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主流经济学家需要有更宽的改革思路

发布时间:2020-06-0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最近,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与吴敬琏先生作客《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我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问题进行了一番切磋,颇有值得商榷之处。对于成功的方面,厉先生认为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兴起,三者都具有不可逆转性。吴先生则以为最成功的改革有三次,第一就是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商品经济是我们改革的目标;
第二个就是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启动了全面的改革;
第三就是97年的十五次代表大会规定的建立基本经济制度这个改革。对于改革的不足之处,厉先生认为,一是城乡二元体制基本没有促动,二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行业垄断没有消除,吴先生则认为不足之处一是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到位,特别是农村土地权属问题,应当把土地永久使用权还给农民,二是法治建设方面的改革太缓慢,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两位先生一致认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滞后是三十年改革不足的重要一条。

  无人怀疑厉先生和吴先生在本领域的学术地位和深厚学养,特别是对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发挥的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对中国顶级经济学家的议论中所感觉到的两大疑问才更有评述的必要。

  第一个疑问是,两位先生对三十年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评价基本上局限在经济领域,无论是成功或不足方面以及今后改革的着眼点均未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即令在经济领域也偏重于第一、第二产业的改革。而众所周知的是,三十年来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领域的改革开放确实乏善可陈,尽管这些领域对国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它确实没有进入国家高级经济学家的视野。由此产生的合理推断是,这种情况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领域的改革滞后是否有一定关联?

  第二个疑问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最大问题是分配不公贫富分化,这是社会公众的普遍呼声和切身体验。但两位先生均未论及,可能是认为这一问题尚不足以成为主要方面,或者是已经强烈意识到这一问题,但认为只能期待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来缓解矛盾,没有其他现实的可供选择之道。总之,主流经济学家的认识与公众的认识和体验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当然,学术上或认识上有不同见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经济学家总是关注自己的领域也很正常。令人担心的是,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高级智囊,并能够对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举足轻重的意见和建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囿于本领域范围而没有更宽广的视野,如果不能体会社会公众的呼吸和脉搏,势必会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希望,主流经济学家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这一责任,以更为宽广的视角规划全局,以更多的人性关怀贴近民生。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学家 思路 主流 改革 信力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