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镇魅首武昌城:武昌城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假若要为武汉三镇排座次,放在老大位置上的还应该是武昌。    首先是人家出生得早。史书记载,黄初3年吴侯孙权把以鄂州为中心的地方叫成了“武昌”,并迁都至此,意思是要“以武而昌”。
   黄初是曹丕废了汉朝皇帝,开张发市自己称孤道寡时用的年号。那时候三国鼎立,大家都想当皇帝,劲头已经憋了很久了。曹丕一带头,刘备紧接着就换了帽子,最“低调”的孙权憋到了第三年头,也不管东汉皇帝的年号叫什么建安、延康了,武昌这一片是吴国,年号就叫黄武!人家曹丕把汉朝搞“黄”还要谦虚一下,说我这才开始:“黄初”啊。他孙权虽然后称帝,却一点也不客气,“我凭么事把你搅‘黄’了?凭武力啊!”他叫“黄武”嘛。
   那时的武昌,治所虽然在鄂州,但后来的武昌城是在它版图之内,黄鹤楼就是黄武二年修的么。
   它对岸的汉阳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汉阳作为县一级建置是在隋朝大业2年,即公元606年,武昌定名的黄武元年是公元222年,汉阳得名要比武昌晚384年。
   这个时候,汉口还在汉阳的怀抱里,在一片大水包围的丛芜之中孕育着,要等到千年之后,到明宪宗成化年间才与汉阳砰然分离,而且经五百年挣扎获得独立的户头。
   武昌建置以后,随着朝代的更迭逐步把“帽子”移到了蛇山这一片。城墙啊,衙门啊,都围绕着蛇山搭起了架子。在没有“省”的年月州是地方行政的最高机构,武昌城就是州刺史衙门所在地。后来有了“省”,“省”的最高长官还是驻武昌。到了清朝,有了类似今天大军区司令的“总督”(清代官场尊称为“制台”,正一品,管1――3省军政要务),管湖南湖北两省的湖广总督衙门还是在武昌。也就是说,武昌城安放的都是“除了皇上我最大”的封疆大吏,凭这它也该称老大。
   作为省府的武昌,并不全是靠行政的力量保持全省中心的地位,它自身的条件也是极其优越的。
   首要的一条是水。
   在“仗舟楫走天下”的年月,哪里有水哪里就活,就富,武昌的水资源足以令天下人“羡慕、妒嫉、恨”:城墙之内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而且这“九湖”只是一概说,细数之下,蛇山之南即有九湖,蛇山北还有四湖(有名的司湖、筷子湖就在山北),总数应该是十三湖。城墙之外,即使是现在还存在的,也有东湖、沙湖、晒湖、汤逊湖、梁子湖、南湖等等。小河细水,内连湖泊,外通长江,造就了一处处商业港口。自唐以来,灵泉古市、鲇鱼套、金沙洲、新河口等城外码头,无一不是帆樯林立,人烟稠密,百货云集的商业大埠。它们和武昌城内、黄鹤楼下的繁华互相呼应,使历代文人的吟咏又多了些题材。
   南宋诗人范成大曾这样写黄鹤楼下的情景:
   谁将玉笛弄中秋,
   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
   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
   摇月旌旗万里舟。
   堪笑鲈江垂钓手,
   武昌鱼好便淹留。
   我们从“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这一联里,可以感觉出那时武昌的“市”该是多么有活力:三更还灯火通明,是延续昨夜生意的红火,还是来抢今朝的早市?
   “堪笑鲈江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更是意味深长,意味就在于说这“垂钓手”来自鲈江。相传唐代诗人张翰在外居官,思念家乡江苏吴江鲈鱼的美味而不得,就干脆辞官挂印返回了故里。而今这来自鲈鱼故乡的人,竟因武昌鱼之鲜美,就留在了团头鲂的故乡!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柳永的《八声甘州》,突然大起童心,让柳永问: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让范成大答:
   武昌鱼好使淹留!
   从这个“淹留”可以看出,商业繁盛的武昌城,和古往今来许多商贾云集的地方一样,也是由商而容留移民的城市。
   事实正是如此,明代的地方志描写武昌城居民,有这样两句话可谓画龙点睛:
   五方杂处,家自为俗。
   “五方”之说,比“四方”略有夸张,无非描述城中居民来路之广。而“家自为俗”在今人中倒有例可资佐证。比如老汉口,那对门对户、隔壁左右的铺子,几乎都不是来自一个地方。过春节时,汉阳人讲究黄焖丸子、夹干肉,而他对门的黄陂人却讲究糯米丸子(由里及外食材全是糯米)、糖蒸肉。过元宵时,湖北人讲究光汤园粘糖,而宁波人却一定要有馅子的汤圆,还要讲究馅料的香甜润滑。一家一年俗,正是商业城“大”之所在:容纳天下客,没有大肚量行吗?肚量大,方能大天下!

相关热词搜索:武昌 三镇魅首 三镇魅首武昌城 三镇魅首武昌城 答案 三镇魅首武昌城 图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