿望、市场对接、产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多方共赢。农民增收了,市场经济优势形成了,产业结构优化了,党和政府的政策也落实了。这些鲜活的经验受到科技部的高度评价,也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应当说,这一有益的探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也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的借鉴。
  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宁夏科技特派员小组组长、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主席王正伟,宁夏科技特派员小组副组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张来武,宁夏科
  技厅厅长刘桓,同心县科技特派员卢振源等人,以探求“宁夏模式”的精髓所在。
  
   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同行
  
  《中国报道》:目前,科技特派员行动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起来,刘部长请您谈谈科技特派员是怎么产生的?“宁夏模式”是怎样形成的?您对科技特派员活动又是怎样评价的?
  刘燕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福建省原组织部副部长李川到闽北山区的南平市任市委书记。他想,闽北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方,应当要多了解农民。农民最需要的东西,政府应该予以解决;农民最渴望得到的,政府应该想方设法地给他。于是,到那里后他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隔一段时间到农村去看看,看看农民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其实农民并非只需要钱和补贴,农民也想致富,农民需要的是科技。他们缺科技,有力气使不上,但没有人来帮助他们做。他就派了大批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去帮助解决农民的需要。科技人员下去之后,立刻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成果转化到农村之后马上开了花,结了果,农民得到了实惠。他认为这样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于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始在南平实施,实施了两三年之后,农民欢迎,政府满意,科技特派员也得到了能力的发挥。他也觉得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效果比较好,在2001年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将经验进行了汇报。这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认为这是新时期重视农业、农村的一种创举,是一种发展,是一种探索。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全面报道,之后也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
  科技特派员方面,全国其他地方也在做,也有不同的方法。过去大家想了种种办法解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南平的经验解决到了根上,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去南平学习。许多省市负责解决农民问题的人都说这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认为大家应该合在一起共同干。讨论的时候,宁夏的相关领导也在场,他们就和全国其他地方的领导一起来推动科技特派员的制度。宁夏的特点是什么?宁夏突出了两件事:一是创新,一是创业,把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温饱或具体问题转化为推动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同时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富裕了,农村富裕了,必须靠一种经济实体来支撑;靠分散的小农户,不能够完全解决农村长远的发展,不能够解决农村小农业与大市场的连接,也不能够解决农业进入现代化的问题。只有通过创新实现创业,最后带动农业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的途径最后解决农民致富。而农民致富并不是由政府拿出钱给他一点实惠,给一点恩惠就能解决的,最主要的是要产生一种内动力,这就是突出了“创业 ”二字。宁夏的科技特派员创业得到了全国各地的认可。要解决农村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解决经济发展。所以有“南平经验”,也有“宁夏模式”,这两个经验和模式融合在一起,应该说是中国目前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核心问题。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在推动这件事。从2005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有3万名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山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已全面推动了。这种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特别在基层、地方产生的这些经验和模式,引起了一种共鸣,得到了一种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正好和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是融合在一起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棵新生的小苗,但却有强大的生命力,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在扩展,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科技特派员做的这些工作,常常使人刮目相看,产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这么多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农村基层,通过他们的奉献、通过他们对事业的追求、通过他们跟农民的结合,产生了很多非常先进的事迹和感人的故事,宁夏也编辑了这方面的书籍,看了让人感动。目前,有这么多的新闻媒体反复报道,说明新生事物在成长。新生事物肯定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科技特派员我们不说三道四,不评头论足,就看他是否在实践中起作用,这就是我对科技特派员的一个基本评价。
  
   破解“三农”问题的一条新路
  
  《中国报道》:从2002年9月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短短四年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请问宁夏为什么要推行科特派员创业行动?其思想内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正伟:我认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工作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中央作了很好的部署,但是关于科技服务问题,现在普遍感觉基层比较薄弱。这两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经过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和大胆创新,找到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这条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子,群众欢迎,政府满意,科技人员也有积极性,效果明显。
  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虽起源于福建南平,是实践经验的借鉴,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宁夏实际,实现了新的跨越和突破,发挥了应有的效应,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受到了科技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从近几年的实践及我掌握的情况看,我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有这么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体制、机制灵活。首先,打破了科技人员吃大锅饭的原有分配格局,体现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和按贡献分配的分配原则,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竞争法则;其次,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做法,实行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合同约束,做不好就要赔,把科技人员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的新探索;再次,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命令、政府号召的单纯做法,实施政府引导、项目带动、金融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化运作,探索了一条市场化推动的新路子。这种设计很好,因为许多事情,没有政府推动是不行的;光有政府推动也不行,还要靠市场化推动,靠企业化运作。如果单纯、孤立地进行,肯定很难推动,它牵扯到银行贷款等许多问题。但既然是一种创业行动,就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如担保公司、基金会、财政贴息等诸多可行方法,在更高层面更好地推进。
  二是政策导向鲜明。首先,实行保留编制、保留工资、保留关系等“三保措施”,解除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过去我们许多做法比如干部停薪留职等,因为跟国家政策有抵触大都没有实行下去,但在这“三保措施”保障下,现在广大科技人员由“无用武之地”变得“大有作为”,政策导向作用十分明显。这也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小组各成员在思想观念上的解放程度。其次,明确了科技特派员参与合作之后不查账、不追究、不过问等“三不政策”,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人员凭本事吃饭,靠能力赚钱,技术获酬,劳动拿薪,合理合法,非常正确,值得鼓励。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要形成这样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这既有利于科技人员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再次,提出了技术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服务等多元理念,丰富和拓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内涵和领域。以理念创新引领服务创新,态度明确,方向正确,导向鲜明,今后应该继续坚持不懈。
  三是队伍由小到大、不断壮大。由点及面,由“线”到“块”,从“星火”到“燎原”,我区科技特派员队伍正是从小到大、不断壮大的。来武副主席和科特办关于科特派由小到大的成长设计,设想很好,思路很对,实践证明非常正确。这项工作刚开始时,还是试点性的,现在已经推广开来,发展了1000多名科技特派员;人员构成也拓展到全区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未就业大学生、乡土人才和外来人才。今后,科研院所改革也要向这个方向靠拢,不能像过去那样全挤在办公室里,要能“上得来”,也能“下得去”。要充分利用科特派这个机制和平台,不搞一刀切,既要利用好现有人才,也要从各个方面吸引人才;还要争取覆盖特色产业乡镇和有特色的地方,扩大科特派的覆盖面。
  四是效益明显提高。虽然没有总体上的统计,但从材料上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并从一批典型中,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特派员创造的效益是明显的,在种、养、加、销等各个环节都是成功的,是有说服力的。总体来看,我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进展还是顺利的,群众和基层干部都能认真对待,科技人员也能安心做出一些成绩。这说明我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成功的,是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是值得全区上下认准跟定并长期坚持的,下一步就是要使覆盖面再大些,范围再广些,路子再宽些,规模再大些。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实践
  
  《中国报道》:我们注意到,您在很多场合都讲到,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实践,为什么?
  张来武: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是把握“三农”问题的新内容,实践邓小平理论的时代再创新。大家知道,中国改革第一炮是包产到户搞责任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它的本质是依靠农民,并尊重农民的创新,尤其是他们的原创,给农民经营自主权,政府制定政策,给农民实惠等等。这表明过去说农业是弱势产业,靠政府行为去抓,历史证明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但是政府要关心,政策给予一定倾斜,这就是邓小平理论。中央现在坚持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取消农业税的政策就符合邓小平理论,给农民以倾斜,给农民以实惠。通过近30年的实践,是不是仅仅政府给农民实惠就能解决农民问题呢?邓小平理论还包含着给农民经营自主权,要尊重农民的创造,要引导农民在市场上发育成长。因此,这个工作就不仅仅是政策倾斜了。30多年前,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经过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科技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化带来人类生活和经营的深刻变迁,这之间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究竟这20多年来“三农”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历史新内容?我认为是在三个转变之下面临四个挑战:即农业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是从农村的生活经营方式向城市化转变;农民是由自然人向市场经济中的法人转变。在这三个转变中面临着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四个挑战。市场化挑战是指有些东西供大于求,卖不出去,或没有好价格;城市化挑战是指农业经营方式、农村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国际化挑战是很多东西拿到国际市场上,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不适应了,如农药残留等;信息化挑战是指现在已经不再是传统行政化格局,它打破了时空观,市场一体化等等。但无论是哪一个挑战,都离不开科技的挑战,时代的本质是现代的农业离不开科技。也就是说要解决农民问题,科技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这样一个背景下,在我们设计宁夏模式时就想到,科技和农业生产经营的脱节是严重的问题,是科技进入农业第一生产线真正的障碍。所以我们坚定不移地在科技部的指导下,推进农业科研院所改制,改制之后考虑这些科技企业到哪里去。我们就让它到科技特派员的战场中去,所以我们说科研院所改制是科技特派员的姊妹篇。由此我们创造了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概念。法人科技特派员不是过去历史上派一个人下去,而是让一个科技企业进入这个战场作为法人特派员,这样会更有力量。第二,我们的科技特派员不是简单地科技下乡,我们希望他下去做老板,和农民一起做合伙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我们希望他是创业者,带动农民一起参与竞争,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力量。这是模式设计时思考的第一问题。
  二是依据产权和分工理论,复杂变简单;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出奇迹。30年前,农民遇到的问题是没有给他解决自己生存问题的权利,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遇到怎样的问题,究竟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农民面对的是市场竞争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农民单个的主体怎么能面对这样的竞争?农民若是面对不了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简单地让这些事由政府收回,由政府代替农民来主导解决问题?当然不是。在经济学上讲,要做一个工作,依据的是产权分工的思想。大家知道,在历史上分工的思想对人类生产力的推动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它的功劳在于把非常复杂的工程分解成简单的单位,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上从事简单、重复的作业,然后再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农民遇到的是同样复杂的问题,面对最复杂的市场竞争,我们把它分解成科技、资金、统计、劳力、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等若干环节,分解开以后,让农民在他能做的位置上工作,农民做不了的工作,由科技特派员做。因此科技特派员就不单纯是“科技”这一个概念,他还有营销、资金、金融运作、管理等概念。把它分解成简单的要素之后,我们就知道要给农民提供什么,这就是分工的思想。通过分工把最复杂的竞争分解成简单的要素送到农民中间去,使农民各尽所能。当然仅仅有分工的思想还不够,还要整合,这就要运用产权的思想,把这些分工后的生产要素再进行有效的整合,这就是利益共同体。例如,宁夏吴忠市的科技特派员吕世文,他学的是兽医,就设计了一个农业专家大院,让农民把奶牛都放到他那里去饲养和管理。他和其他科技特派员一起帮助农民选种、医疗诊断、咨询,进行养牛智能化管理和营销。这样一体化的工作都由科技特派员做好了分工,农民把奶牛都放到他那里,到时候只管收钱。你设想一下,这一体化的工作如果让一个农民自己去做肯定是做不好的,因为他不懂兽医,也不会营销。但是这么一分工,就帮助农民做得很好,所以当地农民称之为奶牛110,科技部星火办也把它列为星火计划。类似的例子,我们有几百个,我们就是按这样的方针来设计利益共同体。
  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优惠政策和一些行政管理上,我们借鉴学习了“南平经验”,但我们自己也有独特创造的地方。我们的创新除了“宁夏模式”系统性思考设计之外,还有“三线推进”(与科研院所改革结合的“姊妹篇”)、金融推动和城乡统筹等。据不完全统计,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开展至今,全区各市、县(区)1094名科技特派员共实施创业项目512个,有734名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结成了342个利益共同体,形成经济组织230个。其中,科技特派员创立企业128家,领办各类经济合作组织102个,累计推广新技术554项,引进新品种1100个,创业示范5.1万户,辐射带动14.6万多家农户。2006年,科技特派员创业直接服务的园区和基地农民人均收入3460元,科技特派员年获利2244.59万元,实现了农民和科技特派员“双赢”。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最后,我还要强调的是,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关于城乡差别,主要有两点:一是经营方式上的差别,二是生活方式上的差别,而经营方式又决定生活方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就是把分工的思想运用到解决“三农”问题中,把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农业生产经营分解成流水作业,再把每一段作业分解成各种生产要素,让科技特派员带着城里先进的生产要素与农民进行合理分工,并依据产权思想,实行利益共同体(即城乡统筹的企业化经营),从而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的密切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扎根基层的科技特派员创业体制、机制和思想文化,并通过创业实效影响着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造就了一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农民,科技特派员就是新农民中的带头人。因此,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实践。
  
   共富共赢,培育经济新优势
  
  《中国报道》:作为科技厅厅长和区科特办主任,您看宁夏科特派创业行动在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刘桓:2002年以来,我区借鉴福建南平经验,以服务“三农”和发展县域经济为宗旨,立足机制创新,突出科技创业,在取得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这项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影响。
  在四年的实践中,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所迸发的强劲生命力不仅使“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到实处,而且在联农共富、多方共赢的目标实践中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对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当说,它取得了初步成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示之一: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新时期探索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性障碍等因素,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地区差距、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农业效益滑坡,农民增收乏力,农村事业发展缓慢,潜伏于农村社会中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破解“三农”难题是重中之重。这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一个省级试点,通过借鉴探索、创新发展,逐渐成型的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将科技特派员切身利益与农民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了农村组织化程度,较好地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尤为重要的是,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通过导入先进的生产要素、生产观念,进一步解放和激活了农村社会的创造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嬗变,为破解“三农”难题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启示之二: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实现共富共赢目标的一次有益探索。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坚持“联农共富”目标,通过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让科技人员通过科技创业、科技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联农共做大产业,联农共闯大市场,既在科技创业中转变了农民生产经营观念,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又在发展产业、发展市场中让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共同富裕。创业过程中,科技人员按照“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服务取得相应收益,解决了过去农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服务不及时、技术不到位的问题,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投身基层、扎根创业的积极性,实现了科技人员自身价值的提升与产业做强、市场做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目标。
  启示之三: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培育经济新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国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提高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最根本的是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经济新优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宁夏,科技特派员在创业实践中,利用技术嫁接传统产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了生产经营层次,并通过现代经营管理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展了市场,使诸如枸杞、葡萄、水稻等传统农业资源成为具有较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一大批协会、合作社应运而生,提高了农村组织化程度,推动了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崛起于广袤大地的一批企业,在有效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的基础上,架起了农业经济与市场发展的桥梁,为培育新的经济优势注入了活力。
  因此,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和行动方案,把握好创业行动的发展方向,明确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紧贴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特色产业,以园区、基地、企业、协会、合作组织为主要依托,由种植、养殖向加工、流通环节延伸,促进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格局的形成,把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参与创新创业;三是继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相结合,建立科技特派员小额信贷机制,开辟“绿色金融通道”,降低金融风险,加大授信额度,扶持一批科技特派员创业企业做大做强。
  
  带头示范,帮助农民致富
  
  《中国报道》:你是众多特派员中的佼佼者,请你谈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取得了哪些成效?你认为农民在科特派活动当中是否能得到实惠?
  卢振源:我是2003年正式划入其中的,在创业过程当中是饱尝了酸甜苦辣,也经历了市场的千难万险。创业需要自身多年的积累,而当时自己的资金积累有限,到商业银行贷款又贷不下来。于是,就靠亲戚朋友的帮助,还有市里给的2万元创业补贴,我搞起了马铃薯品种技术推广咨询、收购保鲜储存,还有反季节销售。走到这一步棋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我那个地方非常偏僻,是个山区。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只做到几百吨,目前已经做到了几千吨。这关键在于有个好的政策。
  由于是科技局的干部,有点影响力,我就提议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成立以后,品种、技术推广等问题也迎刃而解。农民组织起来以后,我们的马铃薯发展到了20多万亩,规模化种植优良品种达到了60%。搞技术培训我们合作社就拿出了10多万元,农民免费学习培训,这既不是公司,也不是政府,而是我们合作社做的。收购马铃薯的时候我们优先收购合作社的,每斤还多给4分钱。另外,我们根据交易量的大小,年终结算的时候拿出利润的15%返给农民。这有几个好处:第一,农民得到了实惠;第二,价格统一了;第三,农民的荣誉感增强了。这样便真正的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如果得不到实惠,如果风险太大,农民就不愿意参加。农民特讲实惠,特讲实际。
  我们的特色产业优势产品,从原来的几万亩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亩,去年发展到500多户社员,今年将要突破600户,订单将要达到6000吨,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完成产业化链条。从没有这个产业的认识,到认识商品价值、市场优势、特色优势,在我们的带动下,大小经销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我看还可以带动其他产业。所以,第一个应该感谢特派员制度;第二个应该感谢合作社。自治区、市、县给我们创业铺了这么一个平台,我们应该感谢。不光管理上给我们一些支持,还给点钱,钱虽然不多,但是能够把项目做起来,也是领导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肯定。
  同心县的人口总共是20多万,现在有10多万人种植土豆。推广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舍得投入,这几个方面是种植马铃薯的关键环节,通过技术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的马铃薯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定的效益,从经济上、从贸易上我们都给农民做了一个带头示范。农业增效了,农民增收了,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发家致富的产业。我们的合作社有500多户社员,都增加了收入。这几年我每年都把精力用在做大市场上,这个地方市场做大了,我们宁夏同心地区的马铃薯产业也就做大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路,我们就要坚持走下去。
  
  长抓落实,开拓创新
  
  《中国报道》:自2002年9月实施宁夏科特派创业行动以来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很好成效,在您看来,这个行动再往下发展,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王正伟:我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已经开展了4年,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也符合科研院所的改革方向。当前,就是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一是抓长效机制的建立。机制问题至关重要,机制好,就有了动力和活力,就有了生命力和创造力;机制不好,就是死水一潭,死路一条,搞起来也没有生命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能不能成功,关键在机制;有没有生命力,关键还是在机制。要站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角度和战略高度,高度重视体制、机制问题。有了好机制,科技特派员就有了创业的动力和创造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深入总结和研究我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开展4年来的好做法、好经验,使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形成良好机制,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不断完善提高,真正做到“围绕一个目标、促进两个结合、达到三赢目的”。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促农增收这一目标,依靠科技力量、科技服务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的真正出路在科技,最后出路还是在科技。目前我区农民增收主要靠打工、靠土豆加工、靠草畜,山区的经济结构基本就是这样。原来一个温棚,农民自己种收入很低,科技人员下去后就增收增效,甚至成倍增长;以前农民只会种一般蔬菜,不会种高档蔬菜,现在依靠科技人员的引导,有的温棚种花卉,效果成倍增长,收入明显增加。可见,科技的作用是很大的,关键是农民过去没有掌握科学技术。如果我们的设施农业能占整个农业30%到50%的份额,那我们的农业产值在整个GDP当中的总量就不一样了。这个指标我们现在比青海还低,如果按照国家标准,我们的其它各项指标在西部都是比较低的。所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来开展工作。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也不能漫无边际,把摊子铺得太大,把范围定得太宽,要抓住重点,准确定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广泛推广、实施适用技术。促进两个结合,就是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促进科技推广与农业生产的结合。要提高广大农民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农民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如果农民没有积极性,你再有技术他不欢迎也是白搭。上面同志做指导,也要紧紧把握这两个结合。达到三赢目的,就是实现农民增收、科技人员增加工资和政府满意放心的目的。要按照这个目标,紧紧抓住“十一五”规划的历史契机,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保证创业行动长远深入进行。
  二是抓现有政策的落实。我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设计是先进的,思路也是可行的,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落实好。要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抓好“三保留”、“三不变”、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和按贡献分配等现有政策的落实工作,让科技人员吃上“定心丸”;要落实好金融对科技特派员的导向性政策,贷款要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建立信用等级,提供授信贷款等,发挥其在农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村信用社要在现有政策框架内适度降低贷款利率,担保公司也要适度降低担保费用,不能对农民施加过高压力;要结合山区扶贫工作,通过财政贴息的办法,使政府资金、科技人员和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更加有效运转,努力探索一条扶贫工作的新路子。一句话,就是要狠抓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把资金和机制结合起来,用资金、人员、科技力量形成合力,努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向前发展。
   三是抓项目促龙头企业的发展。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是从温棚生产、养牛等设施农业做起的。逐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能完全依靠科特派的资金力量独立发展项目,这样发展太慢,必须要与相关单位、相关部门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元化承接项目,通过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人才,依靠科技人员挖掘潜力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最终把项目做大做强。你有好项目,我可以给你配备科技人员;你有好项目,我可以出台配套政策;你有好项目,我可以贴息贷款或提供担保,这样不是更好吗?像这样可做的事情我们确实还有很多。比如:同心县建立的土豆合作社、中卫县成立的西甜瓜协会等组织,农民非常欢迎。我们还可以尝试运用合作社式的组织形式发展其它领域,并通过这种思路切实把项目做大做强。现在自治区的几大产业,如土豆、草畜、清真牛羊肉、花卉、优质稻麦、西瓜、蔬菜、渔业等等,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许多问题,还有许多潜力可挖。比如设施农业如何扩大市场份额,温棚种植技术和品种如何加快更新,牛胚胎移植技术如何推广扩散,固原土豆如何提高附加值等,这些都需要科技特派员与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联手去做。
  四是抓队伍的自身建设。打铁先要自身硬。科特派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和社会接受,关键要看自身情况怎么样,数量够不够,质量高不高,能否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要抓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的历史契机,抓紧规划制定自治区科特派“十一五”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思路,确保自治区科特派不变味、不走样。要抓紧建立自治区科技特派员网络体系,先构建市、县(区)网络体系,再构建乡镇网络体系,以吸收更多科技人员建立良性的合作竞争体系为三农服务。在此基础上,要实现管理信息化,使协调管理、发布信息更简便快捷。前面谈到要建立宁夏农民科技学校,作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和农民培训基地,我完全同意,但要重新研究审视学校的办学方针、方法、理念和定位,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更加灵活、方便、务实的机制。如果这所学校要建到银川来为全区服务,怎么能更加灵活方便?我认为,要把班办到市里去,办到县里去,银川只作为基地。要考虑实际,考虑成本,不能把农民都放在银川来上课,要让“农民学校”更加贴近农民、服务农民,让农民受惠。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群众团体和有关部门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农民培训,让农民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
  五是抓激励机制的引导。要建立一套市场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在工作方法上抓具体、具体抓。一要宣传推广。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认识过程,舆论引导非常重要。科特办去年加强了宣传力度,今年要继续加强新闻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积极进行正面报道,形成良好舆论氛围。要认真总结宁夏创造的许多经验和做法,注重从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升华为理论,演变成机制,指导于工作。宁夏虽小,但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少生快富、一卡通、编制实名制、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在全国都受到表彰奖励,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很有普遍推广意义。在这方面,要多做一些宣传,党委政策研究室、政府研究室都可以做些研究。二要典型引导。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推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典型培育非常重要。老百姓就是看身边的典型来跟着做、学着做、模仿着做。每个地方都要注意培育好典型,在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有计划地提出目标,抓一批典型,通过培育典型、推广典型、运用典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自己、启发自己、带动自己。三要以奖带动。今后对工作出色、搞得好的地区和部门,可以设置专门奖励来推动领导和组织者的重视,不光对科技工作者奖励,对组织者也要奖励。四要挂牌创业。通过挂牌创业行动,增强大家创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五要开展大学生行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大学生科技创业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退出机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不能“花钱”买“就业”。要选择一些学农的、有技术的、能吃苦的、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充实到科技特派员中,给予一定补贴,经过一定锻炼,逐步减少补贴,直至独立创业。
  六是抓领导方式的转变。各地、各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转变方式,全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一要坚定信心。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百姓欢迎,市场需要,领导支持,但也存在不少困难。要用一种积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多做少说,提出方法,理清思路,解决困难。二要求真务实。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从宁夏的实际出发,从农村科技体制改革的实际出发,从农民的迫切需求出发,利用现有良好开端和一些典型经验,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不搞“拉郎配”,不搞“拉数凑”,要用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让广大群众心悦诚服,主动参与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三要深入研究。要结合当前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通过演讲、论坛等不同形式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突出个性,解决共性,宣传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相关热词搜索:三农 创业 科技 科技创业惠“三农” 科技惠三农 惠三农科技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