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巨变 农村巨变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只有打击地方政府的腐败,只有地方干部的所思所行能以农民的需求为准则,政府的执政才有合法性。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规划不仅旨在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农业市场化运作,还意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生活差距,减缓农村人口向沿海发达城市的流动,防止一些村庄出现“空心化”现象。
  去年和今年,我在四川某县考察时发现,一些村子里只剩下了老人、小孩和妇女,他们无力耕地,以至土地撂荒。人口流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也破坏了原本的村庄和家庭结构,让农民失去归属感。但近年来的趋势也显示,年轻一代农民自愿离开农村,以逃避微薄且繁重的农业劳动和生活。2009年9月,我在农村地区考察时发现,在农村,就连找临时工干农活都很困难。
  长期以来,农村和农民被国家忽视了。国家对城乡居民的不公平对待显示在,1978年,国家财政为1.7亿万城市居民支付的社会保障金额为51亿元,而为7.9亿万农民仅支付了2.3亿元。上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继续恶化,从1:22降为1984年的1:63,越来越不利于农民。2000年以前,这一情况没有大的改观。占国土70%的农村地区当年只享有全国20%的医疗卫生设施,而80%的卫生设施位于城市。
  为缩小城乡差距,稳定农村发展,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为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计划在2009―2011年三年间,拨款8500亿元(约合870亿欧元)投入到卫生保障体系中去,特别是要建设城乡卫生保障体系,其中,4000亿元将投入到医疗保障中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中央政府、省市和县政府以及参保农民每年各向保险基金交纳一定费用。通过这一方式,农民能够报销一部分治疗费,平均为40%。我采访的大部分农民都对我说,毕竟这已走出了第一步,而且国家还宣布,这一报销比率将逐年上升。
  中国政府认识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经济危机时期,特别是当失业率上升时,社会保障可缓和潜在矛盾;其次,随着农业经济向非农经济过渡,失地农民应通过新的社会保障方式得到补偿;第三,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少农民对“养儿防老”的依赖,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更好地实施;另外,可以减少对城市居民的政策偏向和对农民的不公正待遇。
  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缓解农民群众的潜在不满情绪。在一些地区,农民和地方政府间矛盾升级。特别是在过去几年,就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冲突不断激化。中国法律规定村里的土地为“集体所有”。可谁能代表村集体?事实上,村干部拥有土地的支配权。他们拍卖土地,拿到的卖地钱有时不直接分给农民,而是交给村委会存起来,再将利息定期分给农民。据说这是为了避免农民不将卖地钱用于再生产,而是胡乱花光。尽管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方法有一定道理,但却很容易导致村干部侵吞公款的现象,而失地农民却根本拿不到或是只拿到很少的补偿。
  在一些贫困地区,土地被美其名曰以“经济开发”为名非法征用,农民愤而反抗,不时会发生地区性暴力反抗事件。受害农民不得不远赴省城或北京上访,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受理案件。在互联网上,不断有农民批评地方政府暴力征地,驱赶农民或是强征动迁。一位农民写信给《人民日报》说,“土地是我们的全部,当我们老了,没有地该怎么活?”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解释说,这种强行征地的做法是严令禁止的。必须更好地保护土地和农民。
  农民工的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解决。今年我在江西农村考察时了解到,打工农民返乡问题在一些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于那些返乡农民工较多的县,中央政府要求:第一,县里干部要在短时间内引进企业落户,创造就业岗位。同时既鼓励那些办了企业的农民工回到家乡投资建厂。国家还提供优惠贷款,并在土地和税收上提供特殊政策和政府补贴。第二,要求地方企业多雇用失业农民工。第三,县政府组织下岗再就业培训,帮助农民工在地方企业再就业或是从事个体劳动。这些措施对减少2009年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上文提到的四川某县,县政府成立了职业培训所,让农民工通过再培训达到国内和国际劳动市场的要求。并向创业农民提供无息贷款。
  在许多县里采访时,我明显感受到,中国农民对中央政府非常信任,但对地方政府极不信任。令农民高兴的是,在过去几年,国家政策更多地向农村和农民倾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应促使人思考,如何能让农民更多地信任地方政府。因为,只有打击地方政府的腐败,只有地方干部的所思所行能以农民的需求为准则,政府的执政才有合法性。

相关热词搜索:巨变 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的巨变 中国巨变论文 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