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作理解的初中体育运动技术教学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基本的运动技术教学是“体育”的本义所在,而准确的动作理解则是运动技术提升的基础。日常体育教学中,关于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示范基础上的学生模仿,忽视了在示范与模仿之间,实际上存在一个学生对动作理解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动作理解,那学生的模仿常常是机械的,也难以真正基于自己的身体特征和运动特点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运动技术。本文试以足球停球技术教学为例,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动作理解是基于动作的思维形式
  笔者所在的地区,足球绕杆射门是体育中考项目,当然也是日常体育课教学与训练的基本项目。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掌握踢球技术的时候,常常是兴致较高且掌握速度较快,而停球技术则不太受学生的欢迎。绕杆射门过程中,踢球是主要动作,而停球水平则影响着学生的比赛心理与危情处置结果。理论上学生只要在踢球时力度与方向掌握得好,就不需要停球技术的参与,但事实不会这么理想。经验表明,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都会将球踢偏,因此停球技术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足球停球有这样几个关键:一是停球部位的控制,绕杆过程中停球部位主要是脚内侧(偶尔有外侧、脚底等);二是推、压、切、挡等基本动作是否准确,尤其是压、切、挡是绕杆过程中的主要动作,需要准确掌握;三是踢球力度、方向与停球技术的配合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基于上面三个关键技术,通过自身示范、投影仪的动作分解,来促进学生的动作理解,努力在学生的思维中将停球动作有效形象化,进而使其变成学生真正掌握的技术。
  二、动作理解关键在于师生有效互动
  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对停球技术有真正的理解,关键在于师生基于同一教学内容的有效互动。
  1.要将教师的示范动作变成学生思维中的有效表象。表象就是形象思维加工的对象。相关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动作训练,更需要依靠形象思维,而运动技术的有效掌握,就看学生能不能将这些动作转换成表象。绕竿过程中用脚的内侧停球,与足球训练或比赛时大不相同,需要学生出脚速度快于球的速度,以在短时间内将偏离轨道的球停住,然后并踢向正确方向。这就需要学生在思维中建立一个动作思维,即脚赶上球并用内侧挡住球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训练挡的力度与方向。
  2.要引导学生基于分解动作形成连续动作。待表象建立之后,再训练连续动作,也就是说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意外动作训练,以确保有停球技术来“救场”。笔者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强调两点:一是运动之前先回顾建立起来的表象,想象自己在绕杆过程中球“跑”了,然后用停球技術去救;二是实际训练过程中,要以略大于正常踢球时的力度将球踢“跑”,然后让球停下来。这样的训练实际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可以生成一种切身体验。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停球技术,也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有更安全的心理。
  3.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运动技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运动特征,因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特别强调不要机械模仿教师或者同学,一定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技术。如绕杆过程中的停球,个子高矮不同会使学生的步幅不同、踢脚速度、脚踝的灵活程度不同,因此即使同一个脚内侧停球,对于不同学生而言需要付出的努力与训练频次也是不同的,需要教师仔细观察不同学生的特征,因材施教。
  三、通过动作理解提高技术教学水平
  虽然本文是以笔者所在地区中考项目中的一个技术教学为例的,但实际上对于整个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技术训练来说,动作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如果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动作理解,那学生在体育运动与训练的过程中,就会多一种自省意识。他们会思考什么样的动作更符合自己的特点,有时候还会主动向教师提出要求。笔者以为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体育学习状态。毕竟,体育学习不是纯粹的体力付出,不是简单的动作模仿,而是体力与脑力双重付出的学习过程。
  总之,初中体育运动技术的教学不能忽视动作理解,只有在运动技术教学中渗透动作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才会有切合自身需要的提升。
  编辑 聂蕾

相关热词搜索:体育运动 理解 初中 动作 教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