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人十种表现_为人之道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为人之道,贵在善始善终。人生善始已不易,而善终则需非常精神。古今豪杰,善始者众,善终者鲜,究其因,则是人们总脱不了身外物的诱惑。老子说,死而不亡,是谓长寿;
那么,精神已死而生命却在活着的人,就是短命。可见,长寿的概念,当括精神善终。作人做事,盖同此理。

  

  为人之道,当以宽厚为本。人至不惑年,已不可咄咄逼人与过于计算。宽厚让人,与人为善,对个人一生言,是件功德无量的事。人至四十上下,已远不比峥嵘少年。荣辱得失,大都定了天数;
此时所患不在立而在远,不在峥嵘而在稳适;
至于处事为人,当多从平实宽厚处用功。这样虽有亏吃,但不会结怨,积怨甚者历来无好结果。名利乃偶然之事,生命才是与人相伴终生的根本。“有福之人善退财”,只缘他们明白了人生的本末。人之功名,三分人力,七分天意,只要在天地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幸福就会悄然而至。

  

  我青年时意气风发,一味只想再造天地,自己也常为狂人狂语弄得颠三倒四。现入不惑年,经历了人生的坎坷,若再听“我是中国第一流演员”之类的话语,会觉得溥浅。盛极必衰,天人同持此理:群体如中国女排,个体如“棋圣”聂卫平,其辉煌均有尽头,更何况不见经传的小民。孔子说“四十不惑”,只有有经历的人,才能体验出其中的深刻。夫子五十知天命,是说此时他悟出了天地人之间的比重关系。七十岁时,尽管颠簸一生,终不得志,但孔子却得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古今哲师常谓:君子当以知天命为第一要务;
毛泽东主席曾教育我们要谦虚、谨慎,以为人民服务为本份,以一辈子做好事为天职,这些有益的作人道理,足以让我们今天的人去终生感悟,并从中获益。

相关热词搜索:之道 为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