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从CECA到ECFA,,绿营挟持下的台湾经济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经贸交流取得重大突破。最重要的是两岸全面、双向、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对加速两岸“经济一体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台湾面对即将走上轨迹的“东盟+1”、“东盟+3”协议,有被边缘化的可能。为避免此窘境发生,马英九政府极力说服台湾民众认清形势,为两岸尽快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扫除障碍。但绿营方面大肆宣扬马政府“卖台”、“亲中”,搞“一中市场”,台湾社会陷入争议。台湾人民要理性看待两岸经贸交流,不对经济做过渡政治化的解读,才能为台湾经济把好脉、定好位。

  关键词:CECA、ECFA、两岸经贸、台湾经济、边缘化

  

  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CECA)问题,已成台湾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其中,台湾石化、塑料等六大工商产业联合呼呼尽快与大陆“签订CECA”,称此举为“救台湾”;
绿营方面多方反对,不但强烈要求全案必须送交“立法院”审议,协定内容必须由公民投票决定,而且扬言如果两岸签CECA,就走上街头游行抗争,发动民众罢免马英九。对此,马英九亲上火线,接受各类媒体专访,阐释政策紧迫性及必要性。2月27日,马英九强调签ECFA不牵涉“主权”,将CECA更名为ECFA,即“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台湾政商各界纷纷表态,称两岸签订CECA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更是刻不容缓之事。他们呼吁绿营不要意识形态先行,置台湾于边缘化之地。

  

  一、从CECA到ECFA

  

  (1)、CECA问题的提出

  所谓CECA(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即“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

追溯其起源,可知CECA是2005年“胡连会”达成的“和平五项愿景”中提出,即 “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就其性质而言,CECA是在WTO框架下自由贸易协定的一种,只涉及经贸关系,并不涉及政治内容。简言之,即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依据WTO规则,透过诸如降低关税及排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等措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机制进程。2008初,马英九代表国民党参选时,曾提出两岸应成立共同市场的想法,称“选后不但要积极改善两岸关系,而且建议两岸应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1]该想法有点类似大陆与香港、澳门所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即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大陆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经济区论坛时指出:“两岸经济交往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需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推进两岸经济关系的规范化与稳定化”。胡锦涛总书纪在对全体台湾同胞的讲话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架构”,正面响应了马英九所提出两岸应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的建议。至此,CECA出现在舆论中。

  (2)、绿营极力反对下名称的妥协

  CECA在舆论中出现后,绿营人士习惯性将其做“政治化”解读,掀起一片反对浪潮。从名称上讲,CECA让反对人士联想到港澳同大陆签署的CEPA,担心马英九搞“一中”市场,要把台湾“香港化”。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称马英九的架构协议“怎么看都会牵涉‘主权’问题,不只是‘政治主权’,更重要的是经济自主性问题”[2];
台湾团结联盟主席黄昆辉更是在“民间国是会议”上叫嚣,两岸若签署CECA,就罢免马英九。在此压力下,马英九做出策略性调整,将其更名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即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谢长廷公开宣称:“CECA退到ECFA,松了一口气”。

  台湾之所以希望和大陆签署ECFA,一方面希望在两岸达成协议后,台湾能和东盟国家一样,享受90%货物出口到大陆免税的待遇;
另一方面,两岸签署CECA,台湾才有可能与东盟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由此来避免台湾被国际社会边缘化。总之,不论名称如何界定,ECFA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为亚太区域经贸合作机制的形成做好安排的性质不会改变。

  

  二、签订CECA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出口型经济的需要

  上世纪50年代,台湾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使岛内市场日益饱和,经济增长遭遇瓶颈。要想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向岛外寻求市场,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1965年——1972年,台湾实施两个四年计划,以外向型经济为重点,设立出口加工区以发展外资企业,加工的产品除特殊条件外,“不得内销”[3]。这不仅为台湾获得了岛外大量资本、技术和人才,而且将台湾置于全球经济链条中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经过两期四年计划,台湾工业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模式,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台湾年均工业增长速度为17.8%,1968年更是高达22.3%。[4]至此,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格局最终完成。

  正如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所言:台湾经济以出口为导向,以2007年为例,台湾出口(商品及服务输出)总额为2901亿美元,占台湾GDP总额73.48%。

2007年台湾净出口为274.3亿美元,对其5.70%经济成长的贡献度为3.81%,[5]由此得知,出口贸易一直是维系台湾经济成长、产业升级的最重要动力。出口型结构的台湾,面对贸易对手之间相互给予优惠措施的现实,仍然深陷政党纷争的口水战。绿营政党不管台湾经济边缘化现实,也不顾台湾人民生活困顿,为其政治私利绑架台湾经济。试想东盟+1,东盟+3正式形成后,台湾面对的是怎样的贸易环境:大陆、东盟及日韩之间90%的货物享受着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优惠,台湾的产品进入这些主要贸易对象的市场则要承担6.5%的高关税,台湾产品的竞争力在高关税面前顿时黯然失色,这对台湾经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台湾要想摆脱悬挂在头上边缘化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必须尽快同大陆签署CECA,融入区域经济,这才是当下台湾的明智之举。

  (2)、两岸经贸现实的要求

  自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地区探亲后,两岸正式开启经贸交流,迄今已逾20年。从产业结构上来看,上世纪90年代,台湾通过向大陆转移鞋子、纺织服装、食品、玩具和工艺品等产品,完成了从传统制造业向电子、石化、机械为主的新兴产业的升级。尤其是电子产业占了很大比重,从而使得台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主要科技产业制造中心。从资源优势来看,台湾地区有雄厚的资金,较强的研发能力,可以为大陆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保障;
大陆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为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想的腹地,因此两者在经贸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上世纪初90年代,大陆就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如今,台湾对大陆(包括香港)的出口占了其出口总额的近40%,成为支撑台湾经济的重要力量。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由1990年的4.88%,上升到2007年的30.1%,这一时期,两岸贸易平均年递增率高达30%以上。[6]据统计,截至2007年,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超过5千亿美元以上,为台湾赚取超过3千亿以上的外汇,可见两岸贸易往来是台湾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7]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最大的投资目的地。自2005年起,大陆相继出台一系列特别的惠台措施,甚至是更为积极的单方面的惠台措施或利益让渡做法。在第四届国共经贸文化论坛会议上,大陆有关方面再度出台十项惠台措施。不但直接解决了台湾特定产业的困难,而且为两岸经贸关系与台湾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上述事实表明,若没有两岸经贸交流,没有大陆对台湾的支持,台湾经济发展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但目前两岸在经贸联系上仍存在一些障碍,如贸易方面,台湾对大陆产品进口开放率仅80%左右,约有2000多项产品进口受到管制,除了大部分属敏感的农产品外,还包括不少大陆极具竞争力的轻工产品[8];
大陆商务人士进岛及从事商务活动仍受到诸多限制。如果两岸能够在经济合作制度化方面取得突破,不但台湾会有更多商品进入大陆享受零关税优惠,而且陆资入台可以拉动岛内投资,刺激台湾经济更快地走出负增长。在两岸经贸联系日趋紧密,且需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陆与台湾建立经济合作机制,加强经贸往来,实乃大势所趋。

  (3)、经济危机下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球经济都遭遇重创。在外贸需求大为减少的形势下,高度依赖出口的台湾经济遭受的冲击更大。据台“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最新数据初步统计,台湾的经济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的5%以上迅速转为下半年的负增长。第四季经济增长率-8.36%,为1955年来单季最大负增长,经济衰退已成定局。[9]在台湾经济增长依赖度最大的出口贸易方面,形势更加紧迫:
2008年12月出口136.4亿美元,创下2003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为历年最大减幅;
2008年第四季出口衰退24.7%,外销订单的衰退从2008年10月的5.56%,猛增至11月的28.51%。[10]2010年“东盟十1”形成后,大陆与东盟大部分货品关税将取消,台湾的石化、塑料、纺织、机械、汽车等产品都将大受冲击,因此六大工商产业联合呼呼尽快与大陆“签订ECFA”,这“是救台湾而决非卖台湾”。

  金融危机之下,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求相互合作和支持,以求渡过难关。最高领导人及各国财长通过各种峰会会晤,寻求建立应对金融危机的合作机制。台湾的当务之急,是要同大陆及其他经济体加强联系,最大限度的减少金融危机的冲击。依据自身的经济结构,重拳要落在出口贸易上,以渐进的方式与各经济体建立制度性经济合作协议,同大陆签署ECFA则是其中重要一环。两岸由此实现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形成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一个新起点与新平台。如果台湾仍深陷政治“绑架”经济的泥潭,经济必然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4)、港澳提供可行的范例

  200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随后又分别签署了相关的补充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的前提下,秉承“一国两制”的方针,逐步减少或取消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11]从性质上来说,CEPA属于经贸关系,并不涉及任何政治内容,大陆并不刻意体现某种特定的政治关系。CEPA从经济上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虽然截至现在CEPA生效时间不长,但我们已从一些迹象看出端倪。比如双方贸易往来增长率保持20%左右;
零关税诱因,使跨国企业赴港澳投资增加;
双方服务业往来加强,外国服务业在港澳设据点作为进军大陆的跳板,尤其是金融业;
开放大陆居民赴港澳旅游,促进其旅游业发展;
双方专业人员来往频繁。[12]CEPA的实施促进了内地与港澳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经济的融合,也提高了内地与港澳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水平,推动了香港经济转型和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促进了三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大陆和台湾均为WTO会员,由大陆与港澳签署CEPA的经验可得,在不牵涉政治议题的前提下,两岸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建立互信,依据CEPA的实质内容,结合两岸经贸发展的实际,完全可以理性务实地进行经贸合作。借此实现包括两岸四地的大中华经济圈,建立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5)、防止边缘化的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区域集团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通过签署协定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彼此通过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等措施,加快发展自贸区,从而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2001年大陆率先启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随后又与港澳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到2006年初,大陆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有9个,涉及27个国家或地区,涵盖了大陆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13]反之看台湾,(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在全球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自贸区时,台湾却因政治因素未能与任何一个重要的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东亚,大陆、港澳、东盟及日韩已陆续签署自贸协议或建立自贸区,这些都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浅碟子”模式的台湾,若被各国的自贸区及区域经济组织排斥又包围,必将在国际经济中失去市场和定位,陷入边缘化窘境。

  由此可见,在全球经济区域化的大趋势下,台湾周边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签订区域性的贸易协定,将彼此间进口关税税率降到零,使自贸区内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通。若能与祖国大陆实现制度化的经贸交流,台湾则可抵消即将生效的“东盟+1”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同亚太其他经济体站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因此,推动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不但是台湾工商界的普遍呼吁,而且是防止台湾被边缘化的良方。

  

  三、绿营杯葛的目的分析

  

  (1)、绿营一贯的“台独”经贸立场

  2000年台湾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始终顽固坚持其“台独”立场,极力阻挠两岸经贸的正常进行。民进党坚持“意识形态挂帅”的立场,以“台独”为核心进行两岸经贸政策的规划和调整,提出一系列制衡两岸经贸交流的政策。如为使台湾摆脱大陆的“磁吸效应”,走“相对自主”的经济发展之路,民进党提出“全球布局”的战略:即在保持台湾经济自主发展的前提下,两岸经贸关系只是台湾经济全球布局当中的一环;
以担心台湾产业“空心化”为由,提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政策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
为摆脱台湾对大陆的经贸依赖,三次提出“南向政策”,极力鼓动台商赴东南亚投资;
为一党政治私利,违背两岸人民的意愿,以各种方式阻挠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总的来讲,民进党的两岸经贸政策可以概括为:政治意识形态挂帅,权宜性与矛盾性并存。为其“台独”的政治企图,无视两岸经贸的现实,无视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无视台湾人民的经济福祉,将经济仅仅作为选举的工具。

  民进党不顾台湾整体利益,一味以意识形态先行反对ECFA。声称两岸签署经贸合作协议意味着两岸正往统一的方向前进。宣称“此举有损台湾的尊严及民众的权益”,于是强烈要求全案必须送交“立法院”审议,甚至有人主张协定内容必须交由公民投票决定。[14]仔细分析,这不外乎是其一贯所持的经济“台独”理念在作祟。

  (2)、害怕经贸促进统一

  绿营人士最大的担心是两岸签署协议后,两岸要走向“终极统一”。台湾将会走“香港化”道路,从而丧失“主权”。谢长廷批评“ECFA就是‘一中市场’”。民进党立委宣称:“无论名称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出卖‘台湾主权’的本质。”针对绿营人士的质疑,马英九一再强调,此协议与“主权”无关。[15]“陆委会”主任赖幸媛表示,将来任何两岸经济合作的协定都是为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避免台湾将来可能被边缘化,完全是务实的经济措施,不涉及政治意涵,绝对跟一中市场无关。“行政院”院长刘兆玄说,“一定不在‘一中’的政治框架下签经济协议”。[16]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马英九上台后已经获得解决,即两岸是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开展交流的,海协海基两会能够复谈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未来,台湾若与大陆签署ECFA,同样是在“九二共识”的前提下进行。台湾与大陆都是WTO会员,两岸签署的ECFA,只关乎经济,不涉及政治议题,这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本质是一样的。

  可能在绿营人士眼中,为达到其“台独”的政治目的,只要是马英九提出的与大陆有关的提议,他们没必要弄明白事实,惯性与马唱反调即可。拿ECFA来说,绿营不但扬言要采取“呛马”,而且要组织示威游行逼马下台,以此威胁马政府在两岸交流上不敢有大动作。

  (3)、担心台湾部分企业失去竞争力

  民进党称两岸签署ECFA将使台湾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农民和劳工等成为受害者。以农业为例,台湾有2300多项农工产品是禁止进口项目,如果对大陆全部开放,大陆低价农工产品一定会发生倾销问题,台湾农民的处境将更加窘迫。因此不能仅听凭六大产业的要求便贸然签署。台联党主席还筹备“ECFA受害产业联盟”,“呼吁所有可能受害的产业都站出来,向政府提出绝对不能进口的项目,要求政府要承诺在ECFA中不能让步。”[17]

  其实,这是每个加入自贸区的经济体都面临的问题,每个经济体都是优势与弱势产业并存,弱势产业总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受冲击。在中国“入世”谈判时,汽车、金融、农业等相对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均持反对态度,认为自身会受到巨大冲击而破产。最终谈判的结果是西方国家同意给予中国五年的过渡期,给这些产业一定的时间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因此,这不应该作为阻挡两岸签ECFA的理由。只要两岸在签署之前,就每一个行业进行认真协商,探讨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最终结果即可。况且如果台湾固步自封,拒绝融入东亚经济区,台湾将不得不面对其大部分产业都会落后的事实。

  (4)、惧怕台湾经济依赖大陆

  对大陆经济过度依赖的担忧,在民进党中间早已盛传多年。从台湾放开对大陆投资,台商进入内地市场的人数和投资数目均是逐年增多,引起民进党极大恐慌。他们担心台湾在经济上过分依赖大陆,进而在政治上受制于大陆。遂先后三次提出“南向政策”,鼓动台商奔赴东南亚投资,试图以间接方式将台湾纳入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籍此来弱化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关系,强化台湾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18]。为避免台湾以大陆为发展腹地,淡化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性,宣布放弃“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提出将台湾建成“全球运筹中心”。这只是把大陆作为台湾经济全球布局的一环的策略。

  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表示,台湾依赖大陆不是坏事,表示大陆需要台湾,否则大陆台商将面临生存问题。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增长,在民进党政治强行限制下,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只能说明,两岸的经贸发展是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市场力量自然引导的结果。关于民进党质疑对大陆过分依赖的说法,江丙坤反驳:“过去台湾十分依赖美国市场,出口到美国的额度一度超过台湾出口总额的一半;
但现在台湾对美国的出口已经大幅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也降低,显示市场都是一时的,没有永久依赖的问题。”[19]从大陆与台湾的经贸交流的历史来看,上世90年代后期,台湾能够从传统制造业成功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主要科技产业制造中心,正是因为台湾将传统制造业向大陆的转移,自身发展以电子、石化、机械为主的新兴产业。如今台湾再次面对产业升级之痛,如果台湾能抛开政治纷争,充分利用大陆市场,不失为明智之举。

  

  四、ECFA缺位的危害分析

  

  (1)、企业出口不振,竞争力下降

  台湾地区的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的,其发展有赖于对外经贸关系的不断扩张。大陆和东盟是台湾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地,台湾地区与大陆、东盟的双边贸易关系都不断密切。1999年到2004年,台湾与大陆的贸易依存度由5.0%提高到19.3%,台湾与东盟6国的贸易依存度从9.8%上升到13.4%。[20]

   2010年,“东盟+1”协议将正式生效,2012年“东盟+3”也将上路,届时自贸区内大部分商品将享受关税优惠。台湾出口到大陆及东盟的货物却不得不承受6.25~10%的高关税。由于高关税,台湾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在投资和贸易方面对外资吸引力削弱。因此,台湾在大陆和东盟的对外贸易中的份量将会下降。以石化业为例,台湾石化产品出口到大陆将被征6.25%以上的关税,泰国石化则可享受零关税优惠,在价格因素下,台湾石化业必然会因出口受阻,遭遇巨大冲击,面临被淘汰的噩运。为此,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大声疾呼,应就ECFA实质内容尽快讨论,否则关税阻碍将会迫使台商外移及外资撤台。台塑高层呼吁马英九尽快做决策,称“企业界已估算出,若不签CECA对企业冲击高达十兆元。”[21]

  台湾不只会在商品贸易上遭遇冲击,其服务业的竞争力也会下降。以CEPA为例,在服务业方面,香港和大陆签署协议后,大陆优先向香港开放证券、保险业等18项服务业。因此香港和台湾面对大陆欠发达的服务业市场时,享受的待遇却截然不同。港商得以独资进人大陆,抢得先机;
台商则要以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登陆。面对服务业堪称亚洲一流的香港,再加上CEPA的保驾护航,台湾服务业在大陆的竞争力必然被削弱。东盟+1上路后,台湾也面临类似窘境。

  (2)、投资环境恶化

  高关税的阻碍,以及台湾政治环境的复杂,使得台湾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台湾本土企业出口受阻,遭受致命打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外移。即使是台湾颇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也会因出口成本提高,利润降低,从而选择转战大陆或东盟建厂。即使一些所谓的“绿色台商”,为了企业发展,也不得向岛外转移。

  高关税魔咒下,外商在台投资意愿降低。中国--东盟自贸区形成后,跨国公司为了尽快进入中国大陆,会利用大陆给予东盟的优惠待遇,选择以直接并购方式进人东盟,以东盟为跳板进军大陆。这不但会降低外商投资台湾的意愿,而且会使台湾失去与外商合作机会。

  已在台设立分公司的跨国企业,考虑其经营成本的提高及追求更高的商业利润,也会选择撤出台湾。以美国联合包裹运输公司(UPS)为例,作为第一个来台设立亚太营运总部的跨国公司,因两岸直航迟迟无法开放,运输成本过高,于2002年4月在菲律宾另设转运中心。[22]因此,台湾尽快与大陆签署ECFA,获得与东盟国家同等的商品及行业准人资格,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有积极影响。否则,台湾将陷入产业萎缩,资金短缺的困境,依靠投资拉动经济走出低谷的想法也将化为泡影。

  (3)、企业破产,失业率升高

  无论是台湾本土企业遭遇出口危机而面临破产,还是外资降低入台投资意愿甚至外资撤台,最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减员后的失业率飙升。马英九曾表示,如不签CECA,台湾“估计会失去11.4万的工作机会”。[23]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发布的2009年2月失业率为5.75%,失业人数62.4万人,双双创下1978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因公司倒闭或裁员而失业者达32.9万人,也创史上新高。

  失业率攀升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更加考验台湾社会。失业后民众失去生活来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购买力下降。这意味着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台湾依靠内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希望也将破灭。个人收入减少及企业破产如果影响到贷款的偿还,银行的信用链条将被迫中断,可能造成银行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台湾经济环境将更加恶劣。马英九“竞选”时打出的“经济牌”,并没有使台湾经济“马上好”,其民众满意度也是一路下跌。民众收入降低,生活水准下降,会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台湾社会恐有陷入混乱的可能。

  (4)、边缘化噩运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各经济体纷纷寻求区域合作伙伴,建立以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东亚国家和地区也达成共识,建立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96年起,东盟、中、日、韩和欧盟各国领导人定期举行“亚欧首脑会议”,直接进行对话;
2002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自贸区成员在共同有效的优惠关税制下,各方产品得以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扩大了各国的贸易往来;
大东盟以整体组织形式参加与中、日、韩3国领导人的非正式会晤,“东盟10+1和“东盟10+3”形成;
2004年,大陆同香港签署CEPA开始生效;
2010年,我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将相互取消绝超过90%的产品的关税,东盟4个新成员将在2015年基本取消关税。[24]世界上拥有消费者最多,被称为“未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自贸区即将成型。

  由于区域贸易协定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会对非成员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因此如果台湾地区若一直被排斥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之外,其经济将越来越被边缘化。台湾经济研究院估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加上中国内地与港澳签署的CEPA,将使大陆经济增长增加0.45个百分点,GDP增加0.77%。台湾如果被排除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其经济将衰退0.15%,GDP将下滑0.36%。[25]

  由上可知,台湾经济边缘化的症结在于,在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整合过程中,台湾因绿营的“台独”经贸政策及两岸的政治问题,未能及时融入这一经济圈,而是被孤立在区域经济整合之外,从而形成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困境。(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绿营 挟持 台湾 何去何从 经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