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本文就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粮食企业的转型发展给粮食财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新形势下明确管理会计的核心地位,积极应对财务管理中的各种困难,提出加快管理观念转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促进粮食企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粮食;管理会计;财务管理
  近期,全国粮食行业进行“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意味着新一轮的粮食收购政策和粮食企业改革即将上场,国有粮食企业怎样才能使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动力来促进管理者明智决策和企业的持续性成功?这将成为摆在粮食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粮食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在新形势下就粮食企业财会工作明确管理会计的核心地位,积极应对财务管理中的各种困难,加快财务管理观念、理念的转变,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機制,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商榷。
  一、粮食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意义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是面向管理者的会计,是通过运用财务会计系统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再加工、再提炼、再延伸,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企业预测前景、规划未来、经营决策、改进管理、控制、评价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图谋发展。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管理会计实现了“会计”与“管理”的高度统一,通过对经济前景的预测,进行战略、经营决策,制定计划、预算以及对企业内部进行业绩考核,为企业在决策规划和控制评价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管理会计在粮食企业中运用,一是促进传统粮食财务职能的转变,从战略的高度,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料,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客观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发挥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粮食企业转型发展。
  二、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困境
  多年来,受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及相关粮食政策的影响,粮食企业现金流管理、成本控制、效益观念仍然比较落后,财务管理模式简单而粗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提高。
  (一)管理意识淡薄
  粮食企业负责人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习惯于用经验和主观判断财务管理活动,仍旧停留和满足于传统的记账、算账等微观层面上;由于缺乏管理会计的价值意识,使现实的操作环节遗留下许多“成本问题”。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控制、监督等重要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已不能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和企业转型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二)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在大多数粮食企业中,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新环境和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粮食储备、资金、补贴、经费等层面上,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分析以及财务监督等工作的重要性。尽管管理会计在部分粮食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仅仅是参照应用了部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还有很多非常有益的管理会计方法并未得到应用,还是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彼此缺乏有机的、紧密的联系,尚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其作用没有真正得到体现。
  (三)财务软件缺陷
  近几年,尽管粮食行业至上而下大力推进智能信息化建设,先后建成会计报表报送、粮食仓储管理可视化、粮食收购“一卡通”等系列管理系统,就是没有推进统一的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造成粮食企业所用会计核算软件品种繁多,功能千差万别。由于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软件的需求层次、功能深度有一定标准,一般使用ER P系统将人、财、物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因此,现有软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很难满足管理会计运用的需求。
  (四)素质要求差距
  由于管理会计的运用是通过会计人员具体运用到粮食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粮食企业是微利行业,经济效益较低,员工待遇普遍不高,现有企业会计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不高、专业知识一般、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新兴的“互联网+”等营销模式和理念缺乏了解和学习的能力,无法推进管理会计的管理创新;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就使他们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实践管理会计,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粮食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三、推进粮食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对策及建议
  面对粮食企业管理会计运用中的问题和不足,只有明确管理会计的核心地位,积极应对财务管理中的各种困难,提出加快管理观念转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促进粮食企业转型发展。
  (一)更新观念,践行管理会计
  粮食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需更新观念,推进管理会计运用。企业主要领导和财务团队都要加强学习,在提高对管理会计认识同时,一要根据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重新调整财务管理职能的组织架构,在持续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型,切实做好现有财会人员定位的转换;二要加快推进粮食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为会计转型提供有力的工作环境,积极运用管理会计职能来预测、控制、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执行情况,做到事前预测规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归纳入账;三要做好管理会计在粮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职责定位,真正发挥好管理会计的战略支撑、决策支持、管理建议、风险管控等作用;营造会计人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从法律角度明确其职责、权限和义务,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解决公司监督弱化将起到积极作用,可有效解决会计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
  (二)完善机制,管理模式创新
  粮食企业要以这次转型发展改革为契机,对内通过加强精益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降本增效;对外加快粮食产业延伸与品种结构转型升级等主动应对挑战;同时,增强管理会计的权变性特征,通过资源配置上的求新、求变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遇。首先,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一县一企”经营管理机制,促使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一是完善粮食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财务监督机制,合理有效运营资产;二是建立健全财务收支预决算管理制度,以储备库试点,逐步推开;三是实行以收定支,加强收入成本核算管理与监督;四是实行可控费用定额与量化管理,不可控费用目标责任管理。其次,设立管理会计专门机构,成立管理会计组织,更好地发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是财务内控管理模式,明确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落实财务的监督、跟踪管理制度,有效形成企业内部财务互相监督的管理模式。二是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模式,更好地推进管理会计在粮食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与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模式,有效地评价企业经营计划实施、经营决策、经营成果、劳动效率、财务管理、分配制度、法律法规及制度执行情况,有助于促进粮食企业健康的发展。三是财务管理的模式必须定期将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费用的消耗情况等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公开,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透明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全体职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只要制定先进的管理思想、职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员的潜力。

相关热词搜索:新形势下 粮食 思考 企业管理 会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