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师|何以为师作文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暑假回家,上小学二年级的侄女兴奋地拿出期末考卷来给我看,语文98分、数学100分的成绩让这个小丫头颇为骄傲。哥哥在一旁无奈地表示,现在的老师期末考题比平时的练习题还要容易,就是哄大家一起高兴呗。
  再容易的题也有考低分的,这证明孩子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我虽然这样劝慰哥哥,但心里也有一丝不快。
  侄女很爱学习,牢牢记着老师留下的暑期作业,每天都要按计划完成。她告诉我,过几天自己还要去上课,跟同学们一起去老师家里上。暑假,自己的老师怎么可以办辅导班呢?然而,哥哥不愿意得罪老师,准备准时送孩子去上课。
  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让我瞬间由不快转为些许厌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师者的职业要求,然而,如果像侄女的老师那样,即使传道授业解惑,只能算合格。像是不苟言笑的售货员,一买一卖之间,没什么不可,只是少了点什么。
  何以为师呢?沉渣泛起,旧时的上学时光如在目前。
  记得自己上小学时候,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一个老师。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小时候的作业本,那个时候没有现在成形的本子,是从商店五毛钱买回一大张白纸,回来裁成32开大小,上下各用上一张牛皮纸,然后用针线缝起来,有点像线装书的样子,不过当时的本子缝的是上面而不是侧面。那位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严格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有这样的本子。
  这样的本子每个学期都要换,一个科目一个。每次自己都舍不得用,而在这个作业本上,是不许有任何涂改的,作业规规整整,干干净净,从那个时候起,自己就习惯了严格要求自己,写一笔好字,篇篇干净。
  不谙世事的少年单纯而又充满向往。在那个物质不算丰裕的年代,那位老师除了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外,还给学生灌输“美好”。他告诉我们,你们将来要考上大学,那个时候多好呀,国家会给每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一部小汽车;不仅如此,以后商店里的东西大家不用花钱,谁需要谁就能拿,对,吃的也一样,想吃多少吃多少……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在我们那群无知的孩童心里灌输了最美好的社会图景。活着吧,努力吧,看将来的生活多么美好。
  从未怀疑过老师的话,坚信不疑。那年小升初考试,自己就打定主意,一定要考上县城的中学,仿佛那里注定能通向大学之门。
  记得那次老师跑到自己家里,很多话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是,老师规劝我的父母一定要让我去上县城的那所私立中学(不然的话,只能上教学质量一般的乡镇中学)。当年私立中学刚刚兴起,每个学期450元的学费不算少。老师担心我去不成,一个劲儿地跟父母说,孩子是上大学的料。
  我依稀记得,那个时候,夏日午后,一群孩子在教室里打闹,老师讲到空气和水,让一个男孩子端来一盆水,将一个茶缸倒放在盆里,咕嘟咕嘟地气泡出来,原来空气和水是这么回事;秋日夜晚,天空中繁星灿灿,老师会带着大家在院子里看哪个是猎户座,哪个是“勺星”。
  到了中学,晚自习的教室里,常常烛光点点。每当最后一节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大家都熄灭了蜡烛,自己在讲桌上点上一盏,就开始读起了《红楼梦》、《三国演义》……
  那个时候的夜晚,我们常常在红楼梦中或结义的桃园中醒来,故事和现实于恍惚间变换着。
  记得有时考试临近,老师会亲自带上我们,在一个春日的午后,走出校门,在麦田和油菜花地之间流连,学习的烦恼和压力常常一扫而光,自然的美好让少年心里无比畅快。
  何以为师?当我初为人师才知道,每一天给予孩子的,可能成为他(她)一生的记忆。率真而美好,真实而自然,净而无尘,严则唯端,是为师矣。
  如遇此师,生之大幸。
  编辑:董颖 美编:阎瑾

相关热词搜索:为师 何以为师 师者何以为师作文 学为人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