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边上

发布时间:2017-01-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边上篇一:写与读在人生的边上的边上

写与读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

如果说钱钟书先生自认只晓人生皮毛,仅是随手在人生边上批注。那像我们这帮“凡夫俗子”的想法,只能算是在人生边上的边上耍弄罢了。试为此文。——题记

钱先生的这十篇文章据他说仅为“业余消遣者”随便从容地在人生边上注下几个字,不值作为批评来读,也不起教育作用。但是钱先生着实给我们展现了一把他的博识多闻和率真性情,文章旁征博引,可谓字字珠玑,通俗却带有很深邃的思考。幽默又带有很强的辛辣讽刺。没有舞文弄墨之清高,却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毫不留情。里面到处是新奇的构思和比喻,魔鬼可以造访,寓言可以新解,文人并不那么优秀,文盲也有很多,窗户也大有说头,真是令人叹服。读后深有体会。

如果人生是一部大书。

那么,我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吧。

每个人写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每走一步敲下一个字符,或成悠扬婉转的诗篇,或成舒缓温情的散文,或成瑰丽波折的小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风格,绝大多数人的人生之书好似我们的考场作文,规规矩矩,似成一律。思想,韵味,笔法都是相似甚至近乎相同的。当然历史的阅卷者也会似阅卷老师一样,给个平均分罢了,所以普通人大概只有后代和三五亲戚好友记 得,死后便无多少的回忆吧。然而有人笔法突奇,文风诡谲,想要自成一家,写出点名堂来。这些人中有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开创了自己的宗派,写出了自己的辉煌, 受到后人膜拜推崇,诸如孔子、司马迁、岳飞、毛泽东 、鲁迅、钱学森等等,还有人在某一步笔画写歪或者主题走偏,便将错就错,一意孤行地写下去。他们只想得些润笔费和虚名罢,管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什么东西,遵循那“大丈夫生于世,不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之“法门”。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从古时弑君篡位的乱臣贼子,上欺下瞒的唯利官员,到如今享乐主义至上、浑浑噩噩的混混 刁民,贪赃枉法、无所不为的“老虎苍蝇”等等。这些人倒也可以留下些“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这部大书,时间蘸着生活的的酸甜苦辣墨水一直向前

滚去,停笔之日就是离世之时。大概谁也不想停笔吧,即使没有素材,没有灵感,即使最后搜肠刮肚地凑字,也想一笔一笔的写下去。人生这部书有时候就可能有点冗长了,不符合“凤头,猪肚,豹尾”的理想结构,可能读着读着索然无味起来。但是有多少人会认真地去读呢?

——那么,便来谈谈读的事。其实无读不得见识,很多人一生可能都是不停息地向前书写,渴望留下灿烂的篇章,渴望创造,渴望前进。但是有多少人会回过头来读读自己这本书或者其他人的书,带着欣赏的眼光来读,来反思。就像钱钟书先生在这本书里面尽展他的睿智博学,语录典故顺手拈来,人情世故也是洞若观火。但是他若没有读的积淀,何来其文章之绽放。我们不能只艳羡钱先生的文字富有张力和趣味,更应看到他年轻时手不释卷,博闻广见,生活经历丰富,并具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成一家之风格。正如海纳百川,源源不断地吸收才能有想法可以外传。读之重要性可想而知。我们不能选择不写,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不读,因此稀罕的是认真的阅读者。人生这本书,很少人带着明确使命和志向去写作,更少人带着欣赏之心去阅读体会。

想先聊聊作家,作家其实首先是很好的阅读者,他们读自己,读他人,读上下五千年历史,读古今中外者传奇,读世间冷暖,读人情练达......览万物而博己见,通古今而晓人生。他们会思考,会在人生边上留下自己的思索与感悟,或有心或无意,总给后人留下点财产,引起点变化。像有的作家倾心于读世间情,亲情、友情、爱情、思乡情、国家情......自然留下的便多是身边情,远方念,诸如周作人、张恨水、沈从文、汪曾祺等等,让普通人感念情怀,生活更有韵味,茶来饭后多了些消遣;有的直面黑暗角落、惨淡人生,越读越心潮澎湃,乃至怒发冲冠、裂眦嚼齿,非要戳破不合理之处不可。他们痛社会之黑暗,悲人性之麻木,不惜振臂急呼,以求改变,诸如鲁迅,闻一多,陈独秀,郭沫若等等,确实唤醒了一帮有为青年和徘徊踟蹰的大众,引领时代向前去......作家和政治家一样,都需有些高瞻远瞩的眼界和较一般人更深邃的思考。当然像王安石,毛泽东,丘吉尔等本身既是作家也是政治家,足见他们还是有共性的。

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可能并没有所谓的闲情去“读人生”,中国的大众更多的还是奔波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工作买房结婚娃这类事情中。他们重书写,但是很少停下“阅读”,毕竟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静下心来总结反思

似乎是个奢侈品。人均每年阅读量尚且堪忧,“读人生”的又有多少呢?想起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感念时光流逝飞速,“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上溜去;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海里?”,乃至伤心至“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要知道当时的朱先生仅二十出头,按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年轻放纵”之时啊,岂不令人惭愧触动,朱先生大概是“读人生”的妙手吧。

再回头谈谈钱先生这本书的故事。这十篇散文真算是“业余消遣者”随便和从容的批注,但是钱钟书先生却在里面融入了自己最真实的思考,不管是冷嘲热讽还是妙语连珠,都是他爱生活的表现。就像鲁迅先生痛感国民麻木,以笔为刀刺入社会最根本弊端一样,只有真心爱生活,有博大情怀的人才会这么写。他们或许冷眼旁观,但是包不住内心的热情。即使写在人生边上,却对这本大书产生主观上的影响,或嬉笑怒骂,或冷嘲热讽,或坦诚相待,或委婉含蓄,都是因为珍惜生活才会这样做,都是对人生下定义、做注释,决定了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我”,我想要个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的写与读永远应该交织进行,在人生的大书上,随处写下所感所闻,随时阅读自己和别人的“文字”,增进自己的底蕴,熟练下风格笔法,也是有趣的。最后用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的一段话结尾:“能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才能不断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来。”人生这本书,由我们书写,我们既是作者,也是读者,理应得到和留下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来。

人生边上篇二:走到人生边上 阅读答案

走到人生边上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于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 论语》 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人生边上)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1.文章开篇讲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2分)

2.第② 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案:

1.强调人修身的必要性. ( 2分)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形象生动而有力地论证了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只有吃苦受累,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2分)

3.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或修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2分)

人生边上篇三:人生边上,还有更远阅读答案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潘启雯《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莫名。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1.下列对《走到人生边上》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B.《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C.《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是因为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她把自己平生所见的、读者所少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D.《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心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2.下列不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注释”部分,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B.“注释”部分,是感性的、具体的从容大气的散文。C.“注释”部分,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是先生“人生边上,还有更远”的主要体现。D.“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与非的人和事。 3.“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5分) (二)1.B(A项混淆了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观点;C项强加因果;D“是至情之作”错,应为“至理之作”。)2.C(“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不是注释部分的内容。)3.(1)阅历丰富,且注意

“平时不在意的地方”(或:注意人生的细微之处);(2)思考深刻,“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3)心态坦明,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4)摆脱一切成见,抛开“角色”与“形式”的束缚,进入新的思想领域;(5)热爱生命和生活,追求至爱、至真、至善。(每点1分)

相关热词搜索:边上 人生 走到人生边上 人生边上的智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