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心理干预应用于56例强迫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目的 讨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应用于强迫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遂宁市民康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与观察组(综合性心理干预),每组分别为28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以及Y-BOCS评分。结果 观察组SAS、SDS以及Y-BO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强迫症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全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不良心理,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强迫症;综合性心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6..01
  作为一种典型的焦虑型心理病症,强迫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较为复杂的行为矛盾与强迫想法,通常产生的部分强迫思维会反复产生,只要违背则会承受精神层面的痛苦,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当前,临床关于强迫症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强迫症与个人经历、重大生活变故、心理变化、社会环境以及遗传学等相关因素相关。针对强迫症患者,药物治疗仅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案进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遂宁市民康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与观察组(心理干预),每组分别为28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2~46岁,中位年龄(31.5±7.6)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3~45岁,中位年龄(31.3±7.3)岁。
  1.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以下几点心理干预:①建立关系。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向患者全面介绍医院的具体环境,告知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全面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②加强沟通。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護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共同讨论强迫症,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让患者去接受症状,教导患者放松心情的方法,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尝试去主动适应环境,而并非去改变环境。③心理治疗。实质上,强迫症仅仅是因为患者对自身完美个性的追求所引发,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这种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比如自我控制、厌恶疗法等,以此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在个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与患者主动协商方案,以此来纠正自身的问题。④放松治疗。护理人员应当综合利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倾听、询问以及观察等措施,全面掌握患者的实际感受,并综合参考患者实际体验,针对心理干预措施进行动态的调整,通过引导患者参与社交、体育以及文娱等相关活动,尽可能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得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1.3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Y-BOCS评分标准参考文献[1]中标准:轻度6~15分之间;中度16~25分之间;重度25分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为期两个月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以及Y-BO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3 讨 论
  有研究提出,引发强迫症的因素多种多样,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患者本身在性格层面过于寻求完美,并且还兼具固执、犹豫不决等方面的特点[2]。所以,要想全面改善患者存在的强迫症状,仅仅给予药物治疗显然是不足的,临床还应当从患者心理层面着手,综合参考患者临床症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得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的疾病,能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应对治疗,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本研究中,通过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SAS评分、SDS评分以及Y-BOCS评分均显著优于仅给予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提示,将综合性心理干预应用于强迫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毅基,伍少娟.行为矫治与心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2):131-133+165.
  [2]杨 玲,余 学,李 茹.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对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163-1164.

相关热词搜索:应用于 干预 性心理 患者 观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