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东方之美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感悟东方之美篇一:读《美好的人生》有感

读《美好的人生》有感

——读《美好的人生》有感

李俊青

契诃夫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说得真好,面貌美和衣裳美是外在美,心灵美和思想美是内在美。内外兼备,一个人的美才是完整的。但是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能够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要比前者强烈得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的追求心灵的享受,开始追求内在之美。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我对美也有着强烈的追求。从大学开始,我喜欢读一些'心灵鸡汤',也喜欢上了>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读过南怀瑾,读过李宗吾,看过鬼谷子,近期也在我们车间的读书角拜读河合隼雄先生的《心的处方笺》。但是,我发现我读的这些著作都出自东方的心理学大师,直到这(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感悟东方之美)次厂里推荐阅读《美好的人生》,我才领略到西方心理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笔下的神韵。

满怀期待而又小心翼翼地翻开首页,图书简介就那么引人入胜,让我充满了对美的向往: 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可怕的不是荆棘遍布、充满坎坷,而是我们看不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学不会欣赏这无处不在的美。如果你只会抱怨,苦恼就会变成你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只感受到痛苦,痛苦也就成了你挥之不去的影子。其实,只要你袒开胸怀,去发现美、寻找美、容纳美,就会发现处处都是蓝天、白云,孩子的笑脸,老人的慈爱……从这开始,我带着疑问与思考,用一双'美丽的眼睛'开始了对这本名著的品读,可是由于时间原因,最后也没有'品读',只是'涉猎'罢了。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学会了怎样去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这本书从各个方面分析了为人处世和家庭生活的原则和技巧,为我们的美好人生路竖起了灯塔。

卡耐基先生第一章讨论了'争论'这个话题,给出了'赢得争论的方法就是避免争论'这样的结论,发人深省。是啊,当我们和别人争论的时候,争论输了,我们是输;争论赢了,我们还是输。因为即使赢得了争论,却往往伤了别人的自尊,输掉了感情。读这一章的时候我一直想我和我的女朋友,两人都很要强,年轻气盛,平日里少不了斗嘴,有时争论地面红耳赤,不但得不到合理的结果,反而伤了彼此的感情,因为争论的时候有时已经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变成互相攻击。回头想想,确实没有争论的必要。其实,不只是和对象,和亲朋好友、和同事、和陌生人都要避免争论,像卡耐基先生说的那样,对待别人的不同看法时,要依靠技巧、协调、宽容,还有同情。

第二章强调的是宽容和赞美。人是社会中的人,因此在社会中必然要与他人交流,在交流中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宽容和赞美。当别人犯错时,给予别人以宽容,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别人取得成绩之时,给予别人以赞美,自己也要向别人学习。这样,我们的生活中会少了争执,少了抱怨,多了笑脸,多了美丽。

第三章卡耐基先生提到了'幸福',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幸福就是夕阳下相互搀扶蹒跚的身影;幸福就是每天早上能多睡两分钟而又不误车,然后能到维修厂的食堂里吃到馒头和小菜;幸福就是下班骑车至楼下,一抬头就碰到自家阳台上那一束期盼的目光,幸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也不是一种灯火阑珊的境界,幸福就是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常常点点滴滴地出现,当我们一颗一颗将它们串起来的时候,会发现眼前已是一条美

丽的项链。

无论是'避免争论',还是学会'赞美和宽容',亦或是'把握幸福',其实这都是卡耐基先生在引导世人如何摆脱痛苦和忧郁,如何去发现美,寻找美,容纳美,从而成就美好的人生。

让人生变得美好,就要善于去寻找人生中的美,加倍珍惜已经存在的美。就像哲人说得那样: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爱那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站在阳台上,看着夕阳中美丽的云霞,那份静谧让人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忧伤;看纷纷扬扬的大雪从遥远的天国飘落人间,那些纯洁的天使让人不敢低俗,情不自禁的高尚;在晴朗的夏日坐在河边,静听河水趟过鹅卵石的欢畅,那种轻快让人想到小时候的快乐时光,禁不住直想笑;我也爱那触动心弦的人文之美:清晨上班看到值班室门前排列整齐一色列的皮卡,让我感受到了庄严;伴着朝阳和同事们一起做完那一架架航前,让我倍感充实;送飞机时看到乘客那一次次微笑挥手,让我感到自豪;走在机坪上看到与蓝天辉映的尾翼还有上面那盛开的木棉,更让我赏心悦目。

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敞开心扉,用一颗美丽的心灵去拥抱它,感悟它,珍惜他,相信我们会领悟到美的真谛,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感悟东方之美篇二:感受音乐之美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上课时间:学生姓名:

院 系:

专业年级:

任课教师:

《 感受音乐之情 》 音乐欣赏2015-2016 学 年 1 学 期彭西洋 学 号:13031210123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13级软件工程一班李金霞职 称: 副教授

感受音乐之情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来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我不断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学问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味和能力。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面全面了解。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是由情而发,纵贯历史,横看中西,文明的发展中总有音乐这个重要的角色去推动着,从远古的诗经的朴素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和缠绵但元曲的现实和丰富,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的巨大发展,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古典乐器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音乐的繁荣发展史,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用他们特有的聪明让我们后代人体会到了穿越历史日寸空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年代风格。“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传世经典,不断到后来的民族音乐的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几千年的音乐风格在敬酒不衰地传递着画押民族最特色的东方文化。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会想起一个现在很少提的概念—严肃音乐,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会认为是比较刻板,沉重的音乐,大多数人认为像这类的古典音乐年代悠久,离我的时代好遥远,比起古典音乐,青年人更喜欢听流行音乐。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古典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可是这学期,我上了古典音乐赏析的选修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

层次。通过古典音乐赏析的课程,我有了巨大的收获。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在音乐赏析的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等等。对于著名的古典音乐更是欣赏至极,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瓦尔蒂《四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比才:《卡门》、莫扎特《g小调 四十号交响曲》、巴赫《小步舞曲》、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肖邦《E大调 练习曲“离别曲”OP.10》等等。

然而我最喜欢的两首曲子是《卡农》和《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前者,当我第一次聆听小提琴演奏他时,我不仅泪流满面,我想这首凄婉悠长的曲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世界上最痛苦的两件事就是“求不得”和“爱别离”,我当时想这首曲子的作者一定经历过这两件事,不然他难以写出如此哀伤的乐曲。音乐是感情的表达,是感情的宣泄,没有感情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当然也无法打动人的心。后来,我欣赏了钢琴演奏的和吉他演奏的《卡农》,相对于钢琴演奏的卡农侧重于慢慢述说一个凄美的爱情,感情逐步深入,以至到了尾章声声音符敲击人的心灵,吉他版的卡农则侧重于表现爱情的热烈。我更喜欢小提琴版卡农,大概是因为他更能让我体会到那种哀伤吧,毕竟悲剧更能让人觉得完美。《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则是一首比较欢快热烈的乐曲,这部作品由西班牙作曲家玛奎纳创作,用小号来演奏的一首独奏曲。在这首乐曲中,小号用其高亢、嘹亮的音色表现出了斗牛士英勇、威武的英雄形象。不同于《卡农》的忧伤,这首进行曲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英勇的斗牛士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的形象。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仿佛看到一个斗牛士在斗牛场英勇的战斗或一群年轻的少男少女们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我都忍不住手舞足蹈。在斗牛这种运动不再盛行后,我觉得这首进行曲更适合表现热烈的爱情,少男少女们的爱情本身就像火一样热烈,这首进行曲以其欢快,明亮的旋律,告诉人们,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吧。

还有一首曲子也非常经典,它是纳粹德国装甲军团的军歌—《The mass》。这首歌本来是宗教的弥撒曲,很显然它更适合装甲兵。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我仿佛感受到成千上万坦克丶战车浩浩荡荡的通过辽阔的平原,通过崎岖的山

林,碾碎敌人的防线。那种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感觉深深震撼我的心灵。不考虑政治的话,这首乐曲真的是最适合装甲兵的。

优秀的音乐是有感情的,有感情的音乐才会让人产生共鸣,欣赏音乐之美,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悲伤。

感悟东方之美篇三:悠远宁静的东方美——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悠远宁静的东方美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回想起第一次与《古都》的邂逅,已是在四年以前。正是初三那个冲动而浮躁的年纪,很庆幸能在那个时候读到《古都》这部小说,读到川端康成的作品。不同于我以往读到的任何作品,这部小说展现的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没的画卷。川端康成的文字吸收了西方文学现代主义的精华,却见不到西方作品中的那种汹涌澎湃、跌宕起伏;他也继承了传统的东方美学,却有不曾展现出晦涩的描写。《古都》所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古香古色的梦一般恬美、悠远、宁静,仿佛清晨淡淡的阳光,恬淡、清新,有渗透着古典的余韵。它的文字就仿佛一阵清风吹过心底,只泛起一层淡淡的涟漪,却久久无法散去。这种无法言喻的宁静悠远的美的体验,使我的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古都》围绕着一堆自幼失散的双胞胎姐妹千重子和苗子展开,穿插着秀男、龙助对千重子、苗子含蓄的爱情。被贫穷的双亲抛弃的幼婴千重子,由心地善良的绸缎批发商人太吉郞夫妇捡来,并按照日本古老的规矩抚养长大。千重子是一个多愁善感、人品诚实的姑娘,她常常暗自怀疑自己的身世。按照日本民间习俗的说法,弃儿会受到终生不幸地折磨,千重子又是个孪生女,所以多背负了一层耻辱的标志。在京都北山的杉树林和传统节日“宵山日”上,千重子与出身于京都郊外北山杉村的年轻貌美的姑娘邂逅,极为相似的相貌使她发现这个姑娘正是她的孪生姐妹。虽然成长与不同的环境之中,但两人内心都有着温柔、善良、敏感并且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

千重子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但她一点也没有“小姐脾气”,相反,千重子是一个温柔、善良、敏感而又懂得感恩的少女。虽然千重子在上初中时就得知自己并非绸布店夫妇所生,并且也知道自己是现在的父母偷来的,但她一点都不怨恨养父母的私心,反而因为养父母在成长中给予自己的爱而更加感恩他们。而对于自己的生父母,千重子却仿佛生出了一种矛盾的自责。敏感的她认为,是自己的出现,让生父母难以维持生计,给他们带来了负担。同时,当千重子在祗园节上遇见自己的孪生妹妹后,她的这份自责就来得更加强烈。千重子觉得是自己,使得妹妹流落山中乡下,而做了那么多苦力……正是因为这种种命运对自己所开的玩笑,反而使得千重子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她仿佛变成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孩子,用心呵护着自己手心里那一片融融的幸运:养父母的疼爱、孪生妹妹对自己的爱护、真一和秀男对自己的爱意……

而关于苗子这个人物,她的内里却拥有着与千重子不一样的感恩之美。苗子从小就在北山的小村落里长大,从小便学着做一些苦力来谋生。这相对于千重子的经历来说,算得上是苗子独特的经历。但正是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却也煅就了苗子外刚内柔的独特个性。通过小说对苗子的描写与叙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苗子其实承受了更多的相思之苦与悲愁。因为从小开始,苗子就知道自己与孪生姐姐分散了,在这漫长岁月的星河里,苗子的感恩之心也可以被我们所探看到:每一次盛大的祭祀节日,苗子都会极其虔诚地向神明祈祷让自己见到自己的亲生姐姐。其实我们细细想来,像苗子这样坚强的姑娘,现在只能靠祈祷神明让自己见姐姐一面,而且仅仅是一面,就足以说明,之前的苗子不是没有去寻找过,而是她去寻找了,却在百次希望与失望的交错中,无奈地放弃了。每次想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就会联想起这样的画面:夕阳的余晖里,苗子焦急地走在逐渐繁闹起来的集市里,眼前掠过的不过是一张张重复的陌生的脸命运如果说给了这对孪生姐妹过多的不公平,那么我有理由相信苗子承担的远远超过千重子。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苗子并没有颓唐放弃。相反的,仿佛心电感应般,两姐妹终于见面了。苗子是懂得感恩的。她觉得这也是命运的安排,以至于她忙于感恩这美丽的邂逅而错失了与姐姐亲近的机会。

文中姐妹相遇后,千重子无微不至地关怀妹妹,全心全意地为她的前途着想,并且希望苗子来到城里与自己一起生活。在一个夜晚,苗子来到了千重子家,但成长在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命运迥异的姐妹俩

无法改变宿命的安排。苗子知道自己贫民的身份不允许她这样做,为了不影响姐姐的生活和爱情,在和姐姐共度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宿”后,苗子踏着冬日夜里下过的细雪,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或许对苗子来说,能得到千重子的相认和接纳已然是最大的幸福了。千重子倚着格子窗默默地目送着妹妹远去,此时,安睡的小街上一片洁白、寂静。

故事的发展似是波澜不惊,平淡无奇,然而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秀男、龙助对苗子、千重子的爱情,都在细微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细微、体贴地展现出来,日本人的的感情表达虽然含蓄内敛,也一样真挚热烈,让人动容。文章的气氛是宁静而祥和的,文中人物的感情亦是含蓄而真挚的。

川端先生的作品我也读过一些,他的作品大多是向人们展示那种含蓄而内敛的东方之美。并且在文中处处穿插着传统日本文化的元素,如《雪国》中的歌伎,《千只鹤》中的茶道,《古都》中的和服……将人们引领向那悠远宁静的美的彼岸。但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我最喜爱的仍是这部《古都》,不同于《雪国》中那份冷艳而凄婉的余情美,也不同于《山音》中那晦涩、朦胧的悲婉美。《古都》以最直接的最朴实的文字将人性中最本质的真善美表现了出来。不同于《千只鹤》中用丑恶来衬托美,《古都》中所有人的内心都是善的,是淳朴的,是不含杂质的真挚。所有的这些美好使得《古都》这篇小说虽以川端康成作品中贯有的悲哀为基调,但却处处洋溢着一种宁静的美好与幸福。

这篇文章创作于二战结束以后,川端康成将对战后的反思,扩展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面对战后传统文化的败落,决心要“写一部探寻日本‘故乡’的小说”。因此,川端的《古都》是在京都的风俗画面上展开的。他首先是将京都的传统、精神文化和风物展现给读者。从四时行事到名胜古迹,凡是京都的一景一物,无不在他笔下生辉,染上绚丽的色彩。小说不仅写出了现代京都的风物,而且展示了千年来京都的变迁,保持了京都小巷中纤细自然景象中的传统气息,重现了古都的自然美和传统美,表现了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的珍爱。但是,《古都》也不是单纯地独立塑造景物,而是独居匠心地将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写古都的风物时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人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生,天人合一了。也就是说,作者描写自然,不但是为了构成环境,也不仅限于烘托气氛或渲染情调,而是将人物的感情生活投影于自然,假托于自然,凭借自然的景象以寄意抒情,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人物心灵的美好与自然景物的美丽构造出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画卷,将悠远宁静的东方美跃然纸上。

文章的结尾略显有些伤感,但这正是川端康成继承着平安王朝文学幽雅而纤细的物哀精神。在这里作者把悲从属于美,又使美制约着悲,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创造出悲哀美的抒情世界。正如诺贝尔颁奖辞中对他的评价“川端先生通过他的作品,以恬静的笔调呼吁:为了新的日本,必须捍卫古老日本的美与个性中的某些成分。”,川端康成通过对传统物哀美的继承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的融合,将悠远宁静的东方美通过文字刻画了出来。并且在表现以悲哀为主体的同时,还包含了对日本传统文化中人们内敛而含蓄的真善美的思考以及东方式的对悲哀美的思考。

《古都》这篇文章正如所评价人们的那样“纤丽的千重子和像北山杉生灵一样正直而健康的苗子这两人命运波澜的序曲刚开始就结束了”。或许这正如川端康成在人生的最后一样,采取含煤气管的形式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自杀而无遗书。以“无言的死”,给人们留下“无限的话”。

夏彬珂

2015030303025

参考文献

[1][日]川端康成.古都[M].叶渭渠,唐月梅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2][日]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唐月梅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3][日]川端康成.千只鹤[M].叶渭渠,唐月梅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4][日]川端康成.山音[M].叶渭渠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5]叶渭渠。川端康成文学之美(代序)[Z].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相关热词搜索:之美 感悟 感悟东方智慧 东方绿舟军训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