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家》感悟篇一:读《家》的感受

读巴金的《家》 有人说,家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你寒冷的时候,它可以带给你最温暖的关怀;有人说,家就像是一潭清澈的池水,在你口渴的时候,它可以带给你最清凉的感受;也有人说,家就像是一双温柔体贴的大手,当你感到沮丧之时,它可以让你振作起来。家,给予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支持,因为有了家,我们才有了赖以生存的空间,也是因为有了家,我们才体会到了世间真情所在。

秋风瑟瑟,落叶飘尽,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家族的沉落、衰败,除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忧伤,我们并不能去做些什么。可是,当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道路时,当我们无法获得自己应有的那份自由时,当我们不能深情地对一个所爱的人表达真情时,我们所感到的,还仅仅是悲痛吗?所有的压迫接踵而来,我们所面对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是望不到底的深渊,一切的希望似乎在一瞬间也灰飞湮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时代的变迁,铸就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篇章,同样的,也印染上了无可避免的污迹。先前的一切已然失落,但它们却仍旧在顽强抵抗,它们不想让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吞噬,它们就像一块块悬立在山涧边却仍旧稳如泰山的巨石。这些腐烂的巨石用庞大的身躯遮蔽着希望的阳光,但他们却曾不知,新嫩的树苗已然在它们脚下生根发芽。

家,这片曾经安详的土地,如今却变成了几代人之间的战场。幽静的湖水,就像一张漆黑的大口,毫不留情地吃掉了一颗稚嫩女子的心;宁静的湖水,又像一个安宁的避难所,让渴望自由的人们,在这里歌唱,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歌声飘向远方,飘向那陡峭的悬崖。歌声推动着巨石,那并不是无为的抵抗,而是一种渴望,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多年的战火,已经燃烧了所有人的身体;纷飞的瓦片,也已经击落在了所有人的思想中。无情的战争终于打响了,顿时,天空昏暗了,风,刮起来了;雨,下起来了,那些曾经在奋斗着的歌声,就像是一滴滴浅淡的墨汁,被冲刷的干干净净。大地又陷入了一片黑暗,比先前更恐怖,更寂静。

当风雨停下的时候,留在脸颊上的,只是两行泪痕。而且,它们永远也擦不去了,就像两道印记,被永远地铭刻在了心中。许多青翠的小苗终于还是放弃了拼搏,它们实在无力去对抗笨重的巨石,它们似乎像金刚一样坚不可摧。

当春季来临,它们却再也无法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可是,花开了,花香四溢,虫来了,快乐地飞舞着。新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希望,鼓舞着失败的人们。不必再往昔日的痛苦而伤心,并不是我们活在这个时代,而是这个时代因为我们而存在!闪电击碎了其中一块巨石,阳光倾泻进来,照耀在大地的每一处角落,如此的温暖,如此的可爱!家,不再像过去一样阴暗,它终于有了曾经的光彩。

远处的天空中,雷声滚滚而来。那将会是一场更激烈的暴风雨,但在那之前,我们曾获得了短暂的光明,我们不在乎今后会发生什么,我们所应该做的,应该是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的阳光,为以后的拼搏而努力。

《家》感悟篇二:读《家》感悟

《家》读后感

长篇小说《家》是巴金先生于1931年编写的。它以封建官僚大家庭高家来隐射当时的社会。《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因为国是由千千万万个家组成的。

《家》中有六个少男少女作为主要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性格,抑或是不同的命运。让人们在感叹他们命运的同时,也唏嘘了那个时代的各种不合理,是身为现代的享受惯过自由的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觉新是高家的长子长孙,自小聪慧,在家很得双亲钟爱,在私塾的时候很得先生的赞美,看见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于是,他在家里人满满的“爱”里成长。他接受新潮的思想,上新式的学堂,他在中学的时候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他对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他是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可是好景不长,他的母亲在他中学肄业间死去,他的父亲另娶了母亲的堂妹当继母。虽然关爱比变,但总是缺少那么点东西。梅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从小接受封建的“三从四德”、“夫贵妇荣”等礼教教育,在她的思想中烙着封建积习的印记。可到她长大以后,由于受到新文化、新思潮的熏陶,,她在思想上,从封建陋习的故纸堆中解脱出来,走进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行列。她有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成为了扬激着时代脉搏的新女性。觉新和梅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在感情的触须中,

互相有了爱慕之情。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他们更是大胆相爱,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他们双双倾吐了自己的爱慕。可这一切,因为梅的母亲与觉新的继母在打牌时,发生不愉快,而把他们童贞圣洁的爱情扼杀了。于是觉新屈从父命,与抓阄出来的完全陌生的李家姑娘瑞珏结婚。梅的母亲把她嫁给了别人,一年之后,她丧了配偶,成为“青年居孀”。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于是,她又只好回到了曾经扼杀了她幸福的母亲家中,过着“尼姑庵式”的忠洁守孝生活。她整日以泪洗脸,忧郁成疾,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从一而终”地在烙受封建礼教中死去。觉新的“不抵抗”主义不

《家》感悟

仅害死了梅,也害死了瑞珏,他成了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最后因为瑞珏的死,他终于明白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帮助觉慧逃离“家”。

觉慧是觉新的三弟,他热情、纯洁、率真,是高公馆的一个“异类”:思想新潮,对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认定的决定,决不妥协。他敏感又爱冲动、行事鲁莽,不理解大哥的做法。他听闻工人运动,敢于罢课示威,被罚禁闭都不怕,被但性格中却又带点犹豫和等级观点。鸣凤是高家的婢女,纯洁、朴素、善良、能干,对爱真挚,相信命运。她在高家七年,听命令、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他喜欢着鸣凤,却又嫌弃她的丫鬟身份。后来高老太爷做主,把她送给冯乐山做小妾,说是小妾,可却还不如丫鬟,只是玩偶。鸣凤不愿意,于是寻求觉慧帮忙,却不忍打扰觉慧的工作。于是在出嫁的前一个夜晚投湖自尽。封建制度男为尊的霸道,害死了一个在现在还未成年的少女。她善良,但不代表盲从。用死亡来捍卫自己,湖水是最干净的地方,只有它才

可以成为纯洁灵魂的归属地。觉慧痛恨大哥的懦弱,于是在大嫂被封建制度残害后,毅然踏上去上海的路上寻找光明。“我们这样的大家庭需要一个叛徒”,觉慧就是这个“叛徒”。

觉民正直、聪明、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他的性格介于觉新觉慧之间。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其实也有强烈的叛逆因子,但他讲究策略,注重行为结果。觉民决不作无谓的牺牲,更不会作祭品。琴表妹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女性,她接受新思想,敢于同封建思想作斗争,上女子学堂,想剪短发,想上男女同校的学堂。但是,为了母亲,她还是无可避免的向封建思想妥协。因为母亲受不了闲言碎语。觉民的爱情缺乏情趣,共同的境遇促使他与琴走到了一起,为共同志向奋斗取代了谈情说爱。 觉民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在"家"中渐渐"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并走向成熟。他和琴的爱情成了这一悲剧中唯一的幸福。 《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现实主义的优秀杰作之一。

《家》感悟篇三:巴金《家》读后感

读巴金《家》有感

开始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巴金先生的《家》,但看完之后不由得佩服巴金先生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的强大的感染力,读此书时,我仿佛回到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尽了高墙门第里的悲欢离合。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满眼黑暗,社会中充斥着违心和奉承,家不再是每个异乡子女心心念念的避风港,相反的,家已经成了一个空壳,一个虚有其表的外壳,填塞着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还有那代人数不尽的悲哀。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子,直到看了接近一半的文章,都始终觉得他是一个懦弱的,被封建礼教所摧残的丧失了自己想法和主见的傀儡之人。他生来就是一个优秀的少年,少时被私塾老师锁看好,在家又被双亲所宠爱,父母都暗中庆幸有这样一个“宁馨儿”,他的学习成绩优异,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的他,也有着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他想到上海北京去研究化学,甚至想去国外留学,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婚姻决策和家庭变故,我可以想象出来他的人生大道将是多么平坦。

然而命运不可能从头到尾只眷顾一个人,终于,在失掉母亲的重压之下,他获得一场荒唐的婚姻——她的新娘竟是抓阄抓出来的,没有考量,没有思虑,只有荒唐,不尽的荒唐。 但他也终于是接受了,大概他懦弱的性格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养成的吧。可能一直到了瑞钰被命到城外生产的那一刻,他的心还是没有产生丝毫的想反抗的精神。瑞钰也终于和他天人永隔,在房门的另一边,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他和她,还是隔着一道门。

这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妻子的死给他些许的清醒,他帮助觉慧逃离高家,并给予他鼓励,看到这时我很欣慰,他终于有了些许自己的想法。

而高家的另外两兄弟,确是与觉新有着背道而驰的性格,觉慧聪明勇敢,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喜欢自己的丫鬟鸣凤,也勇敢的去说,去做,但再勇敢的人,也难免被顽固的封建礼教侵蚀自己的人生,鸣凤被嫁给一个在年龄上完全可以当自己爹的“刽子手”冯乐山,仅仅只是为了让两家保持好的关系,鸣凤作为一个名门望族之间所固有的社交工具,一个牺牲品,最终选择以死来躲避这场灾难,鸣凤是可怜的,也是可敬的,她宁死不屈服封建的长鞭,即使已经遍体鳞伤。

觉慧在鸣凤去世之后,只是难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让这件事藏在心里,他不能为了感情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们的杂志,始终是他努力的目标,他在充实的工作中逐渐找回了原来的自己。

觉民相对于觉慧,显得更加执着且沉着。当他被要求娶别人家的小姐是,便跑到友人家去躲着 ,直到老太爷说不再谈论觉民婚配的事之后才出来。他对琴的喜欢和对封建礼教的厌恶也充分从这件事体现出来。

觉民和觉慧一样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传播者,最终是他们以及他们这一代人,真正的敲响这户家庭的丧钟。

高家的其它成员,就如克定和克安还有那讨人厌的陈姨太,他们整日装神弄鬼,先是以为老太爷驱鬼为由活活吓死了高家老太爷,又以避血光为由令瑞钰到城外生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瑞钰的死亡。克安阴险狡诈,克定穷奢极欲,不仅吃喝嫖赌样样行,甚至骗取妻子的首饰去买。他们伙同陈姨太,在高老太爷刚刚去世就闹着分家,他们所代表的,是腐朽落后的封建礼教和黑暗的社会制度,即使即将走向毁灭却仍然要给人最重的一击。

整个高家看起来井然有序,家庭成员们彬彬有礼,家庭和睦,殊不知平静背后暗暗涌动的狂潮随时有可能冲垮这座虚有家的空壳的建筑。偌大的高家万贯的家财,却没有人真正快乐过。

巴金所写的家,不仅是小说里的高家,更是那一代人的家,处在封建礼教濒临湮灭的边

缘的那一代年轻人,受着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思想免不了与大家庭顽固的旧势力碰撞出火花,此时,何谈家的温暖,那一代人的家,家已不是避风港,而是每个人唯恐躲避不及的牢笼,高老太爷穷尽一生去维持着高家表面的繁华,到头来却都是表面的盛兴。

但那一代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他们勇敢的反抗与斗争,最终造就了一代中华民族的脊梁!

相关热词搜索:感悟 小学生读《家》的感悟 《童年》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