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干部疑问 答当前关于银行的三个疑问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的银行惜贷了吗?4万亿元扩大内需开始,政府号令银行了吗?2009年,银行会贷款给中小企业吗?      危机,“危”和“机”并存,对银行而言,以前在经济上行期间,无论贷款给谁都不易出错,现在处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最考验银行的眼光,我们可以看出来哪个真行,哪个真不行。
  1998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当时中国须扩大内需,面临的情况比现在严峻得多。长期实行的宏观调控抑制了市场上的投资需求,要扩大内需、增加贷款,各银行却苦于没有项目可选。国务院总理朱?基在卸任时说过,1998年是中国经济相当艰苦的一年。这次4万亿元扩大内需规划,却上报了多达18万亿元的项目,其中会有水分和不确实的部分,但至少我们多了许多选择的余地。那时候,中国从具政策性质的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改革刚开始,银行还没有剥离资产和注资。现在,银行已走上了改革的道路,有了更多的能力来评估项目、控制风险,也有了充足的资本进入项目。所以。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虽然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来得更大,但是,无论是银行自身的实力,还是国家的财力,都有了更多平安渡过危机的可能。
  
  金融危机发生,中国银行惜贷了吗?
  
  最近民间关于银行惜贷的说法很多,一些人感觉银行银根抽紧,以致企业贷不到钱。通俗的意义上讲,如果和以前相比,银行对公对私贷款的标准都提高了,大家借钱比以前难了,这是惜贷。但如果仅是银行贷款总量或增量减少了,这有可能是因为贷款需求减少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是经济增长的快速下滑所带来的贷款需求的大量减少,还不是银行惜贷,这点和当前美国经济因为银行惜贷而遭遇困难的情况截然不同。
  贷款需求的消失既有外部原因,也有缘于中国经济内部调整的需要。在2005-2007年间,外需或外贸顺差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新动力,其贡献年平均高达20%~25%,带来了经济的不平衡,也就是外贸顺差过大,2007年达到GDP的8%,同时使总需求过旺,终于在2007年引发了高通胀。政府于是采取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在同一时间内,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中期爆发,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开始步入矫正其过度借债消费,寅吃卯粮的调整期,不久后,欧洲、日本实体经济亦步入衰退,并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外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引发中国出口行业的整体振荡,对国民经济造成冲击。大量出口企业接不到订单,投资、扩建厂房、购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大量减少,他们不再需要向银行借钱,贷款需求自然消失。同时,房地产在房价连年上涨,尤其2007年高涨后也开始进入调整期,房贷需求大幅减少。此外,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滞后效果也抑制了一些贷款需求。在当前宏观经济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对那些还有订单的出口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和一般的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亦在增加中,这部分企业在贷款时可能会遇到更加严格的审核,遭遇银行惜贷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银行“雨天收伞”。
  总体来看,银行惜贷的情况的确存在,但还不是抑制银行贷款的主要因素,银行对个人按揭贷款的标准最近还有所降低。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还是由于需求的急速萎缩、宏观风险加大而导致的贷款需求减少。因此,政府采取了从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这很重要,它直接创造了贷款需求,创造了增加贷款的条件。我们正处于中国经济调整的黄金时代,外贸顺差的减少,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次政策调整的成功将使中国经济达到平衡、可持续发展。
  和中国不同,美国金融危机实质是银行惜贷问题,去杠杆化造成信用萎缩,经济下滑。经济风险加大后又促使银行更加惜贷。到2008年11月,银行贷款标准还一直在提高中。一年多以来,美国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短期利率已经降到接近零,还有财政政策的刺激,但银行还是惜贷。因为美国银行体系显性及隐性的不良资产过多,资本金不够,使银行不敢安心放贷。美国信贷总量里约1/3来自传统银行,2/3来自投资银行等“影子银行”的高杠杆创造。现在传统银行惜贷,“影子银行”几乎崩溃,美联储采取了许多非传统的做法使其资产大幅扩张,向市场投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实际是顶替“影子银行”的作用。美国经济仍处在下行通道中,房地产价格仍有跌价空间,不良资产还在累积,很难知道美国银行体系内究竟有多少不良资产,是1万亿或者2万亿美元,或更多?因此也就无法确定银行的资本金是否足够?但是,美国财政部已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银行资金多半是不够的。
  美国新政府也将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以创造内需。但是,如果银行因资本金不足,惜贷依旧,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中国贷款主要的潜在限制条件是贷款需求不够,中国银行的资本金非常充足。银行有钱,有足够的投资项目,又有比较健全的财政:2007年底,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约为22%,财政还有盈余。所以,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处的客观环境与应变能力都远比美国有利得多,也强得多,可以说是有近忧,没有远虑。
  
  扩大内需开始,政府号令银行了吗?
  
  有些国外媒体说得很白,说中国政府又开始号令银行了,中国的不良资产又会大量增加了。国内也有类似的担心和怀疑。
  因为贷款规模已不再受到控制,银行最担忧的是没有好项目,贷款是它的自有之义。扩大内需创造了这种需求和条件,银行自然是欢迎的。银行希望政府有好的公共投资项目,政府希望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也需要银行帮助他们评估项目的有效性。政府是银行的股东,银行同时又是商业机构,受到市场的约束,银行和政府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对银行来说,政府政策是导引,银行不可能也不需要和政策对着干,所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银行不会进入,政府鼓励和介入的行业、政府有激励措施的行业,或者政策为银行进入创造了有利可图的条件,这些领域里,银行资金包括社会资金都愿意介入。
  有些人把这一问题看得很严重,说政府命令银行贷款,银行必须贷款。其实银行本身因为业绩的考虑,也需要贷款出去,完成自己的贷款计划,有时还会过度信贷,并不需要政府发号施令。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微观原因就是银行的高管,他们在时机好的时候,拼命往前冲,把风险置之脑后"借债投资达到了资本金的30倍甚至40倍,资产增加了,业绩也就上去了,薪酬也成倍增加,一旦外在情况急转直下,部分资产变成不良,银行就垮了,但他们已经走人了,留下许多不良资产。要杜绝此类企业微观层面的行为,我们要健全公司治理,建立合规的风险管理文化与制度,还有设计适当的激励机制。 此外,宏观层面适度的监管也不可或缺。目前,中国的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各方面都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建立了严格的制度,但仍须逐步完善。
  美国政府为了解决银行惜贷问题,虽然不情愿地注资了,但为了尊重市场机制,注资后仍不愿意介入银行的经营管政府是银行的股东,理,银行依然惜贷。美国民间也有意见,认为银行搞了一大堆坏账,政府用人民纳税的钱注资却又不介入经营管理,这是说不通的。而英国对银行的解困计划中对银行的股东与高管层的要求就比较严格。政府和银行各为什么角色,政府应该有多大程度上的介入,各国的做法是不同的,也不易有定论。但是,银行不应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是不会错的,否则后患无穷。
  在经济下行期间的未来岁月,每一个项目都能做到十全十美,每个项目都能达到预期的回报,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有许多客观条件是无法控制的,只能尽量做得最好,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如果有所增加,也不足为奇,本来对风险的管理就应该以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为基准。
  但是,如果政府干预市场力度过大或不当,也会造成排挤其他经济部门等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是一个风险,必须留意。美国现在发了很多国债,虽然收益率接近零,还是吸掉了社会上许多资金,因为在经济危险时期,资金通常会流向最安全和保守的地方,国债实际上排挤了地方的发债,导致了地方债无人购买的状况,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009年,要不要贷给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对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经济下行期间,他们的生存问题值得重视。就融资而言,他们向银行贷款从来都比较难,因为贷给他们的风险要比贷给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大得多,贷款成本也比较高。但是中小企业不一定都要找银行贷款,尤其初创型小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要找不同的金融机构拿钱。只有一页计划书的时候,应该找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会给你钱,让你开始,但肯定不会很多。到了中期,企业健壮了到了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银行可以借给你很多钱,同时也可以从资本市场筹资。现在资本市场停滞,风险投资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对银行的期待更大,各方面也三令五申要求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但是,商业银行8%的资本金的要求决定了它不能承担太高风险的贷款。
  实际上,融资只是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之一,而资金通常情况下都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好的管理和好的领导,有市场、有需求,资金自然会进去,钱从来都是往高处走的,永远只找好项目。中小企业还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有些中小企业有三本账,一本给税务局,一本给银行,一本给老板自己,最后老板都不清楚哪本是真的。他们需要的是辅导,不只是贷款。银行可以拿钱,但银行不能帮他们记账、加强管理和提升技术,必须有另外一个机构来做这些事情,这也是政府可以多做的。当它们的财务健全了,管理加强了,技术提升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就少了,贷款也就可以增加了。
  大企业是银行既有业务的主要来源,银行愿意贷款给他们,但中小企业是新生事物,具有极强的发展可能性和成长性,他们是银行未来的生命力,是银行需要开拓的新发展空间。同时,在中小企业众多的江浙沿海一带,它们已经是银行业务的主要来源了。进行贷款流程改造,使效率更高、服务更到位,从而增加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这是银行应该和正在做的。但是,考虑到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定位和分工,和其风险承担能力,要银行多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必须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机制,包括上面提到的一整套加强管理、技术的辅导机构,以减低其贷款风险。
  另外,很好的贷款担保机制也有帮助。目前全国有近4000家担保机构,有各级政府办的,也有民间办的,还有企业间的联保,各自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贷款难依旧普遍。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担保机制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由于融资问题并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唯一瓶颈,财务、管理、技术、市场都是问题。因此,除了完善贷款担保机制,还需要成立中小企业辅导机构,才能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外,建立商业信息调查机构,以提供贷款企业标准化的信息给贷款银行,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大大有助于取得贷款。
  最后,地下钱庄在中小企业众多的浙江等地大规模存在,也说明我们的地上金融机构没有办法满足一些金融需求。如果能让他们合法化,增强对他们的监控,也有利于金融安全,这也正是金融监管机构当前努力的方向。
  要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必须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机制,以减低其贷款风险。
  银行同时又是商业机构,受到市场的约束,银行和政府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相关热词搜索:疑问 银行 答当前关于银行的三个疑问 关于工商银行卡的三个问题 商业银行与经营的疑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