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现:名舰忠魂】铁血忠魂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在历经三年的建设之后,位于武汉江夏区金口镇的中山舰景区终于在9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在景区正式开放前,本刊记者对该地进行了一次实地探访,为读者详细解读这个以中山舰博物馆为核心的景区。沉睡在博物馆内的一代名舰――中山舰,数百件反映当时舰船官兵战斗、生活状态的文物,中山舰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武汉会战雕塑群,每一个单独的展区都值得人们去参观和缅怀。
  
  博物馆档案: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中山舰路特1号
  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藏品数量:5000余件(实际展出30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51件
  参观方式: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免费开放
  乘车路线:公交可乘坐910路直达;自驾可走武金堤路,或走武汉绕城高速从江夏金口收费站下高速后右转,向西行驶至武赤线。
  
  
  伤痕的舰体是历史的最好见证
  
  去位于江夏金口的中山舰景区所花费的时间,比想象的要短一些。记者从武昌东湖路出发,大约50分钟就抵达了目的地。司机从绕城高速江夏金口收费站出来后,右行至武赤线,不到几分钟就看到了道路东侧一片类似公园的园区,这正是中山舰博物馆的所在地。公园式博物馆是中山舰景区的一大特点,除了中山舰博物馆之外景区内还有中山舰烈士纪念碑以及武汉会战雕塑群等。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山舰博物馆地处一块风水宝地。这里由金鸡山、牛头山、槐山合围而成,坐东望西,景区内囊括了金鸡湖,而紧邻的公路旁边就是奔流不息的长江,形成了“三山一湖一江”的大格局。
  从远处望去,建于金鸡湖之上的中山舰博物馆就像是一艘随时准备启航的战舰。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也符合设计者的初衷――打造出“舰馆合一”的效果。
  整个博物馆不光是外型上独具特色,内部结构也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史迹陈列馆和舰体陈列馆同样是合二为一。从博物馆的正门进去,右手边便是久负盛名的中山舰。
  以现在的眼光看,中山舰看起来有一些偏小。但在当时特别是清末民初,中山舰属于世界先进舰船。中山舰是一艘钢木结构的浅水型炮舰,全长62.48米,最大宽度8.9米。据中山舰博物馆负责人王瑞华介绍,中山舰舰体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可移动文物。
  虽然全舰被涂上了崭新的油漆,但中山舰整体还是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以1925年中山舰命名时的模样复原,同时还刻意保留了被日军飞机炸沉时留下的弹孔与破损。1997年中山舰被打捞出水时,在舰体上发现了被日军炸坏的6处破损处。其中右舷船板的弹洞是导致中山舰沉没的致命伤,被撕裂的钢板背后是舰体锅炉舱的所在地。
  
  再现一代名舰的风采
  
  由于中山舰整体较高,所以在舰体陈列馆的两端安置了扶梯和观景台。在2楼观景台,中山舰的整体结构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舰体上依次有舰长套房、值班室、厨房、锅炉房、驾驶室、无线电报房等,同时还有火炮、重炮、高射机枪、救生艇。1938年中山舰被日军飞机炸沉前,部分伤员就是靠这些救生艇逃生。现在人们看见的救生艇的陈列物是1999年中山舰修复时复制。
  在与舰体各个重要舱室或者甲板对应的参观长廊上,都有一块带有详细内容的说明牌。例如在对应驾驶舱的牌子上,就写着“中山舰舰长萨师俊当时在此亲自掌舵,指挥作战,被日机弹片炸断双腿”。让参观者在面对这艘冷冰冰的战舰时不禁内心里热血澎湃。
  对中山舰有特殊意义的舰长套房在修复上花了不少心血,这里基本上按历史原状复原陈列。广州蒙难时期,孙中山先生在中山舰内度过他难忘的55天。
  
  复杂漫长的打捞与修复过程
  
  在舰体陈列馆的一角,有一排并不显眼的玻璃柜,这里记录了打捞和修复中山舰的一些过程。从准备打捞到如今正式对外展览,中山舰经历了10多年的时间。
  由于工程浩大,如果只计算正式启动时间,中山舰的整个打捞时间就耗费了100天,从舰体内抽出的泥沙就达1500余吨。
  中山舰自从1997年1月28日打捞出水后,当时在其陈列选址就一直存在着争议。最初先后有5地参加争夺,一度出现5处备选地,分别是武昌区的大堤口、平湖门、紫阳湖、东湖和江夏区的金口镇。
  1997年5月,有关方面宣布:中山舰陈列基地选址江夏区金口镇。1999年5月,中山舰被正式移交给武汉市。同年11月,武汉市投入1300万元对中山舰进行修复,至2001年7月底完工并通过验收。
  然而,正当外界猜测修复完毕的中山舰将迁入新家时,当时的选址地中山舰金口陈列基地却没了动静。中山舰就这样在船厂的修复厂棚内静静地躺了8年。
  2008年5月15日,中山舰终于迎来了自己搬迁的日子。同漫长的打捞相比,迁移同样是一项谨慎而复杂的过程。负责迁移的人员既要保证舰体下水时不会漏水,还要保证迁移过程中不会对舰体造成任何损坏。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安全地把中山舰从岸边运进博物馆。幸运的是,中山舰在10天后被精确完美地运送到博物馆陈列大厅。
   有让人出乎意料的出水文物
  
  位于博物馆二楼的“一代名舰――中山舰史迹陈列“展区,不单单是展示了中山舰一艘舰船的历史,而是以中山舰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在这个展区,人们不仅能够看见清朝末年海军将士使用过的一些文物,也有不少根据真实历史还原的人物场景。其中一个展厅里就用蜡像演绎了1922年孙中山广州蒙难时,登临永丰舰(中山舰原名)的场面:孙中山、蒋介石、冯肇宪(时任永丰舰舰长)三人在舰长室内商议要事,而这也正是孙中山先生一段比较坎坷的时期。
  “中山舰出水文物精品陈列”展区位于博物馆的三楼,这里展出了从中山舰上获得的300余件出水文物,它们是从5000余件中山舰出水文物中遴选而出,按照文物类型,展品分为舰载设施、铭牌证章、生活用品、武器装备四个大类。除了孙中山胸像、萨师俊印章、中山舰出厂时的铜标牌、电报稿等,还有一些反映当时舰船官兵装备条件和社会风貌的官兵们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在这里看到。
  让人感到有些奇怪的是,由日本生产的中山舰上,会出现由德国和英国的制造商提供的大量武器装备、舰载设施。询问工作人员才得知,原来中山舰是日本第一次为外国订制舰船,所以对于质量要求特别高,很多设备都是从欧洲采购。
  在这300多件文物中,也不乏一些让人觉得有些新鲜的东西。例如展品中就有一辆自行车,当初在打捞中山舰时,共发现了四五辆破损自行车,经过拼装后局部修复了一辆较完整的自行车。它在舰上主要是用来购物和送信。一部原本是安装在舰上会议室内的电取暖器保存的十分完好,它在2001年被修复中山舰的工作人员拿来试验,居然还可以发热使用。
  虽然是一艘战舰,但中山舰上也有不少外国进口的精美西式餐具。这或许让人觉得有些诧异,但也合乎情理。中山舰在近代海军中拥有很高地位,曾接待不少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和外宾,比如它曾护送蒋介石和宋美龄前往庐山度假。这些精美西餐餐具就是为接待活动之用。
  
  那些与中山舰永远同在的将士
  
  从中山舰博物馆走出来,可以望见东侧的牛头山山顶上有一处纪念碑,那正是中山舰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与博物馆遥遥相望,仿佛这些阵亡将士从未离开中山舰一步。
  纪念碑所在地与博物馆有一定的距离,步行过去大约要花费6、7分钟。道路沿着金鸡湖展开,两旁是以武汉会战为主题的14座雕塑。这也是中山舰景区的主题之一。
   站在牛头山下,更觉得山顶的纪念碑十分威严。25根柱子象征着25位以身殉国的抗日将士,隐喻着他们永垂不朽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气节。在纪念碑前有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碑,上面依次铭刻着从舰长到勤务兵所有25位牺牲官兵的名字(附阵亡将士名单)。
  在纪念碑的北侧有一条小路,通向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的墓穴。墓冢背面铭刻有“此处长眠着当年为保卫大武汉而牺牲的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英灵”。正是因为有这些前仆后继的英烈,才赋予中山舰更多值得铭记的意义。
  
  现在当武汉人谈起“中山舰”,首先会联想到的都是1938年10月24日与日本空军的壮烈战斗。的确,那场导致舰体沉没,以及25名将士殉国的战斗足以名流千古,但"中山舰"能够有现在的重要性并不仅限于此。将众多发生在它身上的重大事件联系起来,仿佛就是一部浓缩的近代史。
  生于乱世,匡扶革命
  
  1910年,清廷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统制萨镇冰在日本三菱造船厂订造的一艘名为"永丰"的炮舰,这也就是后来的"中山舰"。
  然而当永丰舰竣工下水时,当时提出订造的清朝政府已经灰飞烟灭。在经过当时由袁世凯执掌的北京政府付清造船的欠款后。1913年元月,民国在日本长崎举行永丰舰交接仪式,随后永丰舰开赴上海,正式编入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服役,驻泊于上海。
  1915年,是永丰舰首次以舞台主角的身份出现在国人的视线中。当年袁世凯窃取民国大总统职务,企图复辟帝制,改元洪宪。孙中山立即发布《讨袁檄文》,保卫辛亥革命成果,号召各地起义讨袁。前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等,率领永丰、海新等主力舰,在上海通电起义,加入到孙中山领导的护国军行列。在此之后,永丰舰和中国近代革命史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
  仅仅2年之后,由于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揭起护法大旗,海军总长程璧光率领海军第一舰队在上海起义,浩浩荡荡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其中,永丰舰再次充当舰队骨干,并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功。
  
  与孙中山先生的不解之缘
  
   从日后的改名人们不难看出,永丰舰与孙中山先生有不解之缘。在永丰舰服役的最初几年里,曾在舰长的指挥下屡次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参加革命运动。不仅如此,1922年孙中山直接在当时的永丰舰上度过一段十分艰难的日子。
  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决心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不再依靠军阀。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第二次护法运动开始。但是在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与北洋政府勾结,在广州公然叛乱,炮击总统府。孙中山化装潜出,在舰长冯肇宪的护卫下,辗转登上永丰舰。
  在永丰舰上,孙中山与官兵们同吃同住,并亲自指挥战斗,登上驾驶台?望,命令舰队炮击叛军炮台。经过历时55日的浴血奋战后,孙中山终于脱险,8月9日,他离舰赴沪。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4月16日,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将"永丰"舰这艘和孙中山共同战斗过的一代名舰命名为"中山"舰。
  
  中山舰事件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翼势力逐渐壮大,蒋介石开始执行反共政策。1926年3月蒋介石为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以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策划共产党暴动为名,于3月20日派兵解除了中山舰武装,逮捕了李之龙。随后蒋通过一系列政治权术手段,排除异己,掌握军权。
  翌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彻底撕下革命的伪装。中山舰事件就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开端。"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中山舰被国民党右派控制。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决定成立海军部。"中山"舰经江南造船所大修后编入海军部的第一舰队。
  
  保卫武汉,以身殉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经历过多次激荡的中山舰再次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包括"中山"舰在内等49艘军舰被国民党政府调入长江内参加抗战。这些舰只大部分被日寇飞机和舰炮击沉,或自沉于江阴、马当等所谓"阴塞线"上。
  1938年秋,京、沪沦陷后,武汉成了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山舰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担负从嘉鱼、新堤至武昌县金口镇江面的警戒及运输任务。当时,中山舰主、副炮已拆下装在岸边几个要塞上。
  1938年10月24日下午15时许,"中山"舰遭遇到了自己壮烈的终结时刻。当"中山"舰巡航到湖北金口江面时,突遇六架敌机轮番投弹攻击。全舰官兵浴血奋战,舰长萨师俊双腿被炸弹仍不肯离舰,决心与军舰共存亡。但由于势单力薄,中山舰并没能扛住敌机的疯狂进攻,舰长 萨师俊等20余人在作战中牺牲,另有20多人负伤。
  最终,中山舰被击沉于长江之中,但其服役26年间经历的众多事件已经为后人铭记,中山舰也奠定了一代名舰的地位。

相关热词搜索:忠魂 发现 城市 城市发现:名舰忠魂 城市发现 名舰忠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