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家 [乔布斯:从自大狂到预言家]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重掌苹果后,乔布斯给此后的每个新产品都加了一个“i”―iMac、iPod、iPhone,再到如今的iPad,“i”不只意味着internet(互联网),还意味着人性(humanity)―这些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诞生的。他不再仅关注技术的完美,而是更加重视人性的需求。“自大狂”乔布斯变了性情。
  
  当乔布斯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拿出iPad之前,他先秀了一张由《华尔街日报》转载的文章:左边的图片,是圣经故事中,摩西拿着刻有上帝诫文的石板十诫高举向天际;右边的文字则写着:“上一次,大家对于一片平板感到如此兴奋,是在那个时候。”
  看到这篇文章时,乔布斯自己也被逗乐了。他实在太喜欢这种被顶礼膜拜的感觉,1978年万圣节前夕,苹果第一次举办大型的化妆晚会,他自己扮演的正是耶稣基督。狂妄不羁的乔布斯,不仅仅是“苹果教”信徒们所信奉的神明,在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他的决策还是市场变动的风向标。
  李开复说在苹果,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在担任谷歌和微软的高管之前,李曾在苹果有过一段任职经历。把苹果信条放大来说,这是乔布斯自己的信条,再大一点,也是硅谷引导全球从电子、半导体、个人电脑走向互联网的精神。
  而从小在硅谷长大的乔布斯,正是其中最执着于技术完美的代表人物,“在苹果创办之初,乔布斯坚信的是,靠着天才般的发明,去吸引和征服所有的用户。”写过《乔布斯的脑子在想什么》一书的杨艾祥对此点评说。
  这一点体现最明显的莫过于“麦金托什”项目,在1980年代老乔主导研发的第二代苹果电脑,整个项目研发成本高达8000万美元。此前,苹果电脑最畅销的苹果Ⅱ的研发费用只有50万美元。
  为了做出当时心目中理想的计算机,乔布斯给麦金托什团队的成员都发过一件运动衫,背面印着一行字:“每周90小时且乐在其中”,足以证明当时乔布斯对“麦金托什”有多么狂热。“麦金托什”诞生后,确实非同凡响,它的运算性能是当时最牛的IBM PC机的两倍,并是人类能买到的第一台拥有交互式图形界面,以及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比IBM需要输入操作命令的DOS系统,领先了整整一代。
  这是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因为“麦金托什”能让一个完全不懂计算机语言的人,把它当成一个玩具,连比尔•盖茨都感叹说,“麦金托什”是他唯一想买来送给妈妈的电脑。不过,尽管性能卓越,但“麦金托什”的市场表现却糟糕透顶,原因就在于配套软件跟不上--电子表格和文字处理软件两年后才推出,而“麦金托什”的可贵之处正是系统软件而非硬件,可乔布斯并没意料到这一点,他相信这台打败IBM PC的电脑是彻头彻尾卓越的机器,所有用户应该也一定会购买这台机器,而不是购买其附属的软件。
  所以,他拒绝了公司内部的提议,让其他电脑厂商使用“麦金托什”的系统软件,这个决定的潜台词是,我要使整个个人电脑市场属苹果一家,其他厂商都该出局。乔布斯的唯我独尊,让苹果丧失了树立操作系统行业标准的机会。
  与之相反,比尔•盖茨则借着与苹果“麦金托什”合作的机会,模仿后者的图形界面,创出了windows。尔后的故事众所周知,微软与英特尔一起,联手缔造了影响深远的“wintel”王朝。而自大的乔布斯则因为“麦金托什”的失败,被逐出了苹果电脑。
  乔布斯的失败,也象征着彼时的电脑工业浪潮,已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他没有觉察到这一点,离开苹果后创立了NeXT公司,听其名字“下一个”,就知道他还是为了报复,要造出比苹果电脑性能更好的计算机,结果依然在“wintel”王朝下苟延残喘。
  直到他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将计算机的梦想延续到动画世界,他才真正反省自己的失败,认识到什么才是观众想要的,而不仅仅是自己想要的,还有如何与别人合作,顺应行业潮流。性格孤傲的乔布斯,为了迪斯尼强大的发行渠道,竟然愿意与后者签下不平等的合约。而1997年回苹果后,他甚至不介意比尔•盖茨对他的欺骗,让微软投资苹果走出财务亏损危机。
  甚至到后来,只要有利于用户利益,他便愿意做出各种退让,第一款iPod因为不兼容windows,一年时间只卖出了10万台,随后,苹果做出了音乐管理软件iTunes,并完全与windows系统兼容,最终才让iPod的年销量,在2004年达到826万部。
  同样还有iPhone,乔布斯曾反对在自己定义的手机上,运行第三方开发的程序,甚至威胁要让所有被破解的手机不能使用,但不久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发布iPhone一年后,苹果推出了App Store,让每个略懂编程的程序员都能为iPhone编写软件。
  “这些迹象无不表明,乔布斯在变,他不再仅仅关注技术的完美,而是更加重视人性的需求。”杨艾祥说失败过的乔布斯,做出的iPod和iPhone,外形秉持了苹果一贯的“酷”时尚,操作上却更简单实用,没用过苹果产品的人都能习惯。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乔布斯重回苹果后,给每个产品都加了一个“i”。iMac、iPod、iPhone,再到如今的iPad,“i”不只意味着internet(互联网),还意味着人性(humanity)--这些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诞生的。
  当英特尔兴致勃勃地开拓出上网本市场,亚马逊Kindle又红红火火的时候,乔布斯知道,人们需要一个专注于上网、超长的电池使用时间和电子书阅读的产品。于是,现在的主角iPad登场了,与其他厂商做的平板电脑相比,它绝对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也不是外形最好看的,但却是最能引起轰动的。
  乔布斯知道,在一个浏览器就能解决大部分电脑功能的时代,用户要的是美妙的应用,以及丰富的内容,iPad只需提供给用户便携上网的功能,还有后台源源不断输送游戏、音乐和阅读内容的软件商店、音乐商店和阅读商店。
  现在,与乔布斯同时代的比尔•盖茨、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SUN的麦柯尼利都先后步入退休生涯后,硅谷也进入了Google和Facebook等新一代互联网年轻人的天下。老硅谷人只有乔布斯还在前线“战斗”,他的一生已经经历了硬件和软件时代,如今又领先步入了互联网应用时代。他的iPad是否还能延续苹果的盛世,他还能预言哪些潮流发生,也许真的只有上帝才知道。
  
  乔布斯改变世界
  Macintosh(1984)
  特点:它的运算性能是当时最牛的IBM PC机的两倍,是世界第一台拥有交互式图形界面以及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比需要输入操作命令的DOS系统,领先了整整一代。
  影响:作为一个划时代产品,Macintosh最可贵之处是系统软件而非硬件,尽管乔布斯并没意识到和抓住这个机遇,但该机的出现提前预示了“软件时代”即将到来。
  iMac台式PC(1998)
  特点:极具个性的外形,水果色、呈水滴状的机箱,易用的软件,赏心悦目的Mac OS的操作系统。
  影响:iMac是乔布斯重掌苹果后的第一个力作。从此,乔布斯与互联网的分享主流反向而行,构筑着自己封闭、独立的地盘。
  MacBook Air(2008年1月)
  特点:全铝镁合金机身,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便携性。
  影响:带动了笔记本电脑的轻薄风潮,此后,诸多厂商,都先后推出了轻薄笔记本。
  iPod 音乐播放器(2001年10月)
  特点:高中低档产品线齐全(iPod nano、iPod touch、iPod classic、iPod shuffle),操作简易,设计时尚;并与iTunes数字音乐在线商店捆绑。
  影响:配合iTunes,iPod击败索尼的 Walkman成为全球第一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并直接推动了数字音乐发展,让付费下载成为一种趋势。
  iPhone智能手机(2007年9月)
  特点:多点触摸技术、无按键操作界面;AppStore应用程序商店上线,复制iPod“硬件+软件”的销售模式。
  影响:iPhone不仅引领手机设计、多媒体功能新潮流,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一个新的盈利模式--网上商城,IPhone以不足5%的全球市场份额,攫取了整个市场利润的32%。
  iPad平板电脑(2010年1月27日)
  特点:iPad的定位是手机、笔记本之外的第三件必备品。大屏幕还让它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电子阅读器和视频播放机。它同样也继承了大批源自iPhone的游戏和软件。
  影响:iPad一款产品让苹果的三个在线商店iTunes(音乐)、Appstore(应用程序)和iBook(电子书),都得到了应用。《经济学人》预测,iPad可能改变三个行业--计算机、通讯和传媒。

相关热词搜索:自大狂 预言家 乔布斯 乔布斯:从自大狂到预言家 乔布斯的逝去世界的回响 从自大狂到预言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