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宏:穿行在美术与历史之间 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他试图把对《红楼梦》的解读融入画卷,他试图将对曹雪芹的感悟交给色彩,他用画笔书写着历史的沧桑,他用心灵勾勒着人世的情怀。这就是曹雪芹系列油画的创作者,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国宏先生。
  赵教授坦言,他一生执著热爱着两个领域:美术与历史。在他的世界里,美术是浪漫的,斑斓的,诗意的;而历史是凝重的,深沉的,理性的,是曾经的现实和流动的实在。我们惊奇地发现,他把这两种气质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人生品味:浪漫自然而又真诚质朴。
  
  “如果不学绘画,我就读历史了”
  
  把《红楼梦》及曹雪芹作为创作题材,源于对历史的挚爱。他说:“如果不学绘画,我就读历史专业了。”1980年,赵国宏还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有一次在鼓楼吃饭时,听到两位历史学者提到曹雪芹故居很可能就在香山一带,他对此很感兴趣,就记在心里。没多久,学校组织到香山写生,于是赵国宏和几位老师、同学找到两位学者提到的那座民居。
  
  民居里住的是一位60多岁的小学退休教师,颇有些国学功底,赵国宏与他热切攀谈。得知有一次他家墙皮脱落,发现里面还有旧墙皮,并且上面写有很多文字,推测是曹雪芹后人不想让外人看到曹雪芹的隐私才覆盖上新的墙皮,内容多与曹雪芹有关,老人让他们进到里屋共同鉴赏。赵国宏曾记得曹雪芹有过诗句,“不如著书黄叶村”,香山以叶闻名,与“黄叶村”十分吻合,而这句诗与曹雪芹一生的境遇也极其契合,所以当时他就认定这处居所必是曹雪芹故居无疑,由此感慨万千,产生作画想法。
  到了1984年,故地重游,但故居已被封护起来。他凭着自己对故居的观察和历史的理解开始创作。经过几个月画图构思和研读红学史料,终于创作完成了这套曹雪芹系列油画。全部作品共由五幅画组成:一幅人物画《曹雪芹在西山》和四幅风景画《百年古槐》、《抗风轩》、《元宝顽石》和《山蚴曲径》。人物画中的曹雪芹在构图和色彩上充分体现了这位历史人物深远悲凉的气质和人生,风景画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故居情景,带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充满强烈的人文关怀。国内知名美术学者对曹雪芹系列油画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曹雪芹在西山》参加了当年举办的全国美展预展。
  1985年,《百年古槐》参加了北京市美展,后被选为《现代中国油画展》参展作品赴国外展出,并被国家收藏。
  数年后,香山抗风轩也被正式鉴定为曹雪芹故居,
  
  “风景画的好坏是看有没有情,不是看准确性或是漂亮色彩”
  
  赵国宏从小便显示了绘画天赋。多年以来,虽然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变故,但都没有动摇过他对美’术的热爱。对他来说,绘画是一种嗜好,是生活情感的源泉,是一种生活方式。恢复高考后,赵国宏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从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赵国宏的作品色彩明快,用笔生动,朴实直白,真实亲切,充满了自然味和生活味。他很注重绘画形式与表现内涵的有机统一。他认为,在一幅作品中,笔触、质感、色彩、内涵等各项要素缺一不可。他常常对学生说,画首先要有形式美,即使再有内涵的画作也要讲形式。文学家、音乐家都可表达同一内涵,但形式迥异。而画家则是要通过独特的笔触体现内涵。赵国宏的作品多以农村、平民、风景等生活味为主题。他说“画风景不是描绘景物本身,而是要画出具有生活气息的景色,喜欢自然不如喜欢生活,我喜爱大自然,但更喜爱有生活味的自然。”
  赵教授画中的景是活生生的,是人们生活中的景,是“会呼吸”的景。他特别强调说:“风景画的好坏是看有没有情,不是看准确性或是漂亮的色彩。”在《百年古槐》中,他有意改动了槐树与故居的远近比例和形态,减弱了固有色,大大增强了画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故居的历史感,将时光荏苒、百年沧桑浓缩在一幅静态的画卷中。
  
  “我是搞艺术的,讲感情,尤其要讲对民族和传统文化的感情”
  
  1987年,赵国宏先生赴日本留学深造,作品多次参加日本美术展。毕业后他留在日本工作,任日本企业设计部首席设计师,并同时进行绘画创作,是日本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
  赵国宏的艺术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充分认可,在日本有了较为丰裕的生活,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多年后,他还是选择回到了祖国。有很多人疑惑地问起,为什么要放弃国外的生活而选择回国?他回答道:“我是搞艺术的,讲感情,尤其要讲对民族和传统文化的感情。”在他看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整体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内同样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强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他创作的源泉,祖国文化的精神已然深入到他作品的骨髓,并将继续伴随他翱翔在艺术的天空。
  这就是赵国宏教授,怀揣着爱与真诚去创作、去生活,在美术中表现历史,在历史中感悟意境,在意境中抒发情怀。

相关热词搜索:穿行 美术 历史 赵国宏:穿行在美术与历史之间 穿行在沙与尘之间 穿行在尘土飞扬之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