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胰酶替代治疗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胰腺炎患者运用胰酶替代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在2016年4月-2017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划分为观察组(胰酶替代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生存质量及淀粉酶指标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2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的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924,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62、10.221、11.570、9.342,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3、4.563,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患者运用胰酶替代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淀粉酶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胰酶替代治疗; 临床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5-0043-02
  慢性胰腺炎是指机体胰腺组织和功能状态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永久性或持续性损害的情况。慢性胰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乏力、食欲不振及消瘦等,该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并发糖尿病及黄疸等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进行早期有效治疗十分关键[1-2]。本文对在2016年4月-2017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运用胰酶替代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4月-2017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纳入标准:(1)均具有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瘦等临床表现;(2)均经B超、CT、X线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慢性胰腺炎[3-4]。排除不正常的肝功能和肾功能者。所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8∶32,年龄24~52岁,平均(38.21±2.09)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4∶26,年龄31~63岁,平均(47.25±2.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临床一般采用胰岛舒颗粒(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1308,规格:10 g/袋)口服治疗,餐后服用,1袋/次,3次/d,持续治疗2周。
  1.2.2 观察组 在以上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胰酶肠溶胶囊(得每通,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60180,规格:0.15 g/粒)进行胰酶替代治疗,起始剂量2粒/次,进餐时口服,3次/d,根据患者疾病状况,加减用药剂量,加减量为1粒,3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生存质量及淀粉酶水平(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状况。生存质量主要包括:生理症状(是否感到心悸、气短、头痛及头晕等)、躯体症状(是否出现过手足或面部浮肿)、睡眠状况(是否经常出现失眠)及心理症状(是否出现过心情压抑或忧郁)四个方面内容,每个项目为50~100分,针对每个问题设定“经常发生”“偶尔发生”及“从未发生”3个答案,对应的评分分别为50~69分、70~89分及90~100分;若患者的生存质量较高,则所得分数会越高。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症状消失,且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炎症病灶消除表示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迹象,且炎症病灶部分消除表示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迹象,炎症病灶未消除表示为无效[5-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率6.7%,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淀粉酶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国内外文献[7-8]研究顯示,导致慢性胰腺炎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代谢障碍、外伤与手术、营养障碍、酗酒及胆系疾病等。疼痛是慢性胰腺炎患者早期主要临床症状,疼痛症状在晚期会有所减轻,被胰腺外功能不全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进行性消化不良症状代之,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来说,在急性发作时,尿淀粉酶可有中等程度增高。慢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活性虽也增高,但升高程度低于急性胰腺炎。一般情况下,在程度和频率上,尿淀粉酶增高比血清淀粉酶高,且恢复正常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后,尿淀粉酶活性增高现象仍可持续1周左右。因此,在诊断胰腺炎过程中,尿淀粉酶活性测定具有十分显著的价值。现阶段,神经阻断术、切除术及减压术等外科治疗、胰腺替代治疗、一般治疗等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研究慢性胰腺炎的发上发展机制,人们对于胰酶替代疗法的认识更加深入[9]。

相关热词搜索:胰腺炎 治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