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圆国梦倾心力【倾心国艺写春秋】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博采众长      何家英先生曾这样评论他:“大导演阎正多才多艺,著书立说,收藏名人字画乃最大癖好,实为艺术家之良师益友。”从这里看出他是导演、作家、收藏家、艺术评论家。王子武、王西京先生专门为他画像,朋友说他“是真才子自风流”。新闻记者说他是“忘我的人”,而他自己说,我是“吃百家饭的”。他,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更涉猎戏曲、影视、新闻、出版,是集艺术评论、鉴赏、收藏、书画等于一身的国艺大匠。
  阎正1943年生于西安,其父是我国颇有影响的新闻界前辈阎少显。诗文传家,笔墨耕耘造就了家世传奇。阎正先生自幼酷嗜书画,自15岁起,他就开始创作连环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上世纪60年代他拜于画界泰斗石鲁门下学习国画。从此踏上艺术道路,一路弄潮创新。他的绘画艺术选材广泛,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都别具一格。很难将他划于哪个门派,他的画作,程式化少,动情生感,清气横流,博采众长,真我呈现。
  他的文字功底非同寻常,经他笔下刻画的大师人物不计其数:《石鲁传奇》跨时30年洋洋洒洒真情流露,他和老一辈艺术巨匠舒同、启功、李苦禅、何海霞、王盛烈、李德伦、刘炽、王致远、周汝昌、杨仁恺、刘九庵、林散之、常香玉等不同艺术领域的大师结下深情厚谊。当代名家如文怀沙、秦征、陈传席、王西京、何家英、郭子绪、王子武等也与他交心结义,甚至被他称为“俗圣”的赵本山,也跟他因缘际会。
  阎正主编了《中国当代书法大观》、《中国历代书法大观》、《中国书画大辞典》、《黄河石谱》、《金石百家耕耘录》。为《世界华人书画家大辞典》、《陆石诗书选集》、《王铁成画集》、《刘伯承用兵》等等数不清的书作写序。他当过导演的历史,却是鲜为人知。
  早在1994年,阎正就开始涉足拍卖领域,是我国最早进行拍卖事业几家公司中“港澳拍卖”的决策人之一。以他为主策划的1995年“港澳”第一届拍卖会开槌,刘九庵、杨仁恺、秦公、章津才、朱乃正、范迪安、张宗宪、王西京、郭子绪、白庚延、何家英等人悉数到场,声势可谓浩大。所以,有人称他为杂家,他谈“杂学”,认为艺术是各方面相通的。
  
  爱画如命
  
  年届古稀的阎正先生,性格耿直,一生爱画如命。
  他与画家白庚延情同手足,1989年,他却因为白庚延借他的两张石鲁画作弄丢反目断交。当时白庚延在郑州举办大规模个展,阎正负气拒绝帮忙并坚持不出席开幕式,弄得白庚延颇有些尴尬。当时何家英给阎正打电话,质问他:“怎么回事?阎老,关键时候掉链子?太不够意思了吧?”无奈之下,阎正和盘托出,何家英才不再怪他不够朋友。他为这两张画几次半夜猛然惊醒坐起,让家人很为他担心。在朋友们一再规劝下,这事方才作罢。其实那时画并不值钱,只是他天性使然。
  2010年,他认识了歌德拍卖公司的王晓文,听其阐述新形势下的文化经营观念,他心想,“我跟这个时代是不是脱节了?”于是他答应拿出一幅石鲁先师的作品参拍。王晓文拿到作品的时候非常激动,他回到公司给同事们看过后,即发信息给阎正,决定将这一作品作为拍卖图录的封面。当晚,阎正却彻夜难眠。不等天亮,便给王晓文发了一信息:“晓文,你走后我有种说不出的失落和难过,晚上与我的朋友谈及此事,都说这画一旦出手,肯定会追悔莫及,思来想去还是撤了吧!对不起了!”第二天王晓文如约将画送了回来。他像找回了送出的孩子一样,热泪盈眶,同时也为自己的反复而惭愧不安。
  
  舞文倾情
  
  阎正不但尊重艺术,更尊重为艺术而献身的人,他骨子里对艺术的热爱都化为对艺术家本人的一腔真挚感情。他与白庚延的故事融为《河汉无极》,他为写已故画家张义潜的倥偬一生而大病一场,他为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画坛娇娜李青萍书《末路英雄》,为年近九秩隐居山林历经磨难的国画家刘石平写评树传,每到激动处,他都用激扬文字赞美艺术和生命,无不引起读者共鸣,让人啧啧称赞。
  推荐荆楚画家李青萍,是深圳张之先专程来找他,他看了相关资料和照片后,了解到从“文革”中走出来的李青萍老人一生坎坷,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却对艺术充满了痴爱。阎正深受感染,用饱满的感情如实地再现了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将人间正气的“烛光”在老人的残年点亮。写完后,他还联络曾任湖北省委书记的朋友关广富,想办法帮帮这位老太太。阎正与画家李青萍,一生未曾谋面,他的古道热肠传递的是艺术的精神和爱。
  说起与白庚延的兄弟情谊,阎正更是一言难尽。白庚延生前到太行山写生,阎正把家里的三间房专门腾出一间来给他住,视为家人。白庚延弄丢了他的画,他生气;白庚延画画,他鼎力支持。生前身后,为朋友的初衷不变。
  在他的近作《张义潜十年祭》里,人们又读出他与画家张义潜的高山流水知音曲。被历史遗忘了的艺术家,在朋友的心中和公正的时间长河中不会永远被埋没。
  
  人淡如菊
  
  接触阎正先生的人,都觉得他恭厚温良。
  他尊重艺术、尊重人、尊重老艺术家,对年轻人也恭而有礼。他善于跟年轻人交往,他们让他觉得心态年轻。说起他的儿子阎焰,他说一直没有太关注,直到有一天,故宫博物院陶瓷组的一位专家对他说,“你的儿子将来可了不得”。儿子从小起开始逐渐喜欢研究陶瓷,他是知道的。但国内陶瓷研究的专家说“你儿子是个战士,在陶瓷研究领域是真正的俊杰”,还是让他大吃一惊。
  当刚满30岁的阎焰将近20万字的《天边的彩虹?中国10-13世纪釉上多色彩绘陶瓷研究》一书手稿放在他眼前时,他欣慰地笑了,他为儿子骄傲。而阎焰低调内敛的性格和他一样,这部著作署名“望野”,他不借父亲之名来宣传自己,更愿意将学术交与研究领域评判。书作得到了日本专家长谷部乐尔和闻名海内外的国内文博界中国古陶瓷专家、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的题词和作序。阎焰以丰厚学识和磊落品格被评为2009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之一。
  在创作中,他是一位思潮汹涌、激情迸发的艺术家;在内心里,他追求平淡的真境。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阎正先生在艺术中收获着人生的春华秋实,也在人生中寻找着生命与国艺的息息相契。

相关热词搜索:倾心 春秋 国艺写 倾心国艺写春秋 倾心翰墨写春秋 国艺练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