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悟名言

发布时间:2017-01-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道德感悟名言篇一:感悟生活名人名言

一、名人名言

1.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烛炬,而是一只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把;我们一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辉煌,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萧伯纳]

2.播下行为的种子,可以收获习惯之果;播下习惯的种子,可以收获性格之果;播下性格的种子,可以收获命运之果。 ――[英国小说家芮德]

3.复杂中带着简朴的思索,是人和动物的分别。― ―[皮雅]

4.对一般人而言,凡事要思索并不是什么麻烦的事。 ――[詹姆士.布莱斯]

5.成功不是全垒打,而要靠天天的.常常的打击出密集安打。 ――[RobertJ.Ringer]

6.了解面临逆境,远好比何接受顺境重要得多。――[马丁·赛力格曼]

7.毫不丈量山的高度─除非你已到达顶峰,那时你就会知道山有多低。[哈马绍]

8.奋斗.寻觅.发现,而不屈服。――[诗人丁尼生]

9.所有口述手写的辞句中,最悲哀的就是本来可以… ――[美国诗人惠蒂尔]

10.啊!到达人生的尽头,才发现自己没活过。――[梭罗]

11.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马里欧特]

12.爱不能单独存在,它的本身并无意义。爱必需付诸步履,步履才能使爱施展功能。--[德蕾莎修女]

13.要能感觉存在,就需加强对美的感慨感染力。――[詹姆士·雷德非]

14.将爱的能量传送给别人,我们自己就会变成一条管道,吸纳来自上天的神圣能源。而那种玄秘体验是我们每个人都得以品尝的!――[詹姆士·雷德非]

15.我们都随时处于正在学习的过程。――[DonShimoda]

16.人类心灵深处,有很多沉睡的气力;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气力,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澳瑞森·梅伦]

17.凡是内心能够想到.相信的,都是可以达到的。――[NapoleonHill]

18.一个客观的艺术不只是用来看的,而是活生生的。 但是你必需知道如何去靠近它,因此你必需要做静心。――[OSHO]

19.烦恼使我受着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傲,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我操心得更厉害!――[米爽朗基罗]

20.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索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疑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21.我们的糊口好像在代替我们过日子,糊口本身具有的奇特冲力,把我们带得晕头转向;到最后,我们会感觉对生命一点选择也没有,涓滴无法作主。――[索甲仁波切]

36.假如你是个作家,这是比当百万富豪更好的事,由于这一份神圣的工作。[哈兰·爱里森]

37.成为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天天精神抖擞的努力工作,不虚掷光阴。――[威廉·戴恩·飞利浦]

38.人天生功的秘诀是,当机会来到时,当即捉住它。――[班杰明·戴瑞斯李]

39.不停的用心工作,就会成功。――[查尔斯·修瓦夫]

40.你要确实的把握每一个题目的核心,将工作分段,并且适当的分配时间。[富兰克林]

41.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铺张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气力,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严,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 ――[约翰·B·塔布]

42.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斯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 ――[戴尔·卡内基]

43.当一切毫无但愿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缝泛起。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44.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 ――[詹姆士·雷德非]

45.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外是知足虚荣心的手段。 ――[柏格森]

46.习惯正每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 ――[托尔斯泰]

47.要及时掌握梦想,由于梦想一死,生命就如一只羽翼受创的小鸟,无法遨游。――[兰斯顿·休斯]

48.糊口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舞蹈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预备。――[玛科斯·奥雷利阿斯]

49.在安详安谧的大天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纳森·爱德瓦兹]

50.对一个适度工作的人而言,快乐来自于工作,有如花朵结果前拥有彩色的花瓣。――[约翰·拉斯金]

51.没有比时间更轻易铺张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贵重的了,由于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 ――[威廉·班]

52.人生真正的欢欣,就是在于你自认正在为一个伟大目标运用自己;而不是源于独自发光.自私渺小的忧烦躯壳,只知诉苦世界无法带给你快乐。――[萧伯纳]

53.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我的人.以及对我冷漠的人。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严;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 ――[J·E·丁格]

54.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智慧的人是考虑现在和未来,根本无暇去想过去的事。

――[英国哲学家培根]

55.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马塞尔·普劳斯特]

56.这个世界老是布满夸姣的事物,然而能看到这些夸姣事物的人,事实上是少之又少。

――[罗丹]

57.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发生巨大的作用,在这种令人痛快的影响之下,我觉得更加智慧了,各种想法主意,以异常的速度接连涌入我的脑际。 ――[托尔斯泰]

58.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天气。――[叔本华]

59.为何我们如斯汲汲于名利,假如一个人和他的同伴保持不一样的速度,或许他耳入耳到的是不同的旋律,让他随他所听到的旋律走,不管快慢或远近。 ――[梭罗]

60.我们最轻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由于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 ――[威廉·彭]

61.人类的悲剧,就是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我们往往只憧憬地平线那真个神奇玫瑰园,而忘了去赏识今天窗外正在盛开的玫瑰花。 ――[戴尔·卡内基]

62.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炎炎时躺在树底下的草地,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飘过的白云,亦非铺张时间。―[约翰·罗伯克]

63.没有人会只因春秋而朽迈,我们是因抛却我们的理想而朽迈。春秋会使皮肤老化,而抛却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撒母耳·厄尔曼]

64.快乐和智能的区别在于:自认最快乐的人实际上就是最快乐的,但自以为最明智的人一般而言却是最愚蠢的。 ――[卡雷贝·C·科尔顿]

65.每个人皆有连自己都不清晰的潜伏能力。不管是谁,在千钧一发之际,往往能等闲解决从前以为极不可能解决的事。 ――[戴尔·卡内基]

66.天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的气味,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

[艾瑞克·佛洛姆]

67.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辈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领域里往上攀爬,却在抵达最高处的同时,发现自己爬错了墙头。--[坎伯]

68.「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泛起在规模很大的事情不可;糊口中微小之处,照样可以伟大。――

[布鲁克斯]

69.人生的目的有二:先是获得你想要的;然后是享受你所获得的。只有最明智的人类做到第二点。――[罗根·皮沙尔·史密斯]

70.要常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糊口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但愿,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71.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为所欲为地去思索.去感觉.去步履的自由。

――[威廉·海兹利特]

72.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73.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铺张金钱是愚蠢的事,铺张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

――[B·C·福比斯]

74.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虽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毫不可少,否则早晚会崩溃。 ――[迈可·汉默]

75.提高不是一条笔挺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成。 ――[奥古斯汀]

76.不管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不管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气力”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步履得以持续的气力。 ――[史迈尔斯]

道德感悟名言篇二:道德修养之自我反思

道德修养之自我反思

倪鸣

有人说大学是青春转折的一个驿站,是人生征程中的一片广阔海洋,是锻造生命的一个大熔炉。她能铸就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生,也能溶解一个前途无量的生命。大学生在这里提升还是在这里沉沦,全靠内心的道德自觉。

曾经的我对于道德的理解,一向模糊、朦胧、不清,总觉得道德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不需要学习,不需要修炼,更无从说起,孰人道德高尚孰人道德次之。而且我也一直不清楚道德具体涉及哪些领域,脑海里零星的概念仅停留在从小父母的谆谆教诲与再三叮嘱,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也正是在这种模糊的概念中跌爬长大的,所以内心一直以来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在呼唤我去思想道德修养领域里学习探索道德的真谛。

《四书五经》里的经典国学内容,让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去汲取国学,让我们在现代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品读国学,享受国学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同样,也是这股内心的暖流引领我积极地参加“日新读书社”置身于一群热血青年的氛围中,秉承着国学无年龄之分,国学无学术之别,国学无知识积累之深厚,国学无国界等原则,在国学的海洋里遨游,理解感悟并崇尚“仁爱”,主张“仁者爱人”,强调“推己及人”的内涵,真正领悟了孔子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及“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等含盖自身修养与孝道的精髓,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等仁民爱物思想,荀子则强调“仁者自爱”。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在读书会里没有批判只有各抒己见,没有卑微奉承只有相互尊重,没有利益纠纷只有无价的思维在尽情放飞……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分享共同成长,“求同存异”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是我们进行的前提,是我们秉承的原则。我觉得在读书会这个大家庭里,社会变得单纯得可爱,知识变得简单得深刻,人心变得透明得剔透。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是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所必须同时也是最基础的道德内容之一。

《大学》的开篇就是阐述遵守事物发展规律,修养自我德行,意志真诚的重要性。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其大致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

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是故,足以见得“仁、敬、孝、慈、信”也是君子所履行的道德。 现在的我通过对于经典国学的品读,更加深入得了解了道德不仅仅局限于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它还包括家庭美德甚至职业道德。这三方面一起叫做道德的三大领域。而至于当初那份对于道德的模糊概念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接下来通过系统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了解并理解道德的内涵与道德的真谛。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成。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这里介绍了道德的本质,道德的约束或维系的途径以及道德的具体内容。不由分说,它推翻了我之前错误的理解道德是与生俱来的观点,纠正了我在道德本质上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在此,这一坚定的理论彻底纠正了我的幼稚观念,有助于我更好的了解道德,进而遵守道德最终锤炼出优秀的道德品质。

“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体现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上。”道德修养就是自我反思,时刻从道德的三大领域进行对应的自我反思,完善其身。在当今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具有特殊的时代性。社会主义道德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使我体会到生活在大社会里,不是单为我一个个体而活,我还有义务服务人民,这叫做一种责任,一种赋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现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也倍受关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我是一个公民,在职业的范畴里,我是一名大学生,在家庭里,我为人子女,所有生活在社会里的个体和我一样,拥有着多重身份,履行这些身份的前提是具有高尚的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始终。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我生活在公共秩序里,就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思修课堂上老师曾布置过让我们列举出身边所见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其实也就是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这些又我小时候父母的那些耳熟能详的叮咛与嘱咐,当初还不懂事的小孩,在父母的教诲下学会做人的道理,其实那些东西一辈子都受用,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在繁忙的公路上,

多一点等待,交通秩序就顺畅很多;在食堂用餐前,多一分排队的意识,速度就快很多;在用餐过后,多一个端盘的动作,后一位同学就方便很多;在公交车上,多一次让座,年老多病的人家心里就安心很多;在垃圾桶旁,多一个手势,公共环境就美化很多??有时为了赶时间,有时为了赶进度,有时为了自己那一点小小的自私,明知很多事情不该做,很多事情不道德,连儿时的自己都无法捕捉,将不对视其为理所当然,将不对视其为下次一定,将不对视其为他人不知,人真是越大越没了当初那份羞耻之心,尽做些连小朋友都不齿的事情。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我作为一名社会共民,应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我要重新拾起儿时的启蒙教育,培养羞耻之心,将优良的社会公德贯穿始末,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在这个社会分工精细的时代,“360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础的活动。因此渗透于职业活动中职业道德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的职业对应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则,从事不同职业的行内人应具有不同的职业素养,但是在这些不同中也存在着共同的职业道德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主要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职业道德成分。银行的职员应具备为客户保密的职业道德;餐饮业的经营者应具备为客户提供安全放心的食物的职业道德;土木建筑师应具备为客户提供质量过硬材料优质的建筑设施的职业道德;在校学生虽未直接与社会产生效应,但在学校学习也应自觉履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教职员工,努力勤奋学习等义务,学生以学习为己任。几十年前,周总理还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今中华早已崛起,但仍要努力学习,甚至更加努力,为中华之兴旺为中华之发展而读书,用知识为祖国添砖加瓦的责任一刻也没松懈,我要马不停蹄,不辱国家使命!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事业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幸福美满的家庭,国家的兴旺往往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和谐家庭。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其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在我温馨的家庭中,我是父母的女儿,是奶奶爷爷的孙女,是外公外婆的外孙女,是侄子侄女儿的小阿姨??是晚辈的同时又是长辈,尊老爱幼是我必须履行的美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父慈子孝的国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国学经典《弟子规》当中的总叙部分就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其阐述的是古代圣人对学生的教导: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然后要谨慎约束自己,对人诚实守信,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这些若是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在这本经典里把孝道放在一切德行之首足以见得“孝”的重要性,在《弟子规》中讲述了大量尊老爱幼的经典故事,为人的礼节,仁义之道,谦逊的态度等自我德行修养以及

勤奋好学的优良德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些摘录于《弟子规》里的名言名句,都是先辈们流传给我们的典范,它教导一朝一代的后人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履行家庭一员应尽的职责,如何实现家庭美德。

当父母进门时,一声呼唤;当父母疲惫时,一杯暖茶;当父母吃饭后,一次刷碗;当父母呼唤时,一声应答;当父母期盼时,一个电话问候;当父母渴望时,一个满意答复??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重复上映,每一次的谢幕都是父母舒心的微笑,这些就足够了,我要让父母知道我的生命都是他们给予的,没有什么能比这更为神圣,孝顺父母是我一辈子的事,是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动。我欠他们的太多太多,多得我要用我的一生来还,多到我要把孝顺当做一种习惯,可能现在我能做的只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相信无数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积一辈子也是我一生中最伟大的一件事。

曾经对道德朦胧错误理解的我,而今对道德满是敬畏,它约束着我的德行,决定着我前行的方向,更是我这一辈子无止境学习的品质。

道德感悟名言篇三: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的名言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老子的名字,几乎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人说"老子怎么样"“老子怎么怎么样”了,这是一句玩笑话。《老子》(《道德经》)一书的智慧是大家公认的,《老子》书中的名言警句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道德经》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古往今来,解读《道德经》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籍的作者都认为别人解释的《道德经》有失偏颇。可是至今,仍有学者出版书籍,重新解释。这些事实一再说明《道德经》“非常道”。下面习古堂国学网挑选了一些老子经典名言,并引用名家的翻译,主要是陈鼓应和傅佩荣两先生的,然后作了一点感悟式的引申发挥。既然是引申发挥,必然不能向翻译那样只能局限在原文的意思中,但即使是这样也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整体的取向。我们整体的取向是在当下人们的经历中寻找一些老子智慧仍然活动或者可以重新活动的影子来比附。万物并作,芸芸众生,事实中又有许多不尽我所引申者,希望这些老子的名言帮助大家加深对《道德经》的理解。参考阅读《老子道德经全译》。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9、“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的,必先扩张;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陈鼓应)另外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

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叫做微妙的启明。”(傅佩荣)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把老子的这句话看成是“权谋术”。前者以一种自然的心情静观事态的起落,后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也许这两个之间的差别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启示……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陈鼓应)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他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

1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14、“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第四十七章)

“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15、“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道德感悟名言)。”(第五十六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陈鼓应)这不仅是治国的道理,也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借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常的时候,或者要作正大之事的时候,事业也保持一种正常的常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傅佩荣)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死”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可以绝境中必须面对的。一旦天天面对这个绝境,便不复畏惧,死不再是人们的不可逾越的底

线。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挑战他人的底线,也不要轻视别人的底线,否则您的自大将使您自己毁灭。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傅佩荣)这是讨论解决怨恨的办法。一旦结上怨仇,其在双方心理上的影响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过调解,只是将显性的情感障碍变成隐性的罢了。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呢?这也许是与人生存相始终的一个话题。只要是人,心理上的所遗留的恶劣感觉便不会轻易的消除,或者说补救的代价是无法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本着宽和的心态,在交往开始的时候,就控制导致结怨的因素。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傅佩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可能还相当普遍的,但未必尽然。“信而美”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老子经典名言100句欣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相关热词搜索:名言 感悟 道德 道德讲堂感悟 道德讲堂感悟发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