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风”吹来】 韩风

发布时间:2020-04-0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3月上海的小阳春,总是懒懒的,寂寞的。正在走秀的巴黎下一年时尚之风未及赶来,上一年的时尚随着冬季的离去已在打折准备撤离。"韩风"在这个时候登陆上海,可谓找准了时机。
  3月23日,"韩国时装商品周"在百联集团下属的东方商厦徐汇店、浦东第一八佰伴和新开业的上海又一城同时举行。商品周汇聚了已进入和计划进入中国市场的多个韩国顶级品牌,打折加时装秀的促销策略,让蜂拥而至的都市女性"大开杀戒"。
  3月26日,已经连续举办5届的"韩国时装纺织品博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拉开帷幕。为期4天的展览汇集了韩国纤维时尚业最引以为豪的130家企业和超过6万的参观人数和专业买家。
  就在此前的一个月,韩国最大的水晶首饰企业SG(SuperGirl)悄然在瑞金路的一幢小洋房内开出了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家旗舰店。
  
  "韩流"涌动
  
  其实,"韩风"来袭已有多年。
  早在1996年,韩国"新世界百货店"在上海浦东第一八佰伴租借一层,销售韩国20多个顶级品牌产品,就已经引起了中国对韩国服装界的关注。
  由于金融危机,韩国服装企业在中国业务几乎完全中断,本已加速的中国市场开发突然发生变化,导致了之后三四年的断层。再后来,随着韩国电视剧、韩国明星的走红,韩国服装再度流入中国,但其中大多为从汉城东大门服装批发市场过来相对低廉的"摊货",吸引的是中国都市中那些爱"翻花头"的小女生。
  韩国的品牌服装大举进入中国,应该是近一两年的事。它们定位中高端市场,逐步渗透上海知名的大商场。韩国三星、LG等大集团麾下的许多服装品牌已基本上到中国"集结报到",中小服装企业也随风而动。
  目前在上海,几乎每一家大商场里都有韩国品牌的踪影,韩国服饰的销售也呈成倍增长趋势。时尚街头的个性小店也纷纷大张旗鼓地开始销售来路多样的韩版服饰。圆头鞋、双排扣外套、蝴蝶结胸针,这种紧跟国际时尚潮流的典型韩国装束悄悄在各大写字楼的白领中流行、蔓延。
  没有出挑的大牌设计师,没有显赫的身世,更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韩国品牌服饰却在公认的服装出口大国---中国摆足了架势。
  隶属于韩国电子巨头三星集团旗下时尚休闲运动品牌Rapido,一套运动套装,价格最便宜也要800元,最贵的在2500元左右。另一个休闲运动品牌EXR,一件运动休闲服价格一般在1500元左右,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李宁牌运动服定价不过300到700元,即使阿迪达斯的产品也不过500元-800元。
  如此高价,却没有吓退年轻的时尚宠儿们。EXR2004年8月才在上海八佰伴开了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卖场,2006年中国专卖店已经达到90家,年销售额超过450亿韩元。W.甚至创造了单柜单月销售300万人民币的惊人业绩。据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会长庆世浩介绍,到2007年年初,进入中国的韩国服装品牌已经超过100个,出口额达到29亿美元。
  在服装市场竞争激烈的中国,韩国品牌服装"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成功,也由此带动起该国服装延伸产业厂商进军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韩国时尚杂货第一品牌Ssamzie眼下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意图在中国市场大展宏图。Ssamzie是"口袋"的纯韩国语,在1992年推出手提包、钱包、皮鞋等时尚杂货,由于它"穿手提包"的奇异、破格想法,在韩国杂货市场刮起一股强劲的新风。海外品牌泛滥成灾的韩国市场上,Ssamzie牢牢巩固了韩国杂货品牌市场第一的位置,并在纳斯达克上市。
  韩方负责人金小姐告诉记者,Ssamzie的目标客户为享受音乐和文化、重视个性、自我表现欲很强的年轻人。该品牌的真皮手提包在韩国售价大致在人民币千元左右,而且从来不打折。但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在为期一周的"百联韩国时装周"上试着以6到7折的价位销售,形势不错。
  另一个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是韩国最大的水晶首饰企业SG。在瑞金二路26号以不菲的价钱租下一层老洋房,为的就是树立品牌形象。店面的负责人蔡丹冰曾经留学英国,在SG企业工作数年,带着韩方的厚望来到自己的家乡打前站。
  "我们采用的都是施华洛世奇A级水晶制作,所以价位比较高。刚开始项链的定价都在千元以上,发现消费者的接受有些困难。后来及时换货,现在的价位大致在500-800元之间。千元以上的手工项链只保留了很少的一部分。"出于商业机密,蔡小姐不肯透露开店一月的销售数额,只是很得意地说了一句:"销售额让我非常满意。"
  
  撬开的缝隙市场
  
  纵观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品牌服饰,主要消费群体大多定位在20-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这类女孩往往从韩剧迷顺理成章地变身为韩服迷,热衷于循着韩剧的足迹,在各大商场搜寻剧中人鲜亮的服饰。她们敏感、敏锐同时又不失疯狂购物的冲动。
  "我们估计中国25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月收入超过1万的在未来几年有可能达5000万人。"EXR社长闵复基乐观地预测。
  从进入中国的那一刻起,EXR就在实施差别化设计理念和营销策略。他们调集中、韩、英三国设计师,专门配合中国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进行设计,将休闲与运动进行"混搭"。
  良好的经济基础,较高的收入水平,喜欢弘扬自己个性的时尚潮人就是EXR锁定的目标群体,当然,它还有一个附加条件---穿着者必须拥有较好的体形。为了提高服装的美感,EXR甚至没有提供比XL更大的款式。"我们的服装就是给那些身材比较瘦的人穿的,这些人由于身材不错,又喜欢张扬,不仅是我们的用户,也在形象方面成为我们的活广告,让我们的影响迅速发散出去,使我们在中国迅速取得成功。"
  正如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展览部部长崔文昌所言,"韩国服装在中国进行市场开辟的最大特点是,不与中国企业争夺面积广大的市场板块,而是专攻中国服装的"边角缝隙"市场板块,抓住一些个别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喜好,设计制作这些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服装,这些零星小块市场与整个中国服装市场相比微不足道,但销路快、更新快、附加值高,使企业获得成功。"
  在国际时装界,韩国服装还算不上顶级行列。但是在上海的商场里,韩国品牌服装的售价却不低,"有的韩国牌子一件衬衣就要2000多元,甚至比国际一线品牌还要贵。"一家百货公司的销售经理如是总结,"可就是这样的定价,它们的销路依然不差"。
  国内专业人士指出,韩国品牌服饰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民族风格,很多品牌是在模仿欧美60年代校园风,刻意营造一种梦幻效果。在亚洲地区,服装设计和制造最强的还是日本,平安贵族时代遗留下来的精致、精细,深刻地体现在他们的服装上。"上千元的衣服,无疑日本品牌的性价比更高。"
  无论韩服怎么强调服装面料、款式的独特,怎么利用当红影视明星进行宣传,利用欧美模特进行平面包装以图显得更加国际化,我们都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韩国品牌服饰通过牢牢锁定年轻时尚消费群体,撬开了服装的缝隙市场,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克里斯•安德森早在他的《长尾理论》中揭示,市场需求规模仅有几万、几十万、上百万消费者群体的"边角缝隙"市场,也会随着时间的累积形成一块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韩国品牌服饰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细分化和个性化的设计、营销,敏锐地适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赢得商机。
  据有关调查显示,韩国服饰已经成为继法国、意大利之后,最为中国人接受的品牌服饰。韩剧当道,韩服跟进,来势汹汹的"韩风"还将继续刮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吹来 韩风 “韩风”吹来 韩风吹来全部作品 韩风吹来作家主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