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听相声就哭_听郭德纲相声听到哭

发布时间:2020-04-0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真正的做艺,在本质上是靠忠诚一寸一寸码起来的。码到一定的高度,就出来了境界。      "我一听相声就哭",多好的相声语言,这是当年风靡全国的相声《糖醋活鱼》的垫话里的句子。《糖醋活鱼》讲的是一个中国厨师拒绝海外优厚生活的诱惑回到祖国的故事,现在,这种像《天仙配》、《金色的海螺》一样美好的道德故事早就听不到了。《糖醋活鱼》在展开包袱的时候借鉴了不少经典元素,以我谫陋的相声知识储备,大约只能说出"贯口"、"柳活"这样一两个名词术语。还是举个例子吧。侯耀文在这段相声里化用了传统曲艺的绕口令,创造出了像"也不知道你是愿意回去,不愿意留在这里而回去;也不知道你是愿意留在这里,而不愿意回去而留这里"这样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仿拟绕口令,加上模仿外国老夫人的语气给这绕口令平添的陌生化因素,说中国话还不怎么利索的外国人一边琢磨一边说中国绕口令这一虚拟事件本身蕴涵的错讹感--诸种因素协同作用,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笑的酝酿。
  在侯耀文接连推出《财迷丈人》、《糖醋活鱼》、《火红的心》、《见义勇为》、《轿夫新传》、《乾隆再世》这些让他不朽的相声作品那会儿,诸如此类的笑的酝酿和发生是我们的家常便饭。那时候,相声演员们就好像是我们的亲朋好友,他们的相声里的各种可乐的句子让我们前仰后合,乐不可支,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到此一游,消闷解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诸葛亮能耐真不小,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感动得我是(一字一顿地)热泪盈眶啊"、"爸爸,明年咱家还着火"、"一"啊"三得"、"我让他一边二皮脸,一边不要脸"……"缺德居士"、"吹抬"、侯"辅导"、侯大明白、侯大法师、蒙泰丝夫人、贝蒂小姐、张奶奶……那些散发着欢笑的气息的绝妙句子啊,那些仿佛和我们一起欢笑过、自嘲过、苦闷过、尴尬过的市井人物啊,如今又在哪里?
  我从小在收音机里"听"相声远远多过在电视里"看"相声。在相声还没有彻底被电视收编更没有被电视损毁的时候,大概是1985年年末或者1986年年初,我在电视里看过一台"十大笑星"的颁奖晚会。也许因为是第一次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看"相声,所以印象非常深刻。那天,还叫着"侯跃文"的侯耀文返场了一个小段,模仿一个高度近视的花旦演员表演《豆汁记》的定场诗:"青春整二八,生长在贫家,绿窗人寂静,空负貌如花。"在这个段子里,侯耀文既要扮演金玉奴,又要扮演演金玉奴的演员,正演一遍,歪演一遍。二十个字的念白,一方罗帕的舞动,一双美目的流盼(随后又是一双高度近视眼的无法流盼),让他调动得出神入化。五六分钟的一个小段,先是纯正的美好的京剧艺术的高扬,再滑落到对力不从心的演员的微讽。小段最后,近视眼花旦姿势优美地向空中抛起手帕,却手忙脚乱地无法抓挠,伴着"飞眼儿飞出去飞不回来了"的调侃,这个夸饰终于让大家开怀大笑。
  看到一篇报道:两年前,侯耀文在57岁的年纪突然割了双眼皮,为什么呢?他解释说:"我一直记得我爸爸生前的一句话,他说一个好演员在台上要永远让观众看到他的眼睛。有次演出后,我看自己表演的录像,突然发现我一乐,眼睛都没了。所以我才去割了双眼皮,让台下的观众能一直看到我的眼睛。"这则报道让我一下子联想起来多年前的那个返场小段,也理解了真正的做艺,在本质上是靠忠诚一寸一寸码起来的。码到一定的高度,就出来了境界。正因为这个,侯宝林在遗言里说:"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想,这应该是马季、赵世忠、侯耀文,这些没来得及留下遗言就撒手尘寰的相声艺术家的共同的遗言。作为相声观众,哀悼这些艺术家,既是我们追怀充满阳光和笑声的美好岁月的一种方式,也是委婉地陈说共同的对相声这门艺术的期许。虽然我久已不听相声了,而且从今往后,听那些过去的相声,大概也只会泫然神伤,"一听就哭"了,但是我不希望给相声送终。我也不说相声是否能振兴的空话,我只知道,这是我们自家的珍宝,自当大家来护卫她,容我改一个《糖醋活鱼》里的句子,便是,一说一学,一逗一唱,无不动我心弦。
  侯耀文先生千古。

相关热词搜索:我一 听相声 我一听相声就哭 一听就哭的歌 一听就哭的歌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