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暗杀叫“先下手为强”

发布时间:2018-06-3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从纳粹战犯到巴勒斯坦领导人,以色列建国以来,其情报机构摩萨德的暗杀名单不断延长。他们把暗杀发展成了一门学问,善恶的界限也在复仇之火的炙烤下渐渐模糊。
  在中东这片宗教和民族林立的土地上,每天都会发生比电影更精彩的故事,其中不少涉及同一个名字——摩萨德。摩萨德,全称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曾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克格勃和英国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它拥有世界上最高效的情报系统,擅长通过隐秘行动“定点清除”目标。低调的作风令它蒙上了神秘而可畏的面纱。
  2018年1月,以色列记者罗恩·伯格曼推出《先下手为强:以色列暗杀秘史》一书,披露了很多刀光剑影的摩萨德旧事。这些暗杀行动是否正义,则留待读者评说。

远涉重洋“狩猎”纳粹战犯


  二战后,许多德国战犯潜逃异国,其中包括阿道夫·艾希曼。此人在纳粹统治时期身居高位,数百万犹太人直接或间接死于他手中。二战后,艾希曼辗转来到阿根廷,改名换姓隐居乡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建国不久的以色列得知了他的下落。然而,纳粹在当时的阿根廷仍有不少死忠,以色列与阿根廷也未建交,通过正常途径将凶手绳之以法几乎没有可能。
  人类有限的理性往往屈从于内心的原始情感。当司法的力量鞭长莫及,当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逍遥法外,复仇的火焰便开始熊熊燃烧,“自然正义”取代了程序正义。很快,以色列政府向摩萨德下令:抓捕艾希曼并把他带回以色列,进行审判。
  负责抓捕行动的彼得·马尔金在回忆录中披露,1961年,摩萨德特工持假护照进入阿根廷,很快发现目标。多年过去了,艾希曼的样貌变化很大。为避免失手,特工们通过偷拍艾希曼的照片并对其耳部轮廓进行逐点对比,最终得出确定无疑的结论。
  用麻药放倒“猎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得设法把他弄回以色列。在机场,特工们谎称艾希曼因病昏迷,需立刻出国就医,还提供了伪造的全套病历。大胆而周密的安排成功瞒过阿根廷海关,在头等舱内完成人生最后一段旅行后,艾希曼被押解到耶路撒冷。
  审讯持续了8个月,收集了99名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词。艾希曼因15项反人类罪行被处以绞刑,骨灰被抛入地中海。消息一经公布,举世震惊,摩萨德由此一战成名。
  时隔多年,实现“自然正义”的冲动仍在激励着摩萨德特工。伯格曼在书中写道,梅尔·达甘是摩萨德历任首脑之一,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照片,画面中,一个大胡子男人跪在一群纳粹士兵面前。这个男人正是达甘的祖父,被拍下这张照片后不久达甘的祖父便遭杀害。“大多数犹太人在遭到屠戮時没有反抗,”达甘告诉伯格曼,“我们绝不能再次手无寸铁地跪下。”

“杀掉某个人后历史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


  如果说追捕漏网战犯是正义的清算,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与错的界限在摩萨德眼中便逐渐模糊起来。
  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结束英国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人国家。这个决议无异于在阿拉伯世界投下核弹,阿拉伯人群情激奋。他们对以色列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攻击,要求后者归还土地。1972年,激进组织“黑九月”绑架并残杀了在德国慕尼黑参加奥运会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制造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人质危机之一。
  面对11副灵柩,以色列人发誓以血还血。“如果妥协,我们在世上任何地方都不会感到安全。”时任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斩钉截铁地表态。此后,摩萨德对巴勒斯坦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报复,主要手段就是暗杀。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是以方最大的眼中钉。在《先下手为强:以色列暗杀秘史》一书中,伯格曼披露的一段文字与此有关。1982年10月,摩萨德收到一个情报,称阿拉法特在一架即将从雅典飞往开罗的班机上。无数次暗杀计划流产后,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阿里尔·沙龙作出了一个近似疯狂的决定:将这架飞机击落。
  直接负责此次行动的总参谋长艾坦迟疑了。阿拉法特怎么会在雅典?他去开罗干什么?沙龙一再催促,但他还是坚持再核实一遍目标身份。飞机即将起飞时,摩萨德终于查明,飞机上的乘客是阿拉法特的弟弟,一名儿科医生,他要把30名巴勒斯坦儿童送往开罗就医。于是,行动被紧急叫停,巴勒斯坦方面无人知晓,当事者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阿拉法特最终于2004年去世。伯格曼在书中暗示,阿拉法特并非正常死亡。不过,即便他知道真相也不能明示,因为“军队那边下了封口令”。第一位采访阿拉法特的以色列记者Uri Avnery曾对美国《华盛顿邮报》表示,阿拉法特之死跟以色列有关。不过,他的死亡太过离奇,“至今没人说得清真相”。
  暗杀名单上的二号对象是巴解组织的干将阿布·杰哈德。1988年4月,一队特工潜入后者位于突尼斯马尔萨的别墅,先是用干扰装置切断了该地区所有通讯信号,然后破门而入,当着杰哈德妻子的面朝他连开52枪。
  伯格曼认为,暗杀杰哈德是“不可思议的战术成功”和“灾难性的战略失误”。此举削弱了巴解组织的境外力量,却在以色列占领区激起了更广泛的抵抗运动。与之类似,2004年哈马斯领导人艾哈迈德·亚辛遇刺后,更多穆斯林走上了复仇之路。
  “杀掉某个人后历史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伯格曼总结道。

暗杀逐渐成为“常规武器”


  起初,所有暗杀行动都需要以色列总理在特制的“红色页码”上签字才能执行。渐渐地,特工们想了个变通的招数,“把暗杀换个说法,避免走流程”。用他们的话说,暗杀是“有针对性的预防”,误伤平民叫“偶然伤害”。“你得习惯杀人。一般来说,15到20分钟就能决定要干掉谁,”退役特工阿米·阿亚隆对伯格曼如是说,“我们把这称作魔鬼的日常。”

相关热词搜索:先下手为强 暗杀 有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