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申宁:说“偏激”

发布时间:2020-06-1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偏激一词,未见于《辞海》,可见是个新词,历史并不悠久。在意识形态定于一尊之后,人们对于不合于此者,多用“偏激”一词概之,是谓不能坚持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认识上带有偏颇之见,无足可取。被视为偏激者,亦即早年错误思想之谓也。

  人有思想原本是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阅历不同,看问题的方法、思路就会有所不同,这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也正因为各自认识的不同,才会为领导者正确决策提供各种参照系和选择方案。对于不同认识和看法的容忍和接纳,正是检验领导者胸襟和器局的一种标志。在今日,对于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已经不再用“错误思想”这一概念来批判了,这是历史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但是错误还是错误,不用“错误”就用“偏激”吧!换了个新名词,所概括的内容却是没有变的。细想去,“偏激”的概念还是颇值玩味的。

  说人偏激,其实是把自己孤立起来的一种思想方法。一个人不能包容天下,于是孤雁出群,环顾四周,非左即右。毛泽东强调百花齐放,并无偏激之见,难道那些开得鲜艳一些的花,或是长得短小一些的草,就非左即右了?有了这种思想方法,很难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要么自己单干,要么搞运动整人。原本是自己把自己孤立了起来,却说都是他人的错,且永不改悔!有了这种思想方法,如果再假以权柄,受祸害的就不是少数人了。

  说人偏激,那是先把自己确立为永远正确的座标,并以此为基准,然后再去修理别人。所有的人只要不合于我的认识,不能与我看齐的便是非左即右,便是认识偏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首先确定的目标来取齐他人,便是这种人的思想方法,其实一个人不可能是永远正确的。既不能以自己曾经正确过而自命不凡,也不能以自己有过错误而萎靡不振。人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一惯正确就停止了,无法前进。然而,不能与时俱进,便会落后,一切都是辩证的。再说倘若有一天你自己转变了认识,是否自己也变得偏激了呢?非也。因为只有永远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才会看着别人偏激,足见偏激的永远都是他人,而非自己。

  说人偏激,只是器局狭隘之人的所为。因为狭隘,难容他人,为了排斥他人,以偏激为口实,拆墙撤梯,不与同志。做人,比得是胸襟坦荡,为官,比得是器局大小。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器局狭隘之人,原不适合为众人头领,可以做些自己能做之事,最是妥当。但非要为官,器局限制,便不可能有大作为。说人偏激,体现的恰是自己的豆胆小量,不能容人者,难以成大事。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实践好这一理论的,自古以来稀少。因为人在官位,头脑会膨胀,器局伴随着大脑的不断膨胀而急剧收缩,日渐狭隘下去。

  偏激,看似一句客观公正的评价,却包含着说话人诸多丰富的内涵,世人并不因某人偏激而不睬,更不因某人说人偏激而恭维。与真理是不用辩解的一样,偏激也不须辩解。让这个世界多一些不同的认识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大自然可以丰富多彩,而人类社会就只能有一种思想、一种认识。有了不同的看法,人们才会做衡量、做参照,才会确定自己的认识。其实思想是从偏激走来的。世上真正有价值的理念,最早多来自偏激之见。当偏激冲破传统之后,才会变为真理。由是看来,说别人认识偏激者,其实却是世上那些自以为永远正确的人最自负的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偏激 刘申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